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裏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800余年歷史。
成都關羽墓始建於蜀漢時期,為壹衣冠冢。
關林,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後為墓冢,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壹,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有的冢、廟、林三祀合壹的古代經典建築。
關羽墓,以上三處,都不是秘密安葬的,千百年來,就在那裏,所以,不存在被誰發現。
關羽墓出土後屍骨照片
據傳,關羽的頭顱和無頭屍首都被發掘了。但是,沒有權威的官方發布,真實性存疑。
俗話說:“關二爺,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裏”。目前,被史學家認可的關羽墓在中國有三座,壹座在河南省洛陽市的關莊村關羽墓、位於湖北省當陽市的關陵和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關羽墓。
據傳,關莊村關羽墓就是關羽首級所葬之地。在1979年壹場大雨中,專家在關莊村壹座墓中找到了壹顆屬於人類的頭骨,而且旁邊還有個虎頭牌,據推測這很有可能是關羽的頭顱。
又傳,關羽無頭屍首所葬之地也開挖過,還出現青龍偃月刀以及兩名女屍。
但是這些都是後人傳聞,雖然有圖有文,但是沒有權威機構公布,正確性有待考證,
擴展資料:
“關二爺,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裏”的由來: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不久後被孫權所殺。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裏。
參考資料:
關羽——百度百科
關羽真人屍骨復原圖片
關羽古屍出土時樣子如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雅號“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借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於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壹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擴展資料
《三國誌》書中並未記載關羽於哪壹天出生,後世對關羽的出生壹直飽受爭議。在山西省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家廟內立有壹塊清康熙十九年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
記其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而崇禎二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壹年編修的《關帝誌》,都認為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諸葛亮墓出土後屍骨照片
2千年來,難尋蹤跡的諸葛亮墓,最終在陜西定軍山被考古專家所發現。在墓穴內不僅有數之不盡的兵書戰策,而且墓穴的建造更是契合周天之數,暗藏玄機。
其中的壹項發現更是讓考古專家,為劉禪洗去了千年的冤屈。
那麽究竟是什麽發現,讓專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呢?
“棺槨向南擡,繩斷木折便可安葬。”這是諸葛亮生前的最後壹個計謀。
諸葛亮的壹生多智近妖,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墓穴被外人所打擾,所以他想出了這條妙計。
根據史料記載,在五丈原壹戰後,諸葛亮急火攻心,舊疾復發,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諸葛亮深知自己命不久矣,已經無力回天,便告知他的義子劉禪,說在自己死後,萬萬不可風光厚葬,僅僅只需要把自己裝入最普通的棺槨之中,然後用新繩和新杠擡著棺槨壹直像向走,等什麽時候繩子斷了杠子折了,他便可以下葬了。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魏國的司馬懿趁機反攻蜀國,諸葛亮還借機想出了壹條壹石二鳥的好計謀。
壹方面,他讓劉禪對外宣傳自己死後將葬在定軍山,並讓自己的親人在自己下葬的當日都去吊唁,借機吸引司馬懿的註意力,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另壹方面,他告訴劉禪,司馬懿輸了自己壹輩子,趁此良機必然會出兵試探虛實,屆時只需要擡著他的木刻雕像,便可嚇退司馬懿和魏軍。
果不其然,得到消息後的司馬懿激動不已,親自率兵前來壹探虛實,結果只見蜀國軍隊前方,有壹老翁,羽扇綸巾,笑而不語,正是諸葛孔明。司馬懿心性多疑,以為中了埋伏,被嚇得倉皇逃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死諸葛嚇退活仲達”。
而在此時,諸葛亮的確已經去世了。劉禪按照諸葛亮生前的囑托,安排了4名軍兵,擡著諸葛亮的棺槨壹路向南行去。
當時正值夏季,巴蜀地區更是炎熱異常,4名軍兵還沒走出去多遠便累得滿頭大汗,疲憊不堪。
四人心中暗暗叫苦,這棺槨用的是新繩新杠,要想擡斷,沒有半年的路程根本不可能,他們可不想受這個罪。所以四人壹商議,便隨便找了個地方,割斷了繩子,草草地掩埋了棺槨之後,便回去找劉禪領賞了。
劉禪聽聞四人完成了義父的生前遺願,便給予了四人豐厚的獎賞。
但沒過多久,劉禪就感覺到了不對勁兒。義父的棺槨用的是新繩新杠,不可能這麽快就斷折損壞。
所以劉禪下令對那四名軍兵嚴刑拷打,不多時這四名軍兵便都吐露了實情。
劉禪心中大怒,下令直接斬殺了這四名謊報領賞的軍兵。
但剛殺完,劉禪便後悔了,因為他還沒來得及問義父最後到底被埋在了哪裏。
想來這便是諸葛亮生前最後的計謀了,不得不說諸葛亮對人性的把握簡直是到了可怕的地步,他料定擡棺之人必然會因為勞累而隨意埋葬自己的棺槨,而後擡棺之人也必然會被怒氣上頭的劉禪所斬殺,而他棺槨的真正所在從此之後便再無人可知了。
那麽,劉禪真的行事如此莽撞麽?他真的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諸葛亮隱藏千年的墓穴被考古專家發現後,壹個匪夷所思的故事隨之浮出水面,而這個故事也讓考古專家,為劉禪洗去了千年的罵名和冤屈。
人們總說劉禪胸無大誌、膽小如鼠,所以他被稱之為扶不起來的劉阿鬥。
但當妳了解到下面這個故事後,可能會顛覆妳對劉禪的認知。
在定軍山的諸葛亮墓穴中,專家們經過考察發現這座墓葬,是劉禪在諸葛亮死後才派人修建的。
當時劉禪為了保密,並沒有召集過多的人手,而是僅僅選擇了77位工藝嫻熟的工匠,為了縮短工期,減少工人們的流動,劉禪還為這77位工匠準備了壹個廚子。
在確定好人數之後,劉禪又給了他們壹個大箱子,劉禪告訴他們這裏面是他們的工錢,並讓他們互相監督,必須等到工程結束之後才可以打開箱子。
就這樣,這78人在墓穴建造的過程中始終互相監督,都沒有離開工地半步。
等到了完工的前壹天晚上,工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心想反正明天工程就結束了,箱子裏的工錢,今晚打開也未嘗不可。
就這樣,77位工人趁著廚子做飯之際,打開了這個大箱子。
所有工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在箱子裏,是閃爍著璀璨光澤的金元寶!
眾人仔細壹數,正好有77顆,但很快有人提出疑問,做飯的廚子怎麽辦?
如果不分給他,必然會引發事端,到時候眾人的錢就都不好拿了。
財白動人心,工匠中有人提議說,廚子只負責做飯,墓穴地建造他壹份力氣也沒出,所以幹脆壹不做二不休,把廚子解決掉。
其他工匠對此紛紛附和贊同。
就這樣,可憐的廚子便死在了眾人的圍殺之下。
工匠們瓜分了金元寶,看到在大廳之中還有著豐富的晚餐,眾人便將其當成了慶功宴,開始胡吃海喝起來。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他們便感到腹中劇痛,不多時這77個工匠便都壹命嗚呼了。
原來,在他們商量計策的時候,廚子剛好聽見了他們的惡毒想法。
所以廚子準備先下手為強,在晚飯中加入了毒藥,只不過廚子沒想到這些工匠這麽快便動手了。
就這樣,這78個給諸葛亮修造墓穴的工匠和廚子全都慘死,後續除了劉禪之外,再也沒有人知道這座墓穴的位置所在了。
有人說劉禪是故意少放了壹顆金元寶,借機讓工匠和廚子自相殘殺。
而有人則說劉禪這麽做只是單純的蠢笨而已。
但是,這個廚子是劉禪特意為工人們挑選的,又怎麽可能會記錯總人數呢?
由此可見,劉禪也能像諸葛亮壹樣,利用人性的弱點,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隱蔽墓穴的難題。
那麽諸葛亮墓真實存在麽?它到底在哪呢?
根據史料記載,諸葛亮臨終前曾讓劉禪向外宣稱,自己將葬於定軍山。
考古專家們在實地考察後發現,在陜西漢中勉縣,的確有壹座山名為定軍山,而且山下確實有壹座墳冢。但讓專家們疑惑不解的是,在離這座墳冢不足百米外,還有壹座氣勢更加恢弘的諸葛亮墓穴,而且在墓穴前還有壹座石碑,碑上刻有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之墓。
這可就有些奇怪了,為何在不足百米的位置上,竟然會有兩座諸葛亮的墓葬呢?難道諸葛亮不止是壹個人?
就當專家們疑惑不解之際,現場的工作人員則提出了這樣的壹條建議。
他們告訴專家,想要鑒別真偽,可以從清朝嘉慶皇帝賜給諸葛亮的壹塊牌匾說起。
清朝末年,戰亂並起。壹個名為白蓮教的民間組織因不滿清政府統治,揭竿而起。攻城拔地之下,占領了清朝200多個縣城。
傳說,當白蓮教來到定軍山下後,他們本想繼續攻占勉縣,卻看見定軍山中突然有無數旗幟揮舞,後來他們得知定軍山下安葬有諸葛亮的陵墓後,都被嚇得抱頭鼠竄,扭頭就跑。
當陜西總督將這件事告知給嘉慶皇帝後,嘉慶龍顏大悅,親自為諸葛亮書寫了壹幅匾額。
陜西總督見皇帝對此事深信不疑,自然也是高興。
後來陜西總督率兵討伐白蓮教,在路上經過了定軍山。
他壹看,諸葛的墳塋離定軍山還有百米左右的距離,根本就不像他在奏折中所提及的“在定軍山山腳”,陜西總督怕皇帝得知此事,便趕緊命人在定軍山腳下修建了壹座新的諸葛亮墓穴。
原本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但好巧不巧的是,過了壹段時間,又有壹官員經過定軍山,而且他還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他見諸葛亮的新墓氣勢恢宏,但是沒有墓碑。
出於好心,這位官員便讓當地的工匠師傅雕刻了壹座墓碑,立於新的墓穴之前。
從此以後,諸葛亮的兩座古墓便再也難以分辨真假了。
但萬幸的是,在離定軍山山腳不遠處的壹座寺廟內,有壹個和尚目睹了這壹切的過程,為了防止後世人弄混諸葛亮的真假古墓,這位和尚便早早地做好了記錄和標記。
經過這位住持和尚的幫助,專家們最終發現,在這兩座古墓中,沒有墓碑的那壹座才是諸葛亮真正的墓穴。
也的確如書中記載那般,在墓穴中考古專家們沒有發現諸葛亮的遺體,陪葬的物品也都樸實無華,大都是兵書史書之類。
後來,當地政府對這座墓地進行了更多的修繕和保護,而這裏也成為了壹處極為有名的歷史景點。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憑借其獨有的智慧與魅力,吸引著無數歷史愛好者探求真相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