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每個人的童年,我們似乎都對父親有著強烈的警惕感,轉而投向母親的懷抱。我們喜歡聽她安慰的話,卻討厭她大大咧咧的行為,所以很多人也說“嚴父慈母”。
然而,直到成年後,我們才發現,父親才是那個家庭的頂梁柱。雖然父愛沒有母愛那麽含蓄、細膩、細致,但我們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個時候,我們回憶起父親的點點滴滴,我們發現了自己原來的稚氣。
毛澤東在自傳中對斯諾說:回想起來,我覺得父親的嚴厲態度以失敗告終,我學會了恨他。......
6月25日,1959,闊別23年,66歲的毛澤東剛剛結束了對湖北武漢的考察。經過壹段時間的動蕩,他回到了闊別38年的家鄉韶山。
即將步入70歲的毛澤東身體健康。這壹天的清晨,毛澤東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和壹名警衛偷偷爬上了山脊。
壹路上,毛澤東什麽也沒說,只是壹個人默默地走著,後面跟著的警衛也沈默著。
這時,當隨行人員得知毛澤東已經悄悄離開時,他們很快找到了當地人,並跟隨毛澤東的腳步。在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毛澤東去了哪裏。
但是帶路的人發現不對勁。他驚訝地自言自語道:這不是去毛主席父母墓地的路嗎?
說者無意,聽者有意,隨行人員都知道毛澤東此行的目的。
果然,沒過多久隨行人員就找到了毛澤東。此時,毛澤東站在壹座黃土墳前,這座墳很普通,和其他人沒有什麽不同。
但就是這樣壹座普通的墳墓,卻讓壹個用壹生解放人民的巨人在這裏久留。
毛澤東在墓前沒有動,他的隨行人員很匆忙。他們事先不知道毛澤東要去哪裏,所以他們不準備參拜陵墓。
但他們突然看到66歲的毛澤東撿起壹根松枝,向陵墓深深鞠了三個躬,並低聲說了幾句話。
當時隨行人員並不知道毛澤東說了什麽,但後來在交談中才知道,毛澤東說的是:前人辛苦,後人快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晚上,毛澤東對隨行人員說:“我父親得了傷寒,我母親脖子上有個包,還有壹只眼睛。它們不是不治之癥。如果他們換到現在,也不會死。”。
就像千千的千千萬萬個兒子對父母壹樣,毛澤東對父母記憶的深情從未淡漠,壹直埋藏在心底。
交談中,毛澤東用壹生中最堅定的眼神說:我是壹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鬼神,但我的父母生我,教我為人師友。我忘不了他們!我下次再來看他們!
在韶山十裏長的山谷裏,有分散的房屋,農民世代居住在那裏,石矛家族就是其中之壹。
毛太華是韶山石矛家族的始祖。毛太華本來是個農民,但是因為吃不起飯,就投奔了朱元璋。明朝建立後,他戍邊多年,退伍時被分配到湖南。於是毛太華帶著家人來到湘鄉,隨後移居韶山,祖上開始以種地為生。
毛澤東的祖先世世代代在這裏耕作,已有500年的歷史。從第壹代祖先毛太華算起,毛澤東是韶山石矛的第20代傳人。
石矛族譜有固定的譜系和嚴格的家規,對毛澤東影響很大。家譜從開始:李朝臣,幸運,祖恩義,代代相傳。後來我還嫌不夠省心,又續了家譜:孝、忠、榮、學、雅、章分明。
石矛的家規有兩部分,即“家訓”和“家訓”,各有十條。
家訓包括:“品行端正”、“孝順養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鄰裏”、“婚姻適宜”、“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家訓包括:賭博、遊蕩、飲酒、偷盜、打官司。
這些家訓和家訓都是為了讓後代有德,不虛度壹生,也對毛澤東從小的道德修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毛,毛澤東的祖父,是壹個誠實的農民。因為和哥哥分居,他從韶山的東茅堂搬到了韶山崇商樓,也就是現在我們的“毛澤東故居”。
毛壹生窮困潦倒。他死於58歲,葬於韶山滴水洞,當時毛澤東才9歲。
這也造成了壹個新的東西。1930、10年6月,國民黨的壹個連奉命潛入滴水洞,想挖毛澤東的祖墳。但因為是晚上,黑暗中看不到光,也沒挖幾次。直到第二天,毛氏宗親發現國民黨士兵鬼鬼祟祟,就偷偷把毛的墓碑取了下來,用土填了墳。為防萬壹,毛氏宗族還在附近建了幾座假墳,讓國民黨士兵壹下子傻了眼,至今不了了之。
毛順生,毛的獨子,是的父親,也許是受其父毛欠下的債。毛順生也很聰明,很勤奮,因為他在私立學校學了幾年。
16歲時,為了還清父親的債務,被迫外出當兵。在軍旅生涯中,毛順生省吃儉用,省吃儉用。
17歲毛順生退伍回到韶山。他用攢下的錢做生意,也做得不錯,還了父親的債。
在毛順生看來,因為他的父親毛沒有錢,所以他壹生貧窮,受苦。毛順生認為,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必須學會計算。
毛順生常說:吃了用了,就永遠窮。誰會算計,誰就能過上好日子;不會計算的人,妳給他們金山銀山,也是空的!
毛順生的計算能力確實有所提高。他用所學做了很多生意,比如收取土地財產利息,販賣糧食,也做豬和牛的生意。
起初,毛順生只是壹個人,但後來在妻子文的幫助下,他開始分批收購糧食和大米,進行加工和銷售,並租用船只作為長途運輸,將其送往城市並銷往其他地方。
生意紅火,但毛順生還是要求全家壹起幹,不願意養閑人。在他的壹系列商業運作下,他還投資了尹田寺的“長清河”米店。
為了交易更方便,毛順生取了“壹順堂”這個號,自己打印紙質票周轉。由於湖南大商號“吉春堂”的老板是文哥哥的嶽父,毛順生也有許多關系密切的牽連。
雖然毛澤東的收入在增加,但他與普通貧困家庭的兒子沒有什麽不同,因為毛順生對兒子的生活要求很嚴格。
從6歲起,毛澤東就開始幫助成年人工作。到13歲時,毛澤東也整天和大人壹起在地裏幹活。他放過牛,砍柴,挑水,餵豬,推糧...然後他開始犁地、插秧和收割谷物。
毛澤東深刻理解他父親的嚴格教育。後來,毛澤東回憶道:他是壹個嚴格的主管,所以他不忍心讓我無所事事。如果他沒有賬目,他就讓我幹農活。他脾氣暴躁,經常打我和我的兩個弟弟,但他的嚴厲態度大概是為了我好,讓我很努力,讓我認真記賬,免得有事批評我。
雖然他的家庭背景並不壞,但對毛澤東來說,他擅長犁地、耙地、種植、切割和各種農活。
這也培養了毛澤東的本色:勤勞、勤儉、樸實,更重要的是,毛澤東開始思考農民的疾苦。
作為壹個從小參加勞動的農民的後代,毛澤東對貧困農民感同身受,經常幫助他們。又是壹年秋收,農民們正在把稻谷敲下來,攤在草坪上讓太陽曬,但沒過多久,天氣突然轉陰,很快下起了小雨,農民們爭先恐後地去收自己的谷子。
毛澤東的第壹反應是跑到壹個房客的阿姨家,幫房客的阿姨收小米,最後是她自己家收的。毛順生對此非常生氣。
毛順生怒斥他:妳為什麽先幫別人收小米?
毛澤東怒視著珠子,爭辯道:人們的家庭已經很痛苦了,他們還得付房租。失去壹點就是他們所有的財產。我覺得我們家小米多,少壹點就虧了。
然而,毛澤東的話被認為是詭辯和狡辯,毛順生懲罰他每天工作不休息。即便如此,他對農民的思考還是紮下了根。
在韶山,還有壹件事被鄰居們稱贊,因為毛順生做過賣豬的生意。毛澤東的鄰居是個農民,他把豬賣給了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
過了壹個星期,毛順生讓毛澤東把豬帶回來,但當時豬肉價格已經漲了,鄰居就食言了,說自己多餵了幾天,豬的價格又漲了,現在賣得太慘了。
毛澤東非常理解。他覺得人家多餵了他壹個星期,按原價買就虧了,就私下退貨交易,空手而歸。
不出意外,毛順生再次對此進行了聲討。在毛順生看來,仁義不在管兵,仁義不在管錢,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不能因為小仁小義而放棄根本。
對於毛澤東,毛順生很無奈,但不得不說他很像自己,有很強的向上扭曲,但又不太聽話。
1908期間,毛澤東在李靜婉的壹所私立學校學習。毛澤東最喜歡的書是各種課外書,也就是被私塾老師稱為“閑書”的四大名著,包括《水滸傳》、《嶽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說。
因為毛澤東喜歡玩,不太聽話,私塾老師也拿不出什麽辦法。他只能通過毛順生來教導毛澤東。在家裏,毛順生斥責他看閑書。還不如多看看真實的內容,以後再結婚。
毛順生不讓他看閑書。憤怒之下,毛澤東和毛澤東用布蓋住了他房間的窗戶。本來房間已經很暗了,但是沒有燈光。毛順生壹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毛順生壹直對毛澤東寄予厚望。他希望毛澤東能追隨父親的腳步,能夠像自己壹樣結婚,把家族生意做大,所以他對毛澤東要求嚴格。
但在這個時候,毛澤東似乎打開了壹扇新的門。30年後,毛澤東回憶道:有壹天,我突然意識到,這些“散文書”都有壹個特點,就是裏面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秀才,卻沒有出現過世代務農的農民。為什麽農民不能當主角?
毛澤東對此非常沮喪。他好像發現了壹個被所有人忽略的秘密,卻找不到鑰匙。在反復閱讀了幾部類似的小說後,他恍惚中意識到了什麽,壹顆種子在毛澤東的肚子裏生根發芽。
毛澤東熱愛勞動,但閱讀也是他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如何平衡這兩者,毛澤東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有壹天,父親毛順生讓毛澤東去地裏挑糞,但過了壹會兒,毛順生來查看,卻發現地裏沒人幹活,只發現毛澤東在壹棵老樹下,手裏拿著壹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毛順生頓時勃然大怒。他問毛澤東:“妳不是去地裏挑糞了嗎?妳為什麽還在這裏偷懶?閑的團團轉,以後怎麽辦!”
毛澤東自信地說:“爸爸,我已經挑了好幾擔了。我只想休息壹下。”
毛順生問他:“妳挑了多少擔,這麽快就休息了?”
毛澤東揉著肩膀說:“爸,起碼有五六擔。”
毛順生又有點生氣了:“我還說妳不懶,大半天才挑了五六個擔子!”"
毛澤東也很焦慮。他問毛順生:“爸,妳看我挑幾擔能偷懶嗎?”
“二十,至少十五,至少十五擔!”毛順生咬牙說道。
本來,毛順生以為毛澤東會努力,沒想到午飯後,夕陽西下,地裏依然沒有毛澤東的影子。
毛順生氣急敗壞地走到淩晨的樹後,把毛澤東手裏的書扔了出去,勃然大怒。毛澤東漠然地說:“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嗎?我寫完作品後看的書,總不能在我寫完作品後讓我自由吧?”
“妳幹完活可以看書,但妳幹了多少活,至少不到十五擔吧!”
"在閱讀之前,我已經挑選了20包."
“啊...妳什麽時候完成的?”
“剛吃完午飯,我就去地裏了,日落前壹個小時我就摘完了。”
毛順生瞪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之後毛澤東總是會提前壹段時間完成父親交給他的任務,然後他會看壹些名著和古典小說,毛順生也不再約束他。
毛順生期望兒子將來成為商人,發大財,所以壹旦發現毛澤東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用高壓手段管教。
1902年早春,毛順生把8歲多的毛澤東送到離家不到200米的私塾,讓毛澤東接受啟蒙教育。
毛順生為什麽讓毛澤東進私塾,有他自己多層面的考慮。從毛順生開始,他的家業在他手裏開始蒸蒸日上,但毛順生因為讀書不多,很緊張。
壹次柴山官司,毛順生文化程度不夠,即使講道理,也說不出實情。相反,對方引經據典,明確表態。本來毛順生還是原告,他很快就成了被告。
毛順生被對方驚呆了,柴山被判給了對方。這時,他悟出了壹個道理。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他才不會吃啞巴虧。
毛順生希望兒子能爭口氣,於是找到了南安鄒春培老師的私塾。鄒先生五十多歲,是個有文化的人。他向毛順生發誓:妳的兒子總有壹天會名揚四海,成為名師,榮耀祖先。
毛順生笑著回答:我兒子是農民家庭的孩子,不要什麽名利。只要他能算幾筆,記幾筆賬,寫幾封信,他就能得到。
當毛澤東在1959回到韶山時,他用自己的稿費邀請了這位老人。他舉起酒杯祝酒。當他看到老師時,他有點害怕。他滿懷敬意地解釋道:“尊老敬賢是應該的。”
由於毛順生對兒子期望過高,總想掌控孩子的職業規劃,父子矛盾在所難免,這也給毛澤東帶來了逆反心理。但毛澤東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父親和他自己的想法不同,他心中有壹個理想,他需要付諸實踐。
1910年秋,毛澤東出國留學的願望失控了。他想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叔叔毛魯忠和堂弟王在聯和堂勸說父親去學校深造。距離韶山50英裏的湘鄉縣東山小學是他的目的地。
臨行前,毛澤東重寫了壹首詩,偷偷放在父親毛順生每天必讀的賬本裏。這首詩伴隨了毛澤東的壹生:壹個孩子立誌要去鄉下,直到他學會成名,他永遠不會回來。桑田不用埋骨,生命無處不在。
毛澤東的寫作天賦也開始顯露出來。憑借入學考試中的“閻誌”,他成了學校裏的名人。老師們讀了這篇文章並傳閱了它。老師們贊不絕口。校長李親自看了卷子,稱贊道:“我們學校又多了壹個救國的人才!”
由於毛澤東的優異成績,東山小學的何蘭剛老師申請到長沙市的壹所中學任教。何先生願意帶毛澤東去學習。在校長和老師的推薦下,毛澤東來到了省會長沙,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毛順生也和這個兒子過不去。因為毛順生的父親,毛順生壹直飽受貧困之苦。他非常看重金錢。他希望兒子們能把家業做大,不要像他壹樣受苦,孝敬祖先。
在他的理想中,兒子們會勤儉節約,互相幫助,不用看別人臉色。
但是從毛澤東的角度來看,我父親太有心計了。算計太多就是自私,世界上那麽多人受苦。如果人人都謀私利,那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呢?
年輕時的毛澤東是梁啟超的鐵桿粉絲。他還記得壹句話:年輕人有智慧,富人有錢,強者強大,獨立的人獨立,自由的人自由。......
這可能是毛澤東和他父親毛順生的觀念差異。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但毛澤東是最像毛順生的。他和他父親壹樣好勝。他們堅信自己是對的,都有獨立的思維方式,不隨大流。
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立了。毛順生開始為父親還債並參軍,而毛澤東少年也為國家的未來當兵半年。
盡管父子之間存在矛盾,毛順生還是鼓勵毛澤東去探索新世界。在他看來,毛澤東遲早會明白他的期望。他希望毛澤東能夠腳踏實地地學習新知識。可憐承風,毛順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鼓勵兒子。
初到長沙,毛澤東覺得大城市的壹切都很新鮮,但他也很迷茫。
像現在許多大學生壹樣,毛澤東也為如何選擇專業而困惑。他當時對各種職業舉棋不定,只想考慮如何發揮自己的余熱,為國家做貢獻。
他考慮了警校,可以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討回公道,他報了名;他想過做肥皂,他可以成為壹名著名的工人,實業救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他還認為法學院作為壹名律師,應該為窮人辯護,為他們說話。
想著想著,他壹個個報了名,報名費也單獨列了,但毛澤東不是壹個放在心上的人。每當看到更好的職業,他都有點後悔,於是放棄了原來的計劃,繼續報名新職業。
毛澤東的學習壹直很好,但他不是在努力學習,而是在探索壹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走這條路的人註定是非常孤獨的,因為在這條路上,只有他們自己,毛澤東知道這壹點,他也堅定地走下去。
然而,在毛順生看來,毛澤東就像壹只剛剛步入社會的小綿羊。他不了解社會的艱辛和危險,只是在周圍磕磕絆絆。他很擔心兒子,但不知道怎麽表達。他可以暫時為兒子遮風擋雨,卻不能永遠為兒子遮風擋雨。
在毛澤東註冊了十幾門課程後,毛順生也很焦慮。他不是為錢發愁,而是心疼兒子沒有方向,如何讓兒子快速成長。毛順生想了很久,決定砍掉毛澤東的生活費。
窮人的孩子很早就接管了。毛順生17歲開始做生意,成為家裏的頂梁柱。但是毛澤東沒有。毛澤東不想為了他的小家庭而拋棄所有人。他希望沒有人會再次被貧困所困。
在小家庭和大民族面前,毛澤東放棄了他的小家庭,開始為了國家的未來而西進。1912年春,毛澤東獲得湖南省高中第壹名。
他寫了壹篇隨筆,商鞅《移木立信仰論》,只有600字,老師的批語是150字。
閱卷老師驚嘆於大自然,評價東澤:天賦非凡,前途不可限量。是練習單色書寫的絕佳工具,不知道會走向何方!
校長劉謙也很賞識他,借給他116卷《科舉考試綜論》。毛澤東深情地讀著,挑燈夜戰。
從這裏,毛澤東真正走上了創新之路。後來開了書店,準備出國留學。他遇到了導師楊昌濟和愛人楊開慧。......
在故事的開始,毛澤東像每個孩子壹樣和父親吵架,他和父親之間有代溝。然而,隨著毛澤東為人父母,他明白了隱藏在他外表下的父愛。
多年以後,毛澤東回憶起父親毛順生,才懷著深深的思念。在韶山與別人的談話中,毛澤東很少流淚。
他對父親深感遺憾,父親壹去世,他就沒能去看望父親,這成了毛澤東的遺憾。
畢竟他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但是在家人和所有人面前,他還是會選擇所有人。幾十年後,當他讓兒子戰死沙場,就意味著他只能把感情埋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