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農時征收價格

農時征收價格

早在7000年前,中國就開始進入原始農耕時代。

河姆渡遺址,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壹,發掘於1973。位於余姚市河姆渡鎮,距寧波市區約20公裏,面積約4萬平方米,在余姚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因此,河姆渡遺址成為當地小學春遊(秋遊)的首選。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距今已有7000年的悠久歷史。因於1973年在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首次發現,其文化特征在考古學上具有代表性,故於1976年命名為河姆渡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博)紹(興)平原,南至象山港,浙東沿海包括舟山群島。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和建立,拓展了中國新石器考古的研究領域,表明長江流域也存在著燦爛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6月1973 165438+10月至6月1974 65438+10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省博物館考古專家為滿足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需要,對河姆渡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取得了突破性發現。1977 10,考古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兩次發掘出遺址面積2630平方米,發現墓葬27座,灰坑28座,出土石器、陶器、木制品、骨器等各類文物6300余件,其中許多壹直是稀世珍寶,豐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稱這壹發現是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明長江下遊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性,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說:“河姆渡遺址的發現令人耳目壹新。誰能想到7000-5000年前的長江下遊會有如此燦爛的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使長江下遊的史前考古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改變了過去人們的認識,用事實糾正了以前認為前江南文化發展較晚的觀點。正如著名考古學家蘇先生所說:“過去有壹種觀點,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的民族文化首先從這裏發展起來,然後向四面八方擴展。其他地區的文化相對落後,只有在它的影響下才能發展。這個觀點不全面。歷史上,黃河流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文明時期,它往往占據主導地位。然而,在同壹時期,其他地區的古代文化也在以自己的特點和方式發展。”

河姆渡遺址堆積層厚度約4米,自上而下分為8層,相互疊加。除表土和沖積物外,第壹至第四層為新石器文化層。

據測定,第壹批文化遺存的絕對年代約為7000-6500年前。這是河姆渡四大文物中保存最好的時期。無論是建築遺跡,還是大量發現的石、骨(角)、木、陶,尤其是骨(角)木,都是其他任何時期無法比擬的。可想而知,遠古先民選擇了這個面對沼澤,背靠四明山的地方作為定居點,在這裏建造了壹個有凸起的生活面的長條型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從事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活動,也采集和捕魚。他們在這裏生活了數百年,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在居民區,除了整齊排列的木質建築外,還發現了許多埋在許多灰坑裏的野果核和動物骨頭,還發現了飼養牲畜的圍欄。

壹期文物中,幹欄木結構建築遺存最為豐富。從樁和樹的有序排列來看,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的建築形式是壹種長的幹柱式房屋,有埋樁和凸起的地面。經過兩次發掘,土木構件總數超過數千件,主要包括長圓木、樁、板等。在第壹次開挖中,13排樁有序分布。根據樁的不同走向分析,這裏可能有過三座以上的建築。其中有壹座長屋,寬23米,深7米,前廊寬1.3米。第二次發掘時發現的四排樁可能與這座長屋有關。這樣,河姆渡遺址的幹欄長屋可以達到100米的寬度。估計房子是分間的,如果隔20米,這個長房子至少有50間。根據打入地下的壹排排樁分析,這是當時的建築地基,高出地面80-100 cm,說明生活面懸空。出土的木板就是樓板,樓板和樁之間用木梁做支撐。在廢墟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壹些蘆葦墊的碎片,這些碎片可能被用作屋頂或地板上的墊子。

出土了數十件帶有榫眼和榫頭的建築構件,反映出榫卯技術在當時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除了建築物遺跡,還發現了四個用小木柱圍起來的圓形圍欄,可能是動物圈。此外,還發現了5個灰坑,呈圓形或橢圓形。坑裏裝滿了麻櫟和荸薺的果實,壹些坑裏裝滿了陶豆和其他器皿。

考古人員在壹期地層、房屋內外、灰坑等遺跡中發現了大量的生產工具、家用電器等遺物,為我們研究7000-6500年前河姆渡先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當時農業和日常生產活動中使用的工具有石斧、石矛、石鑿、骨鑿、骨哨、牛角鋤、木柄、木鏟、木杵等。,用於狩獵和捕魚的工具包括骨泥鏟、骨魚鏢和石球,而用於紡織和縫紉的工具包括陶紡車、石紡車和木材。

出土的石器壹般體積較小,打磨較差,有鑿切痕跡,刀刃處打磨精細,打磨完美。它們大多是由硬度和韌性都很高的火石制成的。

骨器是保存最完好的生產工具,如骨鑿、骨鑿、骨錐、骨針、骨哨、骨管針等。,尤其是骨哨和骨管針。大量骨器的發現,反映了河姆渡時期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農耕階段,出現了比較發達的水田農業。

木制工具有木鏟、木斧柄、木矛、木槳、木杵、木機刀、木卷布棍、木經軸、木紡車、圓木棒、木匕首等。如此多木制工具的發現,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是非常罕見的,證明了在7000年左右,木制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考古學家對大量出土的動物骨骼進行了鑒定,發現了包括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在內的數十個物種,其中有家養的豬、狗和水牛的骨骼,這說明河姆渡人已經學會了飼養牲畜。

河姆渡第二文化層發現13墓葬和11灰坑,還有陶爐和陶豆,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木漆碗,都是新出現的。很難知道建築遺跡的全貌,但在木柱下端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木墊,應該是後世的柱基雛形。

在二期文物中,還發現了許多生產工具和家用電器。其制作方法較壹期有明顯進步,表現為器形更為規整,有明顯的車削輪廓線,敲打、修整痕跡明顯減少,打磨技術應用廣泛,但器形更為簡單,主要有斧、鑿等。

木質家電中,有壹個新創造的品種——漆碗,是用壹整塊堅硬的木頭挖出來的。整個裝置呈橢圓形,外壁加工成瓜棱形,裝置表面塗了壹層薄薄的朱砂漆,略帶光澤。

第三層文物是河姆渡遺址中最薄的壹層,已發現的遺跡很少。但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個文化層中發現了壹口井,由200多根樁和圓木組成,分為內外兩部分。外圍是壹圈直徑約6米的圓形柵欄樁,推測是當時敬亭的支撐結構。內圈有壹個圓形淺坑,深度不到1米。坑底中央有壹個方形的坑(井),邊長約2米。墻壁上密密麻麻排著壹排排的樁或半圓形的樁,由水平的箱子支撐著。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水井之壹。水井的發明只有在定居生活之初才有可能,證明河姆渡時期的人們已經開始註意飲水衛生。

以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具有重要意義。該遺址發現了大量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實物資料和高水平的原創藝術珍品,如文化符號相當發達、建築水平較高的幹欄木建築和方木井遺存,水田中種植的秈稻和粳稻遺存,原始紡織機械構件,植物立體機織物,木胎漆器,象牙雕刻制品等。此外,還發現了60多種動物遺骸和多種植物果實。這壹切生動地體現了河姆渡人高超的技藝,是河姆渡先民智慧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輝篇章。它的發現,以生動而豐富的實物資料,證明了燦爛而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是由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等古老的祖先創造的,這兩個流域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長江下遊寧紹地區的先民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沃土上勞動、生活、繁衍。它以自己獨立的發展演變過程,創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姆渡文化圈。

農業

河姆渡四樓普遍有大面積的水稻遺存。有的地方,稻谷、稻殼、莖葉相互混合,形成0.2 ~ 0.5米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1米。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是罕見的。經鑒定,主要屬於栽培稻亞種秈型晚稻。它和桐鄉羅家角遺址出土的米,馬家浜文化,都是5000年前的。它是中國最早的兩箱水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水稻。這對探討中國稻作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河姆渡文化的代表農民有骨,僅河姆渡就出土了上百具。它是由鹿和水牛的肩胛骨制成的。壹般肩臼用橫釘紮,骨頭細的沒有釘。而是將肩臼打磨成半月形,在冠正面中間刻壹個豎槽,兩邊鉆壹個洞。還發現木柄裝在骨頭上,下端嵌在凹槽裏,水平桿用藤條纏繞捆綁,頂端做成T形或雕成三角形的手抓孔。此外,還有木樁、穿孔石斧、雙孔石刀和近1米長的米杵。

畜牧

家畜主要包括豬和狗。到處可見破碎的豬骨頭和牙齒,還發現了方形陶碗上雕刻的肥陶豬和豬紋。有壹個陶盆上刻著稻穗的紋路和豬的形象,壹般是畜牧業對農業依賴的反映。此外,還出土了許多水牛骨,牛可能已經被馴化了。

釣魚和打獵

河姆渡出土了大量的野生動物骨骼,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魚類和軟體動物等40多種。多為梅花鹿、水鹿、四象(麋鹿)、麂、麅等鹿類動物,僅鹿角就有400多只。還有很多鳥、魚、龜、鱉的骨頭。溫暖地區的動物遺跡也很少,如亞洲象、蘇門犀、紅臉猴等。骨鈸有壹千多種,特點是長前或短前的斜鈸,有不對稱的領,還有窄長前的柳條鈸,鈍尖或尖尖的圓錐鈸。沒有發現網墜之類的漁具,但是有大量的魚刺,其中壹部分是同時用來打魚的。其他漁獵工具包括木矛和骨魚鏢。柄葉連體木槳的發現,說明該船已用於運輸,也可能用於捕魚活動。鳥骨管上刻孔制成的骨哨,不僅是壹種樂器,狩獵時還可以用來誘捕動物。

制造

用炭黑的陶器最有特點。尤其在早期,無論是炊具還是食器都屬於這種陶器。胎泥純凈,鐵含量只有1.5%左右。大量的稻殼和水稻莖葉作為材料。工藝比較原始,器皿都是手工制作,不太規整;據試驗,燒成溫度為800 ~ 900℃,在缺氧還原火焰中制成。胎質厚松,重量輕,吸水性強。後期依然是手工制作,只是部分經過慢輪修整。出現了三腳架、足袋等復雜造型,部分陶器的燒制溫度提高到1000℃左右。

至於編織,在河姆渡發現了蘆葦席碎片,采用的是兩經兩緯的編織方法。輕便的木制紡車,還有大小不壹的陶器和石頭紡車。它可用於紗線拉伸和加撚。我們還發現了壹把木制的打緯刀,壹個長長的用於梳理經紗的木制有齒裝置,以及壹個兩端有槽口的卷布軸,可能屬於原來的腰機。

河姆渡文化發展了骨器,有鑿、鏝、魚鏢、哨、錐、針、管針、匕首、柄匕首、梭、鋸、鑿、勺等,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有窗簾、管子、掛件、珠子等裝飾品。還有蝴蝶形狀的器皿(由木頭、石頭、骨頭和象牙制成)、靴子和其他用途不明的器皿。打磨壹般都比較精細,少數帶柄、帶骨的刻有花紋或雙頭鳥紋,堪稱精美實用的工藝品。象牙制品有20多件,包括刻有晨鳥二鳥形象的蝴蝶形器皿、鳳凰形匕首形器皿、刻有編織圖案和蠶狀圖案的小杯子,顯示了當時的精湛技藝。

  • 上一篇:假面騎士OOO的出現,怪人的由來
  • 下一篇:雙十壹海報活動-雙11主題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