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匾額的作品賞析

匾額的作品賞析

1、武魁

此方匾額為同治六年十壹月---所題寫的“武魁”匾。

題匾人:劉鶴年,字子和,奉天義州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

官職:翰林院編修禦史,給事中。同治元年,授常鎮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調直隸,授布政使,河南巡撫。十年授閩浙總督。

經歷:主持圍剿撚軍,督修復黃河堤壩。編練“毅軍”,“鎮嵩軍”。

受匾人:武舉人曹百川

匾文淺註:科舉考試武舉人的代表。

2、慈竹長春

此匾書寫於:光緒十六年(1890),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進士---唐景崧(1841-1903),清末廣西灌陽人,字維卿,號南註生。同治進士。1882年(光緒八年)以史部主事上書清廷,自請赴越聯絡劉永福抗法。1884年受張之洞明募勇四營、號景字軍。次年初,率部會同黑旗同與法軍作戰。1891年任臺灣布政使。1894年署臺灣巡撫,次年《馬關條約》簽定,激起臺灣人民反抗。臺灣士紳成立“臺灣民主國”,被推為總統。與劉永福、丘逢甲等抗日護國。終因清廷無能,日軍占領基隆、回廈門。著有《清纓日記》慈竹長春,為祝壽常用語。

3、德耀青黎

此匾書寫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園。陜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狀元。

官職:翰林院修撰,內閣學士,史部侍郎,左都禦史,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

政績:在朝數十年,遇事剛正果幹,與權臣和珅對抗,嘉慶親政時為首輔,歷事兩朝,以忠直得寵,其屢上疏言朝政得失,實為乾嘉兩朝棟梁之臣。屢上疏言朝政得失,建議免除兵禍地區錢糧,實行募兵制度,整頓吏治,清理驛站,皆得施行,嘉慶帝賜給他壹把乾隆禦用過的手杖和禦制詩兩首,以表尊敬和器重,詩中有“道直壹身立廟朝,清風兩袖返韓城。”

人品:剛直不阿,清正廉潔,體用兼優。

著作:《葆淳閣集》

受匾人:歲貢生劉登元

匾文淺註:清黎:有學問的人。德耀青黎:博學人中的品行優秀者。

4、成均碩彥

此匾書寫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彭浚,字映旌,號寶臣,湖南衡山人,嘉慶十年(1805)乙醜科狀元。

官職:初受翰林院修撰,掌管國史,歷任左右春坊贊善,道光三年由太侍寺少卿受奉天府丞兼學政,道光四年優免,七年回京復原職,11年調任順天府丞,後任會試,順天鄉試,福建鄉試同考官,主考官。有“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之譽。

政績:河南祝慶蕃兄弟三人同登第也是出自他手。

人品:勇於改革,重學督才,濟人利物,鵬浚為官壹生,多次典試,選拔人才,嘉慶年間協理會試,“前後五鼎甲皆出其門”

受匾人:太學生曾思祖

匾文淺註:成均:國子監代稱。彥:有學問的人。成均碩彥:意為學校中的姣姣者

5、畫荻希風

此匾書寫於:鹹豐庚申年(1860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劉繹(1797-1878),字瞻巖,號嶽雲居士,江西永豐縣人,清代文學家,道光15年(1835)乙未科狀元,時年38歲,也是清代江西最後壹位狀元。

最高官職:授翰林院編修,十七年丁首入直南書房,旋命視學山東。中年去官,先後主鷺洲,青原書院達數十年。

經歷:道光17年,劉繹出任山東學政時,鐫刻了“勸課條規”,其之所以著述《崇正黜邪論》、《勸課條規》壹卷,為的是促進學業,鼓舞良善。

人品:性孝廉潔,儒雅多才。

著作:《存吾春齋詩文集》二十五卷、《崇正黜邪論》、《江西通誌》、《永豐縣誌》行世。

受匾人:蔣老孺人

匾文淺註:畫荻希風:宋代歐陽修,其母以蘆梗教其學書的典故,贊喻壹位母親賢德,令人敬佩。

6、五世同堂

此匾書寫於:鹹豐庚申年(1860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洪鈞(1839-1893年),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以壹甲壹名進士。

最高官職:任修撰,曾出督湖北學政,江西視學,並到陜西,山東主持“鄉試”。光緒七年(1881年)升為內閣學士。任間出使俄、德、奧、荷四國大臣,是我國唯壹擔任過“大使”的狀元。

著作:洪鈞對元史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他出使俄、德、奧、荷的時間,經多方探尋,了解重要線索。為元史研究清除了障礙,開拓壹條寬廣的新路,他所著的《元史譯文證補》堪稱為治元史者壹部重要的參考書。另洪鈞還參篡有《穆宗實錄》等著作。

經歷:光緒9年,洪鈞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山東黃河決口,有人奏請開河分泄,洪鈞主張再築大堤,並力薦時因犯法而被免官的潘駿文治理黃河,唯才是舉,後潘駿文堵住了河口,治服水災。

受匾人:蕭母馬太君

匾文淺註:五世同堂:喻家族人丁興旺,和睦。

7、孝廉方正

此匾書寫於:同治四年(1865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張之萬(1811-1897),字子青,子清,號鑾坡,河北南皮人,道光27年(1847)狀元,時年36歲。

官職:初授修撰,光緒11年由刑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光緒15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後改東閣學士,軍機大臣。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之萬傾向主和,被迫退出軍機處。

政務:參與鎮壓撚軍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整理河南財政。

著作:工書法,善畫山水,著有《張文達公遺集》,《治年寶鑒》,《道光己酉科明經通譜》。

人品:此人官至極品,辦事幹練,舉重若輕,但喜迎合,故對其人品各有毀譽。

其堂弟:張之洞、晚清重臣,探花。

受匾人:謝蘭臯

匾文淺註:孝廉方正:科舉中,舉人也稱之為孝廉,意為品德、學問優秀。

8、燕翼詒謀

此匾書寫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朱珪(1731-1806),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北京大興人,乾隆十三年進士。

官職:初授編修,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福建、江西學政,會試、鄉試同考、副主考等職。

專長:善書法,尤善隸書

人品:大體儒雅,持躬正直,砥節清廉。

著作:《知足齋集》

其他:其兄朱筠(1729-1781),乾隆19年進士,官至侍讀學士。藏書家,工金石。著作《十三經文字同異》等。

受匾人:何之綿之元配孺人

匾文淺註:為子孫謀慮,造福。

9、德隆朝

此匾書寫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今保留完整。

題匾人:董誥(1740-1818),字雅倫,號蔗林,浙江富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順天鄉試舉人,成進士,殿試各列壹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

官職: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三通館協修,武英殿篡修,歷任禮、工、戶、刑各部侍郎。

  • 上一篇:勵誌作文
  • 下一篇:壹組引人註目的抒情句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