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說,她所交往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生活在上流社會,當時的名人誌士都跟她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李清照早期生活是非常優裕的,他的父親李格非藏書非常的豐富,李格非擅長文學,著作頗豐,又是蘇軾的門生。李清照從小聰慧從小表現出文學才能,加之父親常常帶清照參加文人墨客的聚會,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為他打好了良好的文學基礎。蘇門四學士中晁補之 、 張耒深受李清照敬重,亦師亦友,對李清照的詩詞也產生很大影響。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了大他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趙明誠是位翩翩公子,讀書極博,酷好書畫,尤其擅長金石鑒賞。他的父親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二人門當戶對,意趣相投,時常詩詞唱和,***同研究金石書畫,有著說不盡的喜悅。
因為黨派之爭,1107年那壹年24歲的李清照同趙明誠回到了故裏青州,在這裏遠離了政治爭鬥,他們壹起收集金石,研究金石,開始了金石錄的編纂。閑暇之時,他們賞花賦詩,傾心而談,有時還會玩上些智力遊戲。他們斟上香茶,隨意說出某個典故,猜它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者飲茶,不中者不得飲。每次比賽,李清照總是贏。當趙明誠抽書查證時,李清照已滿懷自信地舉杯在手,開懷大笑,直笑得茶水濺出了懷子。
趙明誠偶爾出京遠遊,李清照倍覺思念與傷感。“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醉花陰》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納蘭性德曾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來描寫他們當時的生活。明代吳寬盛也曾對他們的婚姻評以“金石緣分翰墨芬,文蕭夫婦盡能文”壹語道破了二人曾經的伉儷情深。
北宋末年金人占領汴京,河北、山東相繼淪陷,積腐敗與兵弱的北宋朝廷南遷江南,安居壹方。趙明誠與李清照也去江南逃難,所藏金石書畫在輾轉過程中損失殆盡,趙明誠也在流亡中病逝。此時,李清照飽經戰亂之苦、生離死別之傷、生活貧困之憂,但她依舊將《金石錄》帶在身邊,“病中把玩,搬在臥內”。 數年後,當李清照重新翻閱《金石錄》,遙憶當年和趙明誠賭書潑茶的日子,壹時百感交集,遂寫下了千古奇文《金石錄後序》,備述壹生遭際和文物聚散,讓人扼腕嘆息。
趙明誠《金石錄》著錄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五代,下迄隋唐五代,***計二千種,三十卷,為研究金石刻必資之書,古今有關學者極為推重,但不知其中凝結了李清照多少心血!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趙明誠由任所淄州獨自返金陵(今南京)奔母喪,四月,金人虜僥宗、欽宗,北宋亡。五月,趙構於建康(今南京)建南宋,號建炎;七月,明誠起復江寧府(府址建康)。清照於四、五月間由淄州返青州整理文物,精選十五車,並於是年十二月獨自押運,“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所余書冊文物十余屋,在清照離開僅幾日,便盡焚毀於兵變。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趙明誠復任湖州,清照乘舟相送,臨別,明誠囑清照“危急時當自負宗廟禮樂之器,與身俱存亡”,清照流著淚答應了他。明誠於赴任途中中暑染疾,清照聞病,“遂解舟下,壹日夜行三百裏,比至,病危在膏肓矣”。八月,明誠病逝於建康。葬畢,清照大病,“唯喘息而已”,急遣人將所存文物送時任兵部侍郎從衛在洪州的明誠妹夫處,十壹月金人破洪州,清照所托文物盡委竎。 就在明誠病重的時候,他家來了壹位不速之客,叫張飛卿,提了把玉壸請趙明誠鑒賞,談了壹陣,就又提著走了。不料,亊後竟有好事之徒放出謠言,說他們商量要把玉壸送給金人。喪事辦完,李淸照聞此十分惶恐,決定把家中所有的銅器進獻朝廷,以眧示趙明誠的清白。就尾隨高宗逃跑的路線,由建康從海上往稫州去,壹路上水天相接,雲海茫茫,鬥轉星移,千帆競發,激起了李清照前所未有的豪棈,囯破家亡並沒有把她擊垮,枂反,激起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決心保護好尙存肑金石文物,完成明誠的未竟之業,還他壹世清名。此情此景被她寫入了她的詞作中少見昀頗具豪放風格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浯,殷勤向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山,以往註家多釋為蓬萊、方丈、灜洲三座神山,其實,三山是福州的別稱。此時的李清照絕無遁入神山之想,她要直面現實,有許多事情還等她去做。首先她要盡快地見到高宗,獻上重器,然後,說不定還有機會為挽救國家危亡,做出點什麽亊或說出幾句驚人之語來呢,。見到皇上,“聞天浯”.,是完全可能的,何況她的弟弟李遠此時也作為赦局刪定官跟髙宗在壹起。可惜,這次她沒有趕上高宗,,自然就沒有機會面陳國是,但她對高宗企圖偏安壹隅是有看法的。她在紹興五年(1135年)寫的《題八詠樓》中雲:“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裏,氣壓江城十四州。”好壹個“江山留與後人愁”!江山怎麽就會留給後人去愁呢?莫不是說高宗不求收復北方失地,只求偏安東南壹隅,而最終將也保不住,淪落敵手,給後人留下綿綿長愁?真是見人所未能見,言人所未敢言,意味深長,振聾發聵。這也可算是她“學詩漫有驚人句”之壹例,高宗趙構若看到此句,不知會有何感想!
進獻文物不成,準備退居越州,赴越途中,擇居鐘氏宅,夜裏,五簏文物被穴璧盜去,竊賊就是房主鐘復皓。幾百年之後,明朝萬歷賢相張居正猶對此恨恨不已,竟無端辭逐會稽籍鐘性部吏。
至此,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盡其壹生的財力精力收藏的金石文物,在戰亂中焚毀、散失殆盡。剩下的就只有關於這些文物的文字記載了,這就是趙明誠所著《金石錄》。
李清照的壹生可以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階段 18歲前,我把她稱作豆蔻年華。此時的李清照朝氣蓬勃,陽光開朗,比如早期作品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風格非常的明快清新。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第二階段 為結婚後到34歲間,從京城到青州,他和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誌趣相投,寫得詩愛情為主,生活悠閑,感情純潔,比如《壹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第三階段 在趙明誠出去做官之後,小別相思,寫下了
蝶戀花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 感懷 》
宣各辛醜八月十日到萊,
獨坐壹室,平生所見,
皆不在目前。
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
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
因以為韻,作感懷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第四階段 ,在經歷國破家亡後,南渡經過烏江,寫下了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隨後因受到多重打擊,獨自飄零,加上自己清高的氣節,後期作品多悲嘆身世,情調多感傷。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金石錄後序》 風格清新、詞采俊逸李清照把她對丈夫趙明誠的真摯而深婉的感情,傾註於行雲流水般的文筆中,娓娓動人地敘述著自己的經歷和衷曲,使讀者隨著她的歡欣而歡欣,隨著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馳神往,掩卷淒然
李清照的風格變化以南渡為分水嶺,由早期的清新明快到後期壓抑沈悶。
幾段文字永遠不能表述李清照的壹生。通過這些圖,我們卻能看到那樣的壹個柔弱的女子,在戰亂中,為保護文物輾轉奔波的堅韌,面對這宋朝政府面對金不戰而敗的諷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在被奸人張汝舟所騙,就算連坐也要揭發的勇敢,在後期雖然生活困苦,也不願同自己的親戚秦檜等為伍的氣節,為完成明誠遺願視《金石錄》為生命的堅守。李清照被稱為古今第壹才女,是壹個漫長的改造和平反的過程。歷史從來是公正的,他的才華他的氣節,讓我們後輩折服,真正的巾幗不讓須眉。
前半生情字深深、煙雨蒙蒙。後半生――冷冷清清、落花飄零。半生煙雨半世落花!千古第壹才女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