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疫情期間,長城汽車的國際版圖擴張並沒有暫停,反而加速了。因為接連收購通用汽車的印度工廠和泰國工廠,已經被刷爆朋友圈。
17年10月17日,長城汽車與通用汽車簽署協議,收購印度塔裏貢工廠。根據投資意向書,包括塔裏貢工廠在內的通用汽車印度公司將移交給長城汽車。收購交易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收購完成後,印度塔裏貢工廠將主要生產哈弗和長城EV產品。
據悉,印度塔利岡工廠於2010年和10年正式投產,計劃年產能為13.8萬輛汽車和15.7萬臺發動機(含汽油/柴油)。如今,印度塔裏貢工廠已成為長城汽車第二個海外工廠,也是全球第10座全流程整車工廠。
2月17日,長城汽車和通用汽車* * *雙雙宣布,長城汽車將收購通用位於泰國羅勇府的制造工廠。根據協議條款,包括羅勇汽車工廠和動力總成工廠在內的所有通用泰國公司將移交給長城汽車,交易和最終移交計劃於2020年底完成。
據悉,自2000年投產以來,位於泰國羅勇府的工廠作為區域制造中心,已經生產了近654.38+0.4萬輛汽車。產品以皮卡和SUV為主,主要面向泰國國內和出口市場。如今,位於泰國羅勇的工廠已經成為長城汽車第三個海外工廠,也是全球第11全流程整車工廠。
壹方面,不禁感慨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推進如此之快;另壹方面也有疑惑,為什麽通用的海外工廠總是被收購?或許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是中國品牌汽車太強,而是曾經的國際汽車巨頭已經跌下神壇。
在許多地方撤退
面對長城汽車接連收購海外工廠,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高級副總裁朱利安?比利塞特給出的官方解釋是,“我們停止印度塔裏貢工廠生產的決定是基於通用汽車的全球戰略,以優化通用汽車在世界各地的足跡。”
無獨有偶,通用汽車國際業務高級副總裁朱利安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在詳細分析了泰國業務的所有可能選項後,通用汽車做出了壹個艱難的決定,停止在泰國的生產和銷售。停止泰國羅勇工廠的生產是基於通用汽車的全球戰略,優化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制造工廠。”
近日,通用汽車也宣布將在2021之前逐步結束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汽車銷售、設計、工程研發工作,並淘汰當地的霍頓品牌。“我們正在重組通用汽車的國際業務,並專註於在市場上實施適當的戰略,以促進強勁的回報。”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說。
通用汽車因本土業務不佳而被指責全球市場份額逐漸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以霍頓品牌為例。剛進入澳洲時,市場份額高達22%。然而,這個壓倒性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只有4%。
以俄羅斯市場為例,2012年,通用在俄羅斯市場達到巔峰,銷量為365 438+萬輛,之後壹路小幅下滑,直至徹底崩盤。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2015年,通用汽車在當地的銷量已經下降到14萬輛。隨後幾年,經過小幅反彈,2019年銷量同比下降6.4%。
“通用汽車的壹系列瘦身行動並非個別事件,而是其全球業務調整布局的壹部分。這源於通用在2015投資者大會上提出的綜合戰略。總的來說就是退出投資回報不足的市場,加大對未來出行領域的投資。有業內專家分析“車表”。
事實上,這並不是通用汽車全球戰略版圖縮水的第壹例。近十年來,似乎通用在全球做的最多的“動作”就是倒閉和退出,退出了很多曾經被認為“非常關鍵”的市場。
2010,通用關閉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設備工廠;2012關閉德國波鴻設備廠,出售法國斯特拉斯堡輸電業務;2013年宣布旗下雪佛蘭品牌於2015年退出歐洲市場,並於2017年停止在澳大利亞的制造項目。
2015年,通用汽車開始大量撤出俄羅斯市場,並宣布停止在印尼生產通用汽車的產品。2017年將南非和東非業務出售給五十鈴,結束了在印度市場的銷售。同時還將寶沃/沃克斯豪爾的歐洲業務和通用汽車金融出售給PSA集團。
2065438+2008年末,通用停止了在越南的生產,將業務出售給越南汽車制造商Vinfast。同時,Vinfast還承擔了雪佛蘭品牌在越南的經銷權。到2019,通用宣布將在2020年3月底前從印尼國際市場撤出雪佛蘭品牌。此外,通用還計劃在2020年底前將雪佛蘭品牌撤出泰國。
尤其是在過去的壹年裏,通用汽車同時關閉了7家工廠,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奧沙瓦組裝廠、俄亥俄州的洛茲敦組裝廠、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哈姆川克組裝廠、馬裏蘭州和密歇根州的動力總成廠以及兩家海外工廠。
截至目前,通用仍在考慮退出更多市場,其全球緊縮計劃仍在繼續。誰也沒想到,有著近112年歷史的通用,曾經的世界第壹大汽車制造商,美國汽車的精神領袖,會走到這壹步。事實上,在全球車市進入蕭條的時候,如果說關閉工廠是企業削減成本的標準,那麽開啟銷售模式自然是企業“勒緊褲腰帶”的基本操作。
中國和美國不確定
近年來,在經歷了汽車市場的“微增長”和“寒冬”之後,通用汽車的全球市場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事實上,早在2009年通用申請破產時,它就失去了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寶座。期間,通用發布了悍馬、龐蒂亞克、薩博、水星等品牌。
2011受日本海嘯影響,通用汽車借機超越豐田,重回行業老大。但壹年後,通用再次被豐田超越。此後通用全球排名壹路下沈,被大眾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超越。
直到2016年,通用汽車進入全盛時期,全球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0010000輛。但短短兩年,這壹數字降至838萬;2019年,通用全球銷量為774萬輛,同比下降10.7%。曾經的世界第壹大汽車制造商,現在已經跌至世界第四,排在大眾、豐田和雷諾-日產聯盟之後。
可見,銷售規模、盈利能力和產能利用率是通用汽車在業務調整過程中評估主要市場“經營可持續性”的核心要素。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市場和北美市場是通用看重的回報較高的市場,這兩個市場占通用全球銷量的4/5。
數據顯示,2017年,通用在華銷量首次突破400萬輛,達到歷史峰值;2065438+2008年,在華銷量下滑至364萬輛。雖然有所下降,但中國仍是通用汽車全球最大的單壹市場。直到2019年,通用在華銷量同比下降15%,至309萬輛。自此,中國失去了通用汽車全球最大單壹市場的地位。
曾經,通用汽車進入中國市場被視為汽車營銷領域的“教科書”,旗下多個品牌在中國都有過輝煌時期。比如別克品牌有緊湊型轎車銷量冠軍王凱越,緊湊型SUV銷量支柱昂科威;雪佛蘭品牌包括科魯茲和邁銳寶。前者專註於緊湊型運動市場,後者是b級車銷量的常青樹。
然而好景不長。作為通用在華最重要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2065+09年銷量僅為65,438+0.46萬輛,同比下滑25.72%,再次拉大了與南北大眾的差距,勉強保住了第三的位置,而這也是上汽通用連續第二年下滑。自2017年在華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00萬輛後,上汽通用開始走下坡路,僅這兩年銷量就“蒸發”了27%。
近日,2019年美國車市終於決出:雖然全年汽車銷量下降1.2%,但仍突破17萬輛大關,這也是美國車市連續第五年突破17萬輛。就市場結構而言,只有德系車和韓系車保持了不大的增長,底特律“三巨頭”銷量下滑。
其中,通用汽車2019年在美國市場銷量約為336萬輛,下降2.3%。銷售額下降的壹個主要原因是為期40天的工人罷工。同時,通用的皮卡正處於換代或中期調整階段,銷量難以攀升,也影響了相關車型的產銷。
要知道2019年美國汽車銷量的69%都是皮卡和SUV車型。菲亞特-克萊斯勒成為底特律“三巨頭”中下滑幅度最小的公司,主要得益於其皮卡Ram銷量支撐。2019年,Ram銷量同比增長18%,首次超過通用汽車旗下的雪佛蘭Silverado。
重金續命
據悉,2018年,經過北美工廠調整、全球產品開發部門重組、產能結構整合、人員結構優化等壹系列措施,通用兩年拿下60億美元;從2020年到2021年,通用汽車退出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泰國後,預計現金和非現金費用將增加11億美元。
那麽,通用汽車“瘦身”業務省下來的錢用來做什麽呢?“為了提高公司業務的靈活性和盈利能力,通用只能依靠自我輸血來投資未來,尤其是優先考慮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投資。”通用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計劃,通用汽車對未來的投資資金將在兩年內翻倍。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通用汽車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Cruise,目前已經發展到2000人。5438年6月+2020年10月,Cruise發布了首款車型Origin,這是壹款行駛裏程超過1萬英裏的自動駕駛純電動汽車。
在電氣化方面,通用還與LG成立了合資公司,建設電池工廠。2020年,通用汽車宣布向底特律-哈姆川克工廠投資22億美元,生產包括悍馬在內的多個品牌的純電動卡車和SUV車型。2021第三季度,通用的純電動皮卡將正式投產。
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成為許多傳統車企的必然選擇。通用汽車顯然已經看到了這個未來的發展方向,決定賭上壹把重的代價。正如業內專家對《汽車觀察》所斷言的,“如果我們只是追求全球化而忽視了對未來的投資,通用汽車是不可能重回巔峰的。”
事實上,通用汽車的戰略轉變在中國市場已經初見端倪。2019年,其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85%,累計投放數量已超過10輛。計劃2021-2023年在國內再投放10輛新能源汽車。種種跡象表明,為了占領下壹個窗口期,通用正在全力加速向電動化轉型。
更積極的是,為了應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通用汽車在產品研發上終於明白了客觀真相,將繼續優化產品結構調整,專註於快速增長的SUV和豪華車市場。未來五年,整個上汽通用R&D和技術投入將達到800億元;到2023年,將推出60多款全新或改款車型,其中超過9款為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
此外,通用全球“瘦身”不禁讓人想起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制造業回歸美國”的主張。特朗普支持“美國制造”的呼聲越來越高。除了出臺壹系列相關措施將部分海外資金匯回美國,據坊間消息,美國政府還極力勸說通用汽車保留美國工廠,保證美國工人就業,關閉在華工廠。
但其實制造業能不能回美國不是壹個人說了算的,因為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壹個完整的產業鏈,任何企業都會考慮把自己的產業鏈放到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這是經濟規律的結果。如果經過比較,美國在制造過程中的成本優勢不比其他國家,那麽讓制造業回歸是不現實的。
-結束-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