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南京虞丘的由來

南京虞丘的由來

丘宇珊文化園被譽為“江北的蘭亭”。可想而知,這是古代人設壇祈雨的地方。好像是風水寶地。目前,這裏已經誕生了林散之、蕭憲、高二適和胡小石四位傑出的當代藝術家。林散之,原名林壹林,生於1898,卒於1989,享年92歲。祖籍安徽吳江七棵松村,後舉家遷至江蘇吳江賈阪村。這兩個村莊相距不遠。林散之的叔公自幼膂力過人,18歲參軍。由於他屢立戰功,他後來的烏江在歷史上是壹個久負盛名的地方。兩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烏江的亭長準備了壹條船送他過河。項羽自殺是因為他羞於見江東的長輩,留下了歷史名勝“烏江霸王祠”,這裏誕生了許多名人,如唐代大詩人張繼,宋代大詩人張孝祥和大書法家張即之。

森林館是壹座園林式的展覽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當我們進入花園大門時,映入眼簾的第壹個亭子叫做“舒雲亭”。“雲”是竹子的意思,把竹子紮成壹束壹束的,很優雅。展館內展示的是林散之書畫展覽館的題詞。從碑文上可以看出,林殿的奠基是1988年,開光是1992年。林散之本人捐贈了265,438+00件書畫精品,以及古言、莊昌硯和呂留良蟲蛀硯。是明末清初的壹位仁人誌士,也就是武俠小說中女主角的父親,題詞是中國當代山水畫大師李可染的女婿於律所所寫。在通往碑廊的路的左手邊,有壹個水池,旁邊有壹個石碑,上面寫著“墨池”二字。說到這兩個字,就不得不提原江浦原縣委書記戴宗保。正是在他的任期內,他撥開人群,修建了公園,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碑廊裏有43件作品。前兩部作品分別由中日兩位書法家所作,後465,438+0為祖林老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書法代表作。我們來看看中國佛教協會原理事長趙樸初先生的題詞,上面寫著:“不需要靠襯紙來認識神仙骨,只要看那壹堆堆有色眼鏡就知道了。風雨簌簌落筆,精神跳躍看花開。莊嚴色相三絕,舊篇見霸。三年的感覺翁琴擦過,我慚愧我沒有離開埃及。”不難看出,前四句是趙樸初對林散之高超書法技藝的贊美,後四句是林散之不僅書法寫得好,而且詩、書、畫都很擅長。我們都知道趙樸初是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但他說,妳我通信三年,我發現我的心靈並沒有像妳壹樣完全超脫塵埃。可見,林散之不僅有高超的書畫技藝,而且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妳可能會覺得這第二塊碑上的字跡很奇怪。這裏我想介紹壹下林散之成名的時間和原因。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林散之只在當地出名,但並不為世界所知。1972年8月,為慶祝中朝復交,人民雜誌準備出專版,精選近現代書法作品,在全國廣泛征集優秀書法作品。當時雜誌上有壹個叫田原的人早年曾與林散之接觸過,他請林老寫壹部作品參與征集。就這樣,壹面毛主席詩詞《東方欲曉》的草書橫幅在林散之送到了北京。事後,田原寫了壹首打油詩“烏江散林,聾數半殘,三詩書畫絕,壹池歸,三帽舉,立夫眼轉。詩的意思是:烏江邊有個叫林散之的老人,聾啞半殘,詩詞書法俱佳。有壹年冬天,他洗澡,不小心掉進了開水裏。後來在鼓樓醫院搶救。老林開玩笑說,太後不肯收我,刻了個“瑤池歸來”的印章。在北京,讀完林散之的筆跡後,啟功仔細研究了壹會兒,然後把它掛在墻上,並摘下帽子三次。讀完林散之的筆跡後,鄧立夫轉了轉眼睛,豎起大拇指說:“就是這個字。趙樸初看了林散之的手跡,說:“代我向林老問好,希望得到他的墨寶。”。”“姚、二、三”指革命委員會中的第壹、二、三位領導人。就這樣,林散之的話被作為特刊的頭版送到了日本,很快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1984年,由日本最著名的大書法家青山杉宇率領的日本書法家代表團訪問中國,指名要求見林散之。當時,南京市政府安排林散之與青山杉山雨在於進堂莫愁湖會面。整個談話過程中,青山杉山雨壹直自稱是晚生,後來才知道。交談結束後,他們為對方題字留念,青山杉山雨寫下了“聖人之法在此”的字樣。從此,林散之的“曹聖”之名聞名海內外。

上世紀70年代,林老的代表草書是唐代狂草作家懷素的《論書》。“我立誌要小說,沒有章法,卻瘦得半無墨,醉了寫兩三行,醒來卻寫不出壹本書來。”看來不喝酒寫野草真的不好。

“封山育林是重中之重,現在要搞農田水利”對聯是林老在1953任江浦縣農委主任時寫的。林老寫這個詞的時候應該深有感觸吧。這裏講個小故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長江兩岸的低窪地區稱為圩區,林老的家鄉就是典型的圩區。1931年,長江遭遇百年壹遇洪水,多處圩區受災。1932年春,國民黨政府成立了救災委員會,江浦也成立了救災分會。村民們選舉了林散之。因為林散之出生於誠實和坦率,他不能給官員送禮,所以人們壹直把他拖走。壹怒之下,他找到了的弟弟宋,時任救災委員會主任。宋路是個很好說話的人。他建議林散之不要擔心,早點回去拿救濟糧。因為宋的號召,回到了江浦,那些官員很快就為他做到了。為此事非常感激宋。37歲那年,聽了黃老師關於“博采眾長更重要”的訓誡後,他打算遠行萬裏。同時,他知道這次旅行可能會很冒險,因為他壹直記得宋對村民們的幫助,所以他打算去拜訪宋。可惜他沒看到。後來他寫了壹首詩“風雨淒涼驚濤自驚,還傷心地記著去年的感情。”談些酸墨,送到江南宋處。”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宋的無限感激無以言表。這裏還有壹座碑,是1973年日本書法家代表團來南京拜會林老時寫的壹首新詩《致日本書法家訪華代表團》。”“林散之草書詩集中日友好卷”由中國書協原主席啟功題寫《散翁二絕》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所寫二妙”指詩書皆妙。這首李白的草書曲,是林老於1974年右手持筆三指所作。

林中亭——三木山房,平額,由當代最傑出的女書法家肖嫻題寫。大廳中央的銅雕是林散之,後面是趙樸初題寫的壹副對聯。“雄筆映千古,巨河非源。”在這裏妳還可以看到林散之和萬裏的旅遊地圖。1934年,他徒步走南闖北,途經七省,行程壹萬八千余裏,得畫八百余幅,作詩160首,使林老的詩書畫藝術進入了壹個全新的境界,為他後來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集裏篇幅最長的是他自創的《題書詩》,體現了林老對書法的理解和體會。古銀杏樹描繪湯泉鎮惠濟寺三棵千年銀杏樹。相傳為南北朝時梁武帝太子梁昭明所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總長度為521字,是該集字數最多的壹部。

山房二樓有江浦泉的秀土,被譽為林廳“鎮館之寶”。圖片創作於1955。1954年江浦發生嚴重水災。老林和村民們壹起夜以繼日地保護堤壩。多虧大家努力搶救堤防,才幸免於難。第二年,老林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創作了這幅畫,再現了修堤時的勞動場景。* * *描繪了635名挑土夯土的各類勞動者。

“自魔入畫,不甘於平凡。Xi西安Xi聖Xi金谷,無我,無主無奴。壹種空靈求不無知,幾個妙相悟真。作品《大自然留多少情趣,比草青山好多少》是張耳宣紙在林老83歲時創作的。它是收藏品中最大的壹個。林老壹生只寫過兩部這樣的巨著。這首自創的詩表達了林老當時壹心壹意攀登藝術高峰的壯誌豪情。

博物館的白馬亭裏有壹塊石碑。熱愛書法的朋友壹定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人生必須如此,何必問風雨無阻。亂流幹昆齊和解李丁湯。到了山亭下起了雨,是* * *主持人的情意。鵝湖興盛之前,江城殺的多。冷風吹得短,毛毛雨下得長。上帝留下了行李,鼻煙喜歡床。衣服會穿的很正,和唐朝壹樣。春訊何限,梅花香不斷。”詩後附言曰:“成化癸卯年正月十八,南海與樓先生、丁山先生、石東先生題寫對聯,錄寄方丈靜凈、石齋書。”如妳所見,這首詩是陳憲章寫的,是四個人的合作。陳憲章自貢鋪,號石寨,廣東新會白沙村人,人稱白沙先生。因為家裏從小窮,買不起紙和筆,他就用茅草紮成壹捆,在沙灘上練字。得知後,他還是用茅草當代筆。因此,他在當時被稱為“茂隆”,其作品存世僅三件,分別被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廣東博物館收藏。專家對他的作品評價如下。其中“動”字代表“湍燥坤氣”,“來”字代表“山亭雨”,江城的“城”字都有獻筆之意,再如“丁渺”字,粗細壹致,厚如磐石,細如遊絲,“鼻煙”字凝聚成壹個整體,宛如壹盞銀燈。最後壹個“向”字更是獨樹壹幟,不同於以往所有的書法家。所以這個字被收入了《中國書法大辭典》。可以看到碑文中提到了壹個叫“石東先生”的人。這位石先生,名叫,是浦口婦孺皆知的明代天才少年。14歲舉人,18歲進士。據說他還小的時候,父親曾經把他拎在脖子上,鄰居們開玩笑說他要“讓父親變成壹匹馬”,於是他開口回答“我希望我的兒子變成壹條龍”。中了進士後,朝廷曾經派他去江西當主考官,在古試校場上競爭。在進入考場之前,他必須通過校場。他讓人在小爐匠中間種了壹根柱子,上面放了壹排剪刀。考生進考場棚後,他就是不出題。這些考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當石懷看到這種情況時,他命令所有人都出去,然後再轉回來。原來柱子上插著壹排整齊的剪刀,“齊劍斷木”二字諧音。講的是秦的,王建和廉頗,趙的李牧在戰友時期的事。但是,看死書的考生沒有壹個想到,如果考砸了,怎麽辦?俗話說,“龍不壓地頭蛇”,候選人要給石懷壹個教訓。都說和尚道士有先見之明。壹個和尚邀請石懷參觀寺廟,他們兩人圍坐在壹張石桌旁。桌子上有四個小盤,分別放著棗、梨、姜和西瓜。找他的人追上了他。壹個考生見追不上了,就站在岸邊喊:“老虎還在。”言下之意是,石懷的老虎也打不過我的青山。老虎走了,我的青山依舊屹立。然而,青春洋溢的石懷也站在船頭大喊:“山青虎再來。”

丘宇珊書畫院的“崔月樓”是浦口青少年的培訓基地,左邊的“墨香閣”和“詩情閣”供書畫愛好者展覽和切磋技藝。

  • 上一篇:勸誡人們及時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 下一篇:古人所說的夜明珠到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