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南宋洪起畏墓發掘 墓誌銘還原宋元決戰

南宋洪起畏墓發掘 墓誌銘還原宋元決戰

導讀:這位洪起畏便是此次考古發掘的墓主人。那些戰役信息便來自洪起畏墓誌銘。專家說,鑒於墓誌都是出自當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時候,比之史書史料可信度更高。

洪起畏墓

作為南宋故都所在,杭州常常會有壹些有趣的考古發現,讓那些幾近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歷史故事不斷地刷新我們的史學認知。

比如說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的壹個墓葬發掘信息,讓我們對於那場決定了南宋最終命運的大決戰丁家洲(今安徽銅陵北)之戰有了壹個新的認識。在這場戰役中,除了遺臭史書的逃跑主將賈似道,還有個罪魁是首先逃跑引發潰敗的孫虎臣,然後,被消滅了主力的南宋便壹潰千裏節節敗退,鎮江知府洪起畏也棄城跑路。這位洪起畏便是此次考古發掘的墓主人。那些戰役信息便來自他的墓誌銘。專家說,鑒於墓誌都是出自當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時候,比之史書史料可信度更高。

這座墓葬位於臨安市的壹個小村,是洪起畏夫妻合葬墓,發現時已經被盜3次,裏面幾乎沒剩下什麽,但是它的規模很豪華巨大,而且留下的墓誌清晰完整,信息量很大,不但成為判斷墓主人身份的實質性證據,也讓我們得以壹窺千百年前紛繁歷史真相。

墓誌信息很大

老婆杭州人,祖父寫過《春秋說》

這個墓是洪起畏夫婦墓,位於臨安市郎碧自然村,背靠將軍山,前面是南苕溪,竹林幽幽,風景和風水都很好。考古所從去年11月開始發掘,不過,因為被盜3次,裏面的寶貝幾乎沒有剩的。這對夫妻同塋同穴不同室,男左女右,中間隔開,兩個人的墓誌都保留完好。洪起畏的墓誌風化得有些厲害,很多字肉眼辨不太清楚,而且還是用比較瀟灑的行草寫的,需要後期用高科技手段分辨,但信息量很大。

這位洪起畏,是杭州人,關於他的史料很少,基本是在別人的傳記中提到壹句,比如《宋史·賈似道傳》裏曾提到:知臨安府洪起畏請行類田,似道主其說。這說明洪誌畏曾擔任過臨安知府,並常與賈似道不謀而合。

而他的祖父洪咨夔,做過刑部尚書、翰林學士,兼修國史兼侍讀,寫過《春秋說》,有專門的傳記《宋史·洪咨夔傳》。不過,史料中說他死於端平年間,但端平幾年並沒有記載。在墓誌上則明確寫道是端平三年,並且死後,贈太師申國公,謚忠文,享受宰相級別的待遇,算是補充了史料空白。

至於洪知府的老婆郎氏,史料上幾乎難覓蹤影,這回看了墓誌也清楚了。郎氏也是杭州人,生完第二個兒子坐月子時,得了寒疾,冬天又復發了,結果醫生下了壹劑猛藥,美麗的 *** 38歲就死了,而知府大人活到了79歲,所以老婆的墓誌,是他親手寫的。

雖然他後來又娶了個老婆,但他對郎氏評價很高,說她脾氣好,不隨便訓斥別人,尤其口風很嚴,絕對不說人是非。杭州市考古所副所長郎旭峰說,墓誌裏還提到郎氏的祖父叫郎簡,被封為武林侯,這在史料裏也是沒有的。

那場宋元決戰誰是跑跑

孫虎臣先逃賈似道跟風

洪起畏在墓誌裏,還寫到了壹件大事情:丁家洲之戰。

這次戰役,在《宋史》和《元史》裏都有記載,是南宋與元最後壹次大規模決戰,發生在1275年2月22日。這次戰役裏,牽涉到壹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人:奸臣賈似道。

宋史裏說,賈似道抽調南宋精兵13萬,出師應戰元軍於丁家洲,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銅陵東北江中,結果賈似道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招致慘敗,乘單舟逃到揚州去了。

大家都知道,賈似道後來遭群憤,被貶官,最後送去廣東充軍,在貶官的路上,被跟他有仇的鄭虎臣殺掉了。這壹連鎖反應,直接導火線就是丁家洲之戰。他被殺的時間是1275年7月,跟這場仗只隔了5個月。

而第二年的1月,壹年都不到,南宋都城臨安就被占領了。

丁家洲的失敗,意味著南宋的滅亡。而後面的壹些鬥爭,比如文天祥抗元,都是小規模的戰鬥,已經不成氣候。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禮說。

洪知府此時在幹嘛?那時,他是鎮江知府,在元兵準備進攻時,棄城跑了。但在墓誌裏,只寫了打敗仗的情況,卻沒寫自己逃跑這件事。

在墓誌裏說起這次戰役,洪起畏的說法是,賈似道也想努力收集潰兵再戰,卻沒做成。最重要的是,他還提到,當時的步軍指揮使孫虎臣是前鋒,壹觸即潰,是他先逃跑的。

而史料裏,關於誰先逃,說法很多。

《元史·伯顏傳》裏說,是水軍統領夏貴先逃的:貴先遁,以扁舟掠似道船。

《宋史·賈似道傳》裏又講:似道亦與虎臣以單舸奔揚州,兩人壹起逃的。

墓誌記載與史料有出入,壹般情況以墓誌為準,因為是當事人寫的。郎旭峰認為,洪起畏的墓誌可能他事先就寫好,也可能是了解他的族人寫的,但他沒必要為賈似道辯護,不管是孫虎臣先逃,還是賈似道先逃,當時鎮江已是空城,註定是守不住的,從邏輯上分析,他的說法還是客觀的。

這是土豪墓室

31層封土,每層顏色不同

洪起畏的墓誌有看頭,他的被盜了又盜的墓,在平常人看來空空如也,可在考古學家眼裏也很有看頭。這座墓的看頭就是封土。

古代等級高的封土稱為陵、山,在漢代,身份越高,封土也越高越厚,但宋代其實並不流行,不過,洪知府卻有點小心思。

筆者走上緩坡,就被墓的封土驚到了。說是封土,不如說是座小山,長58米,最高處有13米。仔細看,這土是壹層層夯打的,每層顏色還不同。

有31層。市考古所副研究員劉衛鵬很淡定,他說,13米的高度,在宋墓裏算是高的了,而且夯築非常密實,堅硬,用料還不同,前面23層用黏土夯築,24到27層是用黏土、沙子、白灰(渣)等混合。

果然是城中名門望族,世代為官,財力豐厚,光是外面的封土就這麽考究,那墓室更不得了。

因為墓室前有石條封門,石條兩側還以夯土加固,為了保護原貌,考古隊員只能將墓頂上的兩個盜洞擴大後,進入到墓室內。沒想到,這墓磚又是層層疊疊,先是磚,再是糯米石灰,再加層土,再鋪土……郎旭峰給筆者講了下裏面的講究。

白白的糯米石灰占了大頭,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三合土,經常用於古建築的地面,防水,防潮,密封性好。郎旭峰說,這完全是不計工本地營建墓室,元代以後的墓比較多地用到這種材料,早期的墓室並不普遍,直接上封土就行了,沒這麽精細,這也代表了壹種新墓葬形式的出現。

  • 上一篇:初中七年級語文《偉大的悲劇》經典教材教案
  • 下一篇:古天樂的信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