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的價值可以從它們的起源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對此,《隋書經籍誌》有詳細的記載,大致如下:
秦始皇焚書坑儒後,規定以官為師,禁止百姓藏書。士子逃往深山,有的甚至未能保存儒家經典,只能口口相傳。
當漢惠帝廢除禁止人們藏書的法律時,儒生們開始在民間傳播他們的理論。但由於原書保存不全,長期口頭流傳,有許多混亂和疏漏。《詩經》有兩種書,《詩經》有三種。齊國流傳的《論語》與魯不同,《春秋》有幾部,其他古籍更亂。漢武帝設立太史公,作為專門機構,收集全國贈送的書籍。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以太史公收集的史書為基礎,撰寫了130部史書。到漢武帝時,這些書已經失傳了,於是派陳農去收集散落在民間的書籍。光祿大夫劉向也被請去審核整理。劉向死後,漢哀帝讓兒子劉欣繼承父業,最後把三萬三千九百卷分成七類,編了七種展望。
王莽失陷,宮中書籍被焚。東漢光武帝、和張都非常重視學術文化,尤其重視經學。全國各地的書籍都有贈送,宮中的石室和蘭臺收藏也相當充足。於是他把新書集中在東關、仁壽亭,命傅毅、班固按《七略》整理,編成《韓曙文藝誌》。但董卓逼漢獻帝西遷長安時,兵掠宮中,以帛書長卷為簾、為包袱,但運到長安的書籍卻有七十余車。後來長安也陷入戰亂,這些書被壹掃而空。
魏國成立後,流散在民間的書籍開始由中組部秘書收集整理,按內容不同分為四部分。此外,西晉初薊縣(河南省薊縣西南)古墓出土的壹批古籍* * *有29945卷。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爆發不久,都城洛陽就被戰火摧殘,成為壹片廢墟,沒有留下任何禦書。
南方東晉建國後,陸續收藏了壹些,但與原來的四種目錄相比,只剩下3014卷。從此,北方的遺書逐漸流向了江南。比如東晉武帝攻占長安時,從後秦的藏書中搜羅了四千卷古籍。到宋元嘉八年(431),秘書監謝靈運編了四部目錄,已錄64582卷。到了齊末年,戰火蔓延到藏書的秘閣,圖書損失慘重。梁楚秘書監在文德殿集中整理圖書,除佛經外,共有23160卷。由於梁武帝重視文化,江南保持了40多年的穩定局面,民間藏書也大大增加。平定侯景之亂後,湘東王蕭藝(即後來的梁元帝)下令將文德殿藏書和在都城建康(今南靖)收藏的公私藏書運回江陵。
剩下的七萬卷應該是梁元帝在江陵的舊集。至此,他的藏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萬冊。
梁元帝燒這些書的後果,在《隋書經紀誌》中也有記載:
由於北方長期戰亂,圖書流失比較嚴重。北魏統壹北方後,朝廷的書很少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向南方的齊國借書,藏書略有增加。爾朱榮叛亂時,禦書散在民間。關中北周建立之初,藏書只有8000冊,後來逐漸增加到1萬多冊,北齊滅亡後又增加到5000冊。
文帝三年(583年),接受了秘書監牛弘的建議,派人搜求異書,規定原書被抄或用後可以歸還,每卷頭發獎勵壹絹,因此收獲頗豐。隋朝滅陳後,獲得了不少書籍,但大多是太建(569-592)年間新抄的,所用紙墨質量差,內容錯誤百出。這說明南方古籍在江陵被焚書破壞了。經整理,隋代秘閣藏書達三萬余冊。楊迪年間,抄錄了《秘閣集》五十冊,並在東都洛陽建了壹座寺廟,作為藏書之用。
唐武德五年(622),王被滅,攻下洛陽後,所有書籍都運到長安。因為翻越三門峽時船翻了,大部分書掉到水裏不見了,只剩下壹兩成,連目錄都不全。初唐《隋書經籍誌》編纂過程中,共收書壹萬四千四百六十六冊,卷數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由於初唐藏書包括了555年以後幾十年出版的書籍,實際修復的舊書數量不到原來的壹半。從數量上看,梁元帝銷毀了壹半的傳世書籍。從質量上來說,他破壞的是歷代積累的精華,質量自然遠在民間收藏的或太建時期的手稿之上,所以損失不能用數量來估價。
從秦始皇到初唐,中國的書籍遭遇了無數的災難。從初唐到現在,天災人禍難以計數,當時的近九萬冊書大多沒有保存下來。然而,由皇帝主動燒毀的壹萬四千本書的記錄在這兩千年中是獨壹無二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如果梁元帝沒有焚書,即使是在西魏軍隊占領江陵時損毀的,也有壹部分會作為戰利品集中在長安,有壹部分會流傳到今天,更多的信息會間接保存到今天。如果是這樣,那麽公元555年以前的中國歷史將會比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豐富得多,中國的古代文明也壹定會更加輝煌。
1440年後的今天,中國知道這場浩劫發生的人肯定不多,但江陵焚書事件的起因,值得所有關心中華文明命運的人認真思考。
梁元帝焚書的間接原因是西魏入侵,防禦戰失敗。公元554年165438+十月(梁成盛三年),西魏派大將宇進、宇文護、楊忠領兵五萬,從長安到江陵。其實兩年前梁元帝定都江陵,就已經註定了他的敗亡。江陵背靠長江,北方無險可守,遠離南朝長期的政治軍事中心。為了應付兄弟、宗族之間的沖突,控制潛在的敵對勢力,他在各地駐軍,不防北方強敵西魏,還夢想借此消滅異己。甚至當他收到梁朝舊臣馬伯復的密報時,他也不相信對方已經在準備入侵了。
西魏統帥於禁在出兵時預言了梁元帝的戰術:上策是出兵漢、綿,橫掃大江,直取丹陽,即在軍隊總動員後,主動放棄江陵,移師建康。中策是將郭內居民移守子城,等待援軍,即把外城居民移入內城,加強城池防禦工事,等待援軍。最好的辦法是寸步難行,保衛羅國,也就是說,不進行任何主動轉移,保衛外城。從各方面分析,梁元帝必須采取下壹步行動。後來的發展果然如此,梁帝的戰術甚至比上壹次的決策還要糟糕。
165438+10月20日,武寧太守(在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北)報告魏軍南下的消息。梁元帝召集群臣商議,大將胡和尚和謀臣黃羅翰說:兩國關系友好,沒有利益沖突,肯定不會這樣。去年派往西魏的仆人王晨說得更好:我在揣摩宇文泰的表情,絕對沒有入侵的理由。梁元帝決定再次派王晨去西魏。但是三天後,魏軍已經到達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壹帶,並且元帝下令內外* * *。然而,王晨到了樊氏(今湖北鐘祥縣)後,給黃羅翰發了壹封急信:邊境秩序井然,以前的消息不過是個笑話。這讓元帝再次將信將疑。直到165438+六月二十八日,他才派人到建康招募全副武裝的將軍王僧辯,在江陵任大都督,在荊州任刺史,率軍入援。但他對抵抗魏軍毫無信心,2月1日晚,1,他感嘆現在要輸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沒有放松對下屬的控制。他派人阻止他進攻劉發,並派兵援助江陵。我可以在這裏擊破敵人。妳只需要防守雲州,不需要調動軍隊。因此失去了最近的壹個援軍。
65438+2月10,魏軍渡漢水,派宇文護、楊忠騎在江津,攻下(今史靜沙市區東南),切斷江陵以東的長江水道。當日,梁元帝在江陵外城晉陽門外舉行閱兵式,但北風勁吹,暴雨驟降,只得草草結束。次日,魏軍攻下武寧,俘虜太守宗君。壹直坐在轎子裏的元帝,騎著轎子出了城,部署在城市周圍,豎起了60多英裏長的柵欄。令胡和尚、王保守城東、城西,太子巡哨,百姓擡柴擡石。當晚,魏軍到達距江陵僅四十裏的黃驊,並於6月5438+04日到達穆卡。15年,梁軍開門作戰,新興太守裴濟殺了姜維胡文法。然而,24日,大門發生了壹場大火,燒毀了數千棟房屋和25座塔樓。魏軍趁機大舉渡江,下令構築包圍圈,使江陵徹底與外界隔絕。梁元帝雖多次從四面八方召來援軍,卻無壹到達。王僧辯,最強大的城市,遠在建康。雖已部署派出前軍,但準備采取伺機而動,攻魏軍後路的策略。可惜還沒來得及實施,江陵已經淪陷。另壹支援軍,由廣州(今廣州)刺史王林率領,雖日夜兼程,也剛到長沙。27日,深感絕望的梁元帝撕下壹塊絹,親筆寫下:我將忍死以待公(君),我能行!催促王僧辯行軍,但已無濟於事。65438,555年10月4日,梁軍開門開戰,全部戰敗。10,魏軍全面攻城,都督胡僧中箭而亡,軍心動搖。有人開了西門,放在魏郡,退入金城(內城),立即派兩個侄子作為人質,與於講和。城南的將軍們紛紛投降,城北的士兵苦戰到黃昏,才聽到城陷的消息四散奔逃。
元帝試圖通過焚書自殺,但被左派和右派阻止,所以他準備投降。謝大仁等人勸他夜間突圍。只要他渡過長江,就能得到駐紮在江南碼頭的阿良軍的救援。但元帝不習慣騎馬,認為不會有什麽成就,這只會增加耳朵的侮辱。在王豹的挑唆下,元帝也懷疑謝阿仁的忠誠,於是在他建議召集內城五千多人後,拒絕與他見面。他氣得謝阿仁口吐鮮血。元帝騎著白馬,穿著便衣,在東門投降了。受辱後於65438年6月27日被殺。魏軍從梁朝諸侯和江陵百姓中挑選數萬家奴,作為戰利品帶回長安。其余的都被殺了,只有300多個家庭被赦免。當時天寒地凍,冰雪混雜,壹路上有二三十個成年人凍死或被踩死。
戰爭實際上只持續了壹個月,梁軍沒有有效抵抗,損失最大的是萬卷十四城和江陵的無辜百姓。
江陵焚書是梁元帝主動犯下的又壹罪行,因為魏軍兵臨城下時根本不需要焚書,他是想打仗還是投降與焚書無關。他被抓後,有人問他焚書的原因。答案是:我讀了成千上萬本書,所以我燒了它們。這固然說明他至死也不知道亡國的真正原因,或者說知道了也不想承認,但也證明了他壹生愛書愛書,愛到極致變成了恨到極致。讓這些書成為他的替罪羊或殉道者。
據紀說,他五歲時就能背出《曲禮》的前半部分。雖然我從小失明,但我極其渴望學習。我總是看很多書,寫壹章,講壹講,所以我很快就能辯出來,拿了冠軍。性不好,而且名聲很高。這些話可能有些誇張,但有幾件事是假不了的:元帝酷愛玄學,他從10年到554年19年開始在龍光堂給大臣們講解老子。165438+10月23日,魏軍已經到了襄陽,他剛剛暫停講課,宣布* * *內外。27日,邊境無動靜,講座恢復,官員們要穿軍裝去聽。公元65438年2月27日晚,江陵已在魏軍中,元帝正在巡視上城。他仍然興高采烈,漫不經心地作詩,向大臣們獻殷勤。著作有《孝經傳》30卷、《忠臣傳》30卷、《丹陽尹傳》10卷、《漢書註》150卷、《周易註》10卷、《內典百科全書》100卷、《連山》30卷、《林東》3卷、《於濤》、《補缺》3卷。如此廣泛而眾多的成就,即使是專業學者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對於壹個活了47年,經歷了多年亂世的皇帝來說,實在是了不起。他的詩文雖然沒有擺脫輕浮浮華的習氣,但也有不少清新雋永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壹席之地。作為太子,先後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建康、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荊州(治江陵)任職。也是煞費苦心,收藏了7萬冊,最終收藏了14萬冊。毫無疑問,梁元帝愛書愛讀書。
不僅梁元帝這樣做,愛書愛書的皇帝也不在少數。如《隋書經籍誌》中提到的幾次大規模藏書,都與當時帝王的愛好有關。就連暴虐致死的楊迪皇帝也在保護古籍方面做了壹件好事。如果不是他在秘閣訂了五十冊三千本,也許大部分的書都躲過了隋末唐初的戰亂災難。皇帝有絕對的權力,有取之不盡的金錢,有全世界的人來驅使他,他在收集、整理、保存書籍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個人都無法替代的。
但歷史的悲劇也在天皇身上發生。書籍壹旦被皇帝收藏,就成了他的私有財產,不僅與民隔絕,隨時可能被篡改或銷毀,還會成為壹個皇帝或壹個朝代的殉道者。梁元帝焚書後,斬斷柱上佩劍,自嘆:今夜文武之道盡矣!在他眼裏,14萬本書就像壹把劍,卻是他的私有財產。有用的時候用,沒用的時候毀,有什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