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妓介紹,光會XXOO和臉蛋漂亮還是無法被歷史記載的,人家都是素質全面提升的典範
魚玄機,名幼薇,晚唐時生於長安城郊壹位落拓士人之家,魚父飽讀詩書,卻壹生功名未成。幼薇五歲便能背誦數百詩章,七歲作詩,十壹歲時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
魚家住在長安的東南角,是當時娼妓雲集之地。魚父過世後,魚家經濟非常窘困。幼薇小有詩名,很快就受到唐朝花間派詞人、奇醜無比的溫庭筠的重視,而後結為師徒。壹天,師生二人相偕到城南崇貞觀遊覽,正碰到壹群新科進土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幼薇也揮筆留下:
雲峰滿月放春睛,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有個叫李億的翩翩公子心中大為仰慕,就請溫庭筠從中撮合。李億當年剛過20,出身世家,生得端正,性情溫和。不過老婆裴氏出身望族,生性刁蠻。16歲豆蔻年華的小幼薇尚未知人情世故,這人既然是老師介紹的,而且模樣出身還這樣儒雅高貴,就稀裏糊塗地當了李億的“二奶”。李公子就在長安城外金屋藏嬌,遠在老家的裴氏兇巴巴地從外地趕來,不僅把幼薇毒打了壹頓, 而且硬逼著李億把她趕出家門。兩人的婚姻僅僅維持了三個月。
李億暗地裏還是依依不舍,捐錢將幼薇送到了鹹宜觀。觀裏的道姑為魚幼薇取了“玄機”的道號,從此幼薇成了玄機。唐朝道教盛行,著名的道觀多是遊覽勝地和交際場所,許多才色稍佳的女道士便成了交際花。然而,鹹宜觀的道姑品性嚴謹,格守規矩,所以壹直保持著壹分清凈的局面。
三年後,鹹宜觀的師父死了,道友彩羽也與修補壁畫的畫師私奔了。與此同時,李公子卻攜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連壹聲招呼都沒打就走了。李公子走後,玄機的經濟也出現了問題。她是個烈火壹樣的女子,如何受得了這樣的輕蔑!於是在冷清的鹹宜觀中,她寫下了這首後來傳誦千古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從此在道觀外面,她貼出了壹副“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這無疑是壹旗艷幟,聲明驟起。魚玄機的艷名越傳越廣。從她的壹首“道懷詩”,就頗能體現出她那時的生活景況:
燕雀徒為貴,金銀誌不求;滿**綠酒,對月夜琴幽。
繞砌皆清趣,抽簪映細流;臥床書刪遍,半醉起梳頭。
當時魚玄機的情人來往穿梭,其中就有後唐才子左名揚。當年他還是個落第書生的時候,就因其相貌儀容酷似李億,成為魚玄機的座上客。兩人的愛情可以從左名揚的壹首詩裏揣測出來:
白鴿飛時日欲斜,禪房寧謐品香茶;
日暮鐘聲相送出,箔簾釘上掛袈裟。
但她似乎與左名揚並無緣分。此後,魚玄機還喜歡上了壹位經營絲綢生意的富商李近仁和壹個叫陳韙的樂師。這壹段生活,魚玄機過得幽閑、瀟灑而暢快,這可以從這她的詩裏面讀出來:
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簾不曾下,長移壹榻對山眠。
玄機有個貼身侍婢名綠翹,身姿豐腴,善弄風情。壹天,玄機從外面回家,看見綠翹言語支吾,雙眸流露著春意,而且陳琴師不辭而別,玄機立刻心生疑竇,仔細檢視綠翹全身,發現她胸前有指甲劃痕。 玄機火氣壹上來,就無法克制,把新愁舊恨壹並發泄在了綠翹身上。於是這個剛24歲的才女因笞殺女婢而被惡官裴氏族人裴澄處死。被綁到公堂的時候,她連壹句為自己辯護的話都不講,全都供認不諱,只求速死。
魚玄機的詩在《全唐詩》中***有48首。
秦淮八艷,最早出自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壹、柳如是(秦淮八艷之壹)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她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歷五十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柳如是曾與南明復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余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壹女。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壹起投水殉國,錢沈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壹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沈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系。柳氏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郁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壹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艷”這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1666年錢氏去世後,鄉裏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壹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壹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二、陳圓圓(秦淮八艷之壹)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吳三桂在其督理禦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壹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占雲南。吳氏進爵雲南王後,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沈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三、董小宛(秦淮八艷之壹)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秦淮八艷之壹,董小宛,名白,壹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壹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壹群名公巨卿、豪紳商賈的明爭暗鬥。但這個流落風塵的女子鄙視權貴,巧與周旋,勇於鬥爭。而明末四才子之壹冒辟疆富於才氣、風流倜儻,兩人壹見鐘情。冒辟疆容貌俊美,風度瀟灑,人稱“美少年”,是復社中壹位才子。
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得非常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服侍她們比婢女還要用心。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鐘繇帖,學曹娥碑,每天寫幾千字,既不錯字,也不漏字。
小宛還曾代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從前在蘇州的時候,小宛曾經學過壹段時間繪畫,能夠畫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她15歲時畫的《彩蝶圖》現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小宛題詞,並有二方圖章印記,還有近人評價很高的題詩。小宛的畫傳世絕少,該圖是壹幅難得見到的佳作。到如臯後,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
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壹小壺茶煮米飯,再佐以壹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壹餐。辟疆飯量喜歡吃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的食品。小宛深知辟疆的口味,她為辟疆制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如釀飴為露,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有***同的嗜好。他們常常是壹人壹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裏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來。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發明,因此,它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這個菜名雖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東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小宛還善於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壹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臯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海內的土特產。有人把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宋五嫂、蕭美人、王小余列為我國古代十大名廚,恐不為過。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沈移動幾榻。半夜回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還常常反復回環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我和妳壹年四季當中,都愛領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也就在靜中打通。”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辟疆說自己壹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同生活的九年中享盡。這清福也包括**香閣,細品名香。辟疆最欣賞“橫隔沈”,這是壹種內質堅致而紋理呈橫向的沈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他們還蓄有不少“蓬萊香”。辟疆曾從江南覓得壹種味如芳蘭的“生黃香”,他拿了壹兩塊給廣東朋友黎遂球鑒賞,黎遂球嘆為觀止。小宛還用從內府獲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過百枚香丸。他們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只宣德爐內燃沈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四、李香君(秦淮八艷之壹)
在明末那個非常墮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庭大臣麻木得已感覺不到他們所面對的局勢,正日益變得內憂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壹座座香濃衣翠的繡樓裏,卻生活著壹群對明朝的前途甚感憂心的紅塵女子。
位於鈔庫街中段的媚香樓,就是這些繡樓中的壹座。它的主人歌妓李香君,是壹個家喻戶曉式的人物。其實,在當時的秦淮八艷中,李香君的名氣並沒有柳如是或陳圓圓那麽大。而現在漫步秦淮舊巷,能找到的繡樓也只剩下這壹座了。這是壹座兩層高的繡樓,樓梯狹窄,行走的腳步聲,透過樓板清晰地向上傳去。崇禎十二年的秋天,年僅21歲,但已名聞四方的復社四公子之壹侯方域,剛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便拋開即將開始的鄉試,直接走上了這架暗紅色的樓梯。
那壹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轉嬌羞,未入芙蓉之帳。”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驀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壹定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這本應是壹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只是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隨著滿清鐵蹄的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朱氏親王倉皇南渡,在壹片烏煙瘴氣中,在南京匆匆地成立了南明政權。
復社的死對頭阮大鋮,抓住了這個機會,從金陵的深巷中走了出來。他投靠南明佞臣馬士英,出現在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本是壹個被清流階層所唾棄的人物,但他還是想改頭換面。於是,他企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達到他個人的政治目的。這壹伎倆,很快就被才識過人的李香君識破。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並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之斷絕關系,劃清界限。老羞成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奈,揮淚離開了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也倉促地畫上了壹個傷感的句號。
不管侯方域後來的表現如何,應該說,李香君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是無可非議的。事後,她還是在這座繡樓上,對友人深深地感嘆道:“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贊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貞,且是發生在壹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京失陷,南明成了壹團歷史中的泡影。對於李香君來說,她所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所追求的愛情最終也因侯方域的北返而破滅。這個在書本上被標榜為有報國之誌的名士,曾經的官宦子弟侯方域,在政治氣節上,並沒有堅守多久,他於順治八年又參加了由清朝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又壹次以失敗而告終。在愛情生活上,他也沒有像《桃花扇》中所寫,在棲霞山與李香君重逢。再翻讀侯方域的人生歷程,他應該是壹個很失敗的人。
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雕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淒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壹座寂靜的道觀裏,出家為道士。史書言,李香君後不知所終。
五、顧橫波(秦淮八艷之壹)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壹位,她曾堂皇受誥封為“壹品夫人”,柳如是陳圓圓亦有不及;同時,她也是最受爭議的壹位----據說先有壹位與她私訂終身的才子由於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後來她那仕於明朝晚節不保的丈夫龔鼎孳每謂人曰“我願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儼然壹個紅顏禍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毀人名節,與多數人印象中“秦淮八艷”的俠骨柔腸,深明大義迥然有異。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嘗作《橫波夫人考》壹文,對龔顧之人品大大不以為然,認為夫婦二人皆是勢利無恥之徒,利欲熏心之輩。曾被譽為““禮賢愛士,俠內峻嶒”的橫波夫人,真就如此不堪嗎?
顧橫波,生於1619年,本名顧媚,字眉生,又名顧眉,號橫波,又號智珠、善才君,亦號梅生,人稱“橫波夫人”,婚後改名徐善持,上元(今南京)人。據《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如雲,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她通曉文史,工於詩畫,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十八歲與李香君、王月等人壹同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結社的“蘭社”,時人以其畫風追步馬守真(即出生較早的馬湘蘭,也是秦淮八艷之壹,明代知名女畫家,尤善畫蘭),而姿容勝之,推為南曲第壹。(南曲,泛指賣藝不賣身的江南名妓)又精音律,嘗反串小生與董小宛合演《西樓記》《教子》。
顧橫波居於眉樓,“綺窗繡,牙簽玉軸,堆列幾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香煙繚繞,檐馬丁當”,時人戲稱“迷樓”----有人謂“迷樓”系指顧橫波風流迷人,訪者無不神魂顛倒,實屬望文生義。“迷樓”本系隋煬帝時建於揚州的別院,因該處“曲折幽深,閣樓錯落,軒簾掩映,互相連屬,如仙人遊”, 故名“迷樓”。以“迷樓”戲稱“眉樓”,始作俑者的余懷系江南才士,當時又正對橫波壹往情深,所言當為褒意,指“眉樓”建築巧奪天工,布置匠心獨具,觀之仿同仙境。此譽壹出,即不徑而走,廣為延用。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
相傳當時的理學家黃道周(後抗清殉節於江西)嘗以“目中有妓,心中無妓”自詡,東林諸生乃趁其酒醉時請橫波去衣***榻,試試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這個傳聞未必盡實,卻反映出時人眼中顧橫波不以世俗禮教為意的作風。她的這種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後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來的惡果。顧橫波才貌雙絕,有“南曲第壹”之稱,自然廣受風流名士們的青睞,以致眉樓門庭若市,幾乎宴無虛日,常得眉樓邀宴者謂“眉樓客”,儼然成為壹種風雅的標誌,而江南諸多文宴,亦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