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家風家訓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註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
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壹。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 *** 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壹致,壹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壹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征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壹程度之內”。
有壹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 *** 。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4、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壹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壹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
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壹頭紮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壹封信中說:“做壹仁人君子,比做壹名士尤切要。”
隨後壹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誌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於壹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壹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壹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壹封信中,他寫道:“妳們須知妳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妳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妳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壹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壹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麽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壹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沒忘了誇壹誇女婿、兒媳。
② 古代簡短家訓
1、“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壹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妳怎麽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嗎?”孔鯉答:“沒有。”
孔子說:“不學禮妳怎麽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2、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認為自孔子過世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並、史記斷絕,當今海內統壹,有許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跡。然而作為壹名太史令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不安,因此臨終時邊哭邊囑咐兒子司馬遷,希望它能子承父業,不要忘記撰寫史書。
司馬遷不負父命,最終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壹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誌,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勸戒子孫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告誡後代: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煉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內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5、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壹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險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親戚,不讓大臣抱怨沒被任用。老臣故舊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壹個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爭智慧高下。
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土地廣闊富饒,以節儉的方式生活,便會永遠平安;官高位尊而以卑賤的方式自律,妳便更顯尊貴;兵多人眾而用畏怯的心理堅守,妳就必然勝利;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妳將獲益良多;博聞強記而用膚淺自謙,妳將見識更廣。
③ 古代歷史中有哪些有著良好家訓的事例
壹、司馬光《家範》
1、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2、譯文:當人母親不擔心她不慈祥,擔心的是過於溺愛而不知道教導他們。對於母輩,司馬光認為:慈母之所以敗子,關鍵在於愛而不教,只是過分的寵愛和溺愛。小則使兒女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稼穡之艱,不曉生計之難;大則使兒女們任性孤行,不顧綱紀,無法無天,以至於做出不忠不孝、喪盡天良的事,到頭來身入囹圄,身首異地,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3、司馬光自己說,《家範》比《資治通鑒》更重要。他說;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就研究立身處世和處理復雜的身邊矛盾而言,《家範》確實重要且實用。現代人需要從古訓中汲取智慧,做壹個“世事練達”之人。
④ 名人家規家訓故事
1、胡適倡導“獨立、合群、重學”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麽?在壹班要趕上壹班最高壹排,在壹校要趕上壹校最高壹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誌氣的孩子。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壹。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3、孔子家訓:詩禮傳家
孔子對其兒子的教育是從做人開始,並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誦多少文字,做對多少個題,而是從《詩》《禮》入手。為何要學《詩》?詩發自心生,能表達人的最真實、真誠的感情,優美的文字,能夠把話說的更好;為何要學禮,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禮貌,不爭不搶,與人和諧相處,才能更好的為人處世。
4、老舍家訓:勤奮是做人的根本
老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至今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老舍先生在給妻子的壹封信中曾說:“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會點加減法,知道壹點歷史,便已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壹份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兒會跳舞演講,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歡喜!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
老舍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壹次,老舍先生的女兒為自己數學只考了60分有些不高興,老舍卻安慰女兒說:“60分也很高嘛!妳比爸爸好,我小時候數學還凈不及格呢!”當女兒問老舍先生自己考不上大學怎麽辦,老舍先生回答說:“考不上大學,妳就在家待著,我教妳英語。
5、李世民家訓:每餐壹食,則念耕夫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壹條家訓,即“每餐壹食,則念耕夫”,也就是說,每吃壹頓飯,都不能忘記農夫的辛勞。李世民作為壹代皇帝,從不奢侈浪費,謙虛待人,而且從諫如流,廣納英才,成為壹代明君,實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⑤ 名人家規家訓小故事
曾國藩有來3子5女,小女兒曾紀芬最長壽自,活到91歲。1875年,曾紀芬嫁入湖南聶家。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嫁妝不得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妝中還有父親親手書寫的功課單。曾國藩想把女兒培養成壹個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壹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壹頭紮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壹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餵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壹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壹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沈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妳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⑥ 古代家訓小故事50字
父子清來廉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源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後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壹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壹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壹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壹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後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後,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妳的清廉和妳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麽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⑦ 名人家規小故事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註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壹。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 *** 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壹致,壹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總統教子自立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裏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壹邊尋找工作,壹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4、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壹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征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壹程度之內”。有壹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 *** 。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⑧ 家風家訓的故事
1、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2、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代代相傳。
3、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4、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5、家,心靈的守護地;家,溫暖的港灣處;唯天下間最美麗的地方!
6、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7、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8、陰陽和,萬物生長,父母安,家庭興旺。
9、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保壹家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