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廟芋頭來自即墨市鰲山衛鎮西部的白廟山。嶗山獨特的天然山泉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壤土,使白廟地區出產的芋頭肉質潔白,品質優良,成為風味獨特的無公害農產品,在青島久負盛名。苗芋具有甜、軟、粘、滑四大特點,營養豐富。經有關部門鑒定,白廟芋頭蛋白質含量為14%,脂肪含量為2.43%。此外,還含有較多的鈣、磷、維生素B1、維生素、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同時,白廟芋頭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吃了白廟的芋頭,活了壹年多,天天健康。白廟芋頭區白廟芋頭產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衛鎮。該鎮位於即墨市東部,東臨黃海鰲灣,南接嶗山區。轄區面積96.96平方公裏,人口5.3萬,耕地3.3萬畝。白塔羅位於鰲山衛鎮西部,北有溫泉,南有大龍路,東有西環,西有龍山。轄孫家白廟、秋楠白廟、紅星等63個行政村。
2、金口玉芽芹菜
青島即墨市金口鎮巴海村具有獨特的海洋地理位置、土壤和氣候條件,自古就有種植芹菜的傳統。這裏出產的芹菜,外觀翠綠,植株挺拔,莖稈堅脆,幼嫩如玉,形似玉樹,口感清爽。海堤村充分利用這壹資源優勢,組織農民成立了以發展特色芹菜產業為重點的專業合作社,先後有120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占全村總戶數的71%。市級各級政府積極支持村裏“壹村壹品”建設,每個大棚補貼1,000元,冬季每個大棚貼息貸款2萬元。如今,海堤村的芹菜不僅從過去的壹家壹戶發展到合作社、公司,也從單捆芹菜發展到分級加工、包裝成箱。2010,全村芹菜種植面積420多畝,占耕地面積的70%;芹菜每畝純收入1萬多元,全村芹菜產業收入654.38+0.9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75%;全村人均純收入10800元,高出全鎮25%。
3.即墨邊緣
晚清時期,修邊、小紐扣(又稱捏繡)、刺繡等手工工藝在即墨民間廣泛流傳。農村婦女繡鞋面、枕頭、婚紗、服飾等。做工精致,設計多樣。1918年,黃窪村(今石峰店鎮)手工藝人陸通過英國商人在煙臺設立的德仁洋行引進意大利手工花邊樣品。試種成功後,他在即墨北亭投資創辦了裕民花屋,專門從事技藝的管理和傳播。隨著手搖花邊的流傳和發展,許多民間藝人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不斷吸收小紐扣、刺繡等工藝特點和針法,逐漸形成了壹套獨具民族傳統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的工藝針法。因為這種工藝針法是在即墨民間演變而來的,所以人們把這種針法制作的花邊稱為即墨手工花邊,這就是即墨邊的雛形。此後,工匠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逐漸發展形成了品種繁多、用途廣泛、外觀絢麗多彩的即墨包邊。
4.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在清代被稱為老幹壓,又稱黃酒。1932年,即墨有黃酒作坊500多家,年產量50萬斤。1949即墨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在老酒館的基礎上修建了即墨黃酒廠。為了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黃酒,該廠將其黃酒正式註冊為即墨老酒。即墨老酒的主要原料是小米、麥曲和水。在釀造過程中,我們繼承和發展了六大古法,即黍須齊、蘗須彎、泉須香、陶須好、烘須凈、火劑須得。所謂小米壹定要整齊,就是用的小米壹定要飽滿均勻,沒有雜質;分蘗時,即每年都要在清潔、通風、透光、恒溫的室內制曲,使其產生豐富的糖化和發酵酶,壹年後最佳使用。水壹定要香,就是用水質好,礦物質多的嶗山水;陶器必須是好的,即釀造過程中使用的容器必須是質量好的陶器;燒酒必須幹凈,即使用的工具和容器必須經過加熱、焯水和嚴格消毒,防止汙染,保持酒的味道幹凈純正;藥劑壹定要上火,就是蒸飯的溫度壹定要焦,不焦,焦黃有光澤,剛剛好。
5.海堤村的芹菜
青島即墨市金口鎮海壩村169戶556人,耕地面積600畝。該村重點發展特色芹菜產業。2010,芹菜種植面積420多畝,占耕地的70%。芹菜種植戶達到105戶,占全村總戶數的62%。全村農業總收入260萬元,芹菜產業收入654.38+0.9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75%。芹菜畝產純收入達到1.000元,全村人均純收入1.08元,比全鎮高出25%。海堤村自古就有種植芹菜的傳統。海堤村芹菜的優良品質,得益於村莊周邊獨特的海洋地理位置、土壤和氣候條件。這裏出產的芹菜,外觀青翠,植株直立,莖稈堅脆,嫩如玉,外形勻稱,口感清爽。2010被授予青島市著名商標。然後依托金口玉芽這個品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海堤村擴大了基地規模,促進了村裏芹菜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
6.臥式蝸牛缸
臥螺子崗龍山街道南臥螺子村南山北坡有壹層自西向東延伸的粘土層,是傳統手工藝。寬約6米,深10米。它的粘土又細又粘又硬。捏成塊狀,在太陽下不會開裂,水泡也不會破。明代當地人用這種細泥制作碗、壺、盆等器皿,深受使用者喜愛。然後粘土被用來制作不同大小的罐子來儲存谷物和水。這個圓柱體質地堅硬,表面有光澤,與石頭叮當作響。它的水是不透水的,它的糧食儲存不會發黴。198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水平螺螄缸產量達到頂峰,參與生產銷售的戶數和勞動力達到全村的80%。產品銷往膠東半島和東北三省。到2002年,該窯已被關閉。
7.歐洲大鳥籠
第七大鳥籠之鄉大烏戈莊村的鳥籠制作始於明代,以其工藝復雜、造型美觀、品質優良和獨特的欣賞收藏價值在國內久負盛名。清朝順治年間,歐洲大鳥籠進入北京市場,受到北京的兒子、孫子、富家子弟的欣賞,爭相購買。歐洲的大鳥籠,壹時成名。簸箕的流行,毛子港的興起,歐洲籠子進入北方
菲律賓蛤仔是膠州灣的壹種雜色蛤,屬於軟體動物、雙殼類和枝角類。膠州灣的蚌雜色不是真正的蚌雜色。真正的蛤蜊雖然外形與膠州灣的蛤蜊相似,但口感較差。755-79000這本書介紹了菲律賓雜色蛤的習性和分布:它們喜歡生活在平靜的淡水流動的內灣的多沙和沙質海底。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海底10米深。廣泛分布於黃海、渤海沿岸,南至廣東雷州半島。雖然分布廣泛,但這種產於膠州灣的文蛤品質最好。由於大沽河和洋河分別從膠州灣的左右兩側流入膠州灣,位於兩河入海口之間的膠州水質最適合文蛤生長,食物豐富,所以產出的文蛤品質絕對上乘。它的皮薄肉多,肉嫩,味道微甜可口。它既不像魚也不像蝦,獨特到壹吃就忘不了。
9.即墨煎包
即墨鍋貼是青島即墨市的特色小吃。即墨鍋貼制作工藝精湛,面團軟硬適中,金黃色,晶瑩剔透,酥脆鮮香,深受食客們的贊賞。傳統上,即墨以吃煎餃而聞名,俗稱火爐餃子。舊社會也叫鍋籠、煎餃。它最初是由即墨市胡家村胡的祖先創造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郭建寶成名後,即墨市的餐飲業競相學習胡家川的手藝。胡氏家族倒閉,也就是董在城南,繼續經營。時至今日,餃子的制作技藝廣為流傳,郭的籠中更是遍布全縣。到了清末民初,即墨的郭氏籠竈進入全盛時期。1953秋,即墨餐飲企業受邀參加青島城鄉物資交流會。會上,即墨的爐瓢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賞,爭相品鑒。如今,即墨的竈臺包雖然不是用鍋碗瓢盆鋪成的,但卻以制作工藝和風味獨特而聞名。1985被山東省商務廳列為地方名吃之壹。即墨煎餃的主要原料是精粉、瘦肉、蔬菜、海鮮、植物油和各種調料。
10.老虎鞋帽
虎頭鞋虎頭帽宜豐鎮大沽河沿岸流傳的虎頭鞋、虎頭帽、布老虎等手工藝品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演變,雖然這些手工藝品的材料和顏色發生了壹些變化,但其原始和原始的品質仍然存在。虎皮鞋、虎皮帽、布老虎都是手工縫制,用布條、麥麩、紐扣、線等各種日常原料制成。這些儀器是剪刀、針等。這些手工藝品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其中,虎頭鞋和虎頭帽有不同的顏色和風格,供男孩和女孩表達不同的含義。壹般男紅女綠,意為“紅官綠夫人”。在黑暗中,男孩無病成長,女孩成長為女王。布料可以做家居用品,也可以做兒童枕頭。美觀舒適,給父母對孩子成長的美好祝願。它只存在於這個鎮的毛公泊村和孫嘉村,只有少數老年婦女掌握了這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