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古代詩文鑒讀:元好問《臺山雜詠》

古代詩文鑒讀:元好問《臺山雜詠》

原文:

《臺山雜詠》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

太行直上猶千裏,井底殘山枉呼號。

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

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雲山氣象中。

山雲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壹萬重。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註釋

①這句說站在五臺山向北望去,天顯得很低,而五臺山的五個山頂卻顯得更高了。

 ②靈鰲:神龜。古代神話傳說,渤海之東有大壑,下深無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萊、方丈、員嶠、岱輿),常隨波漂流顛簸。上帝使十五巨鰲舉頭頂之,五山遂屹立不動。此句形容松濤海浪,山頂如鰲頭,以五仙山喻五臺。

 ③井底殘山:指諸山與五臺相比,如在井底。

 ④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臺巖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⑤湍溪:急流的河溪。風雷惡:形容水流聲巨響如雷。

 ⑥翠微:青翠的山巒。此句說雲霧在青翠的山巒間飄蕩出沒。

 ⑦妙高峰:佛教傳說中的最高峰,這裏代指五臺山。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1]),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2]。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3]。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2]。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壹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壹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4]。

作者生平:

家庭背景

元好問據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後代,其先祖相繼遷居洛陽、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縣)等地。至元好問的曾祖父元春(壹作椿)時,又移家忻州,遂為忻州人。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親元德明多次科舉不中,以教授鄉學為業,著有《東巖集》。[5]

遊學四方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問誕生在忻州農村壹個世代書香的士大夫家庭裏。由於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沒有兒子,元好問的兄弟有三個,他又是第三。根於中國傳統,他的叔父元格在他生後七個月時,就把他當做過繼兒子,隨即把他帶到掖縣縣令任上。

據記載,元好問天資聰明,七歲就能寫詩,被人譽為“神童”[3]。他十壹歲時,元格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十四歲時,元好問又師從陵川人郝晉卿,博通經史、淹貫百家。到元好問十七歲時,元格被罷去陵川縣令之職,但為了兒子的學習,他仍繼續住在陵川,直到元好問十九歲完成學業,才帶全家離開陵川[6]。[5]

科場受挫

元好問從十六歲起開始參加科舉考試。由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識免鄉試”,他直接到並州參加府試,但榜上無名。此後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歲時,他又到長安參加府試,但這次又未中。[5]

《赤壁圖》

元好問二十壹歲時返回故裏,在離祠堂幾十裏外的定襄遺山讀書,故而自號“遺山山人”。兩年之後,蒙古大軍突襲秀容,屠城十萬余眾,其兄元好古喪生。為避兵禍,元好問舉家遷往河南福昌,後轉徙登封。[5]

衛紹王崇慶元年(1212年),元好問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參加考試,仍未考中。這年正月,金朝三十萬大軍被蒙古擊敗,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國家的危機,加上考試的失敗,使他的情緒非常低沈。[5]

貞佑二年(1214年),蒙古兵圍攻、金兵節節敗退,金宣宗倉皇遷都南京,元好問於這年夏天赴汴京,準備將於秋天舉行的考試。雖然考試又壹次失敗,但他卻通過應試的機會,與朝中名人、權要如趙秉文、楊雲翼、雷淵、李晏等交接結好,詩歌創作極豐。其中《箕山》、《元魯縣琴臺》等篇,深得時任禮部尚書的趙秉文贊賞,其文名震京師,被譽為“元才子”。[7]但不久由於蒙古兵圍攻,元好問不得不由山西逃難河南,並在豫西逐漸定居下來。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歲的元好問又赴京趕考,仍未成功。[5]

坎坷仕途

興定五年(1221年),三十二歲的元好問進士及第,因科場糾紛,被誣為“元氏黨人”,便憤然不就選任。正大元年(1224年),到他三十五歲時,元好問又得到趙秉文等人的貢舉,以考試優異得中科舉。這次宏詞科登第後,元好問才正式就選,被任為權國史院編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頗為清苦。[8]

? 元好問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三十六歲的元好問因不滿冷官生活請長假回到了登封,期間撰寫了壹部重要著作《杜詩學》,內容包括杜甫的傳誌、年譜和唐朝以來評論杜詩的言論。[5]

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問任河南鎮平縣令。次年,改官河南內鄉縣令[9]。其後因母親張氏身故,元好問丁憂閑居內鄉白鹿原。又應鄧州節度使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軍攻陷鳳翔,移刺瑗投降,元好問借機辭去幕府。[5]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問調任南陽縣令[9],他在任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成績斐然。所以河南誌書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南陽縣誌》記載:“南陽大縣,兵民十余萬,(元好問)帥府令鎮撫,甚存威惠”。[5]

國亡被囚

此後不久,元好問赴京調金中央政府任尚書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後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轉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9]官至翰林知制誥[2]。

元好問像

天興二年(1233年),蒙古軍圍汴京,元好問被圍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敗衛州後逃往歸德府。朝中無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請降獻城。崔立投降蒙古後,脅迫朝臣為自己立碑歌功頌德,元好問、王若虛、劉祁等都被迫參加撰寫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跡,刻上碑文。

天興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問即向當時任蒙古國中書令的耶律楚材推薦了五十四個中原秀士王若虛等,請耶律楚材予以保護和任用。[5]

金亡後,元好問隨金朝大批官員被俘,並被押往山東聊城看管兩年,後居住冠氏縣。元好問作為囚徒,與家人輾轉於聊城等地,並逐漸與蒙古國的漢軍首領嚴實、趙天錫等接上關系,生活逐漸好轉,行動也較為自由。

這期間,他痛心金國的淪亡,並為了以詩存史,勤奮編輯金國已故君臣詩詞總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則寓有緬懷故國和以金為正統的深意。[5]

晚年生活

元太宗十壹年(1239年)秋,因其詩文名氣頗大,耶律楚材傾心接納元好問。可五十歲的元好問已無意出仕為官,其年重回家鄉隱居,並交友遊歷,潛心編纂著述。[5]

元憲宗二年(1252年),元好問覲見“駐桓、撫間”的忽必烈。希望說服忽必烈尊信儒學,並請他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國。[5]

元憲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問在獲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歲。[5]

個人作品:

元好問學問深邃,著述宏富。據說他迄今流傳下來的作品的有:詩1380余首,詞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說《續夷堅誌》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詩鼓吹》10卷,《遺山樂府》(又名《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此外還有《遺山詩集》、《樂府》、《續夷堅誌》等。傳世《遺山先生文集》、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5]

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杜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13]

  • 上一篇: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妳對比過佳士得拍賣有限公司的業務批準證書嗎?批準文號和中國收藏家協會的回收有什麽關系?
  • 下一篇:哈利波特原著黑魔法防禦術的教室在霍格沃茨的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