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古琴距今有多少年歷史

古琴距今有多少年歷史

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古琴音樂作品主要有哪些

古琴藝術在中國古代的音樂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 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積累下了浩繁的曲目。

現流傳至今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有以下這些: 《高山流水》——此曲現存曲譜初見於《神奇秘譜》。該書在 題解中說:“《高山流水》本只壹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神奇秘譜》所收為不分 段的。

它們所表現的內容是來自兩千年來民間壹直流傳的故事: 伯牙彈琴可以表現出他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湯湯乎若流水” (《呂氏春秋?孝行覽》),而他的知音好友鐘子期完全能夠準確地 領會到他的音樂表現。 清代張孔山傳譜的《流水》在近代流傳最 廣。

由於它充分地運用了滾、拂等手法,也號稱《七十二滾拂流 水》或《大流水》,在音樂表現和情感的抒發等方面較為出色。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產生於東漢末年,流傳於 魏晉,隋唐時期的傳譜現保存在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 中。

全曲***分45段,其結構包括開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聲(18段)、亂聲(10段)、後序(8段)六個部 分。《廣陵散》所表現的內容,大多被認為是與蔡邕《琴操》中 所記述的《聶政刺韓王》壹曲有關,描寫了戰國時期鑄劍工匠的 兒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之後自殺的悲壯的故事。

音樂 著力表現了聶政的怨恨、憤慨之情,是壹種徐緩又深刻的情感抒 發。同時又刻畫出聶政復仇的壯烈意誌,從而形成跌宕起伏、感 情激蕩、慷慨激昂的音樂發展,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 價值。

《酒狂》——此曲為魏晉時期文壇上著名的“竹林七賢”之 壹阮籍所作。 阮籍生活在司馬氏集團黑暗統治之下,為了逃避險 惡、黑暗的政治鬥爭漩渦,他常寄情於音樂和酒。

《酒狂》即刻 畫出了醉酒者迷離恍惚、步履蹣跚的神態。既表現出作者性格的 灑脫不凡,也顯示出作者不甘隨波逐流和憤懣的心情。

樂曲打譜 為古琴音樂中極為罕見的三拍子,音樂是由壹個主要曲調在不同 高度上變化反復。 音程不斷跳進,節奏跌宕,造成飲酒者醉意朦 朧的效果。

它是我國古代音樂珍品中的名作。 《碣石調?幽蘭》——此曲乃傳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 590)。

現存的曲譜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國目前所見到的最古老 的文字譜(以文字記錄古琴彈奏指法 *** 位的文字譜式)。 關於 這首琴曲所表現的內容,蔡邕《琴操》的題解中認為:孔子在周 遊列國四處碰壁之後,歸魯之時見到深山中盛開的蘭花,他感嘆 道,蘭花原是香花之冠,卻與雜草***生,就像聖賢的人與鄙夫相 處壹樣,抒發了壹種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幽憤心情。

另壹種說 法認為,該譜中的碣石調是壹種曲調形式,它來自漢代相和歌瑟 調中的《隴西行》,樂曲內容與南朝宋詩人鮑照創作的琴曲歌詞 《幽蘭》有關。 這種略帶幽怨的音調深刻地表達了朦朧、傷感的 情緒。

《梅花三弄》——此曲相傳原是壹首由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據傳為唐代琴人顏師古將它改編成琴曲。這首琴曲的主題是壹段 抒情的旋律,用玲瓏剔透的泛音奏出。

“三弄”的意思即是指這 個主題在不同的段落出現三次。 全曲***分前後兩大部分,十個段 落。

前壹部分註重對梅花靜態的描寫,表現手法極為細膩,刻畫 出梅花“淩霜傲雪”的高貴品格。後壹部分塑造出梅花動態的 美。

樂曲以其超凡脫俗的境界,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離騷》——此曲是由晚唐琴人陳康士,根據詩人屈原的同 名長詩創作的壹首抒情的大型琴曲。

全曲***18段,可分三部分。 引子是敘述性的描寫;中間部分由低沈悲憤和高亢豪爽的兩個對 比性的音調來推動樂曲情緒的發展,融磅礴氣勢和感人的 *** 為 壹體;尾聲的音樂由激憤的情緒逐漸轉入悲憤、憂傷的情緒之 中。

整首樂曲體現出詩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的精神主題,是唐代琴曲中的壹部優秀作品。 《陽關三疊》——琴歌《陽關三疊》源自同名的唐代的曲子。

曲子《陽關三疊》是據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四句詩入樂而 成的。這四句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 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明清以後,逐漸形成了琴歌《陽關三 疊》。

清代張鶴編的《琴學入門》收錄的琴歌《陽關三疊》是近 代最流行的壹個版本。琴歌的歌詞已由原詩的四句發展為三 大段。

《大胡笳》——唐代已有琴家善彈《大胡笳》。唐代詩人劉商 曾聽此曲寫有《胡笳詩》,他認為這首琴曲與漢末蔡文姬的身世 和她的《悲憤詩》有關。

現今存留最早的此曲版本《神奇秘譜》 中,其十八段的小標題就是用劉商《胡笳詩》中個別詩句命 名的。 《小胡笳》壹-此曲亦被收錄在《神奇秘譜》中,全曲***有四 段,其標題為雁歸思漢、吹笳訴怨、無所控訴、仰天長嘆。

內容亦 與漢代蔡文姬的身世有關。 它的譜字顯示出唐代記譜的特點。

《胡笳十八拍》——南宋之後,出現了琴歌《胡笳十八拍》?〇 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此曲版本眾多。明代孫丕顯編的《琴適》 收有此曲,且流傳甚廣。

此琴歌的歌詞使用了蔡琰本人的《悲憤 詩》。音樂情感濃郁、哀婉纏綿。

《瀟湘水雲》——此曲出自南宋著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於 明代朱權編撰的《神奇秘譜》中。 其內容表達了。

古琴產生於何時

壹曲《高山流水》,聽後令人心曠神怡。如此美妙的古樂曲,由古琴彈出,使人對古琴多了幾分敬意。

據說古琴的歷史,距今大約有3000年左右。而產生的具體時間,還存在著不同意見。

有的史書記載,在原始時代,有個發明農耕的伏羲神農,曾以“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從而創造了琴。

但是,伏羲本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說他創造了琴難以令人信服。

有學者指出,古琴的產生經歷了壹個由生產工具向琴樂器轉化、形成的時間。最初琴的出現應在我國奴隸制時期。

我國的奴隸制時期,曾是壹個很長的歷史階段。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或有考古文物印證的實據說明,中國古琴大體出現於西周到春秋這段時期。

據史書記載,琴在西周時期,已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它經常與瑟壹起合奏。《詩經》中所謂“家弦戶誦”、“琴瑟友之”就是對此而言。

而在我國出土的琴瑟中,最早的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制品。

壹些歷史專家認為,春秋時期以前出現的古琴,尚處在原始的、極不成熟階段。還不能適應彈奏樂曲的需要。

而到了秦漢時期,古琴在形制上有了重大改進,琴的演奏技巧也隨之提高,形成了自己獨特音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琴。

不知這種看法,是否會得到普遍認同。

古琴到底起源於什麽時候

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古老的樂器。古琴可分類為八音中的絲,或撥弦樂器。其音色深沈,余音悠遠,深具東方文化特色。 古琴歷來為文人階層重視,被尊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

古琴的由來: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古琴的歷史文化: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古時,琴、棋、書、畫並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代湧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他們是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中國音樂史有多少年歷史

據史料記載,世界上最早的弦樂器是中國的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樂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作為追記的傳說,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等記載,但是,音樂肯定產生在樂器之前

此外,中國古代有很多關於音樂的傳說壹直流傳下來,中國古代歷史記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有壹位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他進入西方昆化山內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只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中國最初的帝王——黃帝,是五千年前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的名君。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壹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了張有五十弦的琴,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將其琴斷去壹半,改為二十五弦。

這就說明,音樂的起源,應該是伴隨著人類的啟蒙開始,當時人們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後來就伴隨著物品敲擊的節奏、語氣聲調的變化,變成了能夠在部落或者種群之間廣為流傳的最原始的音樂,詩經的記載應該是官方最早的文獻,但是那時候已經擁有樂器和壹定的格式。山海經上的記載上可以看出上古時代就已經有了音樂

古琴產生於何時

壹曲《局山流水》,聽後令人心 曠神怡。

如此美妙的古樂曲,由古琴彈出,使人對古琴多了幾分敬意。據說古琴的歷史,距今大約有 3000年左右。

而產生的具體時間,還存在著不同意見。有的史書記載,在原始時代,有 個發明農耕的伏羲神農,曾以“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從而創造了琴。

但是,伏羲本是我國古代神話傳 說中的人物,說他創造了琴難以令人信服。有學者指出,古琴的產生經歷了 壹個由生產工具向琴樂器轉化、形成的時間。

最初琴的出現應在我國奴隸 制時期。我國的奴隸制時期,曾是壹個很 長的歷史階段。

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或有考古文物印證的實據說明, 中國古琴大體出現於西周到春秋這段 時期。 據史書記載,琴在西周時期,已 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它經常與瑟壹起合奏。

《詩經》中所謂“家弦戶誦”、 “琴瑟友之”就是對此而言。而在我國出土的琴瑟中,最早的 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制品。

壹些歷史專家認為,春秋時期以 前出現的古琴,尚處在原始的、極不成熟階段。 還不能適應彈奏樂曲的 需要。

而到了秦漢時期,古琴在形制上 有了重大改進,琴的演奏技巧也隨之提高,形成了自己獨特音色。這才是 真正意義上的古琴。

不知這種看法,是否會得到普遍 認同。

關於古琴的歷史和發展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壹,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

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琴壹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征壹年三百六十五天(壹說象周天365度)。

壹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壹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

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制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裏,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壹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壹根,是為武弦。

合稱文武七弦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壹弦,長七尺二寸。”

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傳說舜定琴為5弦,文王增壹弦,武王伐紂又增壹弦為七弦。曾侯乙墓出土的據說是10弦琴。

聽說古時還有32弦琴。 “琴頭”上部稱為額。

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

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征天地萬象。嶽山邊靠額壹側鑲有壹條硬木條,稱為“承露”。

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

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

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琴底的壹對“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壹名“舌穴”,壹名“音池”,壹名“納音”尾部壹般也有壹個暗槽,稱為“韻沼”。

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壹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壹側有“天柱”,靠尾壹側有“地柱”。

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余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從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征尊卑之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

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別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閏月。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

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

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春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壹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壹張可以循環播放的鍍金唱片,從全球選出人類代表性藝術,其中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國音樂。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鐘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

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 古琴照片集錦(20張) 壹度盛興於民間,深得人們喜愛,用以抒情詠懷。

關於這壹點,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民間詩歌集《詩經》中得到印證。《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

3 中國古琴的歷史

漢弦歌俑 漢、魏、六朝時期,古琴藝術有了重大發展,除在《相和歌》、《清商樂》中作伴奏樂器外,還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現。

如器樂曲《廣陵散》、《大胡笳鳴》、《小胡笳鳴》等,反映出古琴作為器樂演奏的壹個重要發展階段。漢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晉間的嵇康,都是當時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如嵇康擅長彈奏古琴名曲《廣陵散》,己傳為歷史佳話。創作的著名樂曲有嵇氏四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蔡氏五弄:《遊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傳為竹林七賢中的阮籍所作琴曲《酒狂》以及六朝宋王義慶《烏夜啼》。

隋唐時期,西域音樂盛行,琵琶興起,古琴音樂的發展受到壹定的抑制。但由於古琴譜的產生,不僅推動了當時古琴音樂的傳播,而且對後世古琴音樂的繼承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使中國古代音樂歷史進人了壹個具有音響可循的時期。

隋末唐初趙耶利,對當時流行的文字指法譜字,進行了整理,並輯錄了《彈琴右手法》、《彈琴手勢圖》等解釋演奏法的著作。著名的琴曲《碣石調幽蘭》,為南朝梁丘明傳譜,現存為傳到日本的唐手寫卷子,是中國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壹的壹份古琴文字譜。

唐代詩人李嶠、李頎、李白、韓愈、白居易、張祜、元稹等,都為古琴寫下了不朽的詩篇。白居易愛好古琴,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實,楚絲音韻清。”

他的琴藝很高,並能自彈自唱,甚至在旅途船中仍以古琴為友,他在《船夜援琴》中寫道:鳥棲月動,月照夜江,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聞無古今。”

張祜的《聽嶽州徐員外彈琴》也有:“玉律潛符壹古琴,哲人心見聖人心。盡日南風似遺意,九疑猿鳥滿山吟。”

描寫了古琴豐富的表現力。唐代著名琴家有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等。

趙耶利總結當時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壹時之俊。”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盛唐的董庭蘭作有《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傳世。

薛易簡在他著的《琴訣》中總結了古琴音樂的作用是:“可以觀風教、攝心魂、辨喜怒、悅情思、靜神慮、壯膽勇、絕塵俗、格鬼神。”並提出演奏者必須“定神絕慮,情意專註”,為後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伸出許多彈琴的規範。

晚唐曹柔鑒於文字譜‘其文極繁‘,使用不便,而創造了減字譜。即在文字譜字的基礎上對漢字譜字加以減筆而成的壹種譜式,近似演奏符號,是古琴減字譜的早期形式。

唐代著名琴家有董庭蘭(開元、天寶年間),從其師陳懷古處承繼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沈、祝二家聲調,擅彈琴曲《大胡笳》、《小胡笳》。天寶中琴家薛易簡,可彈大弄四十、雜調三百,並有理論著作《琴訣》七篇,擅彈《三峽流泉》、《胡笳》、《烏夜啼》、《別鶴操》、《白雪》等曲。

晚唐還有琴人陳康士根據屈原《離騷》所作的琴曲等。 宋朝的古琴壹方面出現懷舊的復古主義傾向,另壹方面由於古琴在《相和歌》、《清商樂》演奏中的長期實踐,與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聯系,以及琴曲‘楚漢舊聲‘的歷史傳統,使古琴音樂在復古主義傾向中並沒有被湮沒,而是有起有伏曲折地發展著。

南宋時期傑出琴家郭沔(號楚望,生於1190年,卒於1260年後)和他的弟子劉誌芳、毛敏仲等人,在古琴遺產的整理、創作方面對古琴音樂的發展作出壹定的貢獻。如郭沔創作的琴曲《瀟湘水雲》、《泛滄浪》、《秋鴻》;劉誌芳創作的《忘機》、《吳江吟》;毛敏仲創作的琴曲《漁歌》、《樵歌》、《佩蘭》、《山居吟》等都流傳至今。

當時著名的琴曲還有《楚歌》、《胡笳十八拍》、《澤畔吟》等;琴歌有姜夔(公元1155壹1221)的《古怨》;廬山道士崔閑所著《醉翁吟》等。宋人朱長文撰寫的《琴史》,真實地記錄了隋、唐、宋三代琴的史料。

古琴最早是在哪壹年傳入中國的

古琴本來就是我們中國的,何來傳入中國之說?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壹,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妳要說的可能是鋼琴吧。鋼琴傳入中國最早是在明萬歷十壹年(1583年),耶穌會教土、學者意大利人利瑪竇(MathieuRicci,1552—1610年)經澳門到中國廣東的肇慶,給肇慶天主教堂——仙花寺帶來了壹臺古鋼琴。這就是有史記載最早傳人中國內地的古鋼琴之壹。

  • 上一篇: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嗎?妳有他的真實照片嗎?
  • 下一篇:聽丁慈礦老師的《書房的名與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