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本義是“菜園”或“果園”。甲骨文“囿”字是象形字,字形像壹塊方形的地,分成幾壟,長著菜苗或樹苗;金文則變為形聲字,以“囗”(念圍)為形旁,表示圍起來的意思“有”為聲旁。
“園”的本義是種植蔬菜、瓜果、樹木的地方。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壹個園子,把所造的人亞當安置在那裏;這是人類最早的家園----伊甸園。神讓人在伊甸園修理看守,並給壹切神創造的牲畜、飛鳥及走獸取名。
《聖經》說,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悅人眼目的果子可以當食物吃。唯獨他厲聲向人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妳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妳不可吃,因為妳吃的日子必定死!”
《聖經》之“園”(園子):
1.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壹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裏。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裏分為四道。(創2:8-10)
2.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妳,在幹旱之地,使妳心滿意足,骨頭強壯。妳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1)
3. 田地怎樣使百谷發芽,園子怎樣使所種的發生,主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和贊美在萬民中發出。(賽61:11)
4. 他們要來到錫安的高處歌唱,又流歸耶和華施恩之地,就是有五谷,新酒,和油,並羊羔,牛犢之地。他們的心必像澆灌的園子。他們也不再有壹點愁煩。(耶31:12)
5.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啟2:7)
“樹”,本義是“種”、“植”。《廣雅》:“樹,種也。”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字例都是手持樹苗栽種的情景;以“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多用於祭祀)表聲。
“樹”《說文解字》:播種、培育、種植等農事的總稱。字形采用“木”作偏旁,采用“尌”作聲旁。
“木”是個象形字,本義是樹木。甲骨文的“木”就像壹棵樹的形狀,上方的分叉代表樹枝,下方的分叉代表樹根。金文、隸書和楷書的“木”字形和甲骨文相近,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聖經.創世記》1至3章,***有七處提到樹木,都是指壹般會結果子的樹,但有兩棵樹特別要引起註意,就是“分別善惡樹”和“生命樹”。
分別善惡樹生長在“園子當中”,是壹棵真的樹。人吃了它隨即在道德上有分辨是非能力,靈性立即死亡,與神斷絕了交流。人棄絕生命樹,死亡便得以進入世界;人墮入罪中,從此把懷疑和不信的種子植入心田,人性變惡,天生與神為敵。
亞當和夏娃被造之時,已賦予分辨與審察的能力,不用等到吃了樹上的果子才有。因此,可以看出,神所看重的是人對命令和禁止的態度,而非樹木本身。問題不是樹讓人死,而是人的背叛使自己遠離神。
“木”《說文解字》:冒突。冒地而生。
《聖經》之“樹木”:
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 神看著是好的。(創1:11-12)
2. 妳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妳們面前發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賽55:12)
3. 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必生長各類的樹木。其果可作食物,葉子不枯幹,果子不斷絕。每月必結新果子,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樹上的果子必作食物,葉子乃為治病。(結47:12)
4.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太3:10)
5.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藜裏摘葡萄。(路6:43-44)
“聽”字為形聲字。在甲骨文中,“聽”字字形如壹只耳朵旁邊壹張或兩張嘴在不停地說話,說話的聲音直接傳到耳朵裏。因此,“聽”字的本義是用耳朵感受外界的聲音。
神常常痛斥XXX油蒙了心,耳朵發沈,眼睛緊閉,不看,不聽,心也不明白。人聽不進真理,相當於豬油蒙心。
再者,妳知道嗎?豬油的典故最早不是豬油,而是祝由,祝由是壹種巫術,起源於遠古時期的人類社會。被豬油蒙了心本意是被祝由術所控制,做出壹些不合常理的事。
所以,聽或不聽,內容至關重要;保羅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基督的話和道又是什麽呢?
他的話斬釘截鐵,鏗鏘有力,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相比與《論語.公冶長》說:“聽其言而觀其行”,前者是毫無保留,後者則小心翼翼。
道,經得起審視和考驗,並非閃爍其詞。耶穌來,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聽了,憑著信心相信和接受,世上沒有壹種比承受天國的福氣來的更恒常久遠。
?“聽”《說文解字》:笑的樣子。從口,斤聲。
《聖經》之“聽”:
1. 妳若留意聽從耶和華妳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壹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妳的,他必使妳超乎天下萬民之上。(申28:1)
2.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箴15:31)
3.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4. 妳們作仆人的,要凡事聽從妳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作什麽,都要從心裏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西3:22-23)
5.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壹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2:17)
奐,金文=(人)+(穴,屋頂)+(雙手托舉),造字本義:古代築屋時屋架上的工匠與地面的後勤人員互相叫喚著,上下傳遞建材或工具。篆書承續金文字形。“奐”的“交換傳遞”,篆文另造加“口”另造“喚”代替。
神問亞當:“妳在哪裏?”無所不在的神當然知道他藏在哪裏。人偏離正路,處在恐懼仿徨中,不知自己置身何處;神呼喚人回轉的聲音至今還在回旋,叫人悔改。
“妳在哪裏?”
“喚”《說文解字》:呼叫。字形采用“口”作邊旁,“奐”作聲旁。古代“奐”與“喚”通用。
《聖經》之“喚”(呼喚):
1. 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阿。撒母耳阿。撒母耳回答說,請說,仆人敬聽。(撒上3:10)
2. 我來的時候,為何無人等候呢?我呼喚的時候,為何無人答應呢?我的膀臂豈是縮短,不能救贖嗎?我豈無拯救之力嗎?看哪,我壹斥責,海就幹了,我使江河變為曠野。其中的魚因無水腥臭,幹渴而死。(賽50:2)
3. 我也必揀選迷惑他們的事,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因為我呼喚,無人答應。我說話,他們不聽從。反倒行我眼中看為惡的,揀選我所不喜悅的。(賽66:4)
4.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亞7:13)
5. 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約12:17)
註: 文中涉及《說文解字》部分的文字保留繁體字的記錄,《聖經》引文來自和合本聖經。
讀完請在文末點喜歡
空心變實心就好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