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著名陶瓷?

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著名陶瓷?

陶瓷中的名瓷●新石器時代的白陶、白陶雙壺、大汶口文化

“白陶”是從陶器到瓷器的飛躍。“白陶”是指陶器胚的表面和內部都是白色的壹種陶器。陶胚多為手工制作,使用含鐵量低於陶土的瓷土或高嶺土,燒制溫度約為1000℃。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1世紀)雕刻白陶的創造和使用,是中國制陶技術發展史上的新成就。白陶的硬度、耐火性、吸水性都比以前的陶器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們說白陶是從陶到瓷的飛躍。

白陶以其質地堅硬、外表幹凈美觀、做工精致,成為奴隸主和貴族的專屬物件。商代晚期的白陶制作工藝更加精細復雜,所以精美的白陶多集中在這壹時期。西周以後,由於印花硬陶和原始瓷器的興起,白陶逐漸消失。

人臉魚紋彩陶盆

●彩陶

所謂“彩陶”,是指以赤鐵礦粉和氧化錳為顏料,用類似毛筆的工具在陶坯表面繪制各種圖案,入窯燒制後,在橙紅色的底色上呈現黑、紅、白三色的陶器。彩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原始工藝美術的主體之壹。

仰韶文化,形成於7000年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約10000 ~ 5000年前)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藝達到了完美的程度,是中國原始彩陶工藝的典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黑陶雙系統罐

●黑陶

黑陶是從窯頂慢慢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煙霧,並故意使煙霧變黑而形成的壹種黑陶。它是繼彩陶之後,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 ~ 5000年)中國制陶技術的又壹高峰,堪稱中國古代堪比彩陶的又壹輝煌創造成就。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的遺址中都出現了黑陶。黑陶的燒制溫度約為1000℃。黑陶有細粘土、泥質粘土、夾砂三種。其中細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素有“黑如漆,薄如紙”之稱。

三色胡人牽駱駝俑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流行的壹種陶器,以黃、棕、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稱這種陶器為“唐三彩”。唐三彩是壹種低溫釉陶。在彩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燒制後形成淺黃、赭石黃、淺綠、墨綠、天藍、棕紅、茄紫等各種顏色,但多為黃、棕、綠。唐三彩的釉料有濃淡變化、互相滲透、滴有斑駁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展現出瑰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作為陪葬品用於陪葬品,因為其胎質酥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及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器物渾圓飽滿,與唐代藝術中飽滿、健美、闊大的特點相吻合。它有很多種,主要是人、動物和日用品。三色人物和動物比例適中,造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人物中,勇士肌肉發達,怒目而視,神情緊張;女俑身材苗條,婀娜多姿,閑適飄逸,十分豐滿。動物大多是馬和駱駝。

唐三彩的產地安、洛陽、揚州,是古絲綢之路陸上和海上的連接點。在古代絲綢之路上,駱駝是唐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可想而知,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跋涉,相依相偎,所以人和駱駝有壹種親切感。它高大的造型,剛毅的表情,似乎還帶著古絲綢之路的萬裏風塵。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精華,在初唐和盛唐達到頂峰。安史之亂後,隨著唐朝的逐漸衰落和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皿的生產逐漸衰落。後來出現了“廖三彩”和“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和藝術性上都遠不如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遠銷國外,深受外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彩的釉陶以其華麗的釉面,明亮的光澤和精美的造型而聞名於世。唐三彩是中國古陶瓷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青花飛鳳麒麟圖案盤

●元代青花瓷

元代(公元1271 ~ 1368)是我國青花瓷燒制技術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這壹時期青花瓷的燒制技術是在以前的“釉下彩”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到了明清時期(公元1368 ~ 1911),青花瓷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瓷器的主要產品。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胎骨重、器型巨大的特點。常見的器皿造型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盤,繼承了唐宋(公元7 ~ 14世紀)以來的傳統風格。由於當時旋切技術不太好,裝置本體上往往有兩個接口,大罐內有很多螺旋線。元代青花瓷胎質沒有明清(公元1368 ~ 1911)那麽細致。砂底有砂眼、刷痕等汙漬,腳下常出現壹塊燧石紅斑,釉面收縮。壹般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層比明清略厚,白釉閃綠的程度也比明清重,這可能是由於釉面較厚,釉中含鐵較多的緣故。

在制作工藝上,元代青花瓷的足常帶有竹節狀的凸弦,器身與足的接合多采用對接的方法。在裝飾上,元青花壹般以蓮花瓣裝飾,器物肩部繪有豎紋雲紋,中間主題部分以各種花卉填充,圖案密集,層次多。這種密集紋飾的技法不僅表現在青花瓷上,還表現在元代的織錦、石雕技法上,成為當時的壹種獨特風格。

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產地是中國中部江西省的景德鎮。此外,在中國東部的浙江省和西南部的雲南省,也有燒制青花瓷的瓷窯。

三色海蟾紋三足洗●三色素色

三彩是瓷器的釉色之壹,主要由黃、綠、紫三色組成。其實不限於幹這三種顏色,紅色不用。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制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刻花紋,然後低溫燒制。因色中無紅色,故名“素三色”

這壹品種最早見於明代成化年間。但與成化是壹個悖論,明清文獻中不僅沒有記載,早期也沒有具體論述。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景德鎮的素三彩早在明代成化制品時就燒制出來了,德時最好。其釉色艷藍,色澤細膩潤澤,色彩豐富厚重,紋飾灑脫,在下壹代中十分突出。清代康熙朝的素色三彩非常有名。他們繼承了成化和鄭德兩朝的三彩瓷器,以及嘉靖和萬歷色彩的重疊工藝。它們還被燒制成藍色三色和墨色三色。另外還發明了在素胎上刻壹個裝飾輪線,畫壹個畫,塗上釉。其工藝不落俗套,豐富多樣,古樸典雅,黃、紫、米色、虎皮釉交替反復使用,變幻莫測,匠心獨運。

明清素瓷與三彩的區別在於:明代三彩瓷器高溫胎燒前,需要裝飾花紋的地方不畫裝飾花紋,其余的畫了再高溫燒白瓷,未上釉的地方畫裝飾花紋,再二次低溫燒成;清代素三彩壹般是先刻暗紋,上白釉後高溫燒制,繪畫裝飾後再低溫燒制。另外,康熙的幾幅作品是在素白胎上(有的先刻暗線)低溫彩繪,再低溫燒制,因為白釉極薄,齒黃,沒有高溫釉如玉般豐潤的效果。

另外,和五彩鬥彩壹樣,清代的素色三彩也比明代豐富得多,有釉藍、海藍綠、淺黃等顏色。顏色很多,但紋飾淡雅、疏朗、細膩。即使紋飾密集,布局合理恰當,邊飾精美,繪畫精細,與明代也有天壤之別。康、雍以前有很多素三彩器,但後世很少燒制。清末民國時期仿品很多,但無法與真品相提並論。相比五彩瓷,素色三彩瓷少了壹點美感,但工藝精湛,配色恬靜淡雅,不僅豐富,更顯成熟穩重。

●釉下彩

釉下彩是瓷器釉面裝飾的壹種。又稱“窯色”。釉下彩是陶瓷的壹種主要裝飾手段,是在已成型並經顏料幹燥的坯體(半成品)上繪制各種裝飾圖案,然後覆蓋白色透明釉或其他淺色面釉,再放入窯中高溫(1200-1400℃)壹次燒成。燒制後的圖案被壹層透明釉膜覆蓋,表面光亮、柔和、光滑、不凸出,顯得晶瑩剔透。其特點是色澤保存完好,持續時間長。

“景德鎮四大名瓷”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青花、玲瓏、粉彩、琉璃合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被稱為神奇的寶藏,瓷雕是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瑰寶。

粉彩鐘馗醉像

●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是清朝康熙年間創造和燒制的。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發明的壹種釉上彩。因其淡雅柔和的色澤和粉彩點綴之美,被稱為“粉彩”。粉彩繪畫的主要原料和方法都是國外的。制作時,在燒制好的素瓷上用玻璃白作打底,用國畫技法用彩色材料畫出圖案,再用火烘烤而成。

康熙年間粉彩制品很少,畫風簡單。圖案主要是花卉和雲龍。雍正時期,粉彩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產品薄而透明,釉色潔白如玉,繪畫精美,筆觸線條纖細有力,美不勝收。粉彩借鑒了各種繪畫技巧,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蟲魚,都質感強烈,明暗分明,層次分明,立體感強。除了盤子和碗,還有杯、碟、壇、罐、瓶、瓶、壺等等。花紋最多的是花蝶,牡丹、玫瑰、海棠和四季花也很常見。還有蝙蝠、鹿等圖案。

粉彩幹了就有明顯的變化。白瓷通常塗有壹種顏色,如綠色、黃色、藍色、胭脂紅、紫色等。此時的粉彩已經不能與雍正時期的精美、鮮艷、傳神相提並論。嘉慶、道光時期的粉彩除了繼承前人的傳統外,並沒有太大的發展。當時釉厚,色濃。

鹹豐、同治時期粉彩畫面繁復,但畫法簡單,色材粗糙,釉層薄,色彩淡。為了使色彩絢麗,粉彩上經常塗上金色。這些都是鑒定的依據。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色的壹種。所謂釉彩,是在燒制好的素坯釉面上繪畫,在600 -900攝氏度的窯中燒制而成。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我國傳統釉色受到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引進了銅琺瑯彩的不透明白色料,並在工藝上借鑒了琺瑯彩的多層次配制技術,創造了“粉彩”釉色新品種。這種白色物質,據相關研究機構分析,是壹種含有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由壹種叫做“白砒霜”或“亞砒霜”的天然礦物與鉛熔塊、硝酸鉀和其他助熔劑混合制成的。景德鎮俗稱“玻璃白”。由於玻璃白和五彩色料的融合,各種顏色都被“粉化”了。紅色變成粉紅色,綠色變成淺綠色,黃色變成淺黃色,其他顏色也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通過控制其添加量可以得到壹系列不同的濃淡,給人壹種粉紅柔和的感覺,所以稱為“粉彩”,相對於康熙硬色(五彩),也叫“軟色”。粉彩發明之前,中國的彩瓷是單線平繪,做出的花缺乏立體感。自從玻璃白發明以來,在瓷器上作畫時,先在需要裝飾的部位塗上壹層玻璃白,就像紙上的粉書壹樣,然後在粉上渲染各種顏料。用此法繪制的人物、花鳥、山水等,分明暗、深淺、陰陽,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飄逸、精細、填色、洗染、燒制等工藝步驟。

康熙後期新造粉彩,原料都是進口的,所以畫風簡單,傳世之物極為罕見。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經自己生產出來,粉彩技法也越來越成熟。有時,壹件器皿會使用20多種顏色。粉彩取代了多色,躍居釉上彩之首。不僅官窯產品以粉彩裝飾為主,民窯也廣泛使用。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燒制進入黃金時代。粉彩越來越復雜,不僅能自由流暢地畫出各種顏色,還能細膩地表現形象。其表現手法被譽為清代官窯的典型代表,成為景德鎮的主打產品。嘉慶前期粉彩基本保留了乾隆朝的遺風,但遠不如乾隆盛世。到了道光、鹹豐兩朝,已經衰落。粉彩瓷器雖多,但品種和造型已大為減少,精品寥寥無幾。同治、光緒時期,由於整個社會的動蕩和衰落,景德鎮制瓷行業除了少數官窯粉彩外,沒有出現精美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主要形式有壺、瓶、瓶、罐、壺、盤、洗、罐、盒。乾隆時期瓷器的造型比雍正時期更加多樣,獨特的陳設層出不窮。清代粉彩的裝飾品種不僅有白釉粉彩和彩色粉彩。除了白釉地粉彩和彩色地粉彩外,還有刀上下有彩色地,腹部有白色或彩色地的釉下青花或粉彩。彩繪圖案多以龍鳳、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題材為主,取材於當時著名畫家的畫作,兼容西方繪畫技法。常見的花卉有玫瑰、牡丹、玉蘭、月季、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的年代體例壹般為6字:“清年”或4字“清年”。字體:順治、康熙盛行楷書,雍正較多,乾隆較多,嘉慶較多。格式有單圓、雙圓、無環柱、雙邊方。雙邊長方形和青花本為主流,乾隆後期常用紅字。

●玲瓏瓷

玲瓏瓷,被稱為[米銅][玻璃瓷器],以其精致、晶瑩、典雅而聞名中外。如今,青花精致不僅廣泛應用於日常中西茶具和酒具,而且已經延伸到各種花瓶、花插、花盆、吊燈、壁燈、皮燈等燈具。【玲瓏眼】的形狀也從傳統的米粒發展到月牙、流線、珍珠、菱角、多邊形等多種規則和不規則的形狀。有時結合【半刀泥】形成各種花紋。【玲瓏眼】的釉色也從單壹的鮮綠色發展到紅、黃、綠、藍相得益彰的【五彩玲瓏】,豐富和提升了玲瓏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

青花瓷在世界瓷壇上獨樹壹幟。與青花瓷、粉彩瓷、彩釉瓷並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青花精致瓷始創於明代,融合了青花工藝的優點,融合了雕刻藝術之美,精美絕倫,精致細膩,有壹種清新活潑的感覺。據記載,清代景德鎮禦窯廠制作的玲瓏瓷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產量很少,只供宮廷使用。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的青花精美瓷器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創新。在裝飾瓷器種類上越來越廣泛,裝飾題材越來越多,裝飾部位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打造出了青翠玲瓏、五彩玲瓏等精品,讓這壹傳統名瓷更加生動有趣。

●青花瓷

美麗典雅的青花瓷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瓷器。古人雲:“五色太華,極清新逸,青花比五色更華貴。”青花瓷雖然顏色單壹,但看起來並不單調。在瓷畫家的妙筆下,厚重輕盈,厚度不錯;或者刻意找工作,層次分明;還是幾筆,都讓人覺得好看。

青花瓷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考證,唐代河南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制品。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鎮已經能夠生產精美的裝飾產品。

明代的青花瓷在元代的基礎上更加耀眼。無論是景德鎮的官窯,還是當地的民窯,都有很多精美的作品。尤其是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歷官窯燒制的青花瓷,以釉色細膩、青色濃郁、造型多樣、紋飾豐富而著稱。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對瓷器十分喜愛,經常提出改進質感、畫面的建議,改善了景德鎮制瓷工人的工作生活環境,使青花瓷的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壹時期的青花瓷,青綠明亮,清新明亮,層次分明,尤其是藍色如藍寶石般鮮艷明亮,晶瑩光滑。然而到了乾隆後期,青花瓷的工藝日漸衰落。

精美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者的歡迎。早年通過古道“絲綢之路”,陸續出口到地中海國家。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給越南和馬來半島的30多個國家帶來了大量的青花瓷器。至今東南亞國家收藏的青花瓷碎片都舍不得扔掉,都是鑲金藏在寶庫裏。

明朝正統年間,英宗皇帝在光祿寺設宴款待外國使節。100多桌宴會餐具全部由青花瓷制成。清新淡雅的色彩迷住了這些外國人。壹些使者和他們的妻子悄悄地把酒盅和盤子放進他們的禮服口袋裏,宴會結束後,他們清點餐具。據說有多達580件被盜。由此可見青花瓷是多麽的吸引人。

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器,在青花顏料、瓷器、紋樣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元代青花瓷的胎體壹般較厚,色彩艷麗,致密,有多層裝飾。那時,藍色的材料是進口的。圖案多為人物故事、魚藻紋、纏花等,尤其是葉子在繪制時呈葫蘆狀。

明代永樂、宣德是我國青花瓷制作的黃金時代。采用進口青花材質,顏色較深,層次豐富。釉色白藍,構圖比元代更稀疏。圖案多為瓜、果、纏枝、束蓮。

成化開始使用平等青材料,色彩淡雅。當時很少有笨重的大型器件產品。釉色豐潤,有玉質感。器皿外底的底釉往往有不均勻的波浪紋。常見的圖案有雲龍、封飛、團龍、團花和娃娃戲。

鄭德和嘉靖開始使用西域的綠色材料,色彩豐富。嘉靖皇帝推崇道教,圖案多見於雲和、八卦、八仙。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江料,色澤鮮亮翠綠。其中壹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康熙青花料有層次感,有指紋紋。器皿主要是小的家用瓷器和文具。圖案多為龍鳳、荷花、山水、花卉。民窯的圖案也是豐富多彩,有大量的全圖,如冷年三友、米菲拜石等。,以及《西廂記》、《三國演義》等故事。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為康熙青花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雍正青花顏色清幽淡雅,但部分青花有暈圈現象。除了纏繞的荷花、雲龍、龍鳳之外,優雅的折枝花、團花、竹石、三果、花鳥較為常見。

乾隆初期的青花制品很難與雍正區分。中期以後趨於明亮,沒有光暈感。除了制造碗和盤子,我們還生產銀赫,水碗,筆筒,筆芯和其他學習文具。圖案除傳統的雲龍、雲峰、扭蓮外,多為串蓮、三果、嬰戲、松鶴、竹石。當時除了白青花,豆青青花、黃青花、天藍青花、仿長老釉青花也很流行。

到了嘉慶,青花瓷的質量有所下降,但當時的壹級青花器還是和乾隆差不多,青花顏料較輕。

光緒初年,大量官窯瓷器被燒制,讓壹度沒落的青花瓷看起來生機勃勃。當時仿前朝青花瓷很多,圖案和裝飾都是八吉祥,龍鳳呈祥,長壽無國界,玉堂富貴,神仙祝壽,生活幸福。光緒後期,由於戰亂頻繁,剛剛恢復的官窯青花瓷生產再次陷入低迷。

藍釉金花蓋糊桶

●顏彩釉瓷器

素有【人造寶石】之稱的彩釉瓷器,富貴流光。但是【千窯壹寶】、【寸金窯燒寸金瓷】。現在采用新的科學方法配料和控制窯溫,不僅提高了琉璃的質量,而且找出了適合各種燒成條件的配方。先後創造了紅芯釉、寶石紅、王紅、錳紅、鐵紅、焰紅、鈦黃、鈦花、絡青、綠郎窯、芒果、彩霞、紫羅蘭等100多種色釉和多種啞光。

後來又研制成功了羽毛釉、鳳衣釉、雨絲釉、稀土變色釉、彩虹釉等高溫色釉。

異彩粉所呈現的琉璃價值不僅僅是它本身,更有價值的是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創造更美的材料,促進琉璃、綜合色、琉璃瓷雕等各種陶瓷裝飾藝術形式和門類的誕生。

彩釉瓷又稱琉璃瓷,是依靠釉面顏色的變化來裝飾瓷器。通常可以通過調整釉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來改變釉色,如銅紅、鈷藍、鐵黑、鉛綠等。

壹般來說,我們把琉璃分為以下幾類,比如藍釉、醬釉、黑釉、白釉、黃釉、青釉、青花釉等等。其實每個顏色都是可以細分的,比如青釉可以分為近20種,比如豆青、粉青、天青、梅青等等。需要註意的是,琉璃的劃分並不是由肉眼對釉色的判斷決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窯的壹些青花釉,直觀上看起來是白色的,但由於各種微量元素的比例,仍然屬於青花釉。窯變釉和結晶釉的顏色應包括在彩釉瓷器的範圍內。

單純用釉色來裝飾瓷器,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但壹件好的釉上彩器,是以簡單、美觀、有意義而聞名的。如宋代汝窯的青釉,官窯的粉釉,龍泉窯的梅釉等等。宋代中國陶瓷藝術家的制瓷成就至今無人能及,宋代瓷器主要是各種彩釉瓷器。除了工藝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純凈的琉璃制品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和中國人矜持、內斂、精致的審美和道德觀念。

清代康、雍、甘三代大力仿制各種單色的宋樂器,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壹些新燒制的琉璃制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清唐穎《陶城紀年碑》記載的官窯燒制的琉璃多達35種。唐的紅如牛血,釉厚潤。壺豆紅,又名美人醉,特點是在紅釉上散布青苔。雍正時期的仿官釉、天青釉、天青釉,明麗、典雅、華貴。乾隆窯的過度裝飾使制瓷藝術走入誤區,過度的誇張和渲染反映了當時皇室和國人浮華、漂泊的心態,也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起點。

  • 上一篇:古代美男子美學
  • 下一篇:周傑倫介紹壹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