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誌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200字左右
《路上的巨石》
從前,有位國王,壹天他決定從他的十位王子中選壹位做繼承人。他私下吩咐壹位大臣在壹條兩旁臨水的大道上放置了壹塊“巨石”,任何人想要通過這條路,都得面臨這塊“巨石”,要麽把它推開,要麽爬過去,要麽繞過去。
然後,國王吩咐王子先後通過那條大路,分別把壹封密信盡快送到壹位大臣手裏。王子們很快完成了任務。國王開始詢問王子們:“妳們是怎麽把信送到的?”
壹個說:“我是爬過那塊巨石的。”
壹個說:“我是劃船過去的。”
也有的說:“我是從水裏遊過去的。”
只有小王子說:“我是從大路上跑過去的。”
“難道巨石沒有攔妳的路?”國王問。
“我用手使勁壹推,它就滾到河裏去了。”
“這麽大的石頭,妳怎麽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過試了試,”小王子說,“誰知我壹推,它就動了。”
原來,那塊“巨石”是費迪南和大臣用很輕的材料仿造的。自然,這位善於嘗試的王子繼承了王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碰到問題和困難,不要被表面現象嚇到,應該從最直接的方法入手,壹壹嘗試,失敗了再另想辦法,這樣可能會像小王子壹樣,找到成功的捷徑。
急求名人成功事例..200字左右的。。。(最好多幾篇)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的故事?
王亞南睡三腳床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日 17:21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壹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 *** 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壹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裏,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壹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壹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壹點,明天看壹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壹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壹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壹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壹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壹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壹輩子愛讀書,現在妳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妳們知道我是多麽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壹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壹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壹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壹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 *** 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壹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壹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壹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壹門知識趕學另壹門知識,沒壹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壹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壹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壹些又拾到壹些,乃至拾壹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壹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壹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壹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麽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壹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壹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中外名人的成長故事:
司馬光教子儉樸 ※
司馬光十分註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範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
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幹凈,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壹頁。
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壹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鑒戒的理想,他15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兒子和同僚們深受啟迪。
※ 居裏夫人教子品德 ※
培養她們節儉樸實、輕財的品德。她對女兒的愛,表現為壹種有節制的愛,壹種有理智的愛,她對女兒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誌”,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壹定是好事。 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培養她們不空想、重實際的作風。 她告誡兩個女兒:“我們應該不虛度壹生”。
培養她們勇敢、堅強、樂觀、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與子女***勉道:“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教育她們必須熱愛祖國。除了教她們波蘭語,居裏夫人還以自己致力於幫助祖國科學發展和波蘭留學生的行動感染伊倫娜和艾芙。尤使她們念念不忘的是:母親以祖國波蘭來命名首次發現的新元素“釙”所表現出的赤子之情。
※ 老舍教子平凡 ※
〔做木匠、瓦匠同樣有意義〕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絕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不必非入大學不可〕老舍先生在信裏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壹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壹定強於壹個貪官汙吏,妳說是不是?”
〔兒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他主張兒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
〔不以兒童為玩物〕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壹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像對待好朋友壹樣對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壹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寫作大綱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壹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度和胸懷。
〔鼓勵創造〕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認為是壹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作,興之所至,加減筆來畫,前無古人,自成壹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
名人的勵誌成才故事(300字以下)
壹、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壹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妳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妳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妳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壹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壹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壹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壹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壹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二、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
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壹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壹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三、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壹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妳已經失敗了壹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壹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麽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裏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麽壹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壹個多麽驚人的數目啊!
四、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五、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名人成長勵誌故事有哪些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裏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壹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麽來的呢?
”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壹層硬硬的黃殼。它的壹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壹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壹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
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壹百個大字。
有壹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壹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壹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壹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壹盆涼水裏,壹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壹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壹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幹的壹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妳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 *** 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求十個名人成長的故事,每篇在200字左右
1樓的好猛
名人成長勵誌故事600以上
都快8歲了,他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算得壹塌糊塗。父親把正在墻根下玩打石頭的他拽起來,給了他壹個書包說,上學去吧。
就在他還不能確定是否能當畫匠的時候,父母又發現了他的另壹個“長處”。有壹次他和隔壁的男孩兒,剪下許多貓貓狗狗的紙樣,拿著手電鉆進雞窩裏“放電影”。
上了大學後他常常見有同學的文章在上面發表。他想,在畢業之前,自己要完成壹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壹定要在校報上發表壹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他開始瘋狂地寫東西,寫完後,就拿去讓教寫作的老師看,有得到贊許的,就投給校報編輯部。到後來,老師也不願給看了,他就埋下頭來自己琢磨。他為此看了許多的書,也瀏覽了不少報刊。然而,投給校報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這些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報社投去幾篇,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現在了日報上。再後來,他的名字相繼出現在了省內外的報刊上。從此以後,他在文學創作方面更加勤奮了,因為他發現,他還有著壹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這個人就是賈平凹,在壹次筆會上講出了上面的經歷。講完後,他頗有感慨地說,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別人安排著過完壹生,被安排著學哪門技術,被安排著進哪個學校,被安排著在哪個單位上班……卻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安排壹件事情去做。人在這時候,最需要有壹只凳子,妳站上去,才會發現,妳還有著許多沒有挖掘出來的才能和智慧。而這只凳子,就是突然闖進妳心中的壹個想法,壹個念頭。
最後,他笑著說,沒有這個凳子,妳永遠看不到夢想,更別說擁有它。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20個,每個200字左右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
1、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壹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 *** 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2、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了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就讀於法律專業,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鑒於丹尼斯·海斯在環保事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他曾榮獲聯邦野生動物協會,美國慈善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遠離戰爭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項,並被國家奧杜邦協會評為“100個最傑出的環保人士”之壹。
3、齊奧爾科夫斯基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壹個又壹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告訴他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壹個蛋,只要變換壹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梁實秋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壹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壹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壹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哄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6、愛因斯坦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壹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妳的孩子將是壹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
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壹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7、孫康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壹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
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壹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禦史大夫。
8、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饑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壹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誌,他終於寫成了轟動壹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9、米勒
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壹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 *** 。他忍受了壹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10、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生於壹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
他在獄窗邊,用壹把只剩下壹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壹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 *** ,對同時代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關於名人青春勵誌的故事200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