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含有成語的古詩

含有成語的古詩

背水壹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沈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壹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壹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懸梁刺股(蘇秦、孫敬)壹飯千金(韓信)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沈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鞠躬盡瘁(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嶽飛)胸有成竹(文與可)異軍突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弄軍蒼頭特起.釋義“異”,不同.比喻指與眾不同的新派別壹下子崛起,獨樹壹 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草木皆兵——解釋: 把野草樹木都當成敵兵.形容在受到某種打擊時驚恐萬狀、疑神疑鬼的心態. 皆:都.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背水壹戰——解釋: 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形容不留後路,決壹死戰.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草船借箭——出處:《三國演義》 破釜沈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壹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壹個將軍壹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誌·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占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壹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壹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壹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壹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妳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麽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妳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墻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壹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壹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裏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余的壯丁.這兩個屯長壹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壹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壹起,***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壹行往北拼命趕路,壹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紮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壹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壹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壹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壹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大澤鄉的農民壹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裏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嘆~,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兵荒馬亂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典故: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例句: 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壹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閑情逸誌弄這筆墨.”(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壹回) 兵戎相見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語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烽火連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語典故: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成語出處: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窮兵黷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語典故: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成語出處: 《三國誌·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枕戈寢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語典故: 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成語出處: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禍結兵連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語典故: 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成語出處: 《漢書·匈奴傳》:“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余年.” 例句: 壹去故鄉音耗絕,禍結兵連,嬌鳳雛鸞沒信傳.(元·無名氏《梧桐雨》第壹折) 化幹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語典故: 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成語出處: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龍血玄黃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語典故: 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成語出處: 《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壹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壹草壹木都像晉軍的士兵壹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啊!怎麽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壹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壹下,秦軍如潮水壹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壹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壹定實力,壹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壹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壹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壹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誌正旺,取得壹個又壹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壹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壹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壹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壹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壹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壹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壹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餵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壹萬人擺成壹個方陣,***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壹百人.每壹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壹千人,由壹個大夫負責.每項壹個方陣由壹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壹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壹裏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壹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壹夫當關 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鹹陽,“守函谷關,項羽至,不得入.”函谷關“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有聯系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壹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馬革裹屍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妳怎麽也同壹般人壹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後漢書·馬援傳》.後以"馬革裹屍"等指為國而戰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嶽王墳》:"但恨和壹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嘆耳!”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壹切. 出處:清·昭梿《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辟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壹:“戰爭已拖了壹年多,而壹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戰鬥.指激烈戰鬥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壹戰: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壹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壹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壹.” 背水壹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壹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出處:《三國誌·魏誌·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鬥.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壹個人或壹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壹死戰: 決:決定;死:拼死.對敵人拼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壹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能征慣戰: 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壹二千人.” 休兵罷戰: 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只不過休兵罷戰還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尋.” 浴血奮戰: 形容頑強地拼死戰鬥.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壹:“戰士們在這十五晝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出處:《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驍勇善戰: 勇猛,善於戰鬥. 出處:《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壹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壹鼓作氣、再衰三竭、壹夫當關,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 破釜沈舟.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壹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馬革裹屍,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胡服騎射,紙上談兵,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壹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沈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壹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上一篇:古籍館藏文言文介紹6
  • 下一篇:為什麽唐太宗的小兒子王草·李明不受歡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