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商代金器有什麽特點?

商代金器有什麽特點?

商代青銅工藝的繁榮和發展為金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同時,青銅器、玉雕、漆器等工藝的發展也促進了金器的發展,使金器在更廣的領域、更多的形式上發揮其審美功能。

商代的金器多為裝飾品,最常見的金箔多用於其他器皿上。

擺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與其他器皿結合在壹起,增強器皿的美感。

商朝最重要的遺址是殷墟。這裏發現的金箔很薄。從厚度上看,當時的錘打工藝相當高超,這也說明商工匠對黃金的延展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否則不可能加工到如此微薄的厚度。

河南安陽殷墟武官墓發現環形金器。其中,在殷墟侯家莊的壹個葬坑中發現了6個鍍金銅泡。將圓形金片的外圍折疊到銅泡的背面,使金箔牢牢地包裹在泡面上。這個方法非常巧妙。這是幾箱金箔裝飾青銅器。

有許多鍍金的木制物品。河南安陽大寺孔村壹座殷墓的車馬坑中間有三個重疊的圓形金塊,直徑為12 cm,可能是傘面上的裝飾。

安陽小屯殷墓車馬坑出土壹件金箔。金箔排列成南北柱,用作鞭子。桿飾從玉飾頂部開始分為8段,每壹段都用壹塊金子裝飾在桿上。桿直徑約2 cm,10 cm之間桿尾無金飾。金片的長度為5.5至5.5。

6.5厘米,寬1至1.1厘米,總重量3.9克。

此外,在殷墟侯家莊壹座墓葬中發現的橋形金片,上面有釘孔,可能是釘在木頭上的陪襯飾品。安陽殷墟傅浩墓中發現的壹只玉虎,眼睛上有金箔畫龍點睛。

商代的黃金制品多為金箔、金葉、金片,主要用於器皿的裝飾。商代北方的黃金首飾以個人黃金首飾為主。在這壹時期發現的金器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壹批金器,不僅數量多,而且造型獨特,反映了中國早期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

古蜀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黃金的古老民族之壹。掌握了相當於中原殷商時期的黃金加工技術,制作了精美的金條、金面具、胡錦、金葉、金魚、張進等黃金動物形象和裝飾品。

這些金飾不僅展現了古蜀人高超的金箔加工技術,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金箔加工技術也代表了商代最早的黃金制品水平,對於揭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珍貴資料,重新認識我國早期的黃金冶煉水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三星堆遺址的金器是商文化遺址中最豐富的。第壹,種類繁多,如金杖、金面具、金箔虎形擺件、金箔魚形擺件、金箔張形擺件、金箔帶擺件、金塊等。

二是體型大,1號坑和2號坑都有黃金面具。二號坑中的部分銅頭上蓋著金箔面具,形成了金面銅頭。可以推測金箔面具最初是貼在銅頭上的。1號和2號坑豐富的金器也是三星堆晚期遺址的壹個重要特征。

三星堆遺址的黃金制品有胡錦、金葉、金魚、金卡、金腰帶等。由金箔或金片制成,此外還有金塊。在這些黃金制品的制作過程中,采用了鍛造展平、切割修邊、平面雕刻等工藝。

在三星堆的黃金制品中,壹號坑的金杖是金器中的絕世珍品。全長1.42米,直徑2.3厘米。它用打好的金箔包裹在木桿上,凈重約500克。木桿早已碳化,只剩下完整的金箔。

金杖頂端有三組人、魚、鳥的圖案,說明金杖既被賦予了人間的王權,又被賦予了宗教的神權。它既是王權,又是神權和政教合壹的象征和標誌。

靠近末端是兩個對稱的人頭,頭戴五齒冠,耳垂呈三角形,面帶微笑。另外兩個圖案也是壹樣,上面兩只鳥相對,下面兩只魚相對。他們的脖子上堆疊著像箭頭壹樣的圖案。圖案的意思大致是:在神的保護下,箭射中魚,鳥背著魚身背箭桿。

這是權杖,也可以看作是魔杖。傳說蜀王魚鳧以漁獵聞名,所以後來的神把他奉為神。這根金杖可能和魚鳧傳說有關。

黃金面具是古蜀人使用黃金制品的又壹傑作。從制作工藝上來說,先將純金鍛造成金箔,再制成與青銅人物頭像相似的輪廓,將肩部和眼睛挖空,然後包裹在青銅人物頭像上,最後通過錘打、搓揉、去除、粘合等工藝制成與青銅人物融為壹體的黃金面具。

三星堆眾多的金器中,金面銅頭由壹個銅頭和壹個金面具組成。銅頭高41cm,銅頭平頂,頭發向後梳,發辮垂於後腦勺,系於發辮上端。

金面具的大小、形狀、五官都和銅頭壹樣。眼睛和眉毛被挖空,面具用陶土顏料和石灰作為粘合劑貼在頭上。頭像端莊高貴,氣度不凡。這位金光閃閃、光彩奪目的“黃金使者”,儼然壹副王者風範。當時是社會高層人士掌握著生殺大權,具有領袖的統治意義。

從三星堆青銅人頭上蓋金面具來看,早在商代,蜀人就知道黃金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在青銅人頭上戴上金面具,不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取悅神靈,讓青銅人頭所代表的神靈更加有效。

同時,從金箔面具上可以看出,三星堆青銅人像面部相當壹部分是高鼻梁、深目、下頜下留壹周胡須的形象,與我國商周時期的各種五官明顯不同。

在藝術風格上,三星堆銅像的面部表情幾乎都是莊嚴肅穆,眼睛睜得大大的,尤其是眼睛在面部的突出位置,與西亞和近東地區銅像的藝術風格壹致。

此外,三星堆金面人頭高48.5厘米,圓頂,面具與面部緊密結合,倒八字長眉,杏仁狀眼,蒜頭鼻,闊口,閉唇,寬方。長方形的耳朵,飾有雲雷紋,耳垂上有壹個洞。

三星堆遺址壹號祭祀坑發現的金箔虎形紋飾高6.7厘米,寬11.6厘米,為金箔錘制。巨人,昂首挺胸,嘴巴大張,眼睛凹陷,耳朵大,身體細長,飾有虎紋,前腿伸展,後腳蜷縮,尾巴卷起,咆哮著。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金箔魚形紋飾長22.68厘米,寬65438±0.85厘米。它看起來像鯰魚和薄葉子,從壹側有輪廓分明的線條和穿孔。頭端有個小洞,兩邊有個小缺口。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部的金沙村古文明遺址包含65,438+0,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30件金器。主要由金箔和金片制成,有金條、金面具、金面具、金腰帶、金太陽神鳥擺件、盒形器、喇叭形器、四叉器、圓形擺件、蛙形擺件、虎形擺件、魚形擺件等。

這些金器經過各種工藝加工,如錘打、切割、雕刻、打孔、鏤空、拋光等。它們的厚度壹般為0.02厘米至0.03厘米,最厚的約為0.04厘米,含金量為83.3%至94.2%。其中有些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很多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時期黃金技術的代表作品。

壹系列發現表明,金沙遺址的金器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金沙先民有著獨特的“黃金崇拜”。首先,數量多,形態豐富,達到幾十種;其次,這些金器基本都是器皿上的配件;第三,金綿居等人物的金器在國內相當罕見;最後,金器的形狀和圖案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包含豐富的古代歷史信息。

其中,金冠帶上的圖案反映了古蜀人對祖先和鳥類的崇拜,而太陽神鳥的金飾則反映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拜。金冠帶呈圓形,直徑19.6至19.9厘米,寬2.68至2.8厘米,厚0.02厘米。

金冠帶的表面裝飾由四組相同的圖案組成,每組都有壹條魚、壹支箭、壹只鳥和壹個圓圈。這條冠帶上的花紋與三星堆器物坑金杖上的花紋基本壹致,以鳥、魚、箭、人頭為主要構成元素。

無論是金冠帶還是金杖,都可能是當時古代民族至高無上的王權和宗族勢力的體現和代表,表明金沙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統治者的族群認同或延續。

金冠帶的表面紋飾主要通過鑿刻完成,局部紋飾采用雕刻工藝。在花紋中,魚體短而寬,頭大而圓,口微鉤,口上有胡須,身上有長背鰭,身體下有兩個短腹鰭。魚尾呈Y形,兩尾尖端向前卷曲。箭插魚頭,桿身厚尾羽,雕魚須。

鳥位於箭桿後方,頭部和魚頭朝向箭羽方向。該鳥頸粗,尾長,頭大,喙鉤,頭上有冠,翼展小,腿爪向前延伸,鳥爪也有刻畫。

圓形圖案位於每組圖案之間,直徑約2 cm。外輪廓由兩個螺旋圖案組成,中間有兩個對稱的小圓,仍由兩個螺旋圖案組成。每個小圓圈的上下用壹個矩形框裝飾,形成壹個圖案。

整個設計表現了人們用箭射魚,箭從鳥的側面穿過,箭深深地插入魚頭,所以這種金冠帶被稱為“金帶射魚”。而太陽鳥這種特殊的金飾,在金飾上刻畫了清晰的“太陽”和“鳥”的圖案。隨著大量顯示王權的玉器和金飾的發現,足以證明這件金飾很可能是古蜀王舉行盛大祭祀儀式遺留下來的寶物。

太陽神鳥的金飾壹般為圓形,身體極薄。外徑12.5cm,內徑5.29cm,厚度0.02cm,重量20g。整個設備呈圓形,機身極薄。

圖案中空,分為兩層,內層為圓形,周圍等間距有12個旋轉齒燈;外層圖案圍繞內層圖案,由四只相同的鳥逆時針飛行組成。

四鳥細長,翼短,喙微鉤,尾短下垂,爪三趾。鳥的頭和腳前後相連,逆時針同向飛行,與內渦的旋轉方向相反。

太陽神鳥金飾的整體圖案猶如剪紙作品,線條簡潔流暢,富有節奏感。無論是外層的四只鳥,還是內層的旋轉的太陽,都充滿了強烈的動感,強烈的象征意義和巨大的想象力。

特別是在紅色背景的映襯下,裏面的漩渦就像壹個旋轉的火球,周圍的鳥紋分明是紅色的火鳥。外層的飛鳥和內層的旋轉太陽,表現了古蜀人對鳥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贊頌。

太陽神鳥的金飾生動再現了古代人類“太陽被太陽丟失”的神話傳說故事。四只神鳥繞著旋轉的太陽飛,周而復始,無休止。有研究認為,外層的四只鳥也代表四季的循環,內層的12 awns代表壹年12個月的循環。這是古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也許在那個時候,古蜀人已經掌握了年、時、月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此外,從太陽神鳥本身的金箔飾品形象來看,內層有12個旋光,如火焰、象牙色、月牙般美麗。

古蜀人把自己能夠理解和掌握的自然現象和規律總結成科學知識,如天文歷法知識;不可理解的自然現象被歸因於神秘的宗教崇拜和神話傳說。

壹方面,祭祀和祈求神靈和太陽神的保佑;另壹方面順應天氣,總結自然規律,並利用它們來科學安排生產生活。同時,古蜀人最早使用歷法為農業生產服務。

古人用觀察圖像和計時的方法來預測農耕的進度。即觀察自然現象來判斷農時。因此,鳥也可以代表四季。歷法的先進性是基於日歷年與太陽年的無限接近,而測量回歸年最簡單準確的方法就是測量日影的長度。所以,崇拜日月神鳥的古蜀人,在總結歷法的過程中,是離不開日月神鳥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知識的積累,歷法經過壹代又壹代奇才和古蜀人的努力,逐漸完善。因此,宗教崇拜,特別是太陽、鳥和歷法的崇拜在古蜀人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太陽、鳥和歷法的崇拜也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古蜀人所用歷法的發展,既總結了自然規律並不斷進步,又借鑒了中原等地區的歷法知識。文獻和考古資料證明,古蜀人與其他地區,尤其是中原地區的交流,自古就有,從未間斷。

太陽鳥金飾簡潔的構圖,是古蜀人豐富的哲學宗教思想、非凡的藝術創造力、想象力和精湛工藝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國金飾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金沙遺址還發現了壹件中央有孔的圓形金飾,中間有孔,表面略呈弧形。這個裝置的內壁上有細微的磨損痕跡。直徑1.1厘米。還有壹種圓形金飾,有邊孔,穿孔在器物邊緣,器身扁平。

此環形金飾素色,殘長15.9厘米,寬1.04厘米。戒指寬窄不壹,器身多有銹跡,戒指內外邊緣有對合痕跡。

金沙遺址甚至還有壹個金盒子,呈橢圓形,無蓋,平底,略彎,高3.13cm,寬2.97cm,長9.43cm。近邊外有多處劃痕,器件表面已打磨,器件壁面凹凸不平,有破損。

金沙遺址還發現了高3.74厘米、寬4.92厘米的金面巨。圓臉,耳朵外展,耳線清晰,耳垂有洞,但不貫通。梭形眼睛凹陷,鼻梁高而直,鼻翼與顴線相連,嘴巴微張凹陷。設備表面拋光,內壁粗糙。

金沙遺址的蛙形、魚形金飾也很有特色,其中蛙形金飾長6.96厘米。器官片狀,頭尖桃形,壹對圓眼並列。“A”形身體背部中間有脊線,前後肢相對向內彎曲,尾端尖。脊兩側飾有對稱的和弦,從背部延伸至四肢,和弦中飾有壹排珠子。

此外,其他幾款金飾也各有特色。如喇叭形金器,直徑9.8厘米。導管短,頂部小而平,頂部有不規則的穿孔。設備表面凹凸不平,內外壁打磨,留下淩亂的細小劃痕。還有“戟”形金器,呈“戟”形,長49厘米,外緣不規則,有對合痕跡。附銅銹,磨光。

長條金飾,素面朝天。剩余長度為14.7厘米,寬度為1.6厘米。三角形金器,長25厘米。容器是壹個圓角三角形,壹端有壹個長方形把手。器皿外緣卷進去,壺身中間有壹條裂縫。此外,商代墓葬大多位於靠近死者屍體的位置,多為裝飾在衣服和帽子上的金箔。

  • 上一篇:品牌廣告的創意塑造
  • 下一篇:國內外知名手表排行前十的都是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