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在世遺之城泉州,傾聽海絲傳奇!

在世遺之城泉州,傾聽海絲傳奇!

山要阻攔,海要奔騰!

蒼茫的大海,是驚濤駭浪,也是豐饒前路。當我們選擇勇敢面對它時,這片藍色的世界,往往孕育著全新的可能。

泉州,壹座枕山面海的小城,從山海壹隅到世界遺產, 它用22個遺產點,自山區至平原到海港,為我們講述了宋元時期的海洋商貿傳奇的故事。

泉州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東方第壹大港”,

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這座四季都是紅墻和綠蔭的城市,曾經是壹個璀璨輝煌的傳說,是全世界商人都渴望奔赴的港口。

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是如何誕生的?

01

崛起:港口之城的誕生

在很長的壹段時間裏,泉州並不引人註意。從秦朝設立閩中郡開始,泉州曾被劃給不同郡縣,是中國大地上平平無奇的小城。

泉州,有它的困頓。三面環山壹面臨海,自古山多田少。與閩西、閩北等產糧地之間,又因為山脈阻隔,運輸困難。

當山成為阻礙,好在泉州,還有無窮無盡的大海。 浩茫的海洋,正孕育著嶄新的可能。 作為港口,泉州是有先天優勢的。

“泉居八閩之南,山勢蜿蜒,不見刻削;海港逶迤,不至波揚。”

——《泉州府誌》隆慶版

壹句話講出了泉州港的地利。綿延曲折的海岸線,形成了眾多港灣,兼具河口港和海灣港的優點。喇叭型的泉州港開口大,內河水域寬闊,便與航船直接進入內河停泊避風。

再加上東南沿海溫暖的氣候,建設港口再合適不過了。早在唐初,泉州港的貿易就已經初具規模了。

自晉室南遷,中國的東南逐漸得到開發,再經過隋唐的發展,已是“當今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 東 南沿海發達的商品經濟,需要更多的港口來吞吐貨物 。泉州正是其中之壹。

晚唐時,泉州已經成了壹座繁榮富庶的港口城市,是全國有名的通商口岸。

與此同時,大陸的另壹端,壹個地跨亞非歐的阿拉伯帝國正在崛起。他們的船隊把波斯的硫磺運到中國,再把中國的陶瓷運到希臘,希臘的錦緞賣到印度。他們從事世界性的貿易,是主要的海上客商。

再加上南海諸國海上貿易的發展,對於壹個巨大港口的需求被提上了日程。

與其它港口相比,泉州又占壹地利。泉州位於國內沿海航線的中點,與廣州相比,更靠近京師;相較臨安(今杭州)、明州(今寧波),又更靠近南海。

雖然南宋時,指南針已經廣泛使用,航海技術也大大提高,但是海上航行依舊是萬分險惡。靠近南海諸國的港口,能大大縮減遠道而來的商船的航行時間,自然是首選。 泉州港,是多方利益制衡下的選擇。

港口的崛起,更離不開政府的著意經營。

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確立泉州為官方貿易港口。

南宋,建都臨安,偏安東南壹隅,失掉了近三分之壹的土地,戶口也大大減少,急需海外貿易的稅收來應對巨額的財政支出。此時, 泉州市舶司的歷年收入,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海外貿易,得到了來自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泉州的市舶官赴任前,要先到宮廷裏報道,由皇上“面授機宜”;外國來的商人享受政策優待,來貨多的蕃商會獲得獎勵;僑商的宗教信仰、風俗信仰得到了充分尊重。

進京的貢使,沿途有“妓樂迎送”;中外客商離開泉州時,還有隆重的祈風典禮,祝福他們壹路平安返回故土。如今,在西門外的九日山上的祈風石刻裏,記載著這個有宋朝宗室、高級官員參加的餞別宴會,可謂盛況空前。

回報也是豐厚的。南宋末年,泉州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過五分之壹的年收入。宋高宗產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

貨物浩瀚,興旺發達,這座熱情好客的港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有人短暫停留,帶走了壹生的回憶,也有人長期定居,直把泉州做故鄉。

02

依稀當年全盛時

「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壹,大批商人雲集這裏,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這個地區風光秀麗,居民崇信佛教,民性和平,喜愛舒適安逸,愛好自由。」

當馬可波羅來到泉州時, 泉州港的鼎盛時期已然來臨。

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壹個疆域空前遼闊,卻又無比緊密聯系的國度。為了維持龐大帝國的統治,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元朝修運河貫通南北,修築驛道便利交通。

遍布全國的驛道系統,讓泉州的貨物和海外舶來的奇珍異寶在內地迅速流通。

福建省內,山脈眾多,河流阻隔。尤其是江海交界處,潮狂水急,擺渡不易, 建造橋梁是貨物得以流通的另壹大基礎 。

宋代是福建修建橋梁的高峰期。建於 北宋的洛陽橋 ,是溝通福州和泉州的交通要道。泉州出發的商人可以直接橫跨洛陽江,北上福州。

中國現存最長的石橋 安平橋 的修建,成為南安與晉江之間南北互市的交通要道。通過安平橋到南安水頭鎮,由此可以繼續南行溝通閩粵。

元代泉州在宋的基礎上,又修建了金雞、南召、相額、營頭、下輦、金溪六座橋。壹座座龐大而堅固的石橋,徹底打通水陸交通。

發達的海陸交通,對內,溝通省內經濟腹地乃至國內其他省份的商品;對外,優良的港口迎接海上來客,把瓷器、絲布銷往世界。

元代的泉州港,已形成多條成熟的海上交通航線,從印度洋到太平洋,從歐洲、阿拉伯到南亞,大規模的商貿交流,把整個世界編織在壹張繁華的圖景之中。

當時的文人不禁感嘆:“泉,七閩之都會也,番貨遠物、異寶珍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為天下最。”

壹批又壹批商船漂洋過海而來,滿載西方寶石、香料隨著南風駛進泉州港。這些講著100多種語言的海外商客,帶來了犀角、玳瑁、乳香、珊瑚……來自諸國的珍寶琳瑯滿目。

青花瓷、德化白瓷、綾羅綢緞,這些足以讓歐洲貴族們眼冒金光的絲綢和瓷器,從這個東南濱海的小城出發,影響著世界的審美。

累積了數百年的航海技藝,豐富的商品資源、空前開放的政策,壹齊迸發,把貿易推向華麗的高潮。 泉州以“東方第壹大港”的身份,傲立世界的潮頭。

03

文化千年,不絕如縷

歷史似乎和泉州開了壹個玩笑,在華麗樂章的最高音處,讓壹切戛然而止。

元朝末年,壹場長達十年的戰亂,摧毀了泉州的繁華;明朝開始實行海禁,私人海外貿易被禁止,嚴格繁瑣的朝貢貿易政策,讓泉州港的貿易形同虛設;清朝的海禁政策,更是讓泉州港的貿易,從此壹蹶不振。

然而,驕傲而包容的泉州,並不會被輕易打敗。

持續數百年的繁華開放,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吸引著我們壹次又壹次,奔赴這座氣質獨特的城市。

我們發現,旅居泉州的外國商人,帶來的生活習慣和信仰,依舊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居民。

在這座小城之中,始建於唐代的佛教開元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清凈寺,世界現存唯壹摩尼教寺廟遺址,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後宮等,30多種教派在這裏留下痕跡。

三步壹廟宇,五步壹佛堂, 世界宗教博物館,並非浪得虛名。

當晨鐘暮鼓自佛堂中傳出,清真寺的喚拜打破傍晚的寧靜,轉過身,關帝廟裏香火鼎盛,虔誠的身影絡繹不絕。 泉州壹座城,連神明也是世界公民。

異域的飲食習慣,也在泉州落地生根。

受喜食牛肉的穆斯林信仰影響,泉州,第壹次有了牛肉文化,至今依然對牛肉情有獨鐘。燉煮的爐料加入了潮熱地區流行的咖喱,照顧到四方客商的口味。

壹份中式牛排、壹碗牛肉羹和壹碗鹹飯,是碌碌饑腸的全方位滿足。

蟳埔漁村裏,古時阿拉伯後裔的蟳埔女,仍住在蚵殼厝裏,頭戴簪花圍,中亞的遺風仍在駘蕩。

茶葉和瓷器,曾經帶著CHINA的名字和世界做交易,漂洋過海,影響著世界的口味和審美。從世界歸來,用 德化白瓷 精良制作的蓋碗,沖泡壹杯醇厚甘香的 安溪鐵觀音 ,依然是泉州人最舒心的安慰。

壹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以大無畏的精神開拓海上絲綢之路,通過蒼茫大海與世界相連。 這是壹個古老國家,對全世界敞開的無畏胸懷。

如今,當我們走向世界,面對文化間的交流、碰撞時,這也是泉州給我們樹立的典範。

參考資料:

《元代泉州港的鼎盛及其原因探究》林音如

《海上貿易與宋元泉州商業經濟》 袁冰淩

《海上絲綢之路時期泉州多宗教文化***存現象的原因及特征探析》巫大健

《論宋元時期泉州港的興起與衰落》朱嘉侖

《泉州港為什麽在兩宋之際異軍突起》周中堅

-END-

編輯|藝旅文化 蟲蟲君

  • 上一篇:公園的景色優秀作文
  • 下一篇:少年四大捕13到20集劇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