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令人愉快的景色不是來自今天的任何花園,也不是來自電影布景,也不是來自任何仙境。
只來自壹張160年歷史的照片。至於照片中的花園,是中國人最深的痛——圓明園。
即使照片是黑白的,也依然擋不住雄偉的圓明園,那裏湖水潺潺。
法國作家雨果曾在《致巴特勒船長關於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信》中這樣評價圓明園: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壹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藝術有兩個起源,理想產生歐洲藝術;壹個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理想藝術中的帕臺農神廟是壹樣的……”
雨果的話讓世人認識到,圓明園的輝煌不僅僅是在美景的層面,它所綻放的藝術之光也是耀眼的。
但就是這樣壹個人間仙境,卻在100多年前被付之壹炬,只留下如今令人神往又令人心酸的廢墟。
至於前面提到的那張引起世界關註的照片,講的是2016的壹次海外拍賣。
2065438+2006年9月,世界知名藝術品拍賣行蘇富比拍賣行在完成多件珠寶和文物的拍賣後,突然推出壹組黑白照片。
臺上,拍賣師簡單介紹了壹下,這是壹組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照片,讓在場的大部分文物收藏者頓時失去了興趣。
他們有的和朋友聊天,有的自己玩手機。
大家對這組歷史老照片都不感興趣,只有壹些對歷史感興趣的有錢人在等待照片的出現。
但拍賣師並不著急。他沒有波動的表情,卻有著某種不可理解的自信,仿佛完全不擔心這組照片的熱度。
下壹刻,他點亮了身後的大屏幕,展示了這組照片的壹些細節,然後喊出了壹個令人震驚的起拍價:
“這套19世紀的黑白照片,起拍價1.8萬英鎊!”
這鼓舞了許多心不在焉的競標者。要知道654.38+08萬英鎊用來衡量珠寶和文物可能有點少,但如果用來買壹套黑白照片,也算是“天價”了。
於是,全場競拍者都把目光投向了大屏幕,都想知道什麽樣的照片能拍出這樣的“天價”。
因為壹組有十二張照片,蘇富比拍賣行為了保證未來買家對照片內容的唯壹知情權,沒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們只選取了少數照片的細節進行展示,壹些細節之外的內容甚至被拍賣行刻意模糊,透露出無限的玄機。
但饒是如此,他依然無法掩飾照片中園林的仙景,縱橫相交的宮殿式建築,花木點綴的蓮花湖,當今世上再無園林可與之媲美。
在場的投標人見狀,心裏不禁有了幾分疑惑:
“這是19世紀的花園嗎?怎麽看著有點像現代電腦合成?”
雖然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在場的中國人和中國買家很快認出了這組照片中的花園,這就是清代的圓明園。
中西合璧的景觀設計,再加上氣勢磅礴的中國風布局,這不就是圓明園的輝煌景象嗎?
而拍賣師隨後的話也徹底“定性”了這組照片:
“這些照片是著名攝影師菲利斯·比特的作品,而且都是實拍……”
有了這樣的準備,照片的拍賣變得非常迅速,有好幾個競拍者出價,最後壹位神秘買家以20萬英鎊的天價拍走。
2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高達654.38+0.76萬元,創下了英國蘇富比拍賣行照片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
隨著拍賣錘的落下,在場的華人和中國人也壹起回憶起了過去的歲月。...
有人曾說,“壹個圓明園,是清朝歷史的壹半”。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我們需要知道圓明園的總設計師是誰,是歷任清朝皇帝。壹座由幾個皇帝建造的皇家園林,本身就足以體現相當的歷史重量。
更何況圓明園的建造是“真材實料”的典範,裏面不僅有無數的珍稀花木,還有無數的珍稀書畫。
連建築用的材料都用了真金白銀,更別說裝飾了。幾乎各種金銀珠寶翡翠根本找不到。
然而,如此宏偉的圓明園,當初其實只是父親送給兒子的壹個“小”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此時,康熙看著新建的百畝園,深深感受到壹股新的氣息。他為這座花園題詞:
“圓而成神,當君子也;明亮而閃耀,人才之智也。”
這句話其實是對“圓”和“亮”兩個字的解釋:
“圓”是指品德完美,超越常人,“亮”是指政績光明睿智,認同順治皇帝寫的“光明磊落”。
這座園林改名為“圓明園”,成為不折不扣的皇家園林。
值得壹提的是,康熙晚年將圓明園直接交給了他的第四子雍正帝。
在朝中壹批老臣看來,這其實就是“書為國之本”,可見康熙對這位“四阿哥”的喜愛。
事實也確實如此。殷勇太子被廢後,康熙最終選擇在1722年傳播到胤禛,創建了康雍盛世時期的雍正帝。
雍正登基後,沒有忘記父親賜給他的圓明園。他壹登基就把圓明園定為“禦花園”,然後在1725開始擴建圓明園。
他首先在圓明園設立了“如意閣”,專門從事繪畫設計。正因如此,雍正在全國招募了許多著名的畫家,都放在如意閣。
這些畫家平日裏的任務就是把雍正的壹些遐想變成現實。按照現在的機構設置,如意閣就像壹個建築設計院。
在如意閣的幫助下,雍正對圓明園的設計走向了更高的緯度,無數新奇的園林景色大多出自如意閣,使圓明園成為雍正最愛的後院。
這就跟大家在《宮中皇後》裏看到的橋段壹樣。雍正帝將在三天後“帶著他的家人”去圓明園過暑假,這可謂是對圓明園的“深愛”。
正史也是如此。有了圓明園,雍正帝幾乎是清朝皇帝最“宅”的地方:
他壹生從未南征,也很少離開京城,但圓明園是每年夏天必去的地方。
雍正為了能在圓明園長期呆下去,還像他父親曾經說過的那樣,在圓明園裏設立了壹個公平勤政廳,用於經商。
但壹個人終究比不上紫禁城裏的議論,於是雍正帝設立了內閣、六部、兵部值班室,幾乎在圓明園裏建立了壹個小朝廷。
有了這麽完備的官署,雍正每次入園都能呆上很久,甚至最後還進了圓明園。這些都說明雍正對圓明園的喜愛。
雍正死後,圓明園移交給他的繼任者乾隆皇帝。也許這是對他死去的父親的回憶。乾隆對圓明園的修建可謂“加緊”。
他親自搬進圓明園,主持修建圓明園十七年。這期間花費如流水,數百萬銀子被“砸”進圓明園的修繕中。
與此同時,乾隆皇帝不僅對圓明園內部進行了升級改造,還在圓明園外修了長春園,後又擴建合並為蘄春園,使圓明園正式形成了現在所說的“圓明三園”的規模。
另外,乾隆皇帝是壹個善於總結和“移植”的設計師。
他多次下江南時,命人記錄江南壹些園林的設計。回到北京後,他直接在圓明園重建了有記載的景觀。
而且乾隆皇帝壹直要求如意閣和工匠把景觀移植得更大更豪華,使圓明園不僅是國家園林,也是壹切景觀的終極體現。比如《圓明園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外,乾隆皇帝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在位期間,他癡迷於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景觀設計。
乾隆年間,他征集了意大利畫家郎世寧、法國畫家王誌成、米歇爾·伯努瓦等西方專業畫家,組成西方設計團隊。
這支西方設計團隊將圓明園西塔景區從1747修建到1760,使圓明園成為當時唯壹符合國際標準的皇家園林。
值得壹提的是,這個西方設計團隊的實力也不弱。在他們的努力下,圓明園的西樓景區非常西化,甚至可以媲美西方的原生園林。
半拱形的西花園大門、兩旁蜿蜒的樓梯和美麗的歐式噴泉讓壹位來訪的法國傳教士大聲疾呼:
"它完全可以和法國的凡爾賽宮相比."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圓明園的擴建是極其堅決的。在他手裏,圓明園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圓明園的發展也反映了康雍盛世的變遷,從康熙傳入雍正,到雍正勤政居於圓明園,再到乾隆斥巨資對圓明園進行修繕。
圓明園,就像三皇統治下的清朝:康熙創造盛世,雍正積蓄國力,弘揚國威。
然而,這實際上意味著清朝將和圓明園壹樣,只是曇花壹現。
1856年,英法以“亞羅事件”、“馬父事件”為借口,發動了針對腐朽的清朝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在海軍炮艇的掩護下,進攻廣州,最終占領廣州。之後,弱小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聯軍的進攻,趕緊派人來求和。
在這場戰役中,英法聯軍不僅攻占了北京城,甚至直搗圓明園。擊敗這裏的守軍後,直接占領了圓明園。
之後,英法聯軍開始了有組織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花園裏搜尋金銀珠寶,撕掉所有名畫和字畫,帶走。甚至連花瓶和瓷器都沒放過。遇到帶不走的花瓶和瓷器,直接當場打碎。
整個圓明園到處都是被撕碎的名畫和瓷器碎片,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金銀首飾散落壹地。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被搶的士兵已經眼花繚亂了。在《泰晤士報》上,有這樣壹篇關於士兵的采訪報道:
“沒有人知道該拿什麽。我把銀子丟了換金子,把金子丟了換鐘表和鑲著珍珠玉石的寶石。價值連城的瓷器和搪瓷瓶太重,運不走,都碎了。”
有時候為了壹些寶藏,同盟軍之間會發生沖突,甚至已經上升到了打架的層面。
而且英法聯軍在完成搶寶之後,也沒有放過這座皇家園林。在英軍司令爾金的授意下,英法聯軍點燃了搖搖欲墜的圓明園。
這是壹場掩蓋劫掠暴行的縱火,也是圓明園的第壹把火。這場邪惡的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
在燃燒的三天裏,燃燒的灰燼和殘渣被吹向天空,以至於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地獄般的陰影中。
而且那場大火不僅毀了圓明園的大觀,還奪走了留在圓明園的300名宮女和太監的生命。
然而,英法聯軍對此並不認同。下令縱火的英軍指揮官爾金甚至威脅說:
“此舉將震驚中國和歐洲,其效果遠非千裏之外的人所能想象。”
在他眼裏,火燒圓明園根本不是什麽邪惡的行為,反而成了他們名利雙收的資本,足以讓中國後人痛恨。
然而,對於圓明園來說,它的苦難依然沒有結束。英法聯軍掠奪後,同治皇帝下令整修圓明園。
工程開工才10月多,就因為國家財力耗盡而被迫停工。與此同時,在修復工作停滯後,聽說英法搶錢成功的八國聯軍再次進京。
他們的第壹步是重返圓明園,並效仿英法聯軍,再次對剛剛恢復的圓明園發動新壹輪的搶劫。
搶劫之後,連壹把火都撲滅了,帶走了圓明園最後壹口氣。最令人震驚的是,圓明園的災難並不全來自“外人”。
經過八國聯軍的掠奪,清朝徹底走向末路,革命黨和軍閥混戰。由於戰事吃緊,當時駐紮在圓明園的十三軍分區想到了運石頭去賣軍餉。
於是毫無生氣的圓明園迎來了壹場“石頭大劫案”。十三師就是在偷賣這些石頭,發了橫財,讓部隊所有人都受益。
這壹舉動讓其他駐軍眼紅,於是大家都加入了這場偷石行動,隨著軍隊的富裕,各行各業也逐漸加入進來。
比如政府秘書長王蘭亭,北洋政客劉夢庚,公然從圓明園拿石頭賣。
有壹段時間,圓明園的廢墟就像壹個石料廠,各種力量都在開采石料。
即使在1940年後的今天,圓明園依然被侵華日軍蹂躪。
壹方面,日軍掠奪最後的石頭和木頭;另壹方面,偽滿洲國為了解決糧食危機,鼓勵當地農民在圓明園開荒。
圓明園湖景觀遭遇劫難,已非當年的盛景。
直到解放軍進駐北京,圓明園才最終得到保護。
但是圓明園被保護起來的時候,已經是壹片廢墟了。
稀有的花木和過去的珍寶都消失了,這是我們國家不可估量的損失。
溥儀宣布退位時,故宮的文物多達654.38+0.5萬件。有人據此估算,康雍歷經三代皇帝修繕的圓明園,珍藏不少於654.38+0.5萬件。
但新中國成立後,圓明園文物在國內僅保存了500件,連654.38+0.5萬的零頭都沒有,這意味著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這確實是事實。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館中,東方藝術博物館是為中國文物而設立的。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當年圓明園的文物。這些都是英軍劫掠後送給皇家女王的“禮物”。
除了大英博物館,英國還有很多收藏者保存著圓明園的珍品,其中最突出的是英格蘭西南部的“房山居”。
當時的英國富翁兼收藏家威廉·貝克·福特用他的錢收集了很多市面上的中國文物,收藏在公園裏。
這使得“山居”壹詞幾乎成為了英國圓明園文物的代名詞。
除了英國,法女王歐也妮也用這些掠奪來的文物在楓丹白露宮建了壹個“中國館”。其中近千件文物全部來自圓明園。
毋庸置疑,英法的壹系列行為讓我國深深感受到了文物追回的艱難。
但是,作為新中國,圓明園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所以,再難挽回,也要進行下去。
在文物復原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十二生肖獸首的復原。
先是央企保利集團以拍賣的形式收回猴首、牛首、虎首,讓祖國迎來第壹批圓明園文物回歸。
後來“澳門賭王”何鴻燊直接靠自己的力量買回了馬頭和豬頭,全部捐給了祖國,使中國獲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個生肖。
最後,法國的皮諾家族在拍賣中買下了兔首和鼠首,並把兩首歌無償捐贈給中國,讓中國終於湊齊了七個生肖。這也讓我們對文物的追回信心倍增。
今天,雖然這五個生肖的下落仍然不明,但中國已經下定決心,要不遺余力地把它們全部帶回“家”。
同時,在圓明園的重建中,中國也會引入文化和科學因素。
首先,在廢墟建設上,中國主張保留“廢墟”,以警示後人腐朽王朝的危害,讓中國的每壹個人永遠記住這筆血債。
然後圓明園重建,北京市政府決定采用數字化重建,讓文化宣傳和宏大風景得以重現。
如今,圓明園的數字化重建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圓明園全景將以仿真3D的形式再次與大家見面,讓世界再次向它致敬。這套園林文化是“千古壹園”。
作為華夏子孫,每壹個中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
我們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全心全意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中國才能在各行各業保持向上的活力。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才能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讓後人繼續保持這種進取精神。
在這種充滿活力的趨勢下,中華民族終將迎來偉大復興,讓世界聽到來自東方的“巨龍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