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建於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帝愛新覺羅-葉璇贈給康熙帝第四子胤禛的園林,並贈以圓明園匾額。康熙四十六年(1707)已初具規模。據《康熙》記載,康熙四十六年十壹月十壹日,康熙皇帝第壹次來園設宴,這也是圓明園最早的文字記載。
圓明園最初只占地20公頃。胤禛即位後,圓明園逐漸成為壹座獨立的皇家園林。雍正三年(1725)]起,在原圓明園南面修建宮殿式大殿,頒布詔令。此後又向北、西、東大幅擴建,成為占地200多公頃的大型宮殿。乾隆九年(1744),終於形成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此後,長春園於乾隆十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乾隆三十五年(1770)傅恒父子舊園合並,命名蘄春園,與圓明園壹起,形成三座圓明園。因為長春園和蘄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所以圓明園被視為三大園林的統稱。不過這裏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圓明三園”是道光以後的名字。乾隆年間,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與惜春園、惜春書院合稱“圓明五園”。兩者都歸圓明園首席大臣管轄。“圓明五園”總面積超過450公頃。婺源宮城墻長約15km。直到嘉慶七年(1802)和道光二年(1822),嘉慶和道光兩個皇帝先後把惜春書院和惜春公園讓給了古倫的莊敬公主和博的綿凱王子。實際上,賈、道皇帝為了更好、更集中地修繕和建設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把院和惜春園讓給了他們的族人。從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將圓明園升級為離宮,到鹹豐十年(1860),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的苦心經營,圓明園終於用65438+的各種著名景點建成了人間仙境。它的名聲甚至傳到了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東方凡爾賽宮”。法國大文豪雨果曾這樣評價圓明園:“試想,它是壹座像月光城堡壹樣令人神往的建築。這是壹部令人驚嘆、無與倫比的傑作。”人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頤和園(圓明園)。”
如今,輝煌不再。以下三個景點是圓明園的代表作。
認真的
鄭達光明位於圓明園正門,是圓明園四十景之首。鄭達光明景區包括鄭達光明堂和大觀門區,建於雍正三年(1725)。
鄭達光明景區覆蓋圓明園的宮門廣場,南起宮門前的大影壁,北至宮門後的壽山。長370米,東西以如意門為界,寬310米,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大皇宮前是宮門廣場,廣場中央是壹條寬3.8米的倒T型石板路。丁字路可通往清漪園、景明園、景漪園。東面是壹條通往首都西直門的石板路。每次皇帝從故宮或者長春園來圓明園,基本都走這條石板路。石碣路東西兩側各有壹個人工湖,形似壹個張開的扇面,俗稱扇面湖,因位於圓明園大皇宮前,故又稱前湖。湖的西部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疏浚。同年,在樊湖西岸刻下昆侖石。石碑上刻有乾隆禦制《千戶》詩。詩中寫道:“禦花園前無湖,今稱疏浚。石渠右側位於地下,在妳的年份,被流水占據。路的左邊不太高,車馬擔心泥濘。因為謙虛,所以才三心二意,占盡地利,才能事半功倍。不好意思被雇傭被施舍,三個冬天收了很多徒弟。務成春水遭殃,東去之路暢通。壹次做三件事不花錢,對年輕人來說又鹹又享受。蓋王無私事,皆應載入史冊。這不是打耳光,而是告訴智者和愚者的廣播。”湖東半部及石條路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加建的。妳可以看到壹個巨大的影壁橫跨在範湖上。影壁長41.6m。就在影壁的北面是圓明園的大宮門。
有5個大宮門和5個左右面對的房間。東面有34個房間,西面有34個房間,面對房間有彎曲的角落。東面有宗仁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裏番院、翰林院、展室、國子監、鑾義衛,以及掛黃白白藍旗(東四旗)的各種衙門值班室。在東方,有壹個金庫。西面有住院部、刑部、工部、秦、內務部、光祿寺、總政部、大理寺、裂寺、太常寺、太仆寺、欽差書館、上元院、軍器院、黃紅紅藍旗衙門(西四旗)。大宮門西有茶餐廳和書房。東邊有茶館和軍部。可以說,清代幾乎所有的國家機關都在大皇宮大門內外設有分支機構或值班點。
大皇宮廣場等級森嚴,任何人不得隨便靠近或逗留。乾隆朝著名的權臣小沈陽在乾隆死後三天被嘉慶皇帝逮捕。嘉慶帝親自審問並宣布了何坤的20項罪名,全部是死罪。第二條是:“去年(1798,作者註),正月,高皇帝(指乾隆)在圓明園召見何坤,騎馬直入左門,過鄭達光明殿,到達壽山口。沒有父親,也沒有紳士。”僅此壹項就足以被執行,可見大宮門區制度之嚴。
圓明園大皇宮前平臺的兩個角落裏立著壹對青銅獅子。但銅獅並不是圓明園前最早的擺件。它們是雍正初年(1723)大皇宮大門落成時的壹對石麒麟。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覺得石麒麟不夠精美,就命人鑄造了壹對青銅麒麟,原來的石麒麟被移到了花園西北角的安佑宮前。然而青銅麒麟在大皇宮前只站了22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某天從承德避暑山莊回來,正要從大皇宮進入圓明園。見銅麒麟覺得有些別扭,不如他剛去過的承德避暑山莊門前的銅獅雅致,便命人鑄造壹對銅獅來代替銅麒麟,銅麒麟就被移到了長春園宮前。新鑄的壹對鍍金青銅獅子* * *由17189公斤黃銅制成,重17噸。青銅獅子高243厘米,寬176厘米,長227厘米,石獅底座高約80厘米。新鑄造的青銅獅子確實比原來的青銅獨角獸更宏偉。
穿過宮門後,稱為“進進出出德門”,又稱二宮門。雍正禦書門上掛著“好進”四個字,東西兩個門,用於淩晨為衙門呈獻祭奠場所,俗稱奏門。
賢良門外,是王公、使臣來京拜見清帝的地方,稱為“朝聖”。武官和侍衛經常在這裏接受皇帝的箭術測試,被稱為“射”。
乾隆、嘉慶年間,清朝皇帝坐在賢良門入口的南面。賢良門前有三座石拱橋,弓箭手站在橋北,朝北射西。但是,如果皇帝想看他的射擊姿勢,看他是否擊中靶心,他必須左右擺動他的頭。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為了避免東張西望的麻煩,下令將拱橋改為平橋,靶子設在橋的南面,弓箭手站在橋的北面,從西向南射擊。然而不幸的是,第二年(1840)爆發了第壹次鴉片戰爭,清軍戰敗。後來根據風水先生的說法,清軍之所以失利,是因為拆掉了三座拱門,導致“國軍衰弱”。
進出德門後,便是正義堂。鄭達光明堂是清朝皇帝在圓明園舉行宮廷會議和重大慶典的地方,類似於紫禁城的太和殿。是圓明園所有寺廟中等級最高的。鄭達光明堂長12英尺,寬8英尺,有7個房間寬。大殿的屋頂結構依靠在壹個屋檐上,看起來像今天頤和園的仁壽殿。所有的木材都是從深山老林的金絲楠木上砍下來的。寺廟的地板上覆蓋著蘇州編織的毯子。大殿中間是皇帝的寶座,用紫檀木制作,做工精致。王座覆蓋著黃色的繡花緞蓋。王座位於壹個高臺上,下面有三級臺階。平臺四周是紅漆木欄桿,雕有玫瑰等花卉,精致而富有韻味。寶座兩側有高高的屏風,屏風上裝飾著藍玉和孔雀毛,鳥兒的羽毛上點綴著紅寶石和碧玉。寶座上覆蓋著精美的繡花靠墊。禦座正上方懸掛著雍正帝題寫的“正大光明”的匾額。木質天花板上雕刻著深深的花紋,掛著晶瑩剔透的刻有西方貢品的玻璃燈。窗戶上貼著白色的朝鮮紙。鄭達光明堂西墻上還掛著壹幅圓明園全景圖,大到幾乎把整面墻都遮住了。東墻有乾隆禦書《禦書周書無逃》。乾隆皇帝對這裏的圖案十分欣賞,稱贊道:“不雕不畫,會得壹種雅致之感。”
廣場不僅是朝廷聽政的地方,也是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每年,壽宴(皇帝的生日)和錢球宴(皇後的生日)都在這裏舉行。自乾隆朝開始,清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圓明園舉行“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宗親宴、正月十五外宴、正月十六朝臣宴。其中,外交大臣的宴席和朝臣的宴席都是在正殿舉行的。
清朝皇帝壹般只在光明殿接見比較重要的外國使節和外國使節。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王喬治三世率團訪華,英國特使馬可·厄尼、助理特使斯坦頓等90人在別墅接待。他們冷漠而真誠,於7月15抵達北京。皇帝去了別墅。當時英國代表團帶來了英王贈送的天體、天體圖、西瓜炮、四輪獨立。
科舉考試不在鄭達光明堂舉行,主要面向翰林的官員。此外,順天府鄉試的舉人和省試的舉人也經常在此堂復試。每次考試都可以說是戒備森嚴。光明正大的臺階下,進出賢良門的臺階下,掛著刀的衛兵有20個。此外,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死於圓明園,其靈柩停放於正殿。
壽山矗立在公平明亮的寺廟後面,壽山周圍有幾棵巨大的竹筍。最高的筍石有5米多高。其數量之多,形式之美,在南北園林中均屬罕見。壽山雖然名為日壽山,但其實是用湖中挖的土做成的。壽山的堆積有三層意思:是為了裝點風景,人為的把皇宮區和千湖旅遊區分開。皇帝要想欣賞千湖風光,必須繞過壽山。繞過壽山山之前,他不知道後面是什麽風景。過了山口,眼前豁然開朗,給人壹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感覺。第二是風水。圓明園大皇宮前有壹個扇形的湖泊,大皇宮後堆積如山,可以是“腳踩水,頭枕山”的奇妙風水景象。此外,圓明園東面的壽山和福海組成“壽山福海”,也體現了“福壽東海,壽南山”的封建觀念。
整個鄭達光明景區突出了壹條完整的中軸線,從宮門廣場的大屏幕墻到鄭達光明寺前的平臺有300米的距離。周圍建築錯落有致,威嚴肅穆,顯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嚴與神聖。
然而遺憾的是,成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陷圓明園,鄭達光明殿曾是盟軍司令部所在地。在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放火焚燒圓明園內所有建築後,6月10日下午3時,英法侵略者終於將僅存的鄭達光明殿及周邊寺廟付之壹炬。
目前,鄭達光明堂、大公門和範範湖遺址的地基仍然存在,壽山仍然完好無損。山上的竹筍現已散落在後山和頤和園的大園飯店。乾隆禦詩《千戶》昆侖石碑,現保存於大元賓館,字跡仍清晰可見。
勤勞賢惠
“勤儉持德”是圓明園40景之壹。位於鄭達光明堂東側。它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70米,占地25000平方米。是清朝皇帝在圓明園期間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勤政賢德之人,不同於正義之堂。正殿是舉行國家重要儀式的地方,壹般是封閉的,而勤政賢德的人則不是。皇帝幾乎每天都來這裏處理軍事事務。
勤儉德景區是壹個龐大的建築群,有上百間房屋,三組較大的院落,三個正殿。
核心建築叫“秦征親賢”,也叫“秦征堂”。建於雍正三年(1725),堂外檐懸掛雍正禦書“秦征堂”匾額,內為“秦征欽賢”,是清帝召見文武大臣的地方。圓明園雖然是壹座園林,主要功能是供皇帝休閑遊覽,但清朝皇帝怕自己和後代因為遊園而忽視政事,所以規定所有皇家園林都必須建有聽政的地方,而且大多以“勤攻突擊”命名, 如中南海的秦征殿為康熙禦璽,圓明園的秦征殿為雍正禦璽,清漪園、靜宜園、景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秦征殿為乾隆行宮。 嘉慶帝曾說:“勤則興,懶則亡”來教育孩子時時刻刻不要忘記處理國家大事。
秦征廳有壹個皇帝寶座,後面有壹個巨大的屏幕,上面刻著乾隆寫的禦書《逃不掉》。後營東墻是梁禦書《創業難守》,西墻是禦書《供君批跋》。禦座兩側是存放古籍的書架和書櫃。
在炎熱的夏天,清朝皇帝經常把他們的辦公室和用餐地點搬到秦征大廳東部的“方筆叢”裏。方筆叢是壹個開放的大廳,朝南有五個開間。每年夏天,方筆叢的前院都遮著壹把遮陽傘,皇帝坐在方筆叢的露天大廳裏辦公和用餐。香園後有九間房寬的“保和太和殿”,前有三幢,堂內有東西暖亭。殿壁上有乾隆禦書《聖訓四諺》。春秋時期,皇帝喜歡在保和殿的東西暖閣用餐或休息。
保和殿後面是富春樓,有螺旋梯通往樓上,裏面有很多珍貴的字畫、西洋雕塑、油畫和各種西洋玩具。
勤勞善良的人東、北、西三面環水。庭院裏點綴著各種形態的假山,包河太和殿有壹大群建築。西院自南向北有飛雲軒、懷清粉、秀木佳音、盛秋亭等建築。東院是壹個大倉庫,裏面有足夠皇帝們穿幾輩子的朝服、綢緞,還有大量銀鼠、貂、黑狐等名貴皮草。圖書館裏還有大量精美的琺瑯制品和珍貴瓷器,還有壹個專門存放西方貢品的倉庫。房間裏有大量各國捐贈的西洋鐘表和西洋玩具。
此外,值得壹提的是,在勤政賢德吉祥處的東南角,有“圓明園總督府”,又稱圓明園總督府辦公室,是圓明園總督府太監辦公室。
勤儉德景區現已恢復昔日山形水系,建築基址仍埋在土中,遺址上有少量太湖石和建築構件。
九州清顏
九州青巖是壹個很大的景點,最大的島叫“九州青巖”。九州青巖,位於千湖中央,與鄭達光明堂南北隔湖相望,是圓明園四十景之壹。九州青巖坐落在壹個巨大的島嶼上,四周小橋流水,與其他景點相連。景區東西長220米,南北寬120米,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
青巖,九州由九個島國組成,各有各的風景,相互之間有橋梁。如果從天上往下看,九州景區和南方聰明、勤勞、賢惠的人們壹起,看起來就像壹只烏龜,因為烏龜在古代有長壽、平安的寓意。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九州青巖也隱含著永恒穩定的意思。
九州青巖是圓明園最早修建的景點之壹。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第壹次遊覽瑛子園,吃晚飯的地方是九州的青巖。九州青巖壹直是皇後的寢宮,除了與皇後關系密切的太監和宮女,任何人不得靠近島嶼。
九州青巖由三個大殿組成,構成了這個景區的中軸線。從南到北,第壹進廳是圓明園廳,廳前檐上掛著康熙皇帝禦書“圓明園”三字匾。為什麽取名“圓明園”?雍正帝後來解釋說,“圓明”二字的意思是:“圓則迷,君子則明則光,智者。“圓”字解釋為“品德完美,超越常人”,“亮”字解釋為“英明、睿智、政績輝煌”。“圓”字其實是統治階級炫耀自己治理國家有多好。但也正是因為大廳裏掛著康熙皇帝的匾額,才被視為圓明園的正殿。圓明園宮內原本藏有完整的故宮地圖,鹹豐年間,還供奉著道光和鹹豐生母貴妃。在鄭達光明殿建成之前,它壹直是圓明園的主要殿堂。
圓明園後面是鳳三無私堂,主要是清朝皇帝舉行宗親宴的地方。每年元旦,這裏都會舉行豐盛的宴會,親王、長孫、太子、貝勒等皇室成員都會被皇帝邀請參加宴會。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豐三無私堂舉行家宴時,把榮飛(費翔)讓到了西桌首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第壹個“五世同堂”也在這裏。豐三無私殿內有寶座,兩旁有床供皇帝休息。豐三無私堂內有壹壇,雍、甘、賈三朝皇帝祭祀太陽神的地方。東西回廊也有佛寺。西佛寺供奉觀音菩薩,東佛寺供奉聖祖仁皇帝(康熙)和孝公仁皇後(雍正的生母)的神靈。道光中期以後,佛寺改為圓明園。
豐三無私堂的後面是九州清晏堂,堂內懸掛雍正題寫的“九州清晏”匾額。九州清晏堂是皇帝在圓明園居住時的主臥室。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10 735年10月8日),雍正帝突然死在這裏。九州青巖堂有東西倉,還有壹座仙樓(室內二樓)。九州青巖堂是壹片金磚地。寺廟前有壹只青銅鶴。
九州青巖是皇後寢宮,經常使用明火,且多為木質建築,火災成為最大隱患。九州青巖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火災,其中道光十六年(1836)的火災最為嚴重:三大殿和寢宮全部化為灰燼。
三大殿西側有壹組名為“樂安和”的建築,是乾隆皇帝的寢宮,建築精美,雕梁畫棟。院內還有假山、疊石、藤蔓,乾隆皇帝喜歡在此讀書寫字。
清惠閣建在樂安河西,清惠閣北墻上掛著圓明園巨幅全景圖,題寫“大觀”二字。道光中期重建清慧閣時,這幅全景圖被移到鄭達光明堂的西墻懸掛。
道光十壹年(1831),清慧閣、樂安河及北側魚塘被拆除改建為神德殿,為三券建築。廟裏的裝飾極其豪華。廳內有仙樓(二樓),有螺旋樓梯可爬,東邊樓上有供皇帝休息的床。神德堂前院有牡丹,牡丹,蘋果。道光對改造後的神德堂非常滿意,並喜歡住在這裏。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25日)正月十四死於此。
在神德殿的西面,有壹組名為詹靜齋的建築,以前是清慧閣。道光年間改建為詹靜齋,居住著道光帝所有的後妃,鹹豐帝伊顏寧生於道光十壹年六月初九(1831七月17)。之後,權貴妃被立為皇後,道光二十年(1840)死在這裏。鹹豐五年(1855)改名吉福堂,仍住成豐孝(慈安)。
此外,值得壹提的是,九嶷艾青巖島上有兩組建築,都與慈禧有關。第壹組是九州清顏殿西側的三間套房,房檐上掛有道光題寫的“同道堂”匾額。“同道堂”原本是鹹豐為太子時道光贈送的牌匾。鹹豐做了皇帝後,就在這裏掛了這塊匾,鹹豐皇帝很喜歡住在這裏。成豐五年(1855),堂前建戲臺。但最著名的老鄉並不在這裏,而是鹹豐帝生前的禮物。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鹹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由於從小體質不好,加上各種心理打擊,很快就病倒了,傳給了獨子載淳(同治皇帝)。但當時同治皇帝才6歲,成豐帝就任命了肅順、段華等8位輔政大臣。但為了防止八大臣獨攬朝政,同時給慈安皇後和載淳蓋了章,作為發布聖旨的憑證。送給載淳的印章上刻著“同胞”。因為當時載淳還小,所以“同鄉”的印章壹直放在慈禧手裏。此時慈禧實際上掌握了政權,也為日後發動政變、聽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壹組建築是位於九州青巖東的“天地家泉”。其實天地家泉是九州青巖嬪妃居住的地方。嘉慶帝於十月初六(1760+13)生於天地家春。天地壹家春有自己的宮門,房間圍繞中軸線布置。三晉大院兩邊有七八套院落。在西北部,有女王的大廳和臥室。道光中期,皇後寢宮移至西路。三晉大院最大的建築群叫天地壹家春,是壹個大廳,裏面放著壹尊青銅藥王佛,後面的大廳叫“承恩堂”,裏面掛著壹幅很多小孩的畫。然後北房有壹排15房,叫“全石自娛”。後來在鹹豐年間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孝欽賢太後(慈禧),只是壹個低級的義滿,每次陪鹹豐皇帝去圓明園都住在天地春殿西側的三間房裏。壹開始慈禧不受鹹豐寵愛,成豐也不來看望她,但畢竟慈禧還是有辦法的。她用銀子買通了鹹豐帝的太監,特意帶鹹豐帝來了壹個天上地下的春節。早已準備好的慈禧唱了壹首嫵媚的江南小曲,立刻迷住了成豐帝。很快慈禧就生下了鹹豐帝唯壹的太子載淳,也是清朝最後壹位皇帝(光緒,帝子)。母親很看重兒子,很快慈禧就逐漸被提升為妃子。成豐帝死後,她因為是同治皇帝的生母而當上了皇太後,後來又秘密聯系慈安的恭親王發動政變。他殺死了肅順等人,然後聽信了政治,從此開始了長達48年的統治,這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因為這裏是慈禧發跡的地方,慈禧壹直懷念。同治、光緒年間,圓明園數次修復。慈禧希望恢復天地之春,但有限的資金和重建工程過於龐大,無法完成。但慈禧仍不死心,頤和園所有新鑄的銅缸、鹿、花瓶都刻著壹個天地之春,紀念那段往事。
1929年,用鄭達光明遺址的舊磚在九州青巖島元豐無色殿壹帶建造了“三·壹八”烈士紀念碑。2004年,九州青巖已被發掘,東南和西南兩座石橋已被發掘,島上神德堂以南的假山依然存在。春天過後的天地家宅院子裏的太湖石也已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