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制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明宣德 銅雪花金朝冠耳方爐
拍賣價格:313萬
此爐選用精銅為材,平口、外折、豐肩、鼓腹。兩側飾朝冠耳,腹下承四足。腹部素身無紋,唯見金光閃亮如同雪花,故名“雪花金”。整器包漿沈厚,入手沈穩,富麗堂皇,葆光斑駁,光殼潤澤。當為宣德爐之母本,難得壹見,值得相關人士關註珍藏。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制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制作精品的銅爐,在宣德皇帝的親自督促下,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呈給皇上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宗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宣德皇帝在位時,傳說宮內的佛殿失火,金銀、銅像都混成液體。又傳說是佛典起火,金銀珠寶與銅都燒結在壹起,於是宣德皇帝命令將其鑄成銅爐。宣德皇帝詢問鑄工說,銅煉幾次才能精純?鑄工回答說用六火煉銅,就會現出珠寶的光彩。於是宣德皇帝命令煉十二火,把銅做成條。再用赤火熔化銅條,置於鋼鐵制成的篩格上,把先滴下的最精純的選取出來制成爐,把仍存於篩格上的取出來制成其他的器物。
宣德爐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燒斑,掩蓋了爐的本質,就用壹種外國產的鹵液浸潤、擦拭、薰洗,把色彩變為蠟茶。到了宣德末期,則更加顯示它自然色澤,著色更淡。後人評論說,宣德爐有五等色:栗殼、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經紙的色澤為第壹。鎏金的爐腹下鑄成祥雲湧起的樣子,鎏金的爐口下部為祥雲翻覆的樣子。至於雞皮色,則是著火氣長了才出現的。
明 銅象耳宣德爐
拍賣價格:139.5萬
此件香爐樣式來源於明宣德爐,以金銅制成,爐身形制規整。直口,兩側置雙象耳,象首粗眉杏目,長鼻直豎,表情自然細膩,循“太平有象”之吉意裝飾,包漿沈穩,色澤典雅,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致,是為書房陳設雅器。焚香其內,歷史的厚重之感隨香外溢,仿若置身其中,隨香而止,悵然若失。底書“宣德五年吳邦佐造”楷書款。帶底座。
為了制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壹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壹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因此,早在漢代以前就出現陶、瓷、銅、鐵、瓦為材料制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制作的巔峰階段。
不同時期的宣德爐在精度和質量上都有不同側重點。明爐重韻味,不管是整體或者細部的設計,都耐人尋味。明末清初的爐有拙樸的厚重感。雍正時期的爐線條柔和,而乾隆時的精爐工藝水平達到歷史最高點。值得註意的是,宣德爐底款的“德”字心上沒有壹橫,當時有“省壹德”之稱,經多方查證,也有不省壹橫的。
據藏家介紹,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壹直在往上走。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爐,***拍出1179.2萬元,平均每件約56萬元。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時秋拍"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全部成交,總成交額9844.8萬元,平均每件492萬元。其中壹座"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 在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時以166.1萬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時秋拍時則以1512萬元成交,7年增值9倍。傳世的宣德爐很少很少,且價格為天文數字,非常昂貴。
2019年春拍後,明清宣德爐的收藏熱度不減,拍賣價格壹路穩穩走高。春拍期間,國內外各大拍賣行拍場上,都有明清宣德爐的出現,通過春季拍賣結果來看,明清宣德爐在拍場上,拍賣成交率頗高,而且部分精品銅爐再創宣德爐門類最高業績。據藏家介紹,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是壹直在往上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