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大明文化科技的輝煌:天下瓷都景德鎮

大明文化科技的輝煌:天下瓷都景德鎮

> 在英文中,“CHINA”是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而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CHINA”更是經常被掛在嘴邊,因為“CHINA”的另壹個含義指的是 “瓷器”。可見,在外國人的眼中,“瓷器”與“中國”劃上了等號。瓷器讓“中國”走入了外國的普通百姓家,也讓他們記住了瓷器的著名產地——景德鎮。> >在中國的廣闊疆域中,盛產瓷器的地方有很多,自隋唐開始便有“六大窯系”、“五大名窯”之說。每壹處產地都有精美絕倫的瓷器足以自傲。河北曲陽的定窯, 所產的白瓷可與白玉相媲美。河南禹州的鈞窯,有著“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壹片”的謠諺。但在這眾多的瓷器產地中,江西景德鎮的名號無疑是最為響亮的,被 譽為“千年瓷都”。> > 景德鎮位於今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相接壤,原屬古徽州的壹部分。就地形來說,老天對於景德鎮並沒有太多的偏愛。地 處丘陵地帶,景德鎮只是群山環抱中的壹個小盆地,四周層巒疊嶂,山巒陡立。這對於交通不發達的古代來說,意味著與外界相隔絕,有著被世人所遺忘的危險。但 老天又開了壹個玩笑,在崇山峻嶺中又埋藏下珍貴的寶藏。壹是高嶺土,它是制作陶瓷最為重要的原料,而景德鎮所產的高嶺土更是佳品中的極品。景德鎮東北六十 裏壹個叫高嶺的小村子,正是這裏的土壤給予了景德鎮如此的盛名。高嶺村的瓷土主要含有高嶺石,這種呈白色,略帶淺黃、淺藍色的結晶巖,可以用來燒制瓷器, 以潔白、細膩、耐火度強而著稱。高嶺土的名氣,也在很早就傳遍世界。在歐洲,至今仍把陶瓷工業上的高嶺土,叫“CHINA CLAY”,小小的高嶺村為中 國贏得了世界性的品牌。景德鎮的瓷器之所以能聞名遐邇,與這裏的高嶺土密不可分。壹是煤炭,為燒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的能源。這也讓景德鎮得以燒制瓷器達千年 之久。而其他的瓷器產地則沒有這麽幸運,在頂盛之後,它們就要面對無火可燒的窘境,壹個個都成為了歷史遺跡。而也正是這些才會留給景德鎮以青山綠水,至今 此地的森林覆蓋率還在70%以上。坐擁這兩份厚禮,景德鎮的人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璀璨的陶瓷文化,為“瓷都”這壹稱呼留下壹長串的陶瓷精品。> >景德鎮的制瓷歷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史稱“新平治陶,始於漢世”。雖然這時所生產出的還屬於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燒出的器物色澤、胎體都不成熟, 但這正是景德鎮制造瓷器的開端,輝煌的未來,正是從這色釉不勻、厚薄不等的器物中起步的。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景德鎮的陶瓷逐漸走向成熟。在唐宋時期,景德 鎮迎來了第壹個燦爛的高峰。,壹種被稱為“假玉器”的瓷器品種在此問世。這是由當地壹個叫陶玉的人制造的瓷器,在質量、色澤上可與珍貴的玉器媲美。壹 時間,“假玉器”名揚全國。連唐高祖都下令,列景德鎮的瓷器為貢品。有了皇帝的命令,等於給景德鎮頒發了張名牌產品的獎狀,做了壹次免費廣告。從此景德鎮 的瓷器壹發而不可收拾。到了趙宋時代,帝王們更加傾心於景德鎮的瓷器,宋真宗專門派人在這裏燒制宮廷用的官瓷,並在瓷器底部標明“景德年制”四字,以表明 其禦用瓷器的正身。由於這些瓷器從色澤、色彩到器形上都堪稱上品,名聲大噪。此地也因其瓷器而正式得名“景德鎮”。此後,“天下鹹稱景德鎮瓷器”成為了廣 告標語,風靡全國。> > 到了,景德鎮在原有的基礎上,其瓷器制造業更上壹層樓,成為全國瓷器制造業的中心。宋元戰火的洗禮和元末起義 的硝煙,並沒有使這座無城墻的城市倒下。相反,大量各地來此避難的制瓷工匠湧入這座城市,使得各地名窯的工藝都得以在此匯集,吸收融匯和消化吸收這些工藝 之後,景德鎮的陶瓷制造業才得以有新的突破。而明王朝的建立帶來了安寧富饒的生活,經濟的繁榮也推動了景德鎮的陶瓷制造業,景德鎮的瓷器不僅數量大,質量 好,而且品種多,行銷於海內外。> > 與唐宋的帝王壹樣,和他的子孫們也對景德鎮的瓷器情有獨鐘。他們直接在景德鎮建起了禦器廠,稱 為禦窯,也稱官窯;委派官員管理、監督瓷器的生產,專為皇室燒制各種宮廷、外交、禮品用瓷。禦器廠的建築分為管理和生產車間兩部分。管理部分中間是三間正 堂,後面連著穿堂,走過穿堂,便是寢堂。正堂的左側建有官衙,衙門中建有正堂、廊房、儀門、鼓樓、庫房,乃至監獄等壹應俱全。在這裏,到處都是官的痕跡, 皇帝的身影無處不在。生產車間部分由各種“作”組成,“作”相當於現在的車間。按照生產的品類不同,壹***有23個作:大碗作、酒盅作、碟作、盤作、鐘作、 印作、錐龍作、畫作、寫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鐵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東碓作、西碓作等。也由於生產的物件不 同,各“作”中房間的數量亦不同,有多達幾十間的,也有的僅壹間。廠中還有各種窯:風火窯、色窯、大龍缸窯、青窯等,在明代最多時達到了80多座。另外, 廠中還有水井、柴房、工棚、神祠等附屬設施。> > 憑借著帝王的威勢,禦器廠聚集了最優秀的能工巧匠,占據了最好的原材料,擁有民間所無法 擁有的雄厚財力,進行著不計成本的精工細作,生產出大量美妙絕倫的傳世精品。禦器廠的瓷器代表著明代瓷器制造業的最高成就。習慣上,明代官窯的產品,均以 帝王年號冠名。永樂窯是對永樂時期的官窯瓷器的統稱,史載永樂窯的制品“有壓手杯、中心畫雙獅滾球,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又次之,杯外青花深翠,式 樣精妙”,可見當時人們制作工藝的精良。在浩浩蕩蕩的船隊中,作為大明王朝的賞賜,景德鎮的瓷器占據了半壁江山。不僅擴大了中國瓷器的聲譽,也帶動了 景德鎮瓷器的國際化。而明代官窯中最為精美的器物,要屬產於宣德年間的宣德瓷器,其中青花瓷的色澤達到了最高水平。青花瓷器是指用鈷料先在胎體上繪畫花 紋,再上壹層無色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壹次燒成,呈現白地藍花,是釉下彩瓷器。宣德時,青花瓷的胎體凝厚莊重,給人壹種沈穩的感覺。這個時期的青花原料, 據說是鄭和下西洋時,從 *** 地區帶回國內,叫蘇渤尼青,色彩清亮鮮艷,色性穩定;溶入胎釉時,顯得青翠欲滴,古樸厚重。因為這種青料已消耗殆盡,所以, 宣德時的青花瓷器更加彌足珍貴。有壹款白茶盞,色澤如玉,釉下暗含雞橘皮紋,杯內有絕細龍鳳暗花。這種般的藝術品,見證了明代瓷器的輝煌時刻。從 宣德爐到後世的景泰藍,都已成了中國的國寶。> > 進入明中期以後,景德鎮產的青花瓷器雖不及宣德,釉 *** 彩上的鮮紅色也不如永樂、宣德時 期;但這時期工藝上的創新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成化年間研制出的鬥彩堪稱陶瓷制造業的又壹個高峰。所謂鬥彩,是先在釉下先用細線描好青花圖樣,再送入窯 內高溫(燒成瓷器的溫度在1250度以上)燒成青花,然後在釉上就青料勾畫的輪廓用彩料填繪,再由烘爐低溫(釉或彩在壹千度上下燒成的瓷器)烘燒而成。由 於釉上和釉下的色彩互相爭妍媲美,相映成輝,按照景德鎮的方言,凡湊合在壹起,就叫鬥,故稱之為鬥彩。鬥彩又分為兩種,壹種以青花、釉裏紅和豆青拼成彩 畫,稱為“釉下鬥彩”;壹種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五彩拼成彩畫,稱為“釉上鬥彩”。這種鬥彩,五彩斑斕的圖像躍然瓷器之上,讓人愛不釋手。其中以 雞缸杯為例,有記載說:“成窯有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上繪牡丹,下繪子母雞,活靈活現。”有人評論說,此杯胎薄體輕,近光透影,繪畫極精。這種珍品在 時就極為昂貴,僅壹杯便值十萬錢。正德、嘉靖兩朝,國內又獲得外國的顏料“回青”,可與宣德時的“蘇渤泥青”媲美。這時的青花瓷器色澤濃重,有壹種藍中微 泛紅紫的鮮艷色彩。由於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以八仙、八卦、壽山、福海為題材的作品,便不斷產生。萬歷時期,是官窯瓷器在明朝的最後壹個輝煌時期,青花瓷器 的外國顏料已用盡。於是,青花瓷開始追求圖案的富麗堂皇,和器形上的多種多樣。花朵中夾帶著各種文字,彩瓷中花紋布滿全器。瓷制的棋盤、筆管、燭臺、鼓凳 等器物的出現,使器形的多樣化達到了“制作精巧,無物不有”的地步。經過歷代禦器廠工匠的努力,把明代瓷器制作的水平擡到了壹個新高度,有些方面甚至於達 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水平。> > 窮奢極侈的明朝皇室,不惜重金建官窯來滿足自己對瓷器的私欲,而景德鎮的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立的民窯, 才是真正的社會推動力。民窯不僅生長出大量的生活日用品,而且由於思想活躍,創造力強,產生出壹大批的陶瓷大師,為瓷器的發展史寫下了濃重的壹筆。如以制 “卵冪杯”、“琉霞盞”聞名於世的“壺隱道人”吳昊十九,就是景德鎮人。他的薄胎瓷杯、瓷盞,杯胎薄如蛋殼,盞色明如璣珠,壹枚僅重半銖,不到壹克重,可 謂是晶瑩剔透,輕若鴻毛。所制的薄胎瓷“卵冪杯”,被譽為歷史上登峰造極的瓷器之壹。仿古瓷制作名家周丹泉,其手下所出的仿古瓷器使人無法辨其真假。這位 周先生還常常帶著自己的仿制古器請名家鑒定,結果,往往為他的仿品所蒙蔽。據說,有壹次,他在朋友處看到壹件古鼎,便悄悄地用手指測量器物的高度,用小紙 片摹下鼎的印紋。半年後,周先生帶著自己仿制的古鼎拜會友人。他的朋友驚訝地發現,周丹泉的古鼎和自己原有的古鼎壹模壹樣。於是,當即買下作為副品。周丹 泉的名聲大振後,壹件精品問世,出現了四方重價求購,千金競市的熱鬧場面。另壹仿古名家崔國懋聲名更大,他所仿宣德、成化窯的瓷器號稱“崔公窯”,名噪當 時,四方爭購。> > 有了名家和名品,還有成千上萬制作瓷器的名工匠,景德鎮的黃金時代到來了。明代官員王世懋的《二酉委談》中說:“為天 窯器所聚,其民繁富,甲於壹省。余嘗分守督運至其地,火光燭天。夜,令人不能寢,戲目之曰:四時雷電鎮。”可見,當時的興旺景象,晝夜不熄的窯火,錘打瓷 土的響聲,讓初到此地的人無法入睡,整個市鎮變成了壹個龐大的手工工場,以至被戲稱為“四時雷電鎮”。> > 景德鎮的瓷器不僅供國內消費, 而且傳至海外,成為外國人認識中國的壹個符號、壹個標誌、壹個象征。在宋元時期,景德鎮的瓷器就是出口產品。到了明朝,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產量的增加, 更促進了景德鎮瓷器的海外銷售。明朝初期,國力正盛,在天朝大國的心態下,景德鎮的瓷器多用賞賜的方式傳到外國。但這種恩賞的形式,只在明前期較多。到了 明代的中後期,隨著國際貿易時代的到來,更是隨著明朝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更多的瓷器則是通過商品貿易的方式走向世界。當時沿海各港口的中外商船,都是以 瓷器作為物品運送的,整船整船的瓷器被運往了日本、東南亞、印度、非洲,乃至於歐洲等地。萬歷四十二年(1614),當時壹艘從爪哇回國的荷蘭船,就滿載 了景德鎮的瓷器6萬9千多件,占景德鎮瓷器年產量的千分之1.9。可見,當時歐洲對瓷器的需求量是相當大的。> > 景德鎮這座歷史悠久的南方小城,在明朝這壹輝煌時期,又壹次地留下了自己不朽的傳說。壹件件傳世的佳品,述說著明朝的頂盛,壹段段瓷器背後的動人佳話,歷數著景德鎮曾經走過的輝煌。景德鎮巧奪天工的瓷器在明朝輝煌燦爛的畫卷上又增添了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 上一篇:BTV-2此時的電視劇名字?
  • 下一篇:如何在傳統椅子上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