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在清朝滅亡的過程中,享有盛名的九位“末代諸侯”都發生了什麽?
真是壹言難盡。有的死為烈士,有的為漢奸,有的頑固到底,有的被斬首,有的死了。
總督,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政府官員,有權有勢。他們往往掌管壹省或幾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是清朝官制中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員。品秩為正,但康熙三十壹年後,“總督銜制確立”後,總督壹般取“兵部尚書”銜,成為地方高官,品秩為從。
清朝除了掌管某些政務的督撫外,還有東北三省、直隸、兩江、四川、閩浙、雲貴、湖廣、兩廣、陜甘等九個督撫。
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勛
喜歡歷史的朋友對這個人熟悉嗎?沒錯,他就是《清史稿》的主編。他是袁世凱的老朋友,袁世凱騙他寫了《清史稿》。他還有壹個頭銜——東北三省最後壹任省長。他是漢軍的正藍旗,遼寧鐵嶺人,秀才。
宣彤三年,趙爾遜出任東北三省總督。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奉天)是清朝皇室的隆興之地。清兵入關後,被封鎖。只是在後面建省,設總督。雖然較晚,但由於東北三省的獨特地位,在九個巡撫中,東北三省巡撫的職權範圍最大,權力也最大。
辛亥革命期間,他忠於清廷,還在奉天成立保安社,試圖阻止革命。殺了很多人,殺了這個地區,東北三省是最後壹個降下清朝黃龍大旗的。
盡管鎮壓,革命是大勢所趨,趙爾勛在背後下崗。袁世凱請他當顧問,他沒去。最後被袁世凱騙去編清史。他是主編。然而,這本書並沒有完成。1927年,83歲的趙爾勛在北京去世。我死前寫了壹份草稿。所以現在這個清史還叫草稿,不叫阿清史,因為它還是壹個未完成的東西。
直隸總督張
就政治地位而言,直隸總督是“九總督”中最高的,管轄區域包括現在的河北、天津、北京這壹代,是京畿重地。
雍正二年,雍正帝頒布敕令,直隸總督授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時宇”稱號,直隸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壹總督”,地位很高,聲譽很高。李鴻章也扮演了這個角色。
光緒二十八年,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張接任,成為清朝最後壹任直隸總督。他是袁世凱哥哥嫂嫂的弟弟,後來支持袁世凱復辟。他是袁世凱稱帝的堅定支持者。
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張出任河南巡撫兼民政局長,至今仍大權在握。
袁世凱死後,跟隨張勛搞復辟,被逮捕,判無期徒刑。後來破財越獄,但從此遠離軍政,開始從事銀行業務。1933年去世,享年70歲。
他的兒子張伯駒(收養)更加出名。他是中國最古老的收藏家之壹,也是民國四大公子之壹。最好是先從溥儀那裏買壹大批名畫,然後捐給博物館。其中有《平復帖》和《遊春圖》,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
兩江總督張勛
在清朝的官員排名中,兩江總督占據了直隸總督、東北三省總督之後的“第三大總督”的位置,掌握著蘇、皖、贛三省的軍政,被清朝統治階級視為“糧倉和錢Ku”,是清朝皇權穩定的關鍵。"兩河的穩定使世界穩定."
清朝最後壹任兩江總督是張勛,歷史上有名的“辮帥”。
宣彤二年,時任江南提督、鎮守南京城的張勛因“頑抗革命軍”,被清廷任命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即使在清朝滅亡後,張勛和他的下屬部隊仍然保留著清朝的發型,以示對清朝的忠誠。
1917年,張勛率軍進京,調解朝廷糾紛,上演了壹場“復辟”的鬧劇。接著,張勛被段打敗,逃到天津,於1923年死於天津。
直到去世,才被運回江西老家安葬。張勛從來沒有剪過頭發。張勛去世後,壹度被譽為當時“孤忠”的典範。
自稱:回天無力,可獨善其身。頭在,辮子卻不會掉!我是清朝的大臣。可以算是末代諸侯中最頑固的了。他背後的事極其隆重,也算是享受背後的尊重。
福建省和浙江省省長宋壽
閩浙總督的官方正式名稱是“閩浙兩地提督軍務、軍餉、治河、任總督”,意思是閩浙總督是閩浙地區黨政軍的首腦,同時監管河道和總督的權力,權力很大。
光緒三十三年,滿洲正白旗人宋壽成為清朝最後壹任閩浙總督。從光緒二十壹年到光緒三十壹年的十二年間,宋壽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各種要職,妥妥的“雍容華貴”。
武昌起義爆發後,大家都勸他投降,他就是不聽。他試圖反抗,給女人武器,讓每個人都拼命反抗。結果旗兵失敗,經過壹夜激戰,宋壽吞金自殺。他是唯壹壹個為大清國捐軀的總督。
湖廣芮城總督
湖廣總督是掌管湖南和湖北兩省的政府官員。明朝時,湖南、湖北兩省合稱“湖廣省”,故名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最有名的是張之洞,最後壹任湖廣總督可以說是清朝的壹個掘墓人。他叫芮城,滿洲裏正黃旗人。他的祖先和父親都是國家級高級幹部。他在壹個陰影的籠罩下開始了他的仕途。由於家世顯赫,他的仕途壹帆風順,升遷不斷。宣彤二年,芮城出任湖廣總督,達到了仕途的頂峰。武昌起義的成功要感謝湖廣總督。
起義時,他跑得比誰都快,在墻上打了壹個洞,從洞裏鉆出來,跑到長江上的壹條船上。可以說是他的愚蠢為大清挖了最後壹個大坑。後來他逃到了上海,聽說要受罰,又跑到了日本。他的逃跑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各地發生起義,軍官都跑了。
清朝滅亡後,芮成敢回國,於1915年死於上海。
陜甘總督長庚
陜甘伊犁總督是掌管陜甘伊犁三省軍政的高級官員。幾經變動,他的地區名稱和官職在乾隆二十五年直到清朝滅亡都成了定制。
宣彤元年,出生於滿洲正黃旗的伊爾根覺羅·長庚出任陜甘總督。武昌起義爆發後,曾數次在武陟為官,戰績不錯的陜甘總督,將巡撫印信交給掌管的趙維璽,倉皇而逃。死了四年,我“恭敬”了。
四川省長趙爾峰
順治十四年,四川巡撫在成都正式設立。這期間雖有變動,但都是乾隆二十四年後定制的。
宣彤三年,時任四川巡撫的趙爾遜調任東北三省巡撫,趙爾遜的弟弟趙爾豐成為清朝最後壹任四川巡撫。
趙二鳳是個有幾分城府的人。他在四川做了壹件大事,就是打敗了英國操縱的西藏叛軍,把西藏保持在中國的版圖之內。當時他也在準備移民西藏。
但他在任時,四川發生護路運動,他帶兵鎮壓,人稱屠夫趙。護路運動可以說是武昌起義的引子。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免去巡撫之職,出任邊防大臣。
然後四川獨立,趙二豐交權。隨後,在四川軍政府爆發的內亂中,趙爾豐作為“罪魁禍首”在成都被斬首,成為9名政府官員中唯壹被處死的總督。
其實這個人還是有歷史功績的,不僅僅是他反動的壹面。即使他死在鐵路保護運動之前,他也會成為像左那樣的民族英雄。
雲貴總督李景熙
雲貴總督是雲貴的高官,曾任軍務、糧餉知府,曾統治廣西省。
宣彤元年,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侄子李景熙出任雲貴總督。
他在雲貴總督的時候,是雲南講武堂的總經理。他曾說,雲貴總督做不到,講武堂做不到。結果從這個講武堂出來的大部分都是革命者。朱德就是這個學校的,還是李景熙特意錄取的。
而他更豁達,蔡鍔在雲南搞革命串聯,他視而不見。於是武昌起義後,蔡鍔把他作為禮物送出了國門。
到了上海後,他被抓了,剪了頭發。此後投靠袁世凱,與趙爾勛壹起成為“松山四友”,在袁世凱政權中工作。袁世凱死後,在天津避難。1925,死於上海。
兩廣總督張
兩廣總督,主管兩廣軍政。
兩廣總督壓力最大,因為太平天國和孫中山大多活躍在反清勢力最旺盛的兩廣地區。
上壹任太守是張,在已有二年。張在賄賂了當時的實力派——愛新覺羅、和碩卿親王後,當上了兩廣總督,開始了罪惡的仕途。
當上兩廣總督後,張頑固地擁護帝制,反對民主,大肆殺戮革命派。在著名的黃花崗起義中,對張的血腥鎮壓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武昌起義時,他也學芮城,帶著收來的錢逃往日本。袁世凱掌權後,回到中國。回國後成為袁世凱的顧問,袁世凱當皇帝的號手。
最可恥的是,九壹八事變後,張勾結日本特務幫助別人,盧溝橋事變後,張公開投靠日本人,成了漢奸。1945年,日本要戰敗了,他還組織了壹次佛會,為日本人祈福。日本戰敗後,據說被罵死了,估計是被嚇死的。可以說他是這個國家最丟臉的州長了。
摘要
這九位是清朝最後壹代政府官員,結局各不相同。有的殉難了,有的被斬首了,有的死了,有的成了漢奸。最該嘆息的或許就是趙二豐了。不是說大清系統沒有人才,只是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