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紅顏多薄命,從來佳人難有幸。在歷史的河畔行走,回首望去,不難看見許許多多的悲慘降臨在壹個又壹個女子身上。面對悲慘的命運,有人會悲觀消沈、自怨自艾,有人則坦然面對、優雅從容,梅娘無疑是後者。
壹生坎坷的命運旅程,並不曾折損梅娘的半分優雅,即使是去世,也很體面,就像她最喜歡的那句詩“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梅娘的心中似乎總會有安寧常駐。讀她的文字,總能尋到悲天憫人的感動。觀她的人生,不難發現,悲苦過後總有回甘,也可謂是苦盡甘來。
梅娘,“沒娘”
1920年12月,梅娘出生於東北長春的壹個大戶人家,她的父親是當時東北實業的巨頭孫誌遠。希望將壹切美好祥瑞都降臨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孫誌遠為自己的女兒取名孫嘉瑞。
由於父親孫誌遠出生於壹個平民家庭,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了自己的商業王國。經商期間他四處遊歷,也因此開闊了視野,接受了許多新潮的思想,沒有傳統觀念裏的“重男輕女”的腐朽觀念,對於自己的女兒也是萬分疼愛。
父親的疼愛和優渥的家境讓小孫嘉瑞的日子過得十分幸福,甚至壹度讓她以為自己是這個家裏的“寶貝”。唯壹不足的是,她的母親似乎不怎麽喜歡她。當別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撒嬌賣乖時,媽媽留給小孫嘉瑞的只有無盡的冷漠和不喜。
在後來和人提及自己童年時的經歷時,梅娘曾這樣說道:“我抱著小的純真的女兒心去和娘親近, 她總是不愛理我 ,跟我說話的時候扳著臉, 生氣的時候就罵, 我沒看見過娘的笑臉。”
事出必有因,母親對梅娘的厭惡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真相的揭開還是在壹次梅娘犯錯後,母親對她責打時無意中說出來的。還小的孫嘉瑞無意間弄斷了狐仙堂供奉的狐仙的尾巴,母親知道後大發雷霆,甚至用鞭子狠狠抽打她。
年幼的她對母親眼中的恨十分不理解,直到從下人們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後才慢慢懂得。原來“母親”並不是自己的親生媽媽,她只是壹個妾室所生。因為“母親”恨自己的親媽,才將厭惡與怒火延伸到了自己身上。
長大後開始寫作的孫嘉瑞,為自己起了個筆名“梅娘”,諧音“沒娘”,頗有些自嘲之意。
文采出眾,留學日本
從小便失去生母只是梅娘不幸的開始。梅娘15歲那年,壹向疼愛梅娘的父親孫誌遠因為壹直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最終積郁成疾,離開了這個美麗世界。父親的死亡讓梅娘的世界從此便被黑暗籠罩,本就可憐的梅娘現在連僅剩的父愛都失去了,她只能在這偌大的家庭中孤獨的生存。
所幸當年父親堅持讓梅娘讀了書,知識的積累讓梅娘的眼界日益開闊。刻苦學習的她成績也是十分優異,就像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梅娘可謂是少年成名,十七歲時便出版了自己的第壹部作品《小姐集》,此書壹出,時人紛紛贊嘆梅娘的文筆,梅娘也因此被稱作“神童”。
也正是這壹名氣,讓父親的好友張鴻鵠,當時的哈爾濱電業局局長,看到了梅娘的文學天賦。為了幫助好友的遺孤,張鴻鵠費盡心力說服了孫家,送梅娘赴日留學。也正是由於這次留學的經歷,為梅娘埋下了悲慘命運的種子。
“南玲北梅”,風光無限
留學日本的梅娘遇到了讓自己獲益壹生的恩師松本老人,也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好友,她在日本也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回國後的梅娘,走向了人生中第壹個輝煌,由於接觸的文筆和留學的履歷,北平《婦女》雜誌向梅娘發起了誠摯的邀請,受聘後的梅娘也在這裏將自己的文學成就又壹次次推向了巔峰,創作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水族系列小說:中篇《蚌》《蟹》,短篇《魚》。
也正因為梅娘這壹批水族系列小說的出版,讓她再壹次為世人所知。出眾的文筆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喜愛,也就在1942年這年,在文學界舉辦的壹項名為“誰是最受歡迎的女作家”的讀者調查中,當時梅娘與大紅大紫的張愛玲並列第壹。於是便有了“南玲北梅”之稱,當時的梅娘不過22歲,正可謂是少年成名,風光無限。
丈夫遇難,喪子喪女
動蕩的時局總會有無數的家庭上演離合悲歡。1948年,因為丈夫在臺灣工作的緣故,梅娘和兩個女兒也壹同赴臺。雖然外面是戰火連綿,梅娘的家中卻是無限溫馨。丈夫、女兒,還有腹中即將出世的胎兒,壹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讓梅娘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可是梅娘並未能壹直得到上天的眷顧,突如其來的災難毀了她所擁有的幸福,丈夫柳龍光死於海難的消息給了這個原本溫馨的家庭致命的壹擊。還來不及悲傷丈夫的離去,生活的重擔就重重地壓在了梅娘的肩上。
為了養育兩個女兒和腹中即將出世的胎兒,梅娘開始了自己艱苦的人生歷程。其實她本可以輕輕松松地獲得財富,只需委身於任何壹個向她提出邀請的富紳,但是骨子裏的驕傲和文人的清高不允許她做出妥協。
出於對祖國的愛,梅娘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壹切海外任職的邀請,帶著孩子便回到了大陸。但是悲慘的命運並沒有就此放過她,等待她的是長達十年的動蕩和磨難。曾讓她獲得人生高光時刻的日本留學經歷在那個敏感的時期成了她被人懷疑的理由,曾經翻譯的東南亞文學作品也成了傷害她的利器,但是即使經歷了壹次又壹次的傷害,梅娘依舊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哪怕是在農場接受沈重的勞作。
禍不單行,1959年,年僅十三歲的小女兒因病永遠離開了梅娘的懷抱。還沒等梅娘從女兒死亡的傷痛中緩過神來,兒子而因患上肝病而死亡。壹連串的打擊讓梅娘心如刀絞,但面對著悲傷痛哭的大女兒,她依舊是溫柔的安撫著,可見梅娘是何等的堅強。
為還債甘當保姆
兒子雖然永遠離開了人世,可救治所花的巨額醫療費用還需要梅娘來償還。不能寫文章的梅娘只能憑借自己的雙手做些體力活掙錢。為了還債,梅娘繡過花、砌過墻,還到人家家裏給人當過保姆。
從風光無限的大作家到替人洗衣做飯的保姆,此件落差之大可想而知,可梅娘依舊是那副淡然的模樣,好像生活從未對她施過壓。上天是公平的,梅娘最終還是迎來了苦盡甘來的壹天。浩劫過去之後,她的身份也重新恢復,壹切的冤屈都得以洗刷幹凈。
人生實苦,梅娘的人生尤其是如此。她用壹生向人們展示了什麽是命運多舛,也用行動演繹了何為淡然,面對壹次又壹次命運之輪的碾壓,她沒有絲毫怯懦,只是始終淡然,也正是這樣的好心態,讓她活到了96歲高齡,離世時仍舊面帶微笑。
梅姨的壹生真正做到了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雖壹直遭受波折,但也活得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