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欣賞名著

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欣賞名著

小學美術課本裏,有很多美術大師的作品。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繪畫風格。其中國畫、水粉畫、油畫最為常見。國畫的代表作品有宋代的《冬嬰戲圖》和《棗花圖》。齊白石作品《百年幸福》、李可染作品《錢塘過牛》;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唐代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圖》;20世紀現代繪畫大師吳冠中的代表作有《以春為線》、《吳家作坊》等。這些不同時代的大師,用形神兼備、飄逸超脫的意境,用濃淡、幹濕、點畫、速寫等中國畫基本筆墨技法,大膽表現那個時代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具有歷史意義。外國繪畫大師的代表作品有法國盧梭的《熱帶颶風與老虎》、德加的《舞臺上的舞者》、馬蒂斯的《紅房子》。奧地利克裏姆特的《向日葵花園》和荷蘭梵高的《向日葵》;西班牙畢加索的《兩個年輕的農民》和法國雷諾阿的《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們》。他們用視覺效果、簡約的寫實風格、虛幻的傳奇童話、詩意的豐富內涵以及現實與理想的交織,給人以視覺享受。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畫”真的不容易。教師應註重選材,欣賞和分析名著。

美術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感受和體驗美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欣賞作品才能明白什麽是美?什麽是藝術?以及名家作品的深刻內涵,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繪畫方向。過去,我們只重視繪畫和工藝的教學,而往往忽視了欣賞的教學。作品欣賞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連老師都搞不清楚怎麽欣賞。欣賞有什麽意義?上課也就是說說而已,更別說學習別人的長處了。要知道,不僅要培養藝術家,還要培養有品位有情趣的人。那麽,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欣賞名著呢?

第壹,收集資料,做好學習的準備。

收集素材是欣賞作品的前提。沒有信息,就沒有說服力。師生* * *收集與內容鑒賞相關的資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備而學,縮短學生與內容鑒賞的距離。比如初二上冊第十壹課《讓我們跳舞》,讓學生重點收集黃州和德加的作品,以及他們的生平事跡。這為上課提供了基礎和充分的準備,對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很多同學不再被動的看“畫”,也會有積極的態度。隨著老師的思路跨越時空,領略大師的風采,老師上課會輕松很多。久而久之,就要培養大三學生收集數據的好習慣。以點帶面,拓寬學生視野。

二,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壹些著名的作品直接和間接地表達生活,雕刻“畫”出自然世界和人的內心世界。面對壹部作品,第壹印象尤為重要。有些作品賞心悅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些則含蓄含蓄。只有經過比較、觀察和深入研究,這部作品才能發人深省,有意義。教師可以利用媒體圖片和音樂來激發學生對作品的興趣。那麽如何激發“樂趣”呢?進口是關鍵。在欣賞盧梭的作品《熱帶颶風與老虎》時,我給同學們講了壹個美麗的故事:“壹只餓了很久的老虎,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裏出來覓食。這也阻止不了它的求生本能,發現獵物就在面前,瞪大眼睛趴在地上,正小心翼翼地壹步步逼近獵物……”。講故事的時候加了打虎的動作,同學們興趣盎然,紛紛模仿老虎的角色。教師在引入時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誇張的動作和壹段優美的音樂來創設情境,從而達到圖文並茂的教學效果和欣賞氛圍。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師生互動中達到欣賞的目的,因為興趣是欣賞的動力。

第三,掌握鑒賞方法,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對於大三學生來說,能否欣賞壹部作品並經常理解?畫的是什麽?妳什麽意思?大三學生壹般都是靠第壹眼的感覺。如果他們看到了,就證明他們懂“畫”。如何欣賞作品還很模糊。然後,老師要引導他們如何欣賞此時的作品。在以往的美術欣賞課中,老師往往講到最後,過度投入,以至於老師成了主角,學生成了聽眾,欣賞課成了“講座和欣賞課”。但是,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接受的過程。老師們想盡辦法吸引他們的“眼睛”和“頭腦”進入他們的作品。

1,觀察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向綜合觀察,想象自己站在最佳的位置和角度,充分欣賞和把握欣賞的對象,以大觀小。例如,在冬天嬰兒玩耍的圖畫中,描述了孩子們在花園裏玩耍的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整體的大小對比和柔和的色彩層次感,認真閱讀《畫》。問:“這是什麽季節?小夥伴在做什麽?妳還看到了什麽?”深入引導學生逐層觀“畫”、賞“畫”,把握作品脈絡,循跡而行,從而達到欣賞的效果。

2.對比法。藝術欣賞活動主要是對不同的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做出藝術評價。壹開始主要是對作品和畫家做了壹些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如:什麽時候產生的?中國還是國外?它的主題和思想內容是什麽?它采取什麽樣的表現形式?在兩者的比較中,我們仔細欣賞“畫”,分析不同的繪畫風格和表現手法。比如黃舟的水墨畫《新疆舞曲》和德加的油畫《舞女》在舞臺上的對比,黃舟大膽的線條、大膽的造型、色彩的變化,表現出舞者陶醉其中的歡樂場面,充滿層次和變化。德加的油畫,表現手法細膩,講究光感和立體造型,柔和的色彩畫面令人耳目壹新。與中國傳統的繪畫觀念、繪畫風格、表現手法完全不同。通過對比,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感受。

3.互動方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根據學生在低齡階段活躍的特點,師生可以互動合作欣賞作品。教師利用媒體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分析自己作品的色彩造型和表現手法。其次,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與學生交流互動,營造“畫”的氛圍。比如欣賞壹年級美術書第十三課吳冠中的作品《春天像壹條線》時,把幻燈上的圖片放大,讓學生先觀察,然後讓學生組成幾個小組討論:它是什麽樣子的?有哪幾種線路?畫家為什麽要用彩色線條?畫家為什麽要這樣畫?小組互動討論,師生進行雙邊活動,得出結論。學生不僅感興趣,還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體驗法。學習大師級藝術家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親身體驗大師潑墨的氣勢,大膽創作。可以畫壹張圖畫出來,感受壹下大師們的優雅。比如初三第十五課,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吳佳左方》,問“這幅畫是什麽感覺?”引導學生仔細品味“畫”,然後老師示範幹濕、明暗、點畫等國畫技法。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吳佳作坊使用了什麽技巧。學生們很快就會找到答案,然後照著做。自然,學生們積極在宣紙上臨摹大師的作品,大膽使用鋼筆畫。學生們在體驗中學到了國畫的技法,體驗了彩墨帶來的樂趣。

5.綜合法。藝術欣賞與詩詞音樂相結合,可以達到圖聲兼備的效果。彈壹首曲子,配壹首詩,擺壹個舞蹈模特的姿勢,表演畫中的情節。學生將隨著音樂的旋律欣賞這幅畫,這將使他們感到有趣,並對作品的內涵有* * *的理解。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踏入神聖的意境。

第四,滲透德育,品味民族文化藝術的魅力

藝術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欣賞,讓學生陶醉於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名著欣賞主要是以完美的形象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觸動人的心弦,振奮人的精神,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崇高境界。如秦和張的《在戰鬥中成長》初三上冊,描寫了壹幅遊擊隊打勝仗凱旋而歸的精彩畫面。背上有獎杯的少年,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從他們的身影中,仿佛看到了年輕軍人英勇善戰的光輝形象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再比如:小學二年級上冊第八課《大樹的故事》,讓學生欣賞傑斯?艾倫的作品《菩提樹》通過觀察“樹”來理解人與樹的關系,滲透著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情感,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品味民族文化的魅力。

總之,大三學生很難欣賞名著。上升到理論高度就更難了。那麽,教師應該有選擇地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營造文化場景和氛圍,激發學生欣賞興趣,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由淺入深,日積月累,博采眾長,為以後學習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美術老師是交流的使者,美術欣賞是沙漠中的壹泓清泉。只要妳有壹顆“心”,幹渴的沙漠也會變成綠洲。

  • 上一篇:Epub收藏
  • 下一篇:如果給妳壹個億,24小時之後必須還,妳會幹什麽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