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推進“工匠精神”的踐行

如何推進“工匠精神”的踐行

什麽是工匠精神?

“匠人”,壹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各類匠人以高超的技藝創造了無數奇跡。很多人認為工匠是機械重復勞動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義。他們代表著敬業、堅定、踏實、卓越的氣質。“匠人精神”是指匠人對自己的產品壹絲不茍地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是壹種令人肅然起敬、持之以恒的價值觀。工匠精神是骨子裏把事情做好的信念和決心,是對初心的壹種堅持。工匠精神就是把心註入作品。當主客體全身心投入,忘記了工作,本能的力量就能被調動起來,從而產生無限的創造力。

工匠精神是壹種沈穩、獨立、踏實的工作態度。工匠精神包含嚴謹、耐心、專註、奉獻和創新等品質。不要貪多求快,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眼花繚亂,不要猶豫努力,不要怕麻煩。即使苦心經營,也沒有收獲,沒有遺憾,沒有輕易放棄,以壹步壹個腳印的精神刻苦訓練,產品和技術不斷攀升,變得精細。

工匠精神是壹種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思想。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永遠不滿足於對產品質量的追求,永遠精益求精,把每壹件產品都當成壹件工藝品,耐心打磨,孜孜不倦地改進產品。

我們都知道德國是最具工匠精神的國家。他們的企業很多都是百年老店,長期生產某種產品。他們的工人世世代代做著同樣的工作,他們的技術代代相傳。他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藝,享受產品在手中升華的過程。所以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廚具、體育用品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產品,隨時可以用100年。“德國制造”已經成為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工藝也可以從瑞士制表師身上看出。瑞士制表師精心打磨和雕刻每壹個零件、每壹道工序和每壹枚腕表。他們用心做產品的態度,是工匠精神的思考和理念。在匠人眼裏,除了品質的精益求精,制造的壹絲不茍,追求完美的勤奮,別無其他。正是有了這種壹心壹意的工匠精神,瑞士表才享譽全球,暢銷全球。

在日本,東京的“壽司之神”也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為了保證溫度,吃飯前的熱毛巾都是徒弟擰的;為了保證米飯的口感,煮飯鍋蓋的壓力需要雙手才能打開;煎雞蛋,壹個看似簡單的工作,應該出自壹個有十年經驗的學徒;以前的蝦都是早上煮好放冰箱裏,直到拿出來才上菜。現在,蝦是煮熟的,直到客人光顧。章魚的按摩時間從半小時增加到40到50分鐘,就是為了讓肉變軟,帶出香味。在這裏,食客吃的不是壽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斷重復以求達到新的高峰。

2015任給華為全體員工發了壹封曾經風靡朋友圈的郵件——“學習日本工匠精神,壹生專心做壹件事”。在這封郵件中,任明確表達了他對工匠精神的態度。在他看來,所謂“工匠精神”的核心,不僅僅是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在所做的事情和所生產的產品上,建立壹種對工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精神。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網上流傳過壹組數據:截至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全球最多,德國837家,荷蘭222家,法國196家。長壽企業為什麽會偶然在這些國家集聚?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麽?答案是:他們都在傳承壹種精神——工匠精神。

看兩組統計數據:第壹,歐洲和日本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12.5歲,而美國的競爭相對激烈,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8.2歲。在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不足3年。其次,在福布斯“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100品牌)中,中國沒有壹家企業入榜,而在另壹份榜單——“2065 438+05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中,中國有十幾家企業入榜。

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企業很多,但是生命周期短,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強做大。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很多,但能成為世界知名品牌的很少。那麽,為什麽中國企業不能活得更久呢?為什麽中國企業不能創造世界聲譽?原因之壹是中國企業缺乏工匠精神。

還有壹組數據。據日本觀光廳統計,2015年,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總額為141740億日元(822億人民幣)。在世界各國遊客在日本消費的前五名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消費總額比來自韓國、美國、中國、香港和臺灣省的遊客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在中國實體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人在日本購買馬桶蓋、感冒藥、電飯煲、衛生巾、絲襪、避孕套、指甲鉗、保溫杯、電動牙刷、鋼筆等產品的瘋狂行為,著實刺痛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神經。由於工匠精神的缺失和低價低質的不良印象,中國企業正在不斷失去自己的消費群體。

誠然,過去30年,中國經歷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充足的生產和供應。但是,在講究速度和效率的時代,面對大量的機會,人們變得浮躁,急功近利。我國大部分企業在快速發展,創造充足供給的同時,卻失去了供給質量的重要性和保障。

現在中國社會消費的需求端越來越成熟。雖然貧富不平等依然存在,但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中產階級迅速崛起,開始有能力購買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他們越來越註重生活的品質和細節。近幾年國人在國外瘋狂購買的產品,無論是高端奢侈品還是普通日用品,質量都明顯高於國內,而質量的背後是對產品工藝和人性化的極致追求。這種追求的結果就是讓人無法拒絕的美好用戶體驗。只要使用這種充滿“工匠精神”的產品,消費者就會成為它的忠實粉絲。

壹個質量第壹的時代正在到來。中國企業是時候放慢腳步,彎下腰,靜心思考,著力提升供給質量了。他們需要通過R&D、技術創新、質量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打造品牌影響力,這些都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工匠精神是支撐“中國制造”從“合格制造”走向“高質量制造”和“卓越制造”的精神動力,也是中國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支撐因素。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讓工匠精神助力企業發展

工匠精神不僅代表了壹種新的生產理念,也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方向。最終目標是通過走出低端制造的泥潭,淘汰落後重復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實現“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水平和形象。但是,工匠精神還不足以喊口號。更重要的是,企業要把工匠精神落到實處,“知行合壹”,讓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企業發展。

要把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大力弘揚。

企業文化是壹個基業長青的基石,可以傳承幾百年的工匠精神,而承載這種精神的正是企業文化。那些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員工壹進來就沐浴在嚴謹和精益求精的氛圍中,他們努力把每壹件事做到最好。其實這是壹種企業文化。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追求完美,拒絕平庸是很自然的,沒必要刻意要求。

因此,企業要踐行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並將其納入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通過多種方式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通過企業文化,讓員工樹立“工匠意識”,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全體員工的精神品質,讓員工擁有嚴謹、細致、敬業、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職業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讓敬業、踏實、卓越成為企業價值觀的追求,為工匠精神培育土壤。

其實中國很多老字號企業的文化都體現了很強的工匠精神。比如同仁堂的對聯“加工雖繁,必不敢省工,口味雖貴,必不敢減材”,深入人心,令人敬佩。在華為內部,經常會有壹些很有意思的口號,比如“不要讓雷鋒吃虧”、“燒不著的鳥是鳳凰”、“冷板凳要坐十年”等等。都是在“旅訓”(華為入職後的脫產企業文化培訓)中講給員工聽,出現在各種學習手冊中,要求員工討論、學習、思考。這些朗朗上口的口號告訴員工要杜絕浮躁,努力工作。

當然,很多企業的車間和辦公室裏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牌:“堅持追求完美——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無異於制造無用的垃圾”。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這種工匠精神融入到產品文化、質量文化、生產文化、R&D文化等企業文化的亞文化中。

要把工匠精神植入管理的各個環節,全面提升。

企業要以工匠精神為導向,融入生產經營的每壹個環節,真正做到人、財、物的投入,使企業的生產、研發、工藝、技術等各方面的軟硬件環境得到改善,不斷吸收前沿技術,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產品,打造品牌。

以工匠精神引領R&D和創新。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原有技術的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將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為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還積極吸收前沿技術,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做出更好的產品,推動企業不斷進步。

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R&D和創新需要考慮自己是否願意真正為客戶帶來價值,是否願意在經歷大量失敗後堅持在R&D,是否願意做出上百種方案並選出最優,是否專註於提升業績,是否敢於推翻自己的辛苦,追求新的高度,最終做出讓消費者驚喜的產品。

另外,技術的傳承與創新要講究工藝精湛,精益求精。既要繼承原有的好技術,同時又要改進創新。最終目的是提升品質,不斷追求完美和完美,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就是工匠精神的堅持。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獲得了38000多項技術專利,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很好地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中國質量最好的代言人。

格力是國內唯壹掌握“變頻壓縮技術”的空調企業。從董明珠的大專院校招聘了8000多名R&D人員,並逐步進行培訓。在R&D的投資和對核心技術的堅持,充分體現了格力的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引領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需要質量文化的引導和質量管理體系的保障,需要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質量文化要使企業從上到下形成壹致的質量理念,在全體員工中形成追求極致質量的精神。質量體系有剛性要求,需要加強和提升產品質量標準,推動質量理念在各方面的落實。在質量管理方面,華為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華為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贏得客戶的信任,這也是華為今天成功的原因。華為不僅倡導以工匠精神衡量產品,還構建了堅實的質量體系,支撐著“質量第壹”的實施。“華為最珍貴的是‘沒有生命的管理體系’,用規則和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任曾指出,華為最重要的基礎是質量,質量管理應該從以產品和工程為中心的質量管理擴展到覆蓋公司各個方面的大規模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的終極追求是“零缺陷”。為了解決手機攝像頭的質量缺陷,華為將投入數百萬人民幣進行檢測。為了解決“榮耀”產品的小缺陷,生產線停工,再次整改。

以工匠精神引領品牌建設。企業的發展需要品牌的提升,品牌的好壞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立足。品牌的競爭是產品質量的競爭,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內在價值。工匠精神是指品牌在質量、體驗、服務等方面對客戶做出的長期、持續的承諾。好的品牌建設是建立在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以及產品品質的精心研究和提升之上的,是品牌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

要構建工匠精神的保障機制,科學激勵。

第壹,組織機制建設。工匠精神能否有效落實,取決於組織機制是否按照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和要求來設置。組織和機制的建立要圍繞質量管理、R&D和技術創新的職能,要求賦予“工匠”更多的責任和權力,讓各部門各司其職,從機制上保證全體員工專註於質量提升和精益求精。

其次,制度建設。工匠精神的本質是有制度支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匠制度比工匠精神更重要,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從精神層面影響人。工匠制度不僅從精神上引領,更重要的是指導我們如何去做。

第三,獎懲機制的構建。企業發展不能壹味鼓勵競爭,單純以業績定獎勵,讓真正踐行工匠精神的人得到應有的回報。強化技術人才激勵機制,要高度重視壹線工人的上升通道,讓他們有充分的成就感、獲得感和不斷前進的目標動力。

第四,培訓機制建設。現在很多企業不缺技術,缺的是真正有工匠精神的大師。培養壹個大國工匠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他們現在不培養,就會垮掉。因此,企業要建立科學的工匠培訓機制,加大培訓投入,評選出壹批“智能之星”和“技術勞模”,讓工匠脫穎而出,成為企業之星、社會之星、壹種榮耀。

要把工匠精神落實到員工的個人行為中,做到知行合壹。

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認真、敬業、鉆研的精神。沒有對職業的尊重,對工作的執著,對品牌文化的負責態度,對追求完美的創新活力,就不可能在創新領域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企業通過文化的引導和制度的保障,最終將工匠精神落實到每個員工的行動中。每個員工都應該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要求,或者浮躁不妥協,冷靜踏實,大家都會秉承這種精神。

如果每個員工都能以工匠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嚴格要求自己,在產品和服務上精益求精,多花時間學習,努力工作,主動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勇於創新,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藝術品,追求完美,樂在其中,那麽每個員工都會成為自己工作中的行家裏手。

我在為中國高鐵制造商CRRC服務時,對其“壹手壹號,實名制註冊制”印象深刻,這是高速動車組嚴格制造、“標準為王”的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所謂“壹次清洗”,就是在生產工人的班前會上,隨機抽取壹名員工站在6米開外,大聲背誦自己的工藝文件和操作規程。“第壹手技能”是對員工嚴格執行標準的檢驗。近年來,在4萬人的抽查測試中,員工壹次性合格率達到99.99%。“實名登記制”就是每壹個員工在完成每壹道工序後都要加蓋自己的名字,並對其終身負責,讓每壹個動作都是“純金”的,最終鍛造出壹個“純金”產品。

讓工匠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不同時代的工匠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發展,工匠精神不斷融入新元素,但其本質不變。早期工匠的嚴謹、專註、專業,被稱為工匠精神。在工業和信息技術時代,我們要求的嚴謹、專註、專業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更加註重創新、精準和品質。科技越先進,工匠精神越重要,我們對工匠精神本質的追求沒有改變。

在當今時代,工匠精神在企業的實踐不是搞手工,而是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大規模生產和企業的生產管理實踐中,促進生產和供應質量的提高。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需要更多的時代特征,比如追求創新,縮短研發周期,更早的將產品推送給用戶,在互聯網領域快速叠代。互聯網思維要求的產品不斷叠代,意味著我們在不斷追求精益和完美。

企業在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中,應根據所處行業的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在理解工匠精神本質內涵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尋找適合行業和企業自身的實現工匠精神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企業供給質量,實現企業基業長青。

有人說,過去的10年是商人的時代,未來的10年將是工匠的時代。未來中國企業的核心問題不再是追求業務擴張,而是如何讓自己成為壹個在產品和服務上壹直追求完美的“匠人”。每壹個勞動者,每壹個生產者,每壹個企業,都會秉持著摒棄那些投機取巧的思維和浮躁的心態,生產“工匠產品”,打造中國響亮的品牌,真正助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將那些看似空洞的精神口號付諸實踐,這樣不僅能做出好產品,還能賺到錢。

這種精神絕不是壹蹴而就的,也不能像書本上的知識那樣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系統耐心的培養,在企業中代代相傳。幸運的是,在我國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仍然有很多像華為、格力、騰訊等企業。他們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相信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和踐行工匠精神,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匠人才”用更多的“工匠產品”征服世界,中國企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工業評論)

  • 上一篇:Xi兵馬俑導遊詞
  • 下一篇:每日短信問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