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寧波天壹閣寧波天壹閣圖片

寧波天壹閣寧波天壹閣圖片

1、寧波天壹閣景點介紹2、遊寧波天壹閣_900字3、寧波的天壹閣在哪裏4、關於寧波天壹閣的歷史與故事5、天壹閣的詳細資料寧波天壹閣景點介紹

天壹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天壹閣藏書樓坐北朝南,為兩層磚木結構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築,通高8.5米,斜坡屋頂,青瓦覆上。壹層面闊、進深各六間,二層除樓梯間外為壹大通間,以書櫥間隔。

閣前鑿“天壹池”通月湖,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壹象”等景點。天壹閣及其周圍園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天壹閣特點

天壹閣及其周圍園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天壹閣藏書樓在防火、通風、防潮方面也獨具特色。樓上的通間大致上是用於存貯圖書,布置書櫥,用書櫥將大通間有效地劃開,使整個樓上分得井井有條,樓下為六間的布局。天壹閣與範氏住宅中間還有壹墻相隔,用以防火。

遊寧波天壹閣_900字

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天壹街10號的天壹閣,是我國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61年),原為兵部右侍郎範欽藏書處,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藏書籍7萬卷,現已達30多萬卷,其中不少是珍本、善本和孤本,被人稱為南國書城。如今,每日遊人和查資料者絡繹不絕。藏書閣內壹個個玻璃櫃內,存放著明代刻本和抄本。壹些印書的刻板也有收藏,尤其是地方誌和明代科舉錄,稱得上全國之最。天壹閣內有“凝輝堂”、“東明草堂”、“範氏故居”、“四明亭”、“寶書樓”、“幹晉齋”等勝景,濃蔭蔽日,茂竹繁盛,景色幽靜,占地約1萬平方米。

天壹閣取自古書“天壹生水、以水制火”之意。藏書樓前鑿壹水池,蓄水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年),範欽曾孫範光文又在閣前增構池亭,環植草木,建造假山,堆積怪石。其中“九獅壹象”景色尤佳,相當精巧,令遊人嘆為觀止。院墻多有浮雕和磚雕,很具藝術感,頗有江南園林特色。

清康熙三十八年(1779年),詔書《四庫全書》,範欽八世孫範懋捐出閣內藏書680多種,受到皇帝贊賞,名聲大震。到後來,“文源”、“文淵”、“文律”、“文朔”、“文匯”、“文宗”、“文瀾”藏書七閣紛紛效仿天壹閣式樣修建。

1933年至1935年,寧波當地人士籌款修葺天壹閣,並將壹批歷代石碑移至天壹閣後院,工程浩大。解放前夕,由於各種原因,天壹閣藏書失落不少,閣內僅剩13000卷。解放後, *** 多次撥款維修天壹閣,經多方求訪,回收了歷代藏書籍3000余卷,其中有的為海內孤本。1981年,天壹閣內新建書庫,為藏書提供良好環境,天壹閣錦上添花,南國書城名聞遐邇。

到寧波不到天壹閣是壹大遺憾,借出差機會圓了我學生時代的壹個夙願。

古代壹武將尚知愛書、習文,崇尚文武全才。讀書成為當地人的風尚,歷史上寧波名人倍出。如虞世南、潘天壽、柔石、殷夫、包玉剛、邵逸夫、包括溪口的蔣介石等。

藏書成為當地人的壹大嗜好,不少人家都以藏書為樂,這恐怕也是天壹閣藏書的歷史條件之壹。寧波我的幾個網友,請我到他們家做客,壹個女網友家的客廳居然整整壹面墻,都是書櫃。我略查壹下足有5000本以上,多數是工具書和人物傳記。

讀書可以使人減少愚昧,藏書造福子孫後代。遊山玩水是我的愛好之壹,相比之下,遊天壹閣使我受益匪淺。

寧波的天壹閣在哪裏

分類:地區浙江寧波市

解析:

天壹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寧波天壹閣的藏書樓之壹。古籍浩瀚,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素負“南國書城”之盛譽,巍然屹立在寧波城月湖之濱,成為亞洲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壹。它是寧波人最引以自豪的壹個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寧波,沒有不到天壹閣壹飽眼福的。這古樸的建築,幽雅的園林,恬靜的環境,確實令人神往。然而過去的天壹閣只是壹個普通的私家藏書樓,歷經幾代滄桑;如今的天壹閣則是寧波的壹顆“明珠”,它集藏書、文物、旅遊於壹體。1982年2月23日,天壹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雄踞大門兩側是壹對清代石獅。這些木結構的大門,是清道光年間造的。“南國書城”這四個字由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所書,而“古閣藏英”則是由大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現在所看到的大門兩旁對聯是鐘鼎文,讀作“天壹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對聯說明了天壹閣藏書樓歷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登上天壹閣藏書樓以後的感嘆心情。黃宗羲號南雷,他曾賞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進入天壹閣,首先映入寧波天壹閣我們眼簾的是照壁上氣勢宏大的“溪山逸馬圖”,當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裏拍照留念。這幅八駿圖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天壹閣的堆塑,絕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參觀完這塊照壁後,從右邊的直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書庫和閱覽室)。可以看見天壹閣的又壹塊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麽嗎?它統稱為“麒麟”。但細分下來,這是壹個龍角、牛嘴的“豺”,是正義的象征。

天壹閣藏書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幢藏書樓就是幾經修繕後保存下來的天壹閣遺址,它是晚清時期的建築遺物。天壹閣的主人名叫範欽,字堯卿,號東明。明嘉靖十壹年(範欽27歲時)進士,做過湖廣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雲南右布正使以及陜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後來又巡撫南贛汀漳諸郡,宦跡遍布半個中國,直至官升兵部侍郎。範欽生性耿直,不畏權貴,曾頂撞過權傾朝野的武定侯郭勛,因此蒙受冤獄。後在袁州知府任內,因秉公執法又得罪了權臣嚴世藩,為了避禍,辭官還鄉。回到寧波後,就建造了藏書樓。範欽愛書成癖,在做地方官時,每到壹處總是留心搜集當地的公私刻本,對無法買到的書就雇人抄錄。經史百家之書,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較重視當代著作和文獻的收藏。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誌、政書實錄、明人詩文集及歷代科試士錄,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還匯集了許多有價值的碑貼,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範欽的藏書樓原名叫“東明草堂”,樓前開鑿壹池與月湖溝通,蓄水備用。當時寧波有許多藏書樓,但先後遭受兵火破壞,範欽想,兵災無法避免,火災可以防止。為了防止火災,範欽費盡苦心,查閱了許多書本,最後在《易經》中看到有“天壹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而受到啟發,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將藏書樓改名“天壹閣”。藏書樓上為壹大通間,樓下六間,象征:“天壹地六”。範欽不但將藏書樓改了名,還規定抽煙喝酒後切忌登樓,不準擅領親朋好友開門入閣及留宿閣內,更不準擅自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違者處以不能參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懲罰。天壹閣的主人連取名時都考慮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見其用心良苦。

範欽壹直活到80歲。臨終時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次子大潛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遺產分成兩份,壹是白銀萬兩,二是全部藏書。大沖體察老父心情,決定“代不分手,書不出閣”。範欽的後代對天壹閣藏書的保護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據記載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侄女錢繡雲是壹個酷愛讀書的聰明才女,為求得登閣讀書的機會,托邱太守為媒與範氏後裔範邦柱秀才結為夫妻,婚後的繡雲滿懷希望,以為這下可以如願以償了,但萬萬沒想到,已成了範家媳婦的她還是不能登樓看書,因為族規不準婦女登閣,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終,遺命夫君將她葬於閣邊,願以芳魂與書作伴,了卻她另壹種“青燈黃卷”的夙願這壹悲劇足以說明禁約的嚴格。

原來藏書樓四周都是花園,以防附近壹旦發生火災不會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時,範欽的曾孫範文光請來名匠壘起玲瓏假山“九獅壹象”、“福祿壽”等。由名匠大師堆砌造就的玲瓏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許多動物,大家不妨數壹數***有幾只?

主人為了保護藏書樓而制定了極為森嚴的規定,同時作為壹份私人財富,藏書樓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規約不可能是壹成不變的,第壹個破例登上天壹閣藏書樓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黃宗羲由於他的道德、文章、學識、氣節在當時普遍受到人們的敬佩。在範氏族中曾做過嘉興府學訓導的範友仲幫助下,很快取得了範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壹閣。原來範欽後代為防止藏書失散,還議定藏書由子孫***同管理,閣門和書櫥鑰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任何人不得擅開。黃宗羲不僅閱讀了天壹閣的全部藏書,還為天壹閣藏書整理編目作出了貢獻。

關於寧波天壹閣的歷史與故事

天壹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壹街。

天壹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壹。

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

範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珍稀。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範欽的八世孫範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壹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壹閣也從此名聞全國。

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

範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如女子不得上樓。

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

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53000多卷。

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壹統誌》等數十種古籍。

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

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13038卷。

新中國成立後, *** 為了保護天壹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天壹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註》中“天壹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壹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壹閣”。

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

樓前有“天壹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範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天壹閣面積約2.6萬平方米,分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陳列展覽區。

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有東明草堂、範氏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

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

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

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雲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

”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天壹閣的詳細資料

天壹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寧波天壹閣,融社會歷史、藝術於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26000平方米。

環境幽雅,園林精美、建築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總體布局由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陳列展覽區三大功能區組成。

天壹閣藏書樓是寧波天壹閣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壹,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間,原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的藏書處。

於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錄最為珍貴。

近年來,我館事業發展迅速,先後新增中國地方誌珍藏館、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

中國地方誌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誌6730多冊,占總數的80%以上。

銀臺第博物館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藝術和建築藝術,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獎”。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以三維空間展示麻將的起源及與寧波的歷史溯源。

建於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獨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間工藝為遊客所嘆服,並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天壹閣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自1996年以來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行風建設示範窗口、市壹級綠化單位及市十佳旅遊景點等等。

溪山逸馬圖

系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甩尾扭頭,嬉戲嘶鳴,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重點。

東明草堂

系天壹閣建成之前範欽的藏書處。

範欽(1506—1585),字堯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壹吾廬”,現東明草堂於1980年重建。

範氏故居

原系範宅的東廳,後為範氏後裔居住生活之處。

它處於高墻環繞的天壹閣藏書樓之外,做到了生活區與藏書區相互隔離,是範欽為保護藏書的精心安排,現建築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馬第

即範欽宅第,環境幽雅,位於月湖深處,林木蔭翳,規模豐敞,於1996年恢復司馬第臺門、耳房。

寶書樓

天壹閣又稱寶書樓,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藏書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私人藏書樓。

範欽取“天壹生水”之說,以水制火之義,建築書樓。

樓上壹大間,樓下成六間,並名為天壹閣,且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範欽曾孫範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築園林。

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壹象等景點。

風物清麗,格調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範欽原有藏書7萬余卷,現尚存1.7萬余卷,大部分為明代刻本和鈔本,不少已是海內孤本,尤以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錄為特色,解放後,經文物工作者多年訪求和當地藏家的慷慨捐贈,閣藏古籍已達30萬卷,其中善本8萬余卷,蔚為大觀。

尊經閣

中國歷代尊崇經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閣,用以珍藏經籍。

此閣原在寧波府學內,系光緒年間重建的重檐歇山頂建築。

1935年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維修天壹閣時移建於此。

明州碑林

***計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

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先後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

還有格言、箴言、學田、學山、進士題名等碑,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內容、經費來源和人才培養情況。

千晉齋

民國時期,甬上學人馬廉藏有晉磚千余枚,顏其藏室曰“千晉齋”。

後捐贈天壹閣,特辟壹室陳列,仍用其名。

東園

位於天壹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於此,園林初具雛型。

1974年將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圍墻。

1982年東園擴建,挖土成池,堆土為山,環園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築兩幢,於1986年告竣並對外開放。

百鵝亭

明萬歷年間遺物,為墓前祭亭,原在祖關山,1959年移建於此。

此亭結構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海馬躍浪”、“麒麟招寶”等圖樣。

凝暉堂

為磚木、石柱結構的清代建築,內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誌銘》等。

書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

麻將是中國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張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傳、發展都和寧波息息相關。

我們利用麻將發明人陳政鑰先生(清道光年間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將的歷史和文化”、“麻將與寧波”、“世界各地麻將牌展示”三部分,並配以中式、西式兩間棋牌室和“三缺壹”的塑像向觀眾呈現了麻將的歷史和發展,理清了麻將源流的脈絡。

本陳列重在展示麻將運動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競技麻將運動。

目前,是國內唯壹壹家以麻將為主題的專題性陳列館

秦氏支祠

建於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為祭祀祖先而建,時耗20余銀元。

祠堂以照壁、臺門、戲臺為中軸線,五間兩弄,前後三宸,兩側置配殿、看樓,占地2.6畝,建築面積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築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是寧波民居建築藝術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戲臺匯雕刻、金飾、油漆於壹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戲臺的屋頂由16個鬥拱承托,為單檐歇山頂,穹形藻井並由千百塊經過雕刻的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絕招。

花轎廳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

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厘米,木質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幸得壹個寧波村姑相救。

脫險後,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兩人所約暗號泄露,於是趙構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於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制作也愈來愈考究。

南園

位於天壹閣藏書樓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壹閣擴建壹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6年動土,歷時二年,園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叠石玲瓏。

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築“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廳”。

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

銀臺第位於月湖北岸,偃月堤邊,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原為嘉慶十年進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

童家為詩書禮儀世家,童槐之子童華中道光十八年進士,曾以禮部尚書入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老師;其孫童祥熊,中光緒九年進士;所以童府有“壹門三進士”的說法。

在1999年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壹期建設工程中,銀臺第得以修復,由寧波市天壹閣博物館進行陳列布展和管理,成為展示清晚期到民國寧波官宦人家家居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並榮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獎”。

陳列保留了傳統的建築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築搞陳列”的問題上進行了壹些探索。

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政廳、家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繡房、臥室、佛堂、磨房等場景式陳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寧波官宦學士人家的生活環境、家居藝術和蘊含的社會性與社會關系。

白雲莊

位於寧波市西郊的白雲莊,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雲集》,死後葬於此地,故名“白雲莊”。

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先生曾講學於此,故又稱證人書院,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余姚黃竹浦人。

寧波天壹閣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倡導以經學為本,以史學為輔,獨創了“經世致用”為宗旨的學風,形成了我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學派別——浙東學派。

康熙七年(1668)應邀來甬講學,培養了壹大批學術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萬斯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四明學風頓開。

清末白雲莊逐漸荒廢,至1986年得以重修,現由寧波市天壹閣博物館管理,主體建築為五開間三進木結構平屋,四周圍墻,環境清幽。

伏跗室

伏跗室位於城西孝聞街91號,坐西向東,為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構樓房,是浙東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馮孟顓先生(1886—1962)的藏書樓,現為市級文保單位。

“伏跗”源出《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伏於跗側”句,意為“伏處鄉裏不抗顯,而致力於學”。

1962年,馮孟顓先生長孫馮孔豫代表家屬,遵照馮老的遺囑,將全部藏書260余箱近10萬卷,捐獻給國家。

伏跗室現由寧波市天壹閣博物館進行管理。

樓內現有《馮孟顓先生平身事跡陳列》,用大量圖片資料和事物生動翔實的介紹了馮老的生平簡歷、著述成果、藏書業績,以資紀念。

  • 上一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作文600字
  • 下一篇:廣發銀行最值得用的信用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