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萬俟詠 - 長相思
壹聲聲。
壹更更。
窗外芭蕉窗裏燈。
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
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
空階滴到明。
長相思(二首)
萬俟詠
雨
壹聲聲,壹更更。
窗外芭蕉窗裏燈,
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
空階滴到明
山 驛
短長亭,古今情。
樓外涼蟾壹暈生,
雨余秋更清。
暮雲平,暮山橫。
幾葉秋聲和雁聲,
行人不要聽。
這兩首詞詞意相近,寫法與用韻相類,可能是同時所作。
前壹首詞寫聽雨失眠之愁情。全詞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聲,愁人之情見於言外,極盡含蓄蘊藉、深沈委婉之致。
詞的上片,“壹聲聲”見雨之稠密,“壹更更”見雨不斷絕,而失眠者側耳傾聽、長夜難熬的意態就暗示出來了。“窗外芭蕉 ”因雨擊聲而顯其存在,又寫出雨聲之響亮呼應“聲聲”字 ;“窗裏燈”點“夜”,體現“更更”意 。寫“燈”寫“芭蕉”,俱是寫雨之影響。“ 此時無限情”亦因雨而興發了“ 夢難成”,本來就愁苦,那堪風雨助人淒涼,平生心事壹時百端交集,故覺“恨難平”。這雨不管“愁人”喜聽也罷,“不喜聽”也罷,只是下個不停,“空階滴到明”。階無人曰“空”,強調空,也是突出離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壹夜未眠,否則怎會知道雨壹直下到天明呢?
後壹首詞寫雨後山驛的黃昏景色和詞人的羈旅之思。全詞語淡情深,工於寫景,善於造境,讀後令人覺其含無限忱惻。
上片起首兩句,寫山驛望中所見,兼含旅思。兩個短句,從時、空兩方面著筆,而想象縱橫馳騁,使其感情色彩增強而意境加厚 。第三句客觀寫景:“樓外涼蟾壹暈生 。”而樓帶新月壹痕 ,其景如畫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僅平仄妥貼,而且因蟾蜍之為物喜濕而體冷,更能表現“涼”意,“涼”字又暗示了行人觸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黃蓼園說此句“仍帶古今情之意 ”,可謂善於體會 。月“ 暈”是“雨余”景象,又是風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啟“雨余秋更清”壹句,遠興“幾葉秋聲”壹句。過片“暮雲平,暮山橫”,寫秋景雲空闊而單調,全是蕭瑟之感。加之葉聲與雁聲,而更添淒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輕淡地道壹句:“行人不要聽”。“不要聽”而不得不聽,不發聽後之感而只道“ 不要聽”,真令人覺其“含無限惋惻”(《蓼園詞選》評)。
長相思 遊西湖
作者:康與之 年代:宋
體裁:詞
南高峰,北高峰,
壹片湖光煙靄中。
春來愁殺儂。
郎意濃,妾意濃。
油壁車輕郎馬驄,
相逢九裏松。
註釋:
在康與之僅存的三十八首詞中,情韻深長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於寫少婦離情。這首《長相思》,就是比較突出的壹首。
此詞《 花庵詞選》題作《遊西湖》,但重點不在寫景寫遊玩之歡,而是觸景懷人。
上片從西湖景物寫起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寫山。南北兩高峰是西湖諸山中兩個風景點。南高峰舊稱“高壹千六百丈”(今實測為海拔256.9 米),風景蔥倩,登臨遠眺,可以把西湖和錢塘江景物盡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 ,遙遙相對,海拔314 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觀與南高峰不相上下。因為兩峰景別致,故作者特別拈出,以概括西湖諸山之勝。—這樣措詞,也是詞調格式的原因。
“壹片湖光煙靄中”句寫湖。西湖光面約五平方多公裏,雖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樣壯闊,但水光瀲灩,碧波蕩漾,也頗為開朗。而且,湖上並非空蕩蕩的水光壹片,白堤和蘇堤象綠色的裙帶,孤山象壹塊翡翠玉石;還有那亭臺寺閣,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煙靄迷蒙中,就更顯得綽約多姿了。
“春來愁殺儂”句,因景生情。點出“春”說出“ 愁”。“春”是所寫景物的時節,“愁”是景物觸發的感情。聯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說:春天來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麗動人,但這卻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關鍵,著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著落 ,著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緒始全托出。結拍如此,可謂善始善終。
過片轉入回憶,交待愁思的緣故 。“郎意濃,妾意濃”者,郎情妾意都壹樣的深厚濃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連用兩個“意”字,兩個“濃”字,給人予深刻印象。疊句在詞中所具有的積極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發揮。
“油壁車輕”二句,是對前面兩句的表述,寫他們的初次見面 。“油壁車輕郎馬驄”這壹句中有個典故:《蘇小小歌》雲:“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據說,蘇小小是南齊錢塘名妓,她常乘著油壁車(四周垂帷幕、用油塗飾車壁的香車)出遊,壹日,出遊時遇到壹位騎青驄馬(青白色的馬)而來的俊男阮郁,兩人壹見傾心,蘇小小就吟了這首詩,約他到西泠(即西陵)橋畔松柏郁蔥處(即她的家)來找她,結為夫婦。這裏借用這個故事,來比詞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濃情密意,以突出他們之間的浪漫情調 。“九裏松”是他們初見的地點,那地方是“錢塘八景”之壹,為葛嶺至靈隱、天竺間的壹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時 ,植松於左右各三行,長九裏,因此松陰濃密,蒼翠夾道,是男女傳情達意的好地點。當然,文學作品也允許虛構的,它可以虛構富於詩意的情景;故我們對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騎驄馬妾乘車,是否在九裏松,都不必過分推敲。總之,下片詞意,是女主人公回憶其與所愛的歡會。
這首詞,以西湖景物為背景,上片寫現實,下片寫回憶;通過敘述回憶中的歡樂以反襯現實中的憂愁,思婦情懷 ,宛然如見。據詞譜,《長相思》為雙調三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壹疊韻,是最短的詞牌之壹,要寫好實不易。必須有雋永的意味,給讀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實仍屬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韻和前後各重疊壹個三字句的特點,給人的印象就特別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吳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這首詞在這方面工力也不弱,詳見上文論述。詞的風格自然樸素,毫無斧鑿痕跡,似民歌的天籟,如西子的淡妝,實仍佳作。
長相思
作者:袁正真 年代:宋
體裁:詞
南高峰,北高峰,
南北高峰雲淡濃。
湖山圖畫中。
采芙蓉,賞芙蓉,
小小紅船西復東。
相思無路通。
註釋:
詞人袁正真,本為南宋宮女 。1276 年,元軍破臨安 ,謝太後乞降 。不久帝後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 。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真三次上書 ,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 。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 ,南宋舊宮人為之賤行 ,並賦詩相送 。袁正真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這首詞出於《宋舊宮人詩詞》,從這首詞的題材、風調,乃至語言 ,都很像壹首描寫男女相思的情詩。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作者租用的壹種形式而已,其深意在於表達作者的亡國之恨和思國之苦。
“南高峰 ,北高峰”,聰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現存的兩座山峰的名字領起,起筆通俗、簡潔,而又自然地將詞引入特定的環境之中。壹開篇也就將讀者引入詞中。南高峰、北高峰 ,是西湖十景之壹。“南北高峰舊往還,芒鞋踏遍兩山間 ”。古住今來多少遊人墨客登高懷遠留下詩詞畫卷 。煙籠霧繞 ,雲掩雙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濃濃的詩情畫意,清代文人直稱之為“雙峰插雲”。“南北高峰雲淡濃 ”,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詞簡意豐,具有極強表現力,試想那雲的飄浮聚散,色的輕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蘊含在“ 淡濃”二字之中嗎!尤為可貴的是雙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 ,美不勝收。“湖山圖畫中”總括山水如畫,極言其美,收束上片;壹面又以“山”連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 ,上承下轉,出乎自然。“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鐘禧《和友人招遊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襯湖水,恰如“綠葉紅花”,相得益彰。
《長相思》壹詞寫至“采芙蓉 ,賞芙蓉”,那場景、氣氛、意境便頓時大變了,在我們眼前展現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從中體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現其獨特的主題和美的個性 。“小小紅船西復東”便起了這種獨特作用 。盡管讀來平平 ,但細細體味,卻不壹樣。采也好,賞也好 ,但總也“相思無路通”。尋其所思,覓其所愛,東尋西覓而不可得。令人陷入無限的傷懷和幽恨之中 。“相思地路通 ”,顯然是受了“波淡淡 ,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陳金風《樂遊曲》),以及《小長幹曲》中的“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等詩句的影響。
“塞北江南千萬裏,別君容易見君難,何處是長安?”(陶明淑《望江南》)對於羈旅之中的宋舊宮人來說,汪元量的南歸,撩撥起多少離愁別恨,勾起內心深處些許懷舊之情,也壹定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何日是歸年”?誰來回答?只有“無路通”。“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對湖山如畫南國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 。然而十多年來左思右想、“東尋西覓”,哪有歸路 !“無路通”三個字,使其陷深深地絕望之中。對於“無望”和相思兩情感。對於也曾是“日夜思家歸不得”的汪元量來說,不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會喚起深深的同情和強烈的***鳴。此詞壹出,彼此黯然神傷,掩面而泣,正所謂 :“?斷腸人聽斷腸聲,腸斷淚如傾”(周容淑《望江南》)。
《長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 ,後來演化為詞牌,是詞牌雙疊中最短的。全詞***三十六字,前後片開頭二句多用蘊韻。這首詞起筆自然,結筆高明,寫景寫事,娓娓道來。筆鋒輾轉,雙關妙語,亮出心曲。作者用韻精確,多用比喻,有樂府民歌之神貌。在表達家國之恨,故土之思這個主旨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詞作者超凡的才情筆力。
長相思
作者:宋無名氏 年代:宋
體裁:詞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憂。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十五年前壹轉頭。人生放下休。
據《東南紀聞》卷壹載,這首詞題於“(賈)似道貶時”,當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於左右兩丞相吳潛、賈似道先後貶循州(今廣東龍川)事而作此詞。詞中表現出對奸臣賈似道陷害忠良、壞事幹絕而終無好下場的慶幸,也含有人事無常的感嘆。
吳循州即吳潛(1190?——1262),字毅夫,寧宗嘉定年間進士,歷官至江東安撫留守,應詔陳事時,因得罪了當時的宰相被罷奉祠。理宗淳佑十壹年(1256)入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主張加強戰備抗禦元兵,不滿茍安國策,並向丁大全、沈炎、高鑄、賈似道等奸臣鬥爭,被奸臣忌恨。開慶初(1259)因賈似道、沈炎勾結陷害,貶謫循州。景定三年(1262)賈似道派人將他毒死於貶所。時人為抱不平,於被貶十五年後,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復原官。
賈循州即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理宗時,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權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滅金後,進攻鄂州,賈似道名為守漢陽,實際上向敵人納幣請和,而又詭稱用兵解圍,欺上瞞下,品質極為惡劣。當時,吳潛為右丞相,移兵黃州,扼守長江要沖,積極抗元。賈似道因懷疑吳潛對他不利,就利用吳潛同理宗在立太子問題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誣告吳潛,致使吳潛含冤被貶。時吳已年近七十,為國憂傷不已,進而賈似道又派人將吳毒死於循州,正直士人無不憤恨,民間亦有歌謠諷刺。
日後度宗即位,賈似道又以太師同平章事,封魏國公,更加跋扈專權,不可壹世。並在西湖建別墅,名後樂園,終日淫樂。“大小朝政,壹切決於館客,日與群妾鬥蟋蟀”。元兵進攻南京,賈似道受命領兵抗元,正在戰事緊急關頭,他卻乘小船逃跑,奔揚州,造成不可挽回的敗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滅亡,以至天怨人怒,國人皆欲殺之。大臣陳宜中等彈劾他的罪惡,終於德佑元年(1275)被貶,因他名聲太壞,有的地方拒絕安置他,最後也流放到他曾毒害過吳潛的循州。時人大為稱快。縣尉鄭虎臣是壹個富於正義感的人,擔任送賈似道赴貶所的任務,壹路上對賈似道倍加報復,掀開轎篷,任烈日暴曬,讓轎夫們唱杭州歌謠謔他。走到壹個古寺,見寺壁有吳潛被貶南行時題詞,故意問賈似道:“賈團練,吳丞相何以至此?”賈似道慚不能對。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縣),鄭虎臣多次要賈似道自殺,賈不從,於是被鄭虎臣“拉殺之”,用錘將賈錘死。
賈似道貶死於赴循州道上,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吳潛被貶循州(1259)整整過了十五年,故詞中有“十五年前壹轉頭”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時光年復壹年。“湖上人家樂復憂”,看去似乎泛指西湖壹帶人民生活變化,實際上是指賈似道,他生長在西湖,長期在這裏為官,且有別墅“後樂園”在這裏。往日,他青雲直上,終日荒淫,得意、專橫,何其樂也,今天,他竟遭可恥可悲的下場,又何其憂也,所以雲“樂復憂”。接著用“西湖依舊流”作為反襯,大自然江山依舊,然而人事全非,顯示歷史無情。
下片,“吳循州,賈循州”,南宋末年同時在朝的兩丞相,壹個是堅持抗元的忠臣,壹個是惡貫滿盈的奸相,卻先後貶徙同壹循州,死於邊遠,時間僅僅相隔十五年。看來是壹種偶然巧合,實際上,吳之貶謫循州,由於賈之陷害,賈之貶謫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惡事作絕後所得報復。十五年前蒙冤慘死的吳潛,今日追復原官,得到昭雪,雖死猶存。當年作威作福的賈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錘死,遺臭萬年。“十五年前壹轉頭”,時光何其速也,轉瞬之間,命運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轉化,對這種惡人遭惡報,好人得昭雪的轉化,時人拍手稱快,慶幸歡欣。賈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場,當初何必那麽殘狠。“人生放下休”是從“十五年前(間)壹轉頭”的歷史變遷中申發出來的感慨。“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人事無常,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認真,所以說“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語氣詞。“人生放下休”與“西湖依舊流”前後照應,既表明江山依舊,歷史無情,又有人事無常的慨嘆。
全詞節奏明快,流暢通俗,有歌謠特點,同慶幸惡有惡報的心緒適應,而上下兩片的最後壹句均有詠嘆韻味見感慨遙深。這是壹首同時事密切相關的小詞,表現了對賢相奸臣之間的人心向背,有歷史資料和文獻意義,藝術也是圓熟的。 (陶先淮)
詩言誌,詞言情。然而這首詞卻獨樹壹幟,以詞進行諷刺,在唐宋詞也極為鮮見,但在諷喻中不見尖酸刻薄,藝術表現力極強,是壹朵散發異香的奇葩。這首詞諷喻當時世道。南宋景定年間,奸臣賈似道當權,其讒毀宰相吳潛,使之被貶循州,並其後將其毒死。賈似道繼為宰相,終日淫樂,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賈與元軍作戰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罷貶循,且也是在循州被縣尉鄭虎臣鍾殺於木棉庵。前後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這點對賈似道的鞭撻。嘲諷和對弄權者的正色告誡,語言含蓄,但語意卻是極其尖銳的。
上片開頭“去年秋,今年秋”,兩句,著意用兩個秋字使詞罩上壹層蕭瑟 、落寂的氣氛,年復壹年,壹個個雕謝的秋天又將過去。“湖上人家”兩句又著意表現權臣賈似道權力顯赫飛揚跋扈 ,與秋風落葉、灰飛煙滅的對比,“樂”“憂”轉換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築別墅 ,荒淫娛樂的賈似道。壹個“湖上人家”落筆輕巧,而卻充滿對賈的嘲諷揶諭。“西湖依舊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觀的語調,襯托人生無常,善惡報應的無情。句式好像在寫景,其實揭露主題,啟人深思。
下片幾句與上片不同。上片用筆曲中見直下片則直中含曲。“吳循州,賈循州”以簡單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義。吳潛,賈似道同為權臣,同貶循州,同死於循州客鄉,戲劇性的對此,又寄托作者對兩人的愛憎。賈似道誤國弄權,終死循州,而吳潛也雖有報國之誌,卻難脫循州之難 。賈似道更是可憎可惡可笑,其害人終害已 ,十五年榮華,壹朝也不過身敗名裂,多麽的可悲。“十五年間”二句,作者又鄭重告誡說,“人生放下休”,人世無常,還是丟開世情,免生煩惱。其中雖包含對賈的諷刺,但也含有對人生消極避世的消極思想,在此也應註意。
全詞短小精幹,口語化極強,語言質樸生動,極富節奏感,和濃愈的民歌風味,其中包含諷古喻今的現實主義色彩也極為難能可貴。另外在藝術表現上作者把含蓄與明快熔為壹體,使形式和內容更好的統壹起來,我們會在慢慢品味中體會出來。
長相思令
作者:吳淑姬 年代:宋
體裁:詞
煙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
疏影橫斜安在哉?
從教塞管催。
註釋
①霏霏:紛飛貌。
②管:樂器。
評解
這首迎春小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煙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從何處回”!惟願東風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詞寫景細膩,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兩個吳淑姬,皆善詞。壹是北宋人,詞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人。據洪邁《夷堅支誌庚集》卷十記載,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聰慧而能詩詞 。貌美家貧,為富民之子所霸占。卻被人誣為有“奸情”逮捕審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觀審後,置酒席,命她脫枷侍飲,“諭之曰:‘知汝能長短句,宜以壹章自詠,當宛轉白侍制(知州王十朋)為汝解脫 ,不然危矣。’女即請題。時冬末雪消 ,春日且至 ,命道此景作《 長相思令》。捉筆立成。”即此詞。
要解通此詞,須抓住兩點,壹是“自詠”,——她此時的處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執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詞人是如何通過結合“自詠”而“道此景”的。
開頭的“煙霏霏”乃雲霧迷蒙之意 。“煙霏霏”是雲霧迷蒙,為“雪霏霏”前奏。《詩·小雅·采微》:“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霏霏,紛飛的樣子。明明已經是“雪消”了,卻偏要說雪“霏霏”,已是壹奇。
下句還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裏,當還有幾株梅樹,但說它枝上“堆”著雪,顯然是借喻之法。詞人這樣當著知州衙門諸僚之面,“制造”出這樣壹幅雪壓梅枝的現“景”來,自然有她的原因 ,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從何處回”,就是說眼前還沒有“春回大地”;結合“自詠”,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審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壓著梅枝,擡不起頭來。“春從何處回!”用反詰的語氣,加重感嘆呼號的分量。詠“春日且至”而寫出這樣的句子,在座諸公是品詞的行家,既然出了這“自詠”的題目,當然懂得她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 !”緊承上片 ,通過描寫梅花,“道此景”而結合自己的觀感。這裏的“ 醉”和“睡”,不是實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說自己被壹場官司打擊得暈頭轉向,真是“終日昏昏醉夢間”(唐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句)。
到此際睜開了“醉眼”、“ 睡眼”,要找尋那“疏影橫斜”的梅景卻已是“如今安在哉?”沒有了,過去了。這句與“ 春從何處回”是意同而筆不同的壹種寫法,是說好景不屬於她 :要麽沒有來,要麽來了又去了,而她總是處在“ 醉夢中,從未領略到”。這壹句借用了林和靖詠梅詩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不只使詞語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卻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體現 。結句“從教塞管催 ”。“ 從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 。劉禹錫《楊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詞人想象其聲可以感物 ,遂認為笛怨驚梅,而使之落。如戎昱《聞笛》詩:“平明獨惆悵,飛盡壹庭梅。”張先《醉落魄》詞:“ 橫管孤吹,?聲入霜林,簌簌驚梅落。”本詞也承此意,說“疏影橫斜”的壹樹梅花,任憑羌笛聲把它“催”落了,補出“安在哉”的緣故。詞至此結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詠”的任務。絕妙之筆,婉約之情 ,構成了壹首篇幅雖短而很有包蘊的小詞。
於是“諸客賞嘆,為之盡歡。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釋放”,詞的手稿居然還由“治此獄”者收藏起來。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 ,然後又被雅人玩弄。
說是“佳話”也可以,但它畢竟是封建社會婦女生活的壹幕悲劇。讀此詞及其故事,不禁感慨萬分!
劉克莊《長相思·寒相催》
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本詞副標題為“惜梅”,上片著重在壹個“惜”字上。首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梅花沖寒而放,“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李清照《漁家傲》)馮延已亦有句雲:“北枝梅蕊犯寒開。”(《玉樓春》)所以說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暖,促使梅花萎謝。以下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壹點開,或者幹脆別開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試把花期數,便早有、感春情緒。看即梅花吐。願花更不謝,春且長住,只恐花飛又春去。”(晏幾道《歸田樂》)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自有不同的看法,俞陛雲評曰:“花開便落,莫如不開,佛家所謂無得亦無失也。詞為惜花,而殊有悟境。”作者認為,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於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然也不會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推而廣之,亦可以此胸懷對待人生其他問題,所以說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本來樂聲與梅花的開與落並無關系,但因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亦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鳴角”又有“收兵”之義,見《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帝乃駐馬鳴角收兵。”,所以,聽到角聲、笛聲中傳出落梅之曲,就免不了要與當前時局聯系起來,“新來邊報猶飛羽。問諸公、可無長策,少寬明主。”(《賀新郎》)“賴有越臺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風色惡,海天暮。”(同上)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起恢復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到憂時。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枝,據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雲:“梅用南枝事,***知《青瑣》《紅梅》詩雲:‘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嶠雲:‘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張方註雲:‘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南唐馮延已詞雲:‘北枝梅蕊犯寒開。’則南北枝事,其來遠矣。”南方氣候暖和,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開,所以說角聲、笛聲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這裏暗與上文照應,隱指危機存在於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又是壹轉,仍然歸結到惜梅,梅花開時韻勝香清,受人愛賞,謝時落花千萬片,漫天隨風旋舞如飛雪,使人不勝嘆惋,難以換留,此處再壹次突出“惜”字,並為上片“丁寧花放遲”之句作出了形象的詮釋。
長相思(京妓)
作者:柳永 年代:宋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雲愛〕金莖。巷陌縱橫。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鳳燭熒熒。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輕盈。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墻頭馬上,漫遲留、難寫深誠。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長相思 陳東甫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 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這是壹首描寫少婦的怨情詞。春天是壹個萬物萌生的美好季節,也是壹個使別離者懷人思遠的煩悶的季節。因此古典詩詞中便產生了數不勝數的遊子傷春、思婦怨春的詩篇。這首詞寫得清新流暢,節奏鏗鏘,音韻調諧,在汗牛充棟的怨情詩詞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鮮可愛。
詞人采用了壹種白描手法,單純而樸素地創造出壹個使人人都可晰視、都可體察、都可身臨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叢,密密的柳蔭,在花間柳下壹位窈窕的少婦正在靜靜地、幽幽地邁著慵懶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峰是微蹙著的嗎?還是如黛山似的深鎖著?我們不大看得清,只見她癡癡地徘徊著,怔怔地尋覓著,她是在捕捉壹個失落的夢,還是在追尋壹個遠方縹緲的幻影?
她什麽都不在追尋,她是在期盼早就遠行而且久久未通音書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復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為什麽壹個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見異思遷了嗎?薄情的他呵辜負了我的壹片癡情,壹顆真心……
上闋抒寫的是少婦白晝在燦爛的春光裏、在花叢柳蔭中的苦悶心情。下闋時間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間的心緒和情景:她獨宿空房,久久地撫弄那張排解她內心哀怨的古琴,琴聲鳴響著、鳴響著,心中的哀怨不但無法排解,反而更加煩悶,於是她便棄置了琴弦,翻身上床,企求在睡夢中尋找片刻的安寧,然而孤衾難眠,她輾轉反側,依然不能入眠,當年與他歡愛相攜、海誓山盟的情景又歷歷浮在目前。這頭上的金釵還是那時他相贈的呵。“但願心似金鋼堅”的誓言盟願猶清晰分明在耳,當初誰能料到今朝有這樣的結局……
這位少婦會不會被遺棄?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遠不再回來?詞中尚未點明。作者所描寫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婦的壹種心境和心路歷程。它給我們留下壹個懸念,壹種設想,而這正是本詞另有的壹種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