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小的兒子今年三歲。2歲的時候發現名字不應該叫,沒有語言。兩歲半時,在當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疑似自閉癥。
我壹直在想,兩個寶寶適合相處嗎?我很迷茫,害怕孩子壹起幹預的不良影響,猶豫要不要把大兒子帶到老人身邊,我們可以單獨幹預小兒子。
-馬西西
鄒小兵:這兩個孩子非常適合壹起照顧!
65438年2月8日,西西的母親和丈夫,帶著兩個兒子,踏上了去廣州的旅程。在去見鄒小兵教授之前,馬思思已經安排好了要問鄒小兵教授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兩個兒子是否適合帶在壹起”。
西西瑪是壹名醫務工作者。她白天忙於工作,下班後和周末、節假日緊密陪伴孩子。但是兩個孩子有壹定的年齡差距,步伐也不壹致。她很擔心這樣會給兩個孩子都帶來不好的結果。
在與鄒小兵教授會面後,馬思思說出了她的擔憂。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鄒小兵教授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同時詢問了西西瑪的家庭幹預過程,並認可了她的努力和付出。
鄒教授說我家這兩個孩子很適合在壹起。因為哥哥掌握了壹定的技能,哥哥可以以此為參考;媽媽負責指揮布置,爸爸也要積極做幫手。
“我不是服喪!”在與鄒小兵教授進行了面對面的咨詢後,西西瑪告訴了“星星守望者”社區的家長們。
在這次訪問中,鄒教授給了他們樂觀的態度和暖心的鼓勵,也為他們指明了未來的幹預方向。兩個兒子不用分開,這讓西西瑪很開心。
讓西西瑪驚訝的是,參觀結束後,鄒小兵教授主動加了她的微信!
西西瑪說:“我對這種疾病(自閉癥)感到焦慮,但我也極其樂觀。焦慮來源於剛入圈的迷茫和當時家庭沒有擰成壹股繩的狀態。關註了觀星人之後,我有過質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這壹切時至今日都感覺像是壹場夢。我被鄒教授搞糊塗了,加了他的微信。壹個愛笑的女生,可能真的很幸運。”
大家接力,送她帶兒子去廣州。
“我老公第壹次被感動。”
在西西瑪的《每日吐槽》中,她的丈夫是壹個真正的鋼鐵直男,不怎麽關心人,也不會表達愛意。但是這樣壹個直男,在看病的那天被感動了。
因為西西瑪在交流群裏告訴大家,她帶著兩個兒子出去很尷尬,在廣州人生地不熟。所以,每個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人告訴她廣州的氣溫和合適的衣服;
有人幫她規劃了具體的公交路線;
有人開車去車站接他們的家人,帶他們去中山三院。......
今天壹路上遇到很多好心人。還有人幫忙帶孩子,給零食,讓座。群裏的朋友也很好,很感謝大雄先生(觀星人)和他身後的同事們。
西西瑪說,這壹切讓他們壹家人感到很溫暖。
每個孩子都是壹片不同的雪花。
鄒小兵教授的這段話給西西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閉癥兒童雖然有壹些共同的特點,但是他們就像雪花壹樣。雖然是同壹類型,但形式不同。
對於家庭幹預,思思媽也持這種態度。
她認為,沒有壹個組織,沒有壹個老師,沒有任何壹種幹預方法,可以完全解決孩子的問題。他們需要更多的去學習,去思考,去觀察孩子,然後去實踐,去反思。只有動起來,才能知道什麽樣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
焦慮,恐懼,無助,無奈。搬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第壹步。妳是不是自閉癥並不重要。
馬思思與我們分享了她家庭幹預的壹些小技巧。
1.好的記憶勝過糟糕的寫作。
在學習的過程中,壹旦有了有價值的知識,馬上記下來,多復習。因為很多靈感都是立竿見影的,方便記錄下來供自己使用。
2.做壹個“軟弱”的母親
孩子學會壹項技能,就誇孩子“牛逼”“牛逼”。比如兒子學開瓶蓋的時候,表揚他“妳自己就能開瓶蓋。太神奇了!”那以後就讓孩子做自己的幫手吧。如果有打開瓶蓋的需要,就去找他幫忙,讓自己成為壹個“弱者”。
3.聲情並茂的“戲劇本質”
任何和孩子的互動都應該盡可能的感性。當孩子主動來找我們的時候,無論我們當時有多忙,請記得用眼神和語言回應他們。不要浪費任何壹個孩子的主動性。
4.多觀察孩子,先找原因再想對策。
多觀察孩子,根據妳對孩子的了解,先自己找出孩子壹些所謂不良行為的原因。孩子喜歡什麽樣的動漫,對哪些聲音敏感,依戀哪些家庭成員等等。,並通過原因尋找對策。每個孩子都是不壹樣的,盲目抄襲別人對自己的孩子不壹定有用。
這次廣州之行,西西瑪壹直在向群裏的每個人“廣播”進展。大家都很高興她能順利看病,得到鄒小兵教授的指導。
思思馬總是積極鼓勵群裏的其他家長分享自己的經歷。這壹次,是齊新幫她完成了這次拜訪。我們很幸運的見證了西西瑪從初入圈時的焦慮到像前輩們壹樣豁達從容的成長。她已經成為許多父母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