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來說,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既然創新如此重要和迫切,許多人不知道該做什麽。《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意課程》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創新並不難,也很有趣。
有些人認為創造性思維是與生俱來的,不能通過學習獲得:如果妳沒有創造性思維,就沒有什麽可以幫助妳。作者tina seelig教授不同意這壹觀點。她認為,人的想象力可以通過壹套合理的訓練方法和壹定的環境因素來提高;而且,還有這樣的訓練方法。只要合理利用壹些條件,創新能力壹定會提高。
那是什麽訓練方法?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1,聯想思維法
聯想思維就是把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東西聯系起來。比如把臺燈和食物聯系在壹起,妳會想到什麽?臺燈造型的美食,臺燈主題餐廳,臺燈創意大賽贏美食推廣活動,等的時候可以看臺燈博覽會,等等。妳看到了嗎?有很多創意可以創造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朋友或者同事玩這個遊戲:妳說壹套,他說壹套,看看妳們能結合出什麽新的創意來實踐創新。
2.頭腦風暴(妳真的知道嗎?)
壹位老師和他的學生做了壹個遊戲:老師讓學生不要說話,在規定時間內按照生日的大小排成壹排。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很難,但是幾秒鐘後就看到有人開始打手勢,終於完成了任務。這時候老師說:“還有別的辦法嗎?”然後有人想到可以寫在紙上,或者拿出駕照,或者在地上畫個時間線(生日對應的人站在那裏),甚至可以把生日唱出來,因為沒有禁止唱歌的規定。
這個遊戲向我們展示了什麽?人是懶惰的,往往只想到壹個辦法就停止思考。頭腦風暴是為了解決人的惰性問題。它允許壹群人聚在壹起,圍繞壹個特定的話題自由思考,大膽提出各種想法,然後在這些想法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想法。
人們經常說,“我們應該用頭腦風暴。”但是真的會管用嗎?頭腦風暴有壹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規則:不要批判,不要評判,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要輕易停止。為什麽?我給妳舉個例子。
有壹家銀行總行想就“如何提高用戶滿意度”進行頭腦風暴。會議壹開始就有壹個人說“讓不滿意的用戶少來點”。這個想法乍壹看太離譜了。“怎麽才能讓用戶少壹點?”總公司的總裁想發火。這時候主持人馬上制止了他,讓他把想法寫下來,說:“嗯,這個想法很好,其他的請繼續。”後來,所有的人暢所欲言,收集了許多好主意。妳想想,如果總公司的總裁批評了前面的員工,後面的人可能就不敢輕易說話了,也不會這樣了。
最後大家問員工“為什麽讓不那麽不滿的用戶來?”。她說:“因為現在來我們銀行的客戶很多都是交水電費的老爺爺老太太,我們的目的是提高客戶質量。因此,如果開設更多的VIP櫃臺,那麽普通櫃臺的數量就會減少,需要排隊。這樣,交水電費的叔叔阿姨就不會來了。”總裁說“這個建議很好”,然後在業內付諸實施。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銀行的VIP櫃臺比以前多了。
頭腦風暴中,有幾個常見的錯誤需要註意。
1)當遇到壹個看似愚蠢的想法時,有些人會忍不住評論甚至攻擊,這樣實際上會扼殺更多的想法;
2)當妳想到壹個好主意時,就停留在它上面,開始討論如何實現它。頭腦風暴的目的其實是收集好的想法,而不是討論是否可行。我們需要區分這壹點。
3)參與者太多。臉書有壹個雙層披薩的原則。只要有兩個以上的披薩,能吃的人就多。壹般6-8個人比較好。
4)問題問得不好。太模糊的問題,無法進行頭腦風暴,例如“這次我們要做什麽?”;問太限制性的問題不好,比如“給崔璀送什麽禮物”。還不如“怎樣才能讓崔璀覺得這個生日是最難忘的?”
3、仔細觀察,尋找機會
創新有時候來源於我們對生活和客戶的細心觀察。
比如說。有壹家公司想改進嬰兒車的設計,於是工程師們都像嬰兒壹樣,坐在嬰兒車裏壹個星期,被推到街上體驗。回來後大家都很生氣,說:“如果我是寶寶,我就不想坐這個嬰兒車。為什麽?因為太低了,我看到的是人的腿腳,看不到我媽的臉。我壹直被推著往前走,不知道被推著往哪裏走。我覺得很害怕。”於是,改進方案出來了:把寶寶的座位擡高,轉向媽媽,這樣妳就可以邊走邊和她互動了。因此,這種設計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這向我們表明,如果沒有仔細的觀察,這項創新就不會發生。那麽,如何提高觀察能力呢?作者告訴我們四種訓練方法。
1)對環境保持高度敏感。妳可以和妳的孩子或者朋友玩壹個遊戲,看看誰能記住更多的東西:妳剛剛經過的商店裏有幾個櫃臺,裏面有什麽等等。
2)放大生活中觀察到的細節。經過這種訓練,妳將來可能會成為壹個小品演員或者編劇,因為他們有壹個“放大觀察細節”的技能。
3)實地考察。詳細描述妳調查的對象,越詳細越好,妳會發現很多妳忽略了的東西。
4)及時記錄腦海中閃過的靈感。如果妳不及時寫下來,壹些好主意就會消失。
4.創造壹個創造性的環境
很多公司都有類似的辦公室,但是好的環境有助於提升創造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隔斷去掉,創意就會提高。壹個人在辦公室悶著頭,不如和大家坐在壹起有創造力。在壹個開放的環境中,當妳和別人在壹起時,妳會更有創造力。
此外,獨特的辦公室設計也能激發創造力。比如公司裏壹塊放大的石頭、樂器、玩具或者精致的工藝品,這些通常不會出現在辦公室的東西,都會激發團隊的想象力。還有,不同的音樂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創造壹個創造性的環境有七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1)私人空間:留下壹個相對安靜的私人空間,讓人可以獨立思考。
2)集體空間:能把大家聚集在壹起,適合分組討論的空間,大家可以圍著聊天。
3)自我表達的空間:在每個員工的辦公桌旁放壹塊板,可以貼照片,寫格言警句,掛油畫或者獎牌等等。
4)才藝展示空間:壹個可移動的會議室或教室,大家可以在這裏上臺演講或壹對多交流等等。
5)參與空間:壹個大家可以共同打造的空間,可以是壹個小院子,可以是壹片共同耕耘的小樹林,甚至可以是壹個倉庫。
6)信息空間:存放各種信息的空間,如書籍、雜誌、行業出版物等。,每個人都可以進去獲取有用的信息。
7)旁觀者空間:只為被動的觀察者和聽者準備的空間。比如有壹種單向玻璃,壹面在開研討會,壹面在觀察,也會有新的啟發。
5.使用約束來促進創造力
喬布斯就是這樣拿到iphone的。他要求蘋果手機只有壹個鍵。設計師做四鍵的時候問“OK”,被“罵”回去了。做兩把鑰匙的時候我都快崩潰了,但是喬布斯堅持說:“必須有壹把鑰匙。”
再比如索尼要求把收音機做成鋸開的小塊大小,而且必須能裝進這個小塊,不能比這個大,否則不合格。後來他們真的做出來了,就是主導電子產品20年左右的隨身聽。
壓縮時間也能讓創造力反彈。比如創作期不能上廁所,快憋不住了。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想法會更快出現。
還有,資源越少,點子越多。比如把費用限制在壹定範圍內,不超過這個錢。在這種約束下,也會做出不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當然,有時候創新需要打破束縛。其實打破約束和綁定是壹回事。比如快遞壹定要免費嗎?殺毒軟件要收費嗎?孩子壹定要上補習班嗎?
6.激發團隊創造力
平時開會討論事情,經常有人反對,爭論不休。這個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對公司來說,認為自己能行的人和認為自己不行的人都有價值和貢獻,但壹湊到壹起就成了口水戰。
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巨大的潛力。平行思考法(即“六頂思考帽”法)就是讓大家參與討論,它能有效避免爭吵和沖突。我們來具體看壹下。
藍色的帽子代表指揮。戴藍帽子的人負責決定和指揮每個人戴什麽帽子。
白帽子代表數據和事實。當大家都戴著白帽子的時候,大家只說相關的數據和事實。這個不會吵架,因為大家說的都是數據和事實。
紅帽子代表情感。當每個人都戴上紅帽子的時候,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直覺判斷。我覺得靠譜不靠譜。這樣就不會有爭吵,因為壹切都是直覺。
黃色的帽子代表積極樂觀。當每個人都戴著黃帽子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分享這件事的好處,尤其是反對這件事的人,壹定要說話。哪怕他只說壹件事,最終達成壹致的時候,他也會更容易接受。
黑帽子代表謹慎。大家都戴黃帽子的時候,大家只是說為什麽做不到,風險有多高,難度有多大等等。尤其是支持它的人,必須發言。
綠帽子(中國人可能不太喜歡)代表創新。人們可以說這個事情怎麽改,有什麽改進的空間,怎麽做。
戴上這六頂帽子之後,團隊更容易達成壹致,因為大家都是從同壹個角度看的。
海爾曾經說過,“六頂帽子”方法幫助他們減少了三分之二的會議時間。團隊開會的時候,這種方法確實可以減少吵架的幾率。有人說這是終身受益的思維方法。
7.大膽嘗試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之前,嘗試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他有壹句名言:我從來沒有失敗過,每次失敗都只是排除了壹個不適合的材料。
馬雲在特拉維夫大學演講時說:“在過去的19年裏,我們犯了無數的錯誤,遭受了無數的失敗和挫折。我們唯壹能做對的事就是永不放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失敗,但這不能成為不去嘗試的理由。只有勇於嘗試,才能帶來創新的成果。
最後,鼓勵大家要有陽光的心態。
斯坦福大學教授做過壹個實驗:把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分成兩組,實驗組被明確告知“智力就像肌肉”。只要他們多練習,壹定會提高的。對對照組什麽也沒說。兩組的學習條件是壹樣的。經過大量實驗發現,被提醒組的學習效果明顯更好。這說明我們的心態對創新的影響很大。
妳有沒有發現,書上的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可以經常做和練習的,並沒有那麽難。如果妳相信創新是可以學習的,相信創新機制可以提高創新能力,如果妳經常使用這七種方法,妳的生活就會充滿樂趣,妳的團隊也會變得不壹樣。如果妳想,妳可以。
聲明: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刪除。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