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沈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壹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裏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為後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傑作。
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閑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存800余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創《憶江南》詞牌。
劉禹錫死後,被葬在了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編輯本段劉禹錫詩集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頭,
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
槳聲幽軋滿中流。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壹青螺。
江南春
新妝宜面下朱樓,
深鎖春光壹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
竹枝
白帝城頭春草生,
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壹曲,
北人莫上動鄉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灘,
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竹枝
山上層層桃李花,
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
長刀短笠去燒畬。
竹枝
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
巫峽蒼蒼煙雨時,
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裏愁人腸自斷,
由來不是此聲悲。
竹枝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
回入紇那披綠羅。
竹枝
江上春來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紋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
人來人去唱歌行。
竹枝
兩岸山花似雪開,
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宮外踏青來。
竹枝
城西門外灩滪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
少時東去復西來。
竹枝
日出三竿春霧消,
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壹紙,
住在成都萬裏橋。
步虛詞
阿母種桃雲海際,
花落子城二千歲。
海風吹折最繁枝,
跪捧瓊盤獻天帝。
步虛詞
華表千年壹鶴歸,
凝丹為頂雪為衣。
星星仙語人聽盡,
卻向五雲翻翅飛。
拋球樂
五色繡團圓,
登君玳瑁筵。
最宜紅燭下,
偏稱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應須贈壹船。
拋球樂
春早見花枝,
朝朝恨發遲。
及看花落後,
卻憶未開時。
幸有拋球樂,
壹杯君莫辭。
紇那曲
楊柳郁青青,
竹枝無限情。
同郎壹回顧,
聽唱紇那聲。
紇那曲
踏曲興無窮,
調同辭不同。
願郎千萬壽,
長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暫停,
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
回唱迎神三兩聲。
浪淘沙
洛水橋邊春日斜,
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急,
驚起鴛鴦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沈。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東流虎眼紋,
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
渡卻人間多少人。
浪淘沙
濯錦江邊兩岸花,
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
將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霧開,
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
盡是沙中浪底來。
浪淘沙
鸚鵡洲頭浪飐沙,
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
獨自狂夫不憶家。
楊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
聽唱新翻楊柳枝。
楊柳枝
禦陌青門拂地垂,
千條金縷萬條絲。
如今綰作同心結,
將贈行人知不知。
楊柳枝
輕盈裊娜占年華,
舞榭妝樓處處遮。
春盡絮飛留不得,
隨風好去落人家。
楊柳枝
南陌東城春草時,
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誇好,
須得垂楊相發揮。
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酒旗,
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
唯有垂楊管別離。
楊柳枝
揚子江頭煙景迷,
隋家宮樹拂金堤。
嵯峨猶有當時色,
半蘸波中水鳥棲。
楊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來,
輕黃淺綠映樓臺。
只緣裊娜多情思,
更被春風長挫摧。
楊柳枝
巫峽巫山楊柳多,
朝雲暮雨遠相和。
因想陽臺無限事,
為君回唱竹枝歌。
楊柳枝
鳳闕輕遮翡翠幃,
龍墀遙望麯塵絲。
禦溝春水相輝映,
狂殺長安年少兒。
楊柳枝
花萼樓前初種時,
美人樓上鬥腰肢。
如今拋擲長街裏,
露葉如啼欲恨誰。
楊柳枝
煬帝行宮汴水濱,
數株殘柳不勝春。
晚來風起花如雪,
飛入宮墻不見人。
楊柳枝
金谷園中鶯亂飛,
銅駝陌上好風吹。
城東桃李須臾盡,
爭似垂楊無限時。
踏歌詞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
紅窗映樹鷓鴣鳴。
踏歌詞
桃蹊柳陌好經過,
鐙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
至今猶自細腰多。
踏歌詞
新詞宛轉遞相傳,
振袖傾鬟風露前。
月落烏啼雲雨散,
遊童陌上拾花鈿。
踏歌詞
日暮江南聞竹枝,
南人行樂北人悲。
自從雪裏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盡時。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帙浥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顰。
憶江南
春去也,***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
無辭竹葉醉尊前,
惟待見青天。
瀟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雲物至今秋。
若問二妃何處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瀟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
壹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蜀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聞君歌壹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編輯本段劉禹錫與《烏衣巷》詩慨談
吳冀齡
劉禹錫的《烏衣巷》詩雲:“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之壹,其以即小見大的手法描寫貴族的盛衰變化,而後兩句,千載傳誦,膾炙人口。
通常,這後兩句詩的解釋是:從前在王謝世族廣廈華堂中築巢燕子,現在則因為那些第宅已經蕩然無存了,所以只好飛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築巢了。此處,通過燕子遷飛築巢的變化來反映人事變化,讓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滄桑。
此外,施補華在《峴庸說詩》中另有說法,雲:“若作燕子他去,便果。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裏,提出了“王謝堂”與“尋常百姓家”是兩碼事還是壹碼事的問題,但感慨系之,似亦無關大局。
但是,離奇怪誕的是,有人曾從此詩本事上偷梁換柱,別出奇說。劉斧《青瑣摭遺》引宋張敦頤《六朝事跡》雲:“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為業。壹日,海中失船,泛壹木登岸,見壹翁壹嫗,皆衣皂。至所居,乃烏衣國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歸,復乘雲軒泛海。至家,有二燕棲於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飛來臂上,取片紙書小詩,系於燕尾,曰:‘談到華胥國上來,至人終日苦憐才;雲軒飄去無消息,灑淚臨風幾百回。’及來春,燕復飛來,榭見身上有詩雲:‘昔日相逢皆冥數,如今睽遠是生離;來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燕飛’。至來歲,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為烏衣巷,故劉禹錫有詩雲‘……烏衣巷口……’也。”這樣,以“木”字偏旁換“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謝,則分明是王姓,謝姓兩家族族姓便輕松地變成“王榭”壹人;加之又塞進了子虛烏有的燕翼傳書,使原本寄帥古興懷感慨的詩意徹底變了味,變成了劉禹錫追戀舊歡的情歌。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詩豪稱謂的劉禹錫聞見,真不知其感慨又將如之何?奈之何?
劉禹錫 詩風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裏,確實感到了沈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壹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始終跳動著壹顆鬥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遊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致壹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並從不同方面強化著他的詩人氣質。他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謁柱山會禪師》)。這種“感慨”不僅增加了其詩耐人涵詠的韻味,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其詩的深度和力度。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捷明快,風情俊爽,有壹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壹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至於其七言絕句,也是別具特色,如:“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詞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九首》其壹)就詩意看,這兩篇作品均簡練爽利,曉暢易解,但透過壹層看,便會領悟到壹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概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壹種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和棄舊圖新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壹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蘊。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睛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全詩壹反傳統的悲秋觀,頌秋贊秋,賦予秋壹種導引生命的力量,表現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劉禹錫早年隨父寓居嘉興,常去吳興拜訪作為江南著名禪僧兼詩僧的皎然和靈澈,據其《澈上人文集紀》自述,當時他“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壹早年經歷對其後來的詩歌創作影響很深。那麽,皎然、靈澈的詩歌主張是怎樣的呢?皎然有《詩式》論詩,特別註意兩方面,壹是主張苦思鍛煉,要求詩人在對詞句加以精心錘煉之後復歸自然,他認為這種自然才是詩的極致;二是極重視詩歌意蘊深遠而氣韻朗暢高揚的境界,認為“取境偏高,則壹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壹首舉體便逸”。而這“境”即意境來自創作主體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書冬夜》),即詩人主觀心境與審美觀照乃是最重要的。靈澈沒有詩論傳世,但據權德輿《送靈澈上人廬山回歸沃州序》說,他“心冥空無而跡寄文字,故語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諸生思慮終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靜而靜”;又說他常“拂方袍,坐輕舟,溯沿鏡中,靜得佳句,然後深入空寂,萬慮洗然”,可見靈澈也重視在主體的靜默觀照中贏得意境的空靈深邃,而且語言也是追求自然的。這些見解壹方面受到大歷、貞元詩風影響,講究字詞錘煉,不露痕跡,壹方面則來源於佛教重視“心”即主觀體驗感受的思想。劉禹錫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後他還說,寫詩的人應該“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董氏武陵集紀》),前句即指語言的簡練與含蓄,後句即指主體的觀照與冥想。所以他壹方面重視通過錘煉與潤飾使詩歌的語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對多用生僻字眼,提出“為詩用僻字,須有來處……
後輩業詩,即須有據,不可率爾道也”(《劉賓客嘉話錄》);
另壹方面,他又極重視主體的觀照與冥想,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中他曾說:
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於詞。……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定,是排除雜念的觀照,慧,是壹種靈感的獲得。這樣寫出來的詩,便能容納更豐富的內涵,有著更深的意境。因此,劉禹錫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壹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都是他對歷史、人生進行沈思之後的壹種感悟。這種感悟以形象出現在詩裏,不僅有開闊的視界,而且有壹種超時距的跨度,顯示出歷史、現實、未來在這裏的交融。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後的沈思,其中蘊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等都是名篇。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西塞山懷古》)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前壹首是詩人站在西塞山遠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壹種永恒與短暫的強烈對比:千帆競發、鐵鎖沈江,無論是戰降治亂、分裂統壹,這壹切比起默默無言的大自然來,都不過是過眼煙雲,瞬間即逝。後壹首則通過王謝這些士族的舊跡變為尋常百姓家的歷史變遷,呈現了人們心靈深處常有的對壹切繁華與高貴都會被時間洗刷凈盡的嘆息。
劉禹錫的山水詩,也改變了大歷、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壹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如“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和牛相公遊南莊醉後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野草芳菲紅錦地,遊絲繚亂碧羅天”(《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在這靜謐空靈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構成了壹種恬靜平和的氛圍。
不過,雖然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所以盡管受佛教徒影響,他卻不像後期的白居易那樣,時而滿足,時而頹廢,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同樂天登棲靈寺塔》:“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欄桿。忽然語笑半天上,無限遊人舉眼看。”都有壹種高揚的力量。由於有了含蓄深沈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
此外還應該提到他受民歌影響所寫的壹些詩篇。皎然、靈澈等人生活在民歌興盛的吳地,而在禪宗看來,民歌率直自然、活潑樸素,正是語言的極致,所以他們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來寫詩,這無疑對劉禹錫有壹定影響;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作,如《白鷺兒》:
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詩以隱喻方式寫自己孤高的情懷,但用的是輕快的民歌體。還有壹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詞》、《楊柳枝詞》、《堤上行》、《蹋歌詞》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著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以下兩首尤為傳神: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竹枝詞》二首之壹)
編輯本段劉禹錫墓
壹代詩豪劉禹錫死後,被葬在了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滎陽市政府在劉禹錫墓的基礎上,耗巨資建設了占地280多畝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劉禹錫公園。
劉禹錫墓位於滎陽市城東二十裏鋪鄉(今豫龍鎮)狼窩劉村南高地上,古稱檀山。墓北距鄭州至上街公路約70米,坐北面南,有圓形土冢,冢高約7.5米,周長約20米。據民國《滎陽縣誌》載:“劉禹錫墓在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