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廣東吳川人傑地靈?

廣東吳川人傑地靈?

劉成忠

元代吳川人(生卒年不詳)。元朝沒有被任命為江淮統帥。當時江淮地區(今江蘇、安徽)大旱,終於撲滅了蝗蟲,江淮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袁死後,投江自盡而死。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江淮人民尊稱他為“劉猛將軍”,並建廟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皇帝下令各省、州、縣修建“劉猛將軍廟”,每年春秋兩季祭祀。

林廷賢

(1454~)子貢,吳南風,明朝五鄉下街人。師從新商人陳白沙先生。24歲的中舉人,27歲的弘治耿旭科(1490)鐘石。作為永嘉縣第壹任知縣,適合大旱之時。林王彥反對求雨,主張帶領群眾興修水利,灌溉農田,緩解旱情。每到災年,倉庫就開門救災。重視文教,開辟書房殿堂,文風大為提高。當他被提升為蘇州同治時,永嘉人將他扣留祭拜,並建祠祭奠。蘇州知其然,勵精圖治,清正廉潔。去了北京,不傷民財,又能快速完成任務。它受命在夏季的星期二監督公共寺廟的建設,只用了很少的成本,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他奉命整頓崇明沙田的測量工作,革除舊習,頒布新規。並嚴厲廢除不良的織造規則,大大減輕群眾負擔。三月的時候,因為母親的喪,我在家。補後建昌取長補短,公正廉潔,成績顯著。卸任後,當地民眾立祠祭拜。

林壹生刻苦學習,信守諾言,淡泊名利。精通理學,深受陳白沙器重。他寫下了“擊玉敲金,想起妳對我歌唱;江門依水而坐,明月更深。“壹幅nave的畫送給了林彥先。清代翰林陳蘭彬在上面加了題字,現在抄了木刻條幅保留下來。晚年寫有木刻版《南風詩》,現已失傳。

歐陳光

(~1653)出生於波浦鎮,出身書香門第,明日七年(1627)將為丁卯科舉壹員。明朝崇禎七年(1634),授知縣。在等待期間,他招募學生在家鄉茅山書院講學。對窮學生,免學費,學生和徒弟越來越多,文風興盛。明朝崇禎十七年(即清朝順治元年1644),清兵入關,定都北京。順治四年(1647),清兵南下,占領高、雷、連、瓊四縣,並延宮官意圖欺壓搜瓷,強迫百姓剃發,民憤大變,人心惶惶。

時任南明史部侍郎洪天賜高州軍門,招兵到海南謀劃復辟。順治四年四五月間,楊(村)、姚啟炎、茂名等壹百余人,不甘受壓迫,前往海南,企圖“清剿復明”。在前往海南的途中,他們聯系了新沂、茂名、濉溪、廣西等地的英雄,為賽事做準備。茂名的李鎮西、濉溪的鄭良載、北丹的鄭淑真、山口的吳川、龍泉劍等紛紛響應,聚集數千人進行反清鬥爭。推選歐為“領袖”。先後攻占梅魯美、武川縣舞陽,殺光清政府所有海防同知、知府、巡捕、教導員、縣令,破獄開倉,極負盛名。南明帝封歐為海南道巡檢司副使。

當時吳川屬於兩個院落,東水為清,西水為明。歐帶領群眾集結博店抗擊清兵。不久,清軍大將王啟龍因內訌被殺,武川縣重見天日。此後,明清兩代出現了壹場拉鋸戰。順治四年二月至順治十二年正月(1647~1655),吳川重復了四次,即“復清”、“復明”四次。順治十年(1653),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副總指揮陳武、總參謀李雲珍出兵攻化州、吳川、散手,男女數千人陣亡。歐被活捉,解到高州,向縣令勒索八百兩銀子。陳光寧死不屈,慷慨赴死。

林·

(1774~1835)桂,初名秀才,堂陀新村(今田頭塢村)人。他知識淵博,思維敏捷,還為客人寫詩。嘉慶六年(1801)進貢,九年(1804)受獎。之後,他在首都住了很長壹段時間,結交了廣泛的朋友。他與黃毓衡、黃佩芳、張維平、譚敬釗、吳緹、黃照並稱為“粵東七子”,天天在詩中自得其樂。道光八年(1828),桂蓮53歲。他以秀才起家,被任命為湖南遂寧知府。胡上任後,公學捐俸,加租土地二十石,並想方設法充實公學經費,擴建兩個院落,給本科生講學。睢寧縣誌90年未修訂,於是聯合廣西組織人力,繼續修訂。之後被新華部黃州直隸廳授予總判,政治聲音突出,受到上級的高度重視。最後被調到邵陽,62歲死在辦公室。

林壹生著述頗豐,有《見興錄詩》22集,《見興錄古詩》3集,《駢體文》、《文華》、《華福》、《詩話》、《關歌詩話》、《左話》、《講學》2集。特別是清代著名詩人、詩論家趙翼評論他的詩說:“他的詩遊離於各種作品之外,被各種方式籠絡,條條框框,各不相同。”(趙翼《行路詩集序》)。張繼平在《觀行錄詩序》中也高度評價了他的詩。特別是他繼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風,深切關懷民間疾苦,無情揭露和鞭撻統治者的奢靡貪婪。

光緒十年(1884)七月,後人將其作品呈送國史館保存。

林兆堂

(1786~1872),本名艾豐,史文恭淝南號,舞陽夏傑村人。父親文泰被任命為東安縣的先知。趙唐少年隨父教堂讀書。清嘉慶八年(1803),17歲進士,被姚文天譽為“海濱才子”。嘉慶十七年,秀才程國仁審閱卷子,認為很有前途。他被選為貢生,讓他和兒子壹起讀書。嘉慶二十壹年,清末狀元兼。皇帝讀了他卷的最後壹批:“我這科得了個好元,筆誤壹字,與學問無關。”由國子監編纂。道光五年(1825)後,回到家中擔心父親去世。道光八年回京。道光十壹年,在陜西、甘肅擔任考官。這壹次有65位候選人,包括胡、張甫(曾任兩廣總督)和牛,11,他們都是成功的學者。第二年,他深感感官領域骯臟,以壹生侍奉母親的名義,請假回家。

道光十三年(1833),趙唐受聘為肇慶段曦書院講師,15年間持續弘揚文化,培養了眾多人才,為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順德的賞顏尚書,高禦騎為郎等等。

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來粵禁絕鴉片,與趙唐書信往來,咨詢談論民生吏治,並贈趙唐壹幅對聯:“彩衣如三宮榮,彩雲留在科第香。”

林兆堂為人正直,淡泊清官,熱愛清廉,重視工農,憐憫貧民。道光二十二年(1842),同年翰林黃光裕入仕,召唐婉言謝絕。黃光裕的回復中有壹句話,“聖家滿陰,臣心如水。多高尚啊!”蘇黃知道趙唐對生活漠不關心,他收到了吳川韋偃和京都趙唐的銀信。他沒有接受。這筆錢存了很多年,後來被翰林陳立秋送回朝廷。在村裏創建壹個“義務倉庫”來幫助窮人。為縣倡議贊助“賓興”(獎學金基金會),撰寫《吳川賓興芻議》壹文。

林昭堂59歲的母親擔心她的生活。從那以後,她壹直呆在家裏。她在村邊的“金蓮寺”旁寫下“離宿”,題“四十桃花禪房”,做茅草石頭,栽花種樹。每當春光明媚,潮落月上,她便拄著拐杖在林中漫步,或邀友相約,攜酒荷。有空就燒香靜坐,看書粘書,興趣超脫。著有《亭中詩》、《文存》和《傳世筆記》。

清同治十壹年(1872),林昭堂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

陳蘭彬

(1816~1895)李秋出生在黃坡鎮黃坡村。22歲時,他以優異的表現向帝都致敬。清鹹豐元年(1851),順天舉人。鹹豐三年,被選為國子監庶吉士,國史館編。後來被任命為刑部主任。鹹豐十年,因母親患病,他回到家鄉,在同州的高雯書院講學。他還提議捐錢重建學院,以促進文化教育和培養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陳蘭彬回京,奉命清理積案,清理了不少冤案。後來由於黃河泛濫,他奉命賑濟大明府,救助大批災民。並親自到黃河兩岸考察研究治河要點,撰寫了8卷本《談治河》,提出了根治黃河的積極主張。

為了培養軍事人才,學習外國技術,清政府決定於同治十壹年(1872)派遣四批***120幼童赴美留學。當年8月11日,以陳蘭彬為主管,容閎為副主管,率領第壹批30名學童赴美留學,是近代中國第壹批赴美留學的學生。許多學生努力學習,幾年後,他們完成小學和中學,進入大學。如詹天觀、、唐、、梁敦等。比如詹天佑學成歸來後,為中國鐵路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美期間,陳蘭彬被任命為古巴特使,調查了解古巴華僑被奴役、迫害、買賣、鞭笞、赤貧等情況,並向清政府提交了詳細的調查報告。次年,他與古巴殖民者的西班牙當局談判,結果簽訂了《古馬華工條款》,改善華工待遇,解決了華工的苦難、人身自由、合法權益等諸多問題。

光緒四年(1878),清廷任命陳蘭彬為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他在任期間,不斷了解海外華工的情況,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多次向所在國提出交涉和抗議,確保他們的利益,深受海外僑胞的愛戴。光緒七年聖旨回國。

陳蘭彬歷任太常殿正卿、宗仁府丞、都察院左副、古顧問、宰相、國家事務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還在美國、西班牙、秘魯任過公使。

晚年回國,在加韋恩學院講學。編有《高州府誌》24卷,《武川縣誌》10卷,《武川海關誌》1卷,《石城縣誌》10卷。還有詩集《毛詩劄記》《造化小記》《造化詩百首》《治河管見》《盤茶詩》《重時千言》等。

陳蘭彬於光緒二十年(1895)十二月十四日在家中逝世,享年79歲。

李世芬

(1887~1928)文珍鎮邊村塗勇村人。1925投身革命,積極參加農民運動。1926年初,加入中國* * *生產黨,當選為縣支部委員,擔任吳川市農會籌備委員,負責農運工作。3月1926、15日,他率領文珍數百農民舉行反對“三捐”(即捐蒜、捐蒜串、捐殼灰)示威遊行,積極開展反對官僚地主、土豪劣紳的鬥爭,最終取得全部勝利。後被任命為吳川市農民自衛軍隊長,帶領40多人的常備隊和專職預備隊,白天協助工人整頓走私,晚上打土匪。1927,“4·12”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15”,廣州國民黨右派開始屠殺* * *生產者和革命群眾。不久,國民黨右派也在南路開展了清黨運動,南路* * *生產者黨組織退到廣州灣赤坎,建立了“南路革命”。李世芬當選為委員,正式被任命為吳川市農民自衛軍隊長。他組織了壹支300多人的武裝隊伍,發動暴動,在山圩、鬥門等地與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了1個多月的迂回戰鬥,打死了許多敵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之後因為敵眾我寡,武裝力量大相徑庭,犧牲慘重。最後散了10多人。

1928 10 15,李世芬在文珍獨竹村被捕,於115在黃坡英勇犧牲,享年41。1959年3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艷

(1902~1945),又名居延,唐官鎮張山村人,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出生於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回國,在村裏私塾學了兩三年,隨即去廣州灣當工人。20世紀20年代初,他加入了粵軍。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特務、排長、營長。1931年任19th Za軍軍長、副師長,代理師長。在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中,張炎為了營救被紅軍包圍的十九路軍司令部和蔣第九師,率部抗擊紅軍。結果,全師死傷三分之二。從此,吸取教訓,發誓不參與反* * *內戰。

1931年2月30日,淞滬抗戰爆發11月28日,張炎接到十九路軍總部命令,率部赴上海參加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鬥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

1933福建事變前夕,張炎接任國民黨第四十九獨立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建成立後,任四方面軍軍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蔣介石任命他人為第七路軍副軍長。不久,他和妻子鄭坤蓮出國考察歐美和蘇聯。

1936秋天回國。“七七事變”後,張炎回到廣東,被任命為廣東人民抗日自衛軍第壹區指揮委員會主席。1938年2月,第11區指揮委員會在魯美成立,提出“抗戰利益高於壹切”、“保衛國家,有錢大力貢獻”等口號,配合* * *產黨開展抗日救國活動。1938 10,他接任廣東省第11區遊擊司令,感到力量不足。他親自去香港聯系* * *的黨組織,請求幫助解決幹部問題。廖承誌等同誌接受他的請求,由粵東南特委派壹批幹部到高州,幫助張炎開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張艷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軍隊中,努力治理。他依靠* * *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培養了壹批軍政幹部,並與* * *產黨精誠合作,使高州六大家族在新形勢下團結抗日。張炎的愛國行為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嫉妒,他於1940年6月被迫辭職。

1944年桂系戰役前夕,張炎被任命為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派回廣東南路視察動員民眾抗日。9月回到吳川,與中南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因為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 * *,逼得他不得不舉行武裝起義。1945 65438+10月14、張炎、詹世邦(原武川縣縣長。當時,他擔任巫嵋前進的指揮官)並帶領700多人攻占武川縣的湯疃。立即贏得了人民抗日遊擊隊的大力支持,* * *著解放了吳川的領土。張炎將起義部隊改編為高磊人民抗日軍,張炎任軍長,詹士邦任副軍長,並公開宣布支持* * *產黨的抗日主張。

張炎起義在廣東南路引起轟動,國民黨當局慌了。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1945年10月下旬,張炎率部至連(江)、華(縣),與人民抗日遊擊隊會師,共商抗日大計。在決定攻占連江湯鵬後,他轉戰兩廣,建立抗日根據地。1年2月,張炎部隊在連江燈草村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襲擊,起義受挫。張炎帶10多名隨行人員進入廣西與李和張發奎聯系。3日在博白英橋尾被當地頑軍抓獲。3月22日,榆林專員梁朝吉執行蔣介石命令,殺死張炎。張炎英勇不屈,慷慨赴死。

李漢魂

(1895~1987)出生於中山鎮嶺頭村。國民黨愛國將領抗日。我小時候在家學習。我在廣東高等教育專科學校學的是法學,後來換到廣東陸軍小學六期和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二期。1916轉保定軍校六期畢業1919。他早年入團,後加入中國國民黨。

保定軍校畢業後,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當見習軍官。因病回國後,在吳川中學任教。不久加入粵軍第二師,任排長、連長、營長。

1952年,在第壹次民族合作的推動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軍政長官組織為國民革命軍。李漢魂在李任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參謀長,跟隨師長張發奎參加了東進陳炯明、南進鄧本銀的戰鬥,為統壹廣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李漢魂任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參謀長。參加了汀泗橋、和盛橋、武昌首義等幾次重大戰役。6月11回武漢休息,李漢魂升任12師36團團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反對國民政府從廣州遷至武漢,造成分裂局面。四方面軍擴大後的部隊已分為兩派。支持蔣介石的陳到上海找蔣介石,贊成反蔣的張發奎投靠汪精衛。為鞏固武漢,擴編成立第25師,李漢魂升任少將兼該師副師長。當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繼續宣誓效忠北伐,李漢魂首戰取得河南上蔡城戰役勝利。在臨潁,他打敗了軍隊,占領了許昌和開封,並抓獲了的首席軍事家傅。順利回到武漢,升任25師師長。

第壹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周恩來和朱德舉行了八壹起義。3日起義軍南下廣東,李漢魂跟隨張發奎到了贛州。9月,經李同意,率部返粵,奉命駐守惠州,阻止葉挺、賀龍起義部隊東進。65438年2月,中國* * *產黨領導廣州起義,建立革命政權。張發奎立即派李漢魂等回廣州鎮壓起義。1928年,李漢魂參加蔣介石北伐。配合山東友軍殲滅張宗昌軍閥殘余後,集中整編,四軍改為四師,張發奎任師長,李漢魂任副師長。

從65438年到0929年,他參加了蔣桂戰爭。在滑縣、北流、衡陽幾次肉搏失敗後,李漢魂辭職離開四方面軍,在香港生活了壹段時間。兩廣合作後,1933年,陳任命李漢魂為第壹團總指揮部總參謀。1934年調入獨立第三師任師長兼粵北綏靖委員會委員,任第三軍副軍長兼師長。後被派駐汕頭,負責地方“綏靖”,指揮粵東軍政。

1936年初,壹名日本士兵在汕頭墜樓身亡,引起日中關系軒然大波。日方派出三艘軍艦進行威脅恐嚇。李漢魂和他的官兵們,滿腔怒火,急忙搶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種組織,準備戰鬥。與此同時,他和戰士們穿上盔甲,亮出寶劍,守衛在南海邊上的潮汕地區的國防前線。就在這時,陳聯合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六·壹西南事變”,企圖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出兵武漢,然後順長江而下,直指南京,以取蔣介石之位。李漢魂看到外敵入侵嚴重,國內豆子互相炸,對團結抗日非常不利。他認為陳對的好意是私人的,而他對中央委員會的反抗是他的敵人。經再三規勸,他辭職去了香港。並發出三份電報:壹份是勸陳停止戰鬥,團結壹致,抵抗外侮;先呈交給國民黨中央首長,澄清西南方面軍的內幕。請統籌兼顧,團結抗戰;壹個是要求廣東省各級將領在困難時期。電報發出後,影響很大。陳棄而去。西南事變解決後,李漢魂回到廣東,復職。

1937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隨後於8月13日進攻上海。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帶動下,全國軍民奮起抗日,全面展開。李漢魂升任64軍軍長,自告奮勇北上抗日。1938年春,獲準啟程隴海線。5月16日,日軍土肥原師主力壹萬余人,帶著七八十門大炮,進攻歸德、蘭峰,企圖切斷隴海路,阻止我軍從徐州南下。李漢魂受命為薛嶽第壹兵團總司令,部署部分三路防禦。他率領六十四軍向占領羅王寨的敵人進攻,用重炮指揮敵人據點。戰鬥異常激烈。5月27日,羅王寨被奪回。同時,七十壹軍還恢復了蘭峰,從而打通了隴海線,使徐州會戰後的主力能夠沿隴海線向西推進。國民政府最高當局特地授予他“華申榮譽勛章”。

1938年7月22日,日軍進攻武漢,李漢魂被抽調參加武漢保衛戰,負責指揮南潯線戰役。25日,日軍再次在九江附近登陸,九江失陷,敵軍沿南潯線登陸周星宇,進攻德安。李漢魂調動8個師,運用“聚勢”戰術,將10000余敵軍碾壓至張谷山縱深不足三裏的狹小區域,最終將其聚攏殲滅,取得德安大捷。該部獲得1的“鋼鐵軍團”錦旗獎。

1938 10 10月21,廣州淪陷。165438+10月,李漢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65438年2月隨師返回廣東。1938年3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改組,李漢魂當選主席。

1939年2月10日,日軍兩個師團和1旅分三路進攻粵北。李漢魂任35軍總司令,指揮2軍、60軍、64軍和中央軍臨時增援,追擊北江西岸之敵,取得勝利。為此,廣東各界在曲江舉行了勝利慶祝大會。

1940 1、李漢魂辭去35軍總司令職務,投身廣東政務。在廣東擔任省政府主席6年8個月。

抗戰勝利後,李漢魂調任第三戰區副司令員,後出訪歐美。大年初壹(1949),李宗仁就任總統,他作為將軍被召回國內參軍。3月,何秦英繼孫克組閣,李漢魂任內政部長。不久,他辭職,移居香港,定居美國。1982應廖承誌同誌邀請回國訪問。1987於6月30日在美國紐約去世。他的骨灰由女兒李明帶回祖國,安放在廣東韶關的古剎南華寺。

李漢魂生前癡迷藏畫,潛心佛學。閑暇時,他也愛用筆墨跳舞。他是《嶽武穆編年史》、《夢想集》、《日記》、《插曲》、《歐洲隨筆》、《拉丁美洲遊記》和其他書籍的作者。

  • 上一篇:小學心理健康小知識手抄報
  • 下一篇:如何刪除歷史瀏覽記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