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和張大千都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他們的名字家喻戶曉,成就有目共睹。如果要比較兩者,誰更勝壹籌?繪畫中誰的地位和成就更高?
齊白石和張大千誰更厲害?
在中國藝術史上,齊白石是壹位從傳統走向創新的偉大藝術家!齊白石早年的繪畫風格極不成熟,沒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特點。他是壹個大器晚成的人,和同時期的黃壹樣,他的藝術是遲而精的!
所以談齊白石的藝術,指的是他晚年獨創的紅花墨葉畫風,可以說是壹個影響深遠的流派。石濤曾經說過壹句藝術名言,“筆墨當與時俱進”,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時代氣息!齊白石早年生活在清末民初。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民國社會,都是等級社會,是壓迫社會,是不平等社會。就藝術而言,藝術只是反映了上層人士的審美需求,所以與普通人相去甚遠,因為藝術家不需要滿足普通人的藝術需求!
齊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讓齊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在暮年改革後的畫風,也就是他晚年的畫風。他晚年的繪畫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滿足普通人的審美需求,這也是時代的需求,因為時代已經到了崇尚自由民主的現代社會,社會地位的平等和自由讓普通人成為了藝術的觀眾。齊白石就是順應了這壹藝術潮流的偉大藝術家。首先,他拓展了繪畫的題材,這是他最大的藝術貢獻。他的寫意花鳥運用廣泛。可以說,瓜果蔬菜花鳥蟲魚,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老百姓熟悉的,都用在了繪畫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藝術創造。其次:畫色中,齊白石加了紅色!將紅色運用到中國的繪畫中,是壹項開創性的工作!因為古人,尤其是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貴典雅,是文人畫的基本元素。墨以五色運,墨的疏密是繪畫的色彩要素。文人畫可以說是水墨畫了!學者反對使用顏色,尤其反對使用紅色,因為紅色是普通人最喜歡的顏色,喜慶,但俗氣,骯臟。
齊白石巧妙地將黑色與紅色結合在壹起。紅色的運用代表了普通人的審美要求,紅色的運用代表了對傳統的理解和傳承。
張大千的藝術造詣也是極高的,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可以說是後繼無人,但在寫意花鳥領域卻毫無建樹!張大千不太擅長“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大師開的花鳥寫意,這是他唯壹的軟肋,而這恰恰是齊白石最擅長的!張大千在山水(水墨山水、淡絳山水、青綠山水)和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兩個變化:30歲以前學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清秀;1941年去敦煌臨摹隋唐壁畫。風格變化較大,所繪人物瑰麗多彩,顯示了盛唐遺風。花鳥(主要是工筆畫)很成功!
全面優雅:張大千在中國所有藝術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藝術上最有成就的人!被譽為“近五百年來的大師”、“東方的畢加索”、“世界上最大的畫家”。
張大千的成就比較全面,擅長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寫字。齊白石雖然在花鳥、人物、山水方面成就很大,但都是寫意風格。
所以在寫意花鳥畫領域,齊白石的成就高於張大千,影響也大於張大千。在中國藝術史上,齊白石略高於張大千;但張大千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高於齊白石,張大千幾乎沒有藝術盲點,風格也更全面。
齊白石不喜歡張大千?
20世紀30年代,張大千與齊白石齊名,被譽為“南張北齊”。但齊白石對他嗤之以鼻,張大千曾去他的住處拜訪過壹次,但他閉門拒絕。
不被娛樂的原因——張大千造假太“* * *”。
無數受害者
20世紀20年代,張大千的假畫比真畫更出名。
張大千偽造的對象,從魏晉南北朝到明清,都是歷代代表畫家的畫作。
由於其高超的偽造水平,他甚至獲得了“石濤(明末清初“畫僧四傑”之壹)起死回生”的稱號——他對石濤畫作的模仿可以說是混淆視聽。
幾個笑話可以看出:
1925年冬,畫家陳半丁設宴款待張大千等友人,炫耀他收藏的石濤精美畫冊。席間,陳半丁將石濤那張裝幀精美的專輯放了出來。扉頁上有日本著名鑒定家的“金陵勝景”的標題,大家驚嘆不已。我不知道張大千在前面。匆匆看了壹眼,他說:“這畫冊是我三年前畫的!”"
說這話的時候,滿屋都是驚喜。
陳半丁壹臉不悅,詰問“有什麽憑證”,張大千將畫冊內容、題跋、印章壹壹繪成圖表,賓客打開畫冊對照,果然是真的。
陳半丁很尷尬,他的朋友都分手了。
在類似的故事中,也是黃的“受害者”。據說張大千用壹幅假石畫換了壹幅真的,這大大羞辱了號稱鑒定石頭專家的黃。
與大千有交往的說,20世紀20年代末,張大千與古董商勾結,用壹幅假石畫騙走上海藏家程13000元。後來,張大千私下對朋友說:“我畫了程收藏的七八百幅石畫。”
張大千的贗品比比皆是,甚至壹些博物館的石濤藏品也出自張大千之手。
羅振宇、高、等國內知名藏家都吃過他的虧,連少帥張學良都買過張大千的假石畫。據說張學良還為張大千舉辦過“鴻門宴”,兩人不戰而成。
在幕後
張大千所作的假畫,至今仍讓鑒定人頭疼。
1999年,國際上曾激烈爭論董源的《江岸圖》是不是張大千所作,就是壹例。
辯論雙方都是當代書畫專家。例如,高居翰(美國藝術史學家)認為這幅畫是張大千模仿的。這個觀點不無道理:張大千有個習慣。買了壹幅宋元古畫後,他經常自己畫幾幅,這就是書畫行裏所謂的“下蛋”。這些“彩蛋”有的通過他自己的手賣給別人,有的通過拍賣行賣出。因為他的高仿水平,拍賣行和鑒定師很難看出來。
另外,張大千的假畫能騙過很多藏家的眼睛,也和壹個叫周龍昌的畫家有關。
周龍昌畫技如日中天,善挖善補。可以說他已經到了難以捉摸的程度。任何殘破的人物、巖石、亭子等。可以毫無破綻的搬到東西方。他的工具很簡單,壹根竹棍和壹根很細的象牙。只要妳細心,把纖維對齊,就能織成原來的樣子。
張大千曾請周龍昌在壹所中學裏裱舊畫,月薪二百銀元,壹年只有兩三幅。之後每個月加到300元,專門用來修復舊畫。
他的很多假畫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喜歡請專家給自己模仿的古畫題字。有人做過研究,其中向他請教最多的是、、黃和費安,這些人在當時都是專家,說話算數。
但是,這些專家為什麽下水,有沒有困難,不得而知。
據現代書畫專家沈復介紹,張大千臨摹歷代畫家和收藏家的作品,共印制了900多枚,其中包括明代收藏家項的印章65438000多枚(現藏紐約賽克洛博物館)。
賣假畫以示愛國
張大千被批“作偽”、“毀敦煌”。
1941年,張大千借了五千兩黃金(壹說壹批價值不菲的古畫典當在甘肅銀行),去敦煌研究壁畫。
所謂“破壞”,就是張大千偶然發現壹個秘密的時候,壹個山洞裏有好幾層壁畫。外層的泥皮已經脫落。如果妳想看到內層漂亮的畫,妳必須剝掉外層。
還有壹種說法是,張大千陪於右任參觀時,命令隨行士兵敲掉外層壁畫。
此事流傳壹時,影響深遠。最後雖然證實了張大千“沒有破壞壁畫”,但還是有批評的聲音。
20世紀50年代初,張大千將三幅中國古代名畫(包括古的《韓熙載夜宴圖》和董源的《瀟湘圖》)低價賣給大陸,以示愛國。
根據確鑿的證據,張大千當時急需用錢。在美國到處賣畫之後,他把這些畫賣給了大陸。令人心寒的是,《瀟湘圖》竟是壹幅假畫,張大千在去世前兩個月寫給好友謝的信中承認是贗品。
據陳傳席《張大千在中國賣畫報》記載,美國的限制政策松動,張大千的中國名畫源源不斷地銷往美國各大博物館,從未低價賣給大陸。
據張定(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介紹,他是在1956年夏天負責國際博覽會中國館總體設計時認識張大千的。張大千有壹批中國名畫想賣給中國大陸,但由於漫天要價而未被接受。
二流畫家
到了近代,很多人推崇張大千,徐悲鴻甚至稱贊他為“五百年第壹人”。
關於他的軼事也是源源不斷,有人用壹段話總結了他的壹生:
他面對敦煌三年,毀譽參半;與畢加索在繪畫上合影,為世人津津樂道;他曾贈送* * *《荷花》,還為蔣介石畫過《松下高適》;他是土匪,卻樂於做優雅的小偷;他成了壹名僧侶,但拒絕受戒;他畫假畫,暴露了自己的家醜;他教完鞭子就走了。
他瀟灑,賭了壹把,輸了國寶“曹娥冤”,羞於面對病重的母親;他風流,他的茶為日韓添香,妻妾成群;他富如仇人,無立足之地;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包括印度、日本、阿根廷、巴西和美國,最後回到臺灣省島...
但也有人說,張大千如果留在內地,和其他畫家比起來就是二流了。
在給朋友的信中,傅雷這樣評價他的畫:“大千是另壹個投機者。他這輩子最大的本事就是仿造石濤,但他是壹個拔尖的壹流高手。自己的創作充其量只能偷取《道紀》(即石濤——編者註)的片段,或者從陳柏楊(陳淳——編者註)、徐青藤(徐渭——編者註)、八大(尤其是八大)那裏搬些花來嬌媚虛張聲勢,往往庸俗無味,尤其是對小姐們……”
世人紛紛分析張大千偽造的原因:壹是為了利益,維持他的巨額開支;第二,挑戰藝術界的權威;第三,以名示人,炫耀自己不凡的功夫。
黃苗子的評論更耐人尋味。在指出造假不道德的同時,他還說:“壹個不是生於世的天才,為了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追求藝術,轉而走上這樣壹條崎嶇不平的世界道路。我覺得這是可以憐憫的,不能隨意譴責的。”
是非曲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