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張賢亮的父親曾留學美國,後為國民 *** 官僚,1949年被關押,後死於獄中。1936年12月張賢亮出生於南京。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前夕,隨家人逃離,幸免於難。1954年,18歲的張賢亮從北京的高中肄業,前往寧夏賀蘭縣插隊,不久任寧夏省委幹部文化學校教員。張賢亮14歲開始文學創作;1957年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而被打為右派,接受勞改、管制、監禁達22年,其間曾外逃流浪,1979年9月獲 *** 。
1980年任寧夏《朔方》文學雜誌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並重新執筆;曾任寧夏 *** 自治區文聯主席;1992年在寧夏銀川市郊創辦鎮北堡西部影城,曾為其董事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在1980年代的中國文壇,張賢亮率先突破了若幹禁區,例如描寫性的《男人的壹半是女人》。2012年11月12日,新聞爆料他包養五名情人。
2014年9月27日中午,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2014年9月27日下午2點,曾創作《綠化樹》《男人的壹半是女人》等作品的當代著名作家張賢亮因重病醫治無效在寧夏銀川去世,享年78歲。[1]
轉行經商,牽頭創辦西部影城
張賢亮張賢亮的成功,並不僅僅體現在文學創作上。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斬獲國際大獎,其主要外景地銀川西郊的鎮北堡也逐漸進入人們視線。1992年,記者在《光明日報》和《人民日報》上分別發表了題為《紅高粱“紅”了鎮北堡》《影視界看好寧夏“外景地”》的文章。
兩篇報道吸引了鎮北堡所在地賀蘭山林草試驗場時任場長袁進琳(現任寧夏 ***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的關註,他不僅將這兩篇報道大量復印,廣為散發,而且就此率先提出恢復外景地、發展旅遊事業的初步設想,得到各方的熱烈響應。在具體籌劃時,大家壹致認為此事應該由張賢亮牽頭,借助他的名望和號召力促成此事。
張賢亮不僅扛起了這桿大旗,而且不斷完善、提升,使這個昔日廢棄多年的古城堡,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和5A級旅遊景區。張賢亮曾對記者說:“如果說,我創作的小說是‘平面文學’的話,那麽,西部影城就是我創作的‘立體文學’。”現在的西部影城,集觀光、娛樂、休閑、餐飲、購物、體驗於壹體,曾是《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作品拍攝基地。
江蘇曾經想出版他的文集
得知張賢亮去世消息後,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退休老編輯張昌華告訴記者,80年代,張賢亮火起來的時候,他就開始與張賢亮約稿,準備出版他的書籍,“我比較關註江蘇本土出生的作家,先後與他通過4封書信。”張賢亮
電話中,張昌華找出了保存至今的信件,“第壹封信是張賢亮於1986年5月29日寫來的,當時我們正在籌備《東方記事》雜誌,想和他約稿,他在信中非常客氣,說自己是個‘刑余之人,不可言勇’,在文壇不過是個跑龍套的人,面對江蘇父老鄉親,也只能敲敲邊鼓,如有合適之作壹定奉上。”張昌華回憶說,當時,社裏為了拉住張賢亮,想和他簽訂壹份出版協議,但他始終不願意,說自己寫作很隨性。
第二封信則是寫於1987年,張賢亮在回信中夾帶了22元錢,讓張昌華代買兩本江蘇文藝社出版的圖書,壹本是《古文鑒賞字典》,壹本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記得我給他寄過雜誌,可能頁面上刊登有這兩本書的廣告吧。”
後兩封信是到了1998年,當時江蘇文藝社推出了壹批名作家的文集叢書,包括葉兆言、蘇童等,“我們也打算出版張賢亮的文集,他也表示願意合作,並且寄來了文集的目錄。但是很遺憾,最後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出成。”[2]
張賢亮是中國文學界久享盛名的文學家。不但他的文學代表作被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30多個國家發行,而且在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上也建樹良多。張賢亮並不是要當書法家,所以使他不刻意地遊離“書法圈”外,如賀蘭山的野花任自開放,在這個喧躁的時代留給人們的是壹份清雅的墨韻和思索,其書法本身的創造力在深厚的文化品格中綻放。“書法家”應首先是學問家,應具備必須的文學,文字學與歷史學的修養,否則“書法家”再超生的多,對我們的時代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故而張賢亮先生的文學史和書法造詣不是非要每個書法家都把他的作品作為“參照系”,而是讓壹些有誌於書法收藏和研究的人們明白:人品、學識與書法密不可分!作為當代紅遍大江南北,名揚長城內外的著名學者型書法家,張賢亮少愛詩書,其母賢敏博學,思想開拓宏深,使先生從小就有了很好的起點,在書法藝術方面下過苦功,後來歷經滄桑,世事變遷,先生又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他的書法造詣和書藝境界是特殊天賦與漫長研悟的合成物。但他沒有以書名世的念頭,胸懷淡泊,學養淵雅,是鑄成先生書法品格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肯定先生臨悟參半的功夫外,我們不得不同時認同他的學養、天賦對形成“張體”的重要作用。張賢亮書法秀潤遒媚,俊逸多姿,尤擅行書,他對各體筆法均有廣泛涉獵,他讀過和臨習北碑南帖,如唐人褚遂良,晉王右軍,蘇東坡,明董其昌等。但其書法更富南帖之韻,字的點畫則時見北碑風骨,結體的欹斜及個別點畫的舒張縱遺頗類米芾、東坡和董其昌的風神。
他創辦了寧夏西部影視城 《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東邪西毒》都在這拍的
張賢亮因為眾多作品,張賢亮的名字廣為人知。但是事實上,除了是知名作家,張賢亮還有壹重身份不能不提,那就是寧夏西部影視城的“堡主”。而這也是眾多影視圈名人紛紛悼念他的原因,據悉有50多部知名電影都是在這裏拍攝的。
據悉,1961年冬天,25歲的張賢亮戴著“右派分子”的帽子從寧夏賀蘭縣的壹個農場被釋放出來。到距銀川市20公裏的鎮北堡集市買鹽時,他發現在荒灘上聳立著的兩座古堡廢墟有特殊的視覺形象。20年後的1981年,他將當時已成破羊圈的廢城堡推薦給謝晉做由他的小說《靈與肉》改編成的電影《牧馬人》的外景地,於是這個荒涼了幾百年的古堡開始熱鬧了起來。1993年9月,寧夏西部影視城在鎮北堡開業,張賢亮放棄了鐵飯碗,把這個荒涼的地方打造成了4A級景區,成為中國西部題材和古代題材電影電視的外景拍攝基地。《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邊走邊唱》《黃河絕戀》《老人與狗》《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書劍恩仇錄》《東邪西毒》等50多部電影都是在這裏誕生的。
—著名導演王家衛
拍《東邪西毒》,他給了很大支持
“我進內地第壹部電影《東邪西毒》就是在西部影視城拍的。當時因為張國榮演西毒,於是我們要到西部拍,當時張賢亮老師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現在張國榮不在了,張賢亮老師今天也去世了,我覺得非常遺憾。”
張賢亮身上有關“第壹”的故事很多
—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久辛
張賢亮張賢亮曾經說,他是中國第壹個寫性的,第壹個寫饑餓的,第壹個寫城市改革的,第壹個寫中學生早戀的,第壹個寫勞改隊的……發生在張賢亮身上,有關“第壹”的故事很多。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王久辛說,張賢亮是新時期文學界的扛鼎作家,“如果沒有他的《綠化樹》《靈與肉》《男人的壹半是女人》,新時期文學界會像天缺壹角。”
王久辛說,張賢亮的作品中,人性並不都是灰暗的,他的身上有壹股浩然之氣。在小說《肖爾布拉克》裏有壹句話,“在堿水湖裏泡過的,都是國家的寶貝疙瘩。”這說明,他雖然經歷了磨難,但人特別堅強。後來,他又去辦了影視城,“影視城也是他自己的壹部偉大作品,他是壹個做文化品質的人,把產業和事業理解得非常清楚。可以說,張賢亮前三分之壹的人生有些磨難,中間創造了壹生輝煌的作品,晚年的三分之壹又創造了影視城。是壹個偉大的人生。他是了不起的人,學到老用到老,創造到老。”
當代文學史繞不過他;他重情義張賢亮簡介,有壹顆童心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
張賢亮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張賢亮在很多領域都有壹種特殊的才能,形成了“張賢亮現象”,對這樣壹位當代文學史繞不開的作家的離世,他表示非常痛惜。
高洪波表示,2014年年3月份,罹患癌癥的張賢亮來北京看病,“我們幾個作家老朋友,包括張抗抗等,在北京相聚了壹次,張賢亮半開玩笑地說:“這可能是最後壹次見面了,但文學史是繞不過我的。”當時他吃中藥過敏,身上癢得難受,但他很堅強,臉上依然有笑容,依然充滿著對病的蔑視。高洪波說道,張賢亮很重情義,他有壹顆童心、喜歡熱鬧,好交際,人經歷比較大的磨難之後,很多事情看得比較淡,也比較透。
他的作品影響了壹代人
—南京作家魯敏
“我以前都不知道,張賢亮就出生在南京,老家是盱眙。”南京作家魯敏告訴記者,“張賢亮是媽媽他們那輩人特別喜歡的作家,尤其是根據他作品《靈與肉》拍成的《牧馬人》張賢亮簡介,哎呀特別迷。”在魯敏看來,張賢亮是他那壹代作家中對人性、性意識的獨立與喚醒最有突出貢獻的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