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張鸞的職業是什麽?

張鸞的職業是什麽?

張鑾

張鸞(1924.2-)又名張密九,女。天津人。擅長年畫和漫畫。自幼隨父學畫,65438-0943在天津舉辦父女畫展。65438-0959,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編輯。作品有木刻《魯迅與壹家工廠》《五子愛幹凈》《娃娃戲少林寺》獲第三屆全國版畫獎二等獎。

中文名:張鸞

別名:張彌九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24.2

職業:畫家

代表作品:蕭聲爾、小迪和皮徹等。

擅長:年畫、漫畫。

簡介

張鸞,壹個富婆,很早就出名了。她的父親張國臣在七八歲的時候,被官方選派到俄羅斯留學,住在壹位陸軍中將的伯爵家裏,了解了俄羅斯社會極其奢華的風俗習慣。他經常和伯爵夫人、小姐壹起去河邊的白樺林畫油畫,采集野果,畫畫成了他壹生的記憶。回國後,得到了當時負責東北對日俄外交的張的賞識,隨後帶著張的兒子到天津擔任市財政局局長。張國臣日常接觸的大部分是俄羅斯客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充滿了精致優雅的俄羅斯貴族文化,熏陶著兩個女兒,始終沒有改變自己對生活的審美態度。尤其是二女兒張鸞,打扮得像個娃娃,跟著父親,寫字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20世紀30年代末,天津發了洪水,到處都在挨餓。65,438+04歲時,張鸞和父親坐了壹艘救災船,畫下了所有的災情。他們在天津勸業場附近的永安酒店舉辦義賣,作品全部售出。第二天,小女孩的大特寫照片出現在報紙和《好朋友》畫報上。

上世紀40年代,張鑾嫁給了壹個東北銀行家的兒子,隨妻子在上海生活。平時她都是憑著脾氣寫寫畫畫。出入家門的文化界人士看到了,驚嘆不已,紛紛傳播。她被久負盛名的上海兄弟圖書公司選中,特聘她為簽約畫家。從此繪畫、出版、展覽壹發不可收拾。其實在上層貴族社會,貴婦和夫人是互相競爭的,她們在壹起附庸風雅。畫畫、售票劇場、跳舞、打扮是他們最常見的生活方式。按照他們父親的想法,張小姐的大女兒本來是學美術的,專門送進了大專。她壹直以繪畫為職業,但成績也很壹般。他讓小女兒張鸞學文學,二小姐隨和,果然考上了名校。

解放後移居天津的張鑾二十多歲,有在上海畫連環畫的經歷。她隨即加入天津美術家協會,成為壹名職業畫家。以前畫畫是愛好,現在參加革命工作,自己謀生。張鸞很光榮,只是天賜良機。新中國學習了蘇聯老大哥,俄羅斯的小說,蘇聯的歌,布,電影。而中國迪達出版社暢銷的高爾基、普希金、烏蘭諾娃等張鸞的畫作,也都是蘇俄題材:《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紅色保險箱》、《危險的愛情》、《巴爾達牧師》,都是張鸞當年轟動壹時的作品。熟悉俄羅斯文化的年輕女畫家,畫出這些她們從小就經歷的生活,如魚得水,如癡如醉。她畫的俄羅斯家庭帶妳仿佛身臨其境。燈飾上的流蘇,壁爐上的燭臺,粗大的木勺,都是她情感深處的儲存。味道醇厚,很美。

張鸞很受領導器重,藝術界的攻堅戰都會將她指向前方。她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年畫運動,搶救和改造瀕危的楊柳青年畫遺產。她也不負眾望,她新創作的楊柳青年畫《五子愛幹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幾十年後依然是楊柳青年畫的標誌性經典,無人能超越。尤其是《五子愛幹凈》,直到50年後的21世紀,以及今天,依然是驚心動魄的創作:它是壹幅純粹的楊柳青胖娃娃年畫,無論是形式還是動作,都是傳統的、不規則的、不規範的。從構圖上看,和胖娃娃抱著金魚壹模壹樣,層次豐富,疏密有致。從筆墨技巧來看,這位聰明的女子完全擺脫了她慣用的連環畫結構,而是用印刷的幹筆畫出了純粹的木刻效果!藝術沒有新舊,只有好壞。既然要創新,就要提前畫。張鸞做到了。

這幅畫的天真、飽滿、恬靜之美與生俱來,是張鸞愛美之心在骨子裏的精神再現。她在畫自己,她在自娛自樂,她被自己的脾氣灌醉了到處跑。這已經不是繪畫技巧的問題了!

壹生

1952年春,天津中聯書店正式成立。張鑾為這家私人漫畫出版機構創作了幾部漫畫,如《蕭聲二》、《小迪與皮徹》、《牧師與工人巴爾達的故事》。1954年8月,天津美術出版社成立。公私合營後,中聯書店並入金美。為了加強出版社的創作和編輯力量,張鑾於1959調到天津美術出版社。1966文革前,她編輯創作了壹批優秀的連環畫和年畫(包括給其他兄弟省市出版社的),主要有《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寶葫蘆的秘密》、《危險》等連環畫。“文革”後,她迎來了藝術創作的新春。年過半百的張鸞創作了《人魚公主》、《爺爺的悄悄話》等漫畫。晚年主要從事年畫創作,培養青年畫家。重要的年畫有《春江花月夜》、《應娘》、《好孩子》、《霍元甲打大力士》。

評價

如今,當我們翻開五六十年代的畫報,藝術不是藝術,它承擔著政治宣傳,但在眾多追求概念的平庸畫面中,壹眼就能跳出張鑾的作品,沒有矯情、空靈、概念、靈動、流暢、細膩。她擅長畫婦女兒童的美麗活潑,這是畫家不願觸及的女性領導題材。在她的作品中,依然有高貴中的美,莊重中的親和。畫家的內心總是強調人性的善良,讓人覺得活著是多麽美好!

生活中的張鸞,和她的畫壹樣,過於率真隨大流,隨和。她多姿多彩,充滿了隨性的自我。女人中,張鸞不算漂亮,卻是最耀眼的。她會打扮,她是畫家,愛美,懂美,也會美。她會隨意操縱顏色和色調,熟練搭配配飾。與其他女性相比,她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各種重要的社交場合。她熱血沸騰,色彩斑斕,任性地享受著自己的年輕美貌,卻引來了眉毛和災難。在當時那種說著同樣的花言巧語,畫著同樣的紅燈,穿著同樣的服裝風格的沈悶而令人窒息的環境下,張鸞無疑是壹個太過搶眼的明星!

改革開放後,張鑾仍然是壹位優秀的作家,也是壹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她是漫畫室的專職創作人員,但其他年份,畫室、兒童房、兒童畫報室都悄悄找她送任務。只要幾句好話,她臉上就洋溢著喜悅,不拒絕,講誠信,按時完成。她每天走得很快,與時俱進,很快樂。她喜歡這樣生活。各種社會榮譽也不請自來:她是CPPCC會員,中國藝術品收藏鑒定委員會高級顧問,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婦女委員會委員。她已經是個老張鸞了,五彩斑斕,閃耀著人生最燦爛的光彩。

年事漸高的張鑾依然在年畫圈獲獎:80年代的《少林寺》、《祭》、《真誠》,還有《春江花月夜》、《絲路雨》等新作,為出版社贏得了國家榮譽和豐厚代碼。張鸞在前院,為國拼命奔跑,散發光彩;在後院,為她的三代人拼命奔跑,她已經筋疲力盡了!80年代末,張鑾終於退休,父母相繼去世,兩個兒子結婚成家。出版社裏全是思想時髦的新人,不再叫她趕任務了。張鸞突然安靜下來,壹有空,眼裏就全是寶貝女兒:20歲到30歲,30歲到40歲,不安分的女孩子想找個男人,經常穿著媽媽買的漂亮裙子,頭上插滿了花,在街上跑來跑去,大喊大叫,讓媽媽到處看。

張鸞在血肉的折磨中痛苦地流著血!她沒有能力改變女兒的小事!張鸞60出頭的時候,完全失憶了。她那些面對面走來的老朋友,她已經不再相見,衣服依然是愛黑色的,卻已經散發出壹股不幹凈的味道。張鸞不能愛美,失去了美麗的張鸞,失去了靈性。我去養老院看望張鸞,張鸞還是張鸞!她被剃了光頭,穿著壹條肥大的褲子,眼睛腫了,嘴巴大張著。不管妳怎麽叫,她都醒不過來。這位美麗的畫家“死了”!

2009年春節前,張鑾的二兒子,壹直和母親打架的孩子,突然腦幹出血去世,不到60歲!那幾天,在床上躺了十幾年的植物人張鸞突然坐立不安,反應強烈。孩子下葬後,她安靜了。不久後的壹個春夜,張鑾也去世了,享年84歲。她的大兒子哭了,他的弟弟和他的母親。苦難中,共同生活的親人突然同時離開。他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向住院多年的妹妹解釋。

張鸞的壹生大多是苦難的,但她稚氣的心靈卻處處閃耀著美麗的光芒。也許正是這種不可改變的妄想,為她築起了壹道自我保護的堤壩,封存在對善的渴望中,不被功利所汙染,不被歲月所鈍化。她的作品隨著優勝劣汰成為了歷史的精華。她早期的連環畫《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紅色保險箱》《寶葫蘆的秘密》《兩個將軍》《潔身自好》至今仍被全國各大出版社奉為經典,再版再版。2007年出版的《天津同治評》是壹位勤奮多產的女畫家,是中國年畫革新的代表。她的《五個孩子愛幹凈》壹直是創新年畫的標誌性作品,代表著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

張鸞用美消解了她生命中的壹切苦難,美在張鸞手中鑄就經典。經典屬於歷史,不屬於時代。

見天津日報2011-03-17文學周刊。

伊美

——女畫家張鸞

作者:徐麗仙

  • 上一篇:真實的東西是什麽?
  • 下一篇:中國歷代服飾是如何演變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