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手寫書籍。手寫費時費力,還容易出現錯漏,阻礙了文化的發展,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印章和石刻為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啟示,用紙在石碑上著墨的方法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印章在先秦時期就有,壹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都是刻入反射,有陰陽之別。
文胤指的是帶有凹面的字符或圖案。通過印模印刷或表征,形成物體平面下方的字符或圖案;楊雯指的是表面凸起的文字或圖案。通過模印、刀雕、疊筆等手段,出現高於物體平面的文字和圖案。
在紙出現之前,官方文件或信件寫在竹簡上。寫好後用繩子捆住,在結紮處用粘泥封住,封口上蓋著泥,稱為“泥封”。泥印就是在泥上印刷,這在當時是壹種保密的手段。
古代文獻是用刀刻上去的,或者是畫在竹簡或木簡上的。送來的時候,把它們綁在壹定形狀的桶裏,用繩子綁住,在打結的地方填壹塊泥,封在泥上。
如果紙條多,就放在口袋裏,在綁繩子的地方填上泥巴,打印成信支票,防止被私自打開。此方法也常用於發送對象。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魏晉以後,紙帛盛行,封泥制度逐漸廢除。
紙出現後,泥印演變為紙印,蓋在幾個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
據記載,北齊時有人做了壹個蓋公文的大印章,已經像小刻本了。
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青銅印章。銅印章既用於官方用途,也用於私人用途。官方使用代表壹定的等級。漢朝時,俸祿600多石。南朝各州刺史多使用銅印,唐代、宋代、清代政府、州縣都使用銅印。
銅印表面以方形為主,也可見少量菱形和圓形的銅印。印花鈕扣的形狀變化很大,如瓦片鈕扣、兔子鈕扣、動物鈕扣、手柄鈕扣和薄片鈕扣。
古代青銅印章可分為官印、姓名印、休閑印、吉祥話印、計劃印、工作室印、收藏印。人們在古代書畫作品或其他文史資料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印章。
還有壹種人們並不熟悉的宗教印章。在宗教印章中,最著名、數量最多的是道教的秘印。在當時,這種印章只有道觀中的方丈和少數技藝高超的道士才能識別。
到了清朝,道教裏的人開始逐漸忽略這種文字,然後幾乎沒有人能認識這種文字。
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在《抱樸子》壹書中提到,道教曾用壹枚4寸見方的木印,上面有120個字。這已經是壹個小街區了。
佛教徒為了讓佛經更加生動,常常在佛經的卷首印上佛像。這種手工雕版印刷比手繪方便多了。
碑刻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也很有啟發。石雕的發明歷史悠久。唐初陜西鳳翔發現10石鼓,為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秦的石刻。
秦始皇出巡,七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東漢時期盛行石碑。
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國子監前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7塊儒家經典石碑,46塊石碑上刻有20.9萬字。每座碑高1.75米,寬0.90米,厚0.2米,容量5000字,碑身兩面均有鐫刻。
耗時8年,全部精雕細刻,是當時學者的經典,很多人爭相臨摹。
後來,尤其是魏晉六朝時期,壹些人趁人不備或無人看管,將經書印在紙上自用或出售。結果廣為流傳。
摩擦是印刷技術的重要條件之壹。古人發現石碑上蓋著壹張略濕的紙,用軟槌輕敲,使紙落入石碑的凹部。紙幹了以後,用棉花包好,蘸上墨水,在紙上輕輕壹敲,紙上就留下了和石碑壹樣的字跡。
這種方法比手工抄寫更簡單可靠。於是,拓印出現了。
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它把圖案刻在木板上,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刷版分為浮雕版和鏤空版兩種。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用赤鐵礦粉將亞麻布染成紅色。生活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羊毛染成黃色、紅色、棕色、藍色,織出彩色條紋的呢子。
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改進。皇宮手工作坊裏有專職的官方“染匠”來“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色的顏色也在增加。到了漢代,染色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在古代,用於染色的染料多為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古代的原色青、品紅、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即可得到中間色。
青色主要用從蘭草中提取的靛藍染色;紅色原來是赤鐵礦粉做的,後來是朱砂做的。黃前期主要用梔子,之後還有地黃、槐花、黃柏、姜黃、黃哲等。白色用硫磺熏蒸漂白法或天然礦物絹雲母染色;黑色植物主要有橡樹、橡子、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板栗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桕葉等。
隨著染色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中國古代染色的紡織品顏色不斷豐富,出現了紅、黃、藍、綠等顏色。
中國在織物上印刷的時間晚於繪畫、裝飾和刺繡。我們現在看到的最早的印花織物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印花絲綢被套。
唐代印染業相當發達。除了織物上印染圖案的數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還出現了壹些新的印染工藝。特別是甘肅敦煌出土的唐代浮雕印花鳥紋絲綢,更是東漢以來消失的浮雕印花技術的再現。
在出土的唐代紡織品中也發現了壹些不為人知的印染工藝。到了宋代,中國的印染技術已經比較全面,色譜也比較齊全。
明清時期,染料應用技術已達到相當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發展。乾隆年間有藍作坊,在月下染成天藍色、淺藍色、白色;有紅色方塊,染成紅色,露出粉紅色;有漂白車間,染成黃色,粗糙到白色;有斑駁的方塊,被染成黃、綠、黑、紫、蝦、綠、佛面金。
明清時期的印刷技術也有所發展,出現了更復雜的工藝。直到1834年法國佩羅印刷機發明之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手工印染技術。
紙發明以後,這種技術可能用在印刷上,只要把布變成紙,染料變成墨水,印出來的東西就成了雕版印刷。在敦煌石室裏,有浮雕和鏤空的唐代紙印佛像。
總之,篆刻、拓印、印染技術相互啟發、相互交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