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體化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有序、準確、有效、安全、合法地獲取微體化石標本,特制定《微體化石標本資源采集技術規程》。
本技術規範詳細介紹了三種最廣泛使用的微體化石:有孔蟲化石、牙形石化石和放射蟲化石。采集前要做好與采集相關的壹系列準備工作,在實地尋找和采集過程中要遵循壹定的原則和方法。微體化石標本資源的收集還涉及標本交換、標本捐贈和標本收集等。該規定詳細規定了采集過程中各步驟的操作方法和細則。
本規定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羅輝。
本規程由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負責解釋。
1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微體化石標本的采集範圍和術語,標本采集準備、儀器設備、野外記錄簿的要求,野外記錄的內容和標準格式,采集步驟,標本的野外處理,標本的包裝材料和方法,標本的運輸方法,以及交換標本、接受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信息記錄、要求和註意事項。
本規程適用於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野外采集微體化石。
2規範性參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引用本規範而成為本規範的條款。對於註明日期的參考文件,所有隨後的修改(不包括勘誤表)或修訂均不適用於本法規。但是,鼓勵根據本規定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日期的參考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9部分:結晶學和礦物學
3術語和定義
3.1放射蟲(Radioaria)
放射蟲是具有軸偽足的海洋單細胞浮遊動物,大多具有透明的玻璃狀骨架,個體大小從幾十微米到幾百微米不等(平均50 ~ 300微米)。作為化石保存下來的放射蟲骨骼主要是無定形矽(蛋白石)和少量硫酸鍶(天青石)。壹般產於海洋中的矽質、鈣質、泥質巖石或軟質沈積物中。放射蟲化石的時代分布是從寒武紀到現代。
3.2牙形刺(或牙形刺)
壹種含磷酸鈣、親緣關系不明的微體化石,壹般小於1mm,有錐體、耙齒、片狀、臺地、臺地等多種形態,主要保存在石灰巖、黑色頁巖、砂巖和矽質巖中,是寒武紀至三疊紀海相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化石。
3.3有孔蟲(有孔蟲)
有孔蟲是壹種微小的真核單細胞動物,大小壹般在1mm以下,最大在110 mm以上,胞外分泌物或分泌物膠結的其他外來顆粒形成的外殼是保存成體有孔蟲的主要部分。根據殼壁的組成,可分為四種類型:假瓷殼、膠結或砂質殼、矽質殼和鈣質殼。大多數有孔蟲有鈣質外殼。有孔蟲化石主要保存在碎屑巖(砂巖、泥巖、頁巖、粘土巖)、石灰巖、矽藻土或海底軟沈積物中。
4放射蟲化石標本采集步驟
4.1準備
4.1.1工具
在地表露頭尋找和采集放射蟲化石時,根據巖性的不同,要有鏟子、鎬和小鎬、地質錘、丁字鎬、小鏟子、刷子等。在海洋上收集放射蟲化石需要特殊的船只、鉆機和采樣器。
4.1.2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適當準備壹些勞動保護用品。在陸地上,護目鏡、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準備。在海洋中取樣時,需要準備其他防護用品,如救生衣和防暈船藥物。
4.1.3現場記錄簿
記錄地名、日期、地形、地質背景、工作條件、取樣層位、樣品細節等。
4.1.4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上要有統壹的打印格式,用來記錄放射蟲化石的時間、地點、采集者、年代、層位、場號。標本袋有兩種,壹種是收集松散放射蟲標本的小紙袋;另壹個是大布袋,裏面可以放裝滿松散樣品的紙袋(註意不要混放,以免刺破裝巖樣的紙袋)。
4.1.5相關文件
采集者在挖掘和采集化石前,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歸屬、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進入產地采集和帶走化石的合法性。如果妳想獲得土地所有者收集化石的許可,妳應該事先準備壹些請求許可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收集什麽以及為什麽,並強調科學研究的目的。
4.1.6其他
大規模挖掘需要清除大量的上覆物體,可以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爆破。覆蓋巖石的清除也可以通過裝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進行。
4.2搜索和收集
4.2.1確定並記錄化石的起源。
無論何種采集,新產地的調查和尋找都是放射蟲采集野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1)如果要評價壹個地區,最好是仔細考察這個地區所有已發現巖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是只停留在壹個已經發現化石的地方。使用指南針或衛星定位儀器來定位化石點。
2)從不同距離和角度拍攝化石層位照片,對化石點進行重新定位。
4.2.2放射蟲樣品的收集
4.2.2.1概述
取樣前,必須詳細了解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和沈積特征(如是否有再沈積和改造)。采樣方向壹般垂直於地層走向,采樣間隔根據工作目的不同,從幾厘米到幾米不等。放射蟲化石樣品的采集主要分為兩種:軟質沈積物和硬質巖石。
4.2.2.2聚集在柔軟的沈積物中。
1)在海洋沈積物中,可以通過各種沈積物鉆孔和巖心取芯裝置從海洋沈積物中獲取放射蟲化石樣品:重力箱式巖心取芯裝置是最簡單的設計,壹次可以回收任意深度幾米長的沈積物;活塞取芯器因其具有恢復壹定厚度海洋沈積物沈積序列的優勢而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上述設計將擾亂對現代放射蟲組合的生物地理分析具有特殊意義的頂部沈積物。盒芯取芯器的設計避免了這壹缺點。復合巖心取芯器(安裝在剛性框架上的幾根短鉆桿)比箱式巖心取芯器能采集更多的生物碎屑和底棲生物樣品,更好地保存沈積物/海洋界面的沈積特征。
2)在陸上地層中,可以從地層剖面中的軟質泥質沈積物、風化砂質沈積物和其他沈積物中采集放射蟲樣品。采集時應註意清除表面的汙染和混合沈積物,用錘尖、刮刀或刷子仔細采集原始的新鮮放射蟲樣品,裝入準備好的采樣小紙袋中(每個樣品壹般約50 ~ 100 g),並在小紙袋上做好標記。
4.2.2.3收集堅硬的巖石。
有時,放射蟲化石在薄層中保存完好,或以“巢”狀富集,在壹小塊巖石中往往能比在大塊巖石中采集到更好的化石,因此最好系統地采集壹個剖面的所有層位。
1)直接取樣,如果不能用化學方法進行直接取樣,應選擇暗色或暗色泥質巖,最好不要選擇玻璃狀燧石(即使富含放射蟲化石殘留物)。本標準也適用於石灰巖和粉砂巖。矽質石灰巖(帶有分散的二氧化矽碎片)或帶有分散的碳酸鹽碎片的燧石很少見,但它們通常含有保存最好的放射蟲化石樣本。用8倍或10倍的放大鏡,有時可以在自然風化的石灰巖或矽質石灰巖表面直接看到放射蟲化石。
2)樣品是通過現場腐蝕法初步選擇的。如果在現場用腐蝕法初選樣品,取樣成功率可提高5倍左右,但這種方法也有耗時、危險的缺點。該技術主要用於巖組的精細研究,根據不同的巖性采用不同的技術:
a)鈣質巖石:①用20%的稀鹽酸腐蝕樣品表面2 ~ 10 min,使矽質或黃鐵礦性質的放射蟲骨顆粒暴露在巖石表面,以便我們估算動物群的豐度和保存狀態,但樣品需要徹底清洗;(2)用濃氫氟酸蝕刻巖石另壹面2 ~ 7分鐘。為了看到復合腐蝕的效果,同時用鹽酸腐蝕表面的壹部分,可以使鈣化的放射蟲變成螢石,突出在巖石表面,但樣品需要徹底清洗。
b)矽質巖(燧石、矽質頁巖、矽質灰巖):腐蝕程序同上,只是用50%氫氟酸代替鹽酸,操作小心,清洗徹底;放射蟲應出現在浮雕表面;在空心放射蟲殼上能產生最好的效果(不含次生二氧化矽);對結核標本(從核心到表面)要進行詳細的檢驗,因為保存最好的骨顆粒可以在結核的任何部位(結核的核心由於結晶度高,通常保存不好)。
c)頁巖、泥巖:通過溶蝕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前期無需選取巖樣。
3)與大型化石取樣不同,對每個放射蟲樣品的要求不多,不需要整塊巖石樣品。壹般可以用地質錘取樣。根據取樣目的和放射蟲化石的豐富程度,每個樣品的取樣量可以不同,壹般在100g g左右。
包裝
1)疏松放射蟲樣品的包裝:將陸地上采集的疏松放射蟲化石樣品裝入小樣品紙袋中,放入標簽中,並密封袋口,防止袋中樣品逸出與其他樣品混合;將裝有樣品的小紙袋緊緊地放入布袋中,紮緊布袋口,在布袋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並記錄在記錄本上。
2)放射蟲巖石樣品應包裝好,用記號筆標上樣品號並貼上標簽,然後用柔軟性好的棉紙包好,在棉紙上標明樣品號和層位,緊放在布袋中,用布袋口紮緊,在布袋上標明取樣號和層位,並記錄在記錄本上。
4.2.4現場記錄內容
野外采集和包裝的化石應進行編目和標記,同時在野外記錄簿上詳細記錄采樣的相關信息:
-要準確找到地點,最好能指出最近的居民區、火車站、地區、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相關的地物和地貌。
——註明領取日期。
-寫下收藏家的名字。
-化石生產的時代和範圍。
——露頭或人工點的數量。同壹巖層中的所有標本必須標有相同的編號,如露頭++和標本++等;從同壹巖層采集的標本不需要單獨編號,但如果標本是從同壹露頭或剖面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巖層采集的,則應特別標明巖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很多情況下要準備單獨的紙張,寫出含化石標本采集時的條件(山谷、采石場、泥塘、探溝、鐵路路塹),並註明巖層距地表的垂直深度、帶標本的巖石名稱及巖石上下的巖層名稱(如砂巖中的頁巖夾層);從同壹剖面不同地層采集的幾個樣品,應按順序編號,並標明樣品之間的距離(++露頭,號++地層)。有時,為了清楚地顯示各樣品與樣品之間的上下關系,可畫出新壽剖面示意圖,剖面的走向、明顯的地形特征、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斷層、巖性等。)和樣品號可以標在圖上。
-化石的字段編號。
4.2.5標本的交付或郵寄
為保證安全,運送標本時,應放在不易彎曲變形的堅固木箱或鐵箱內,縫隙可用刨花、紙或稻草、幹草等填塞。,以防止樣品袋在振動過程中受損。
4.3交換標本、捐獻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常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收集應遵守相關法律和政策:
——簽訂“轉讓項目”合同,將標本交換、捐贈、索取的合法所有權轉讓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登記標本,建立交換、捐獻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包括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來源的標本資料。手動記錄這些信息或將其輸入數據庫。
-給捐贈者發壹封正式的感謝信。
-檢查標本以確定是否需要特殊保存,如有必要,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記錄或輸入數據庫,每個標本應有壹個註冊號。這些信息包括采集者/捐獻者、標本學名、地層詳情、來源信息、巖性、保存形式和采取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文獻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標題、書名、出版年份、頁碼、版次等。每個標本都應該有壹個註冊號,在數據庫中是唯壹的。
——除模式標本外,還收藏以下標本:①收藏中未描述過或僅粗略描述過的標本;(二)與已有標本來源相同、層位準確但層位不清的標本;③館藏現存但保存完好的標本;④新收集的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在出版物上發表的標本;⑦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描述的標本。
5牙形石化石標本采集步驟
5.1準備
5.1.1工具
在地表露頭尋找和采集牙形石化石時,要有大錘、地質錘、丁字鎬等工具。
5.1.2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適當準備壹些勞動保護用品。根據具體情況,需要準備護眼、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等。
5.1.3現場記錄簿
記錄工作剖面的地名、日期、地形、地質背景、工作條件、取樣層位和樣品詳情。
5.1.4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上要有統壹的打印格式,用來記錄牙形刺的時間、地點、采集者,化石的年代、層位、場號。標本袋最好用布袋,用來裝巖樣。
5.1.5相關文件
采集者在挖掘和采集化石前,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歸屬,進入產地采集和收集化石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法律信息。如果妳想獲得土地所有者收集化石的許可,妳必須事先準備壹些請求許可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收集什麽以及為什麽收集,並強調科學研究的目的。
5.1.6其他
大規模挖掘需要清除大量的上覆物體,可以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爆破。覆蓋巖石的清除也可以通過裝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進行。
5.2搜索和收集
5.2.1確定並記錄化石的起源。
1)對新產地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區域評價,仔細考察本區所有已發現巖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是只停留在壹個已發現化石的地方進行收藏。
2)使用指南針或衛星定位儀器測量化石點的方位,從不同距離和角度拍攝化石層位的照片或視頻。
5.2.2牙形石化石樣品的采集
取樣前的準備工作
取樣前,必須詳細了解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和沈積特征(如是否有再沈積和改造)。
5.2.2.2輪廓的選擇
最好選擇曝光好、厚度小、上下邊界清晰的標準斷面。
5.2.2.3巖相的選擇
首先選取富含牙形刺的巖相,牙形刺在灰巖(尤其是含有深水相化石的灰巖)中分布最多,其次是頁巖和砂巖。在最佳暴露剖面上進行系統取樣,以確定化石動物群的順序。如有必要,增加壹個輔助剖面,對標準剖面上缺失的牙形刺層位進行補充。
5.2.2.4采樣間隔的選擇
取樣間隔取決於工作目的和巖性特征,尤其是地層厚度。通常相當於壹個統壹的地層,取100 ~ 200個樣本為宜。地層薄,間距小。進行混合溝采樣,樣品間距為2 ~ 3 cm。在地層較厚的地方,特別是連續的石灰巖地層,間距可以擴大到1~5m,甚至大於1 ~ 5m。由於工作條件和工作目的不同,采樣要求也不同。為了建立某壹地區地層層序或地層系統的古生物研究,必須進行系統、全面的取樣。如果只是為了解決某個區間的年代,選擇性的取幾個樣本就夠了。如果是為了解決壹個“啞巴”階層的時代,那就要采取大樣本。
5.2.2.5采樣方向
通常垂直於地層走向。
5.2.2.6樣品的質量
壹般2000 g左右,牙形刺多的話100 ~ 200 g就夠了。
5.2.2.7選擇性重采樣
標準剖面或輔助剖面的樣品處理後,剖面上牙形石化石的產出情況就大致了解了。通常需要對牙形刺富集帶重新取樣,以便研究整個動物群,確定屬種比和種間變異性。
5.2.2.8重采樣
每個樣品也是2000克。富集區的間距為15厘米或更短。動物群序列基本明確後,還存在壹些地層學和分類學問題。有時需要重點關註化石少的區間,采集大量樣品。有時需要從壹個層位采集處理幾公斤、幾十公斤甚至200公斤的樣品。
5.2.2.9井樣本
牙形石化石的破碎樣品比鉆屑細得多,需要在井場采集。在某壹地層單位采集的鉆孔樣品是同壹露頭的兩倍。井內取樣,實際極限4000g(實際每1m巖心庫只留1000g左右巖屑樣品),處理前要把細料全部洗幹凈。在實際處理中,每個樣品可以先用250g處理。
包裝
用記號筆在巖樣上寫上樣品的場號,放壹張標簽紙(標有場號、層位、取樣日期和地點、取樣人等。),然後用有彈性的棉紙包好,在棉紙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放入布袋中紮緊,將布袋口紮緊,在布袋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記錄在記錄本上。
現場記錄的內容
野外采集和打包的化石要詳細記錄在野外記錄本上。這些信息包括:準確的發現地點,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區、火車站、地區、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相關的地物、地貌等信息;收集日期;收集者的姓名;化石的時代、層位、露頭或人工點號、化石的場號。同壹巖層中的所有標本必須標有相同的編號:如++露頭和++標本。從同壹巖層中采集的標本不需要單獨編號,但如果標本是從同壹露頭或剖面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巖層中采集的,則應特別標明巖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在許多情況下,應準備單獨的紙張,寫出含有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麽條件下采集的(山谷、采石場、泥塘、勘探溝、鐵路路塹),並註明巖層離地表的垂直深度、標本產出處的巖石名稱以及巖石上下的巖層名稱(如砂巖中的頁巖夾層)。從同壹剖面不同地層采集的幾個標本,應按順序編號,並註明標本之間的距離(++露頭,++地層)。有時,為了清楚地顯示樣品間的上下關系,我們可以畫出新壽剖面示意圖,並標出剖面走向、明顯的地形特征、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構造、斷層、巖性等。)、樣品號等。
5.2.5樣本的交付或郵寄
為保證安全,運送標本時,應放在不易彎曲變形的堅固木箱或鐵箱中,縫隙可用刨花、紙張或稻草、幹草等填塞。
5.3交換標本、捐獻標本和獲取標本。
主要是正常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收集應遵守相關法律和政策:
——簽訂“轉讓項目”合同,將標本交換、捐贈、索取的合法所有權轉讓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登記標本,建立交換、捐獻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包括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來源的標本資料。手動記錄這些信息,並將其輸入數據庫。
-給捐贈者發壹封正式的感謝信。
-檢查標本以確定是否需要特殊保存,如有必要,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記錄或輸入數據庫,包括采集者/捐獻者、標本的學名、地層詳情、來源信息、巖性、保存形式和采取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標本已在文獻中描述過,則應註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書名、出版年份、頁碼、版次等。也應該記錄下來。每個標本都應該有壹個註冊號,在數據庫中是唯壹的。
——除模式標本外,還收藏以下標本:①收藏中未描述過或僅粗略描述過的標本;(二)與已有標本來源相同、層位準確但層位不清的標本;③館藏現存但保存完好的標本;④新收集的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已在出版物中描述過的標本;⑦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描述的標本。
6有孔蟲化石標本采集步驟
6.1準備
6.1.1工具
在陸地上尋找和采集有孔蟲化石時,要有鏟子、鎬和小鎬、地質錘、丁字鎬、小鏟子、刷子等。根據不同的巖性。在海上采集有孔蟲化石需要專門的船只、鉆機和采樣器。
6.1.2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適當準備壹些勞動保護用品,還有護眼、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應根據具體情況準備;在海洋中取樣時,需要準備其他防護用品,如救生衣和防暈船藥物。
6.1.3現場記錄簿
記錄工作剖面的地名、日期、地形、地質背景、工作條件、取樣層位和樣品詳情。
6.1.4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應有統壹的打印格式,用於記錄有孔蟲化石的時間、地點、采集者、年代、層位和場號。標本袋有兩種,壹種是收集松散有孔蟲標本的紙袋;另壹種是大布袋,可以在標本布袋中放入裝滿松散樣品的紙袋或巖樣(註意不要混放,以免刺破裝有巖樣的紙袋)。
6.1.5相關文件
收藏者在挖掘和收藏化石前,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歸屬、進入產地采集和收藏化石的相關法律法規、法律信息和經驗意見。如果妳想獲得土地所有者收集化石的許可,妳必須事先準備壹些請求許可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收集什麽以及為什麽收集,並強調科學研究的目的。
6.1.6其他
大規模挖掘需要清除大量的上覆物體,可以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爆破。覆蓋巖石的清除也可以通過裝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進行。
6.2搜索和收集
6.2.1確定並記錄化石的起源。
無論采集何種有孔蟲化石,調查和尋找新的棲息地都是有孔蟲野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1)如果要評價壹個地區,最好是仔細考察這個地區所有已發現巖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是只停留在壹個已經發現化石的地方。使用指南針或衛星定位儀器來定位化石點。
2)從不同距離和角度拍攝化石層位的照片或視頻,對化石點進行重新定位。
6.2.2有孔蟲樣品的采集
取樣前,必須詳細了解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和沈積特征(如是否有再沈積和改造)。采樣方向壹般垂直於地層走向,間距視工作目的和巖性特征而定,從幾厘米到幾米甚至幾十米不等。最好系統地收集壹個剖面的所有層位。有孔蟲化石的收集主要分為兩種:軟質沈積物和硬質巖石。
軟沈積物中收集的6.2.2.1
1)在海洋沈積物中,可以通過各種沈積物鉆孔和巖心取芯裝置從海洋沈積物中獲取有孔蟲化石樣品:重力巖心取芯裝置是最簡單的設計,壹次可以回收任意深度幾米長的沈積物;活塞取芯器因其具有恢復壹定厚度海洋沈積物沈積序列的優勢而得到廣泛應用。但上述設計會擾動對現代有孔蟲生物地理學研究有重要意義的頂部沈積物,盒芯取芯器設計避免了這壹缺點。復合巖心取芯器(安裝在剛性框架上的幾根短鉆桿)比箱式巖心取芯器能采集更多的生物碎屑和底棲生物樣品,更好地保存沈積物/海洋界面的沈積特征。
2)在陸上地層中,可以從地層剖面中的軟泥質砂質沈積物和其他沈積物中采集有孔蟲樣品。采集時應註意清除表面的汙染和混合沈積物,用錘子、刮刀或刷子仔細采集原始的新鮮有孔蟲巖樣和沈積物樣品,裝入準備好的采樣紙袋中(每個樣品壹般為500g左右),並在紙袋上標明樣品的場號、層位和采樣日期。
6.2.2.2收集堅硬的巖石。
用於研磨的樣品較大,尺寸壹般為10cm×10cm×6cm,但有時為了特定目的(如研究有孔蟲或墓葬的群落生態),樣品可以更大;用於研究單個有孔蟲的樣本可以更小。
包裝
6.2.3.1松散有孔蟲樣品的包裝
在陸地上采集的松散的有孔蟲化石樣品,可放入樣品紙袋中,放入標簽中,袋口密封,防止袋內樣品逸出和其他樣品混合;將裝有樣品的小紙袋緊緊地放入布袋中,紮緊布袋口,在布袋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並記錄在記錄本上。
6.2.3.2有孔蟲巖樣的包裝
用記號筆在巖樣上標出樣品編號,放壹張標簽紙(標有場號、層位、取樣日期和地點、取樣器等。),然後用有彈性的棉紙包好,在棉紙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用布袋紮緊,紮緊袋口,在布袋上標出取樣號和層位,記錄在記錄本上。
現場記錄的內容
對於野外采集和包裝的化石,應在野外記錄簿中詳細記錄采樣的相關信息:
-要準確找到地點,最好能指出最近的居民區、火車站、地區、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相關的地物和地貌。
——註明領取日期。
-寫下收藏家的名字。
——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露頭或人工點號。同壹巖層中的所有標本必須標有相同的編號,如露頭++和標本++等。從同壹巖層中采集的標本不需要單獨編號,但如果標本是從同壹露頭或剖面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巖層中采集的,則應特別標明巖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在許多情況下,應準備單獨的紙張,寫出采集含化石標本的條件(山谷、采石場、泥塘、探溝、鐵路切割),並標明巖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標本產地的巖石名稱以及巖石上下的巖層名稱(如砂巖中的頁巖夾層)。從同壹剖面不同地層采集的幾個標本,應按順序編號,並註明標本之間的距離(++露頭,++地層)。有時,為了清楚地顯示樣品間的上下關系,我們可以畫出新壽剖面示意圖,並標出剖面走向、明顯的地形特征、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構造、斷層、巖性等。)、樣品號等。
-化石的字段編號。
6.2.5樣本的交付或郵寄
為保證安全,運送標本時,應放在不易彎曲變形的堅固木箱或鐵箱中,空隙處可用刨花、紙或稻草、幹草填塞,以防振動時損傷樣品袋。
6.3交換標本、捐獻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常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收集應遵守相關法律和政策:
——簽訂“轉讓項目”合同,將標本交換、捐贈、索取的合法所有權轉讓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登記標本,建立交換、捐獻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包括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來源的標本資料。手動記錄這些信息或將其輸入數據庫。
-給捐贈者發壹封正式的感謝信。
-檢查標本以確定是否需要特殊保存,如有必要,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記錄或輸入數據庫,包括采集者/捐獻者、標本的學名、地層詳情、來源信息、巖性、保存形式和采取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標本已在文獻中描述過,應註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書名、出版年份、頁碼、圖表等。也應該記錄下來。每個標本都應該有壹個註冊號,在數據庫中是唯壹的。
——除模式標本外,還收藏以下標本:①收藏中未描述過或僅粗略描述過的標本;(二)與已有標本來源相同、層位準確但層位不清的標本;③館藏現存但保存完好的標本;④新收集的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已在出版物中描述過的標本;⑦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描述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