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想問壹下關於東巴文化的那句話是哪裏引用的?

想問壹下關於東巴文化的那句話是哪裏引用的?

名稱:東巴象形文字

東巴文化

來自:社交文化網

擁有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並不是壹個大民族,但其東巴文化享譽海內外,引起了世人的興趣和關註,成為麗江旅遊探索的熱點之壹。東巴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壹樣,也是壹種宗教文化,也就是東巴文化,也是壹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原始多神教,信奉萬物有靈論。是在納西族本土文化——巫文化和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祭司叫東巴,翻譯過來就是智者。這些“智者”學識淵博,能畫能唱能跳,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知識都有。他們用來寫經書的文字是壹種叫做“東巴文字”的古文字,這種文字“專事象形,人畫人,物畫物,以為書為行”。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人和傳播者。換句話說,東巴文化就是在東巴代代相傳的納西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書、東巴繪畫、東巴音樂和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被認為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化作為壹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註和重視。近百年來,法國、英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蘭等國的學者紛紛前來搜集、調查和研究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第壹個讓世界了解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人是法國人泰隆·拉科佩蘭。他在《西藏附近的文字起源》壹書中收錄了壹份東巴象形文字經文,該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BOCOT教授整理出版了他收集的關於納西族東巴語的書籍《LESMSOS》。在眾多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中國學者李林燦和美國學者洛克。臺灣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林燦先生,原本從事繪畫藝術,當他來到納西族聚居的麗江玉龍雪山,接觸到納西東巴文化後,毅然放下畫筆,研究東巴文化,並寫出了《象形文字詞典》、《註音字詞典》、《學習文集》等壹些重要著作。美國學者洛克於20世紀20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地區生活了20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撰寫了許多關於東巴文化的書籍,其中《納西語英百科全書》(第壹、二卷)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書籍。洛克被譽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20世紀80年代以來,湧現出壹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壹個國際化的納西東巴化學正在形成。東巴經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國內外學者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文作為研究資料。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萬部東巴經。其中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收藏約1萬冊;臺灣省、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藏書2萬冊。除了中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東巴經書收藏。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共有7836冊。

因為東巴經是用原圖象形文字寫的,壹般人不容易解讀,所以東巴經壹直被認為是“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工作。在東巴先生的配合下,該所科研人員經過十余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翻譯註釋全集》的翻譯項目,譯本已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壹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化學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納西族的東巴經有500多卷,700多萬宇,[1]全部用象形文字寫成。這種象形文字在納西語裏叫“森吉魯”,意思是“木石的痕跡”,或者翻譯成“木石之字”,意思是看起來像木石之字。這種文字起源於圖畫,壹直保持著圖畫的特點,只是約定俗成地成為了壹種文字符號。它在麗江、中甸和未夕縣的納西族地區已經使用了十多個世紀,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納西象形文字的著作。《東巴經》記錄了反映納西人遠古時代生活的神話,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驚嘆。他不僅對後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祖國各民族的神話寶庫。很多神話篇幅都比較大,比如《創世紀》、《黑白之戰》等。[2],都是2000多行。從這些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納西族特有的各種神,如天、地、日、月、星、善、惡、男、女神、雷神、風、雲、山、水、土、石、鐵、智慧、靈巧、善良、豐饒等神。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怪物。在這個神的世界裏,不僅各種神的形象千差萬別,而且神的行動也有不同的機智,可見神話的絢麗多彩。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畫

古代東巴畫是納西族最具特色的藝術遺產。納西族在做儀式時,要畫出各種佛神、人物、動物、植物、妖怪的形象,進行祭祀和祭祀。這種為宗教活動服務的繪畫統稱為東巴畫。東巴繪畫藝術具有象形經典的五大藝術特征,即貝葉經的形式、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動態的表現和吸收的特點。東巴畫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之壹,包括“木排畫”、“接龍畫”、“布卷畫”、“經文畫”等。東巴畫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古代納西人信仰的神鬼和各種理想世界,也反映了古代納西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在東巴繪畫中,最著名的是布帛畫《神路圖》。神道地圖壹般長14米以上,寬26厘米左右。分為地獄、人間、自然天界、天堂四個部分。畫面明亮華麗,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它受藏族繪畫藝術的影響,具有納西族的傳統風格和特點。是東巴繪畫藝術中的瑰寶,《神之路線圖》主要用於葬禮時的死者翻身儀式,描寫了死者在地獄、人間、自然、天堂等各個階段的具體場景,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研究價值。

東巴文化介紹:東巴舞

東巴舞是指在東巴教的宗教儀式中,由東巴祭司根據不同的儀式和道場規則表演的壹種宗教舞蹈。東巴舞源於納西古語的社會生活,許多動作是由各種動物的動作模擬出來的,形象生動。東巴舞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東巴典籍中,有舞譜《舞本》、《舞源》,稱為“頓姆”,意為舞蹈規範或舞蹈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的舞法。東巴舞具體描述了舞蹈的起源、種類、舞步、手勢、動作和作用,是世界上唯壹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蹈總譜。東巴舞是研究原始人類舞蹈起源和早期舞譜形成的極其難得的經典。東巴教八大類祭壇祭祀道場中,除“祭天”類外,其他七大類祭壇祭祀道場都要表演東巴舞。古代納西先民祭祀時,東巴祭司為患病者招魂,模擬壹些馴服動物的動作,背上彩色羽毛和白灰筐,在祈禱的神靈面前狂舞,直到彩色羽毛和白灰漫天飛舞。在當時先民的觀念中,通過這些舞蹈,對藝術之神阿諛奉承,認為藝術之神可以興奮到欣喜若狂,像人壹樣開懷大笑,取悅神,使神欣賞人的犧牲,達到幫助人的目的。東巴舞蹈,除了向藝術之神祈福,還有擊退藝術之神的舞蹈,東巴的祭司在祭壇上跳舞時,頭戴“鷹皮帽”,插鷹羽毛,模擬鷹的動作舞蹈。在納西族“彭淑之戰”的故事中,鷹是壹種能降伏魔神的精靈。它拯救人類於困境,是納西族祖先的守護神,是祖先崇拜的真實形象。東巴舞在表達悅神拒神之舞的同時,也繼承了傳統的以舞載歌的民間表達方式。東巴舞大多剛健溫和,活潑徐遐生,變化靈活,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特點。東巴舞以其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範在麗江地區獨樹壹幟,在省內外少數民族舞蹈文化中也很有特色。東巴舞是納西族傳統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和形式上可分為五種類型。壹個是神聖之舞;二是鳥獸蟲舞;第三,實施舞蹈;第四,戰舞;第五是踢踏舞。東巴舞反映了歷史上納西族隨牲畜遷徙、與鳥獸為鄰的原始生活,也是納西族精神文化的反映。納西族的東巴舞有鷹舞、大鵬舞、孔雀舞、白鷴舞、大象舞、青龍舞、白馬舞、牦牛舞、白額黑牛舞、大腳紅虎舞、龍舞、馬鹿舞、豪豬舞、刺猬舞、山羊舞、金巨蛙舞等模擬動物的舞蹈,還有鷹翼舞。

東巴文化介紹:東巴藝術

東巴藝術品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制作和使用的木偶、面人、泥塑和各種竹木制品。它們造型獨特,生動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東巴雕塑藝術主要體現在木偶、臉譜、泥人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樹木雕刻的木偶是東巴在宗教儀式中制作鬼神泥面的偶爾參考模型,已收集了30多件。東巴人有壹雙巧手,具有藝術和精神技能,都能雕刻和造型。雕刻的木偶有的似沈思,有的似舉手俯視,有的急張大嘴,造型奇特。東巴布偶頭戴鬥笠,胸佩佛珠,端坐自如,輪廓粗獷,線條僵硬。在東巴教的30多種儀式中,使用了神、鬼、動物的面部玩偶。它們是用青稞粉或大麥粉做成的,總共200左右。

壹般來說,面人必須在宗教儀式的前壹天晚上制作,壹個東巴壹個晚上可以制作數百個面人。每個人臉娃娃都有壹個固定的形象和不同的表情。儀式時,神面放在上面的祭壇上,鬼面放在下面的鬼村裏。同類型的鬼面娃娃形狀也各不相同,有蛇頭、雞頭、牛頭、馬頭、羊頭等等。此外,還有用粘土制成的泥娃娃。這些泥人都是東巴真司制作的,而且都是壹氣呵成,具有古樸明快的審美特點。東巴的俑、泥人、布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不註重刻畫外在形象的生動傳神,而是采用整體寫意,如眼睛像兩個隨意凹陷的洞,嘴的輪廓只像壹條微微張開的縫,從局部角度看很簡單。然而,如果從整體上看,整個造型給人壹種生動的表情,並從不太逼真的造型中透露出壹種內在的生命精神。這些神的偶像造型自然質樸,表情天真、幼稚、平凡、平和,讓人感到親切。沒有神靈的崇敬感、威嚴感、神聖感,有的還表現出壹種滑稽的意味。他們的人情味和世俗生活極其豐富,造型完全是村民們淳樸的氣質風格。在東巴文化藝術園,還有刻有東巴文字和神鬼形象的木刻板。東巴木刻雕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拓片,為東巴文化藝術作品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

納西族是中國南方的壹個少數民族,是古羌族的壹個分支,主要生活在滇、川、藏交界處(主要在雲南麗江),是母系社會。根據最新統計,人口約為30.8萬(2000年)。納西族這個名字是壹個比較新的名字,但納西族是壹個古老的民族,是中國古羌族的壹個分支,在漢代也被稱為牦牛彜或漠沙彜。語言和文字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納西族的語言是納西語,有東巴和戈巴兩種語言,其中東巴創造於1000多年前,是當今世界上唯壹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宗教納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東巴教,是壹種多神教,主要經典是東巴經。也有人信仰藏傳佛教。姓納西族以前沒有姓,後來貴族給他們姓穆,平民多姓何。現在納西族大約有90個姓氏。吹肝、粑粑、米灌腸的專用飲食服納西族婦女壹般都戴寬布、圓帽(現在很多婦女直接戴藍色圓形紅軍帽)、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兩條白色的帶子橫在胸前,通常還有七個白色的圓飾,俗稱“戴星月”。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神奇光彩(圖)

刻有象形文字的石墻納西族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這個被世人稱為“象形文字古國”的納西族生活區,納西族創造的獨特象形文字不僅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也豐富了納西族乃至中國的古代文化。7月28日,生活日報走訪的56個民族的記者深切感受到,納西族人總是以這種獨特的文字為榮。有資料顯示,納西族是世界上唯壹還在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

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納西族中,約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彜語支。納西族先民生活在漢、白、藏、彜等民族之間,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滲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字。

相傳古時候有壹天,突發洪水,只有壹個叫崇仁連的人活了壹輩子。與神之女智勞阿普壹見鐘情。穿紅裹白,崇仁蓮上了天,但知老阿普堅決反對這門親事,想出了殺死崇仁蓮的主意。支老阿普讓沖仁廉赤腳跨過刀梯,讓他壹晝夜砍倒99片森林,壹晝夜把砍下的樹全部燒掉,壹晝夜在99片砍下的森林地面上播種,壹晝夜把播下的種子全部收回。但是智老阿普沒有想到,崇仁連是開天九神,開地七女神的血統。他是翻了99座山,涉了77個深谷,不知疲倦的血統後代。沒有人會死亡或被征服。當智老阿普的所有招數用盡,他不得不把女兒嫁給崇仁林恩。於是,崇仁連夫婦來到地裏,過起了農牧生活。很快,他們有了三個兄弟,恩亨。這三兄弟長大了,不會說話了。後來,拜完了天父與天母,三兄弟會說話了,只是說的話不壹樣。大哥說藏語,後來發展成今天的藏民。老二說納西語,逐漸發展成納西族;第三個孩子說白語,然後發展成白族。雖然傳說過於浪漫,但說明納西語與白語、藏語等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只能用語言形成文字,納西族獨特的文字令人驚嘆。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眼前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會讓妳眼花繚亂。然而,記者在欣賞的同時發現,很多工藝品上都繪有類似甲骨文的圖案,從風鈴、首飾到運動鞋、t恤,甚至在麗江古城的墻壁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像漫畫中的人物,有的像古樸的房屋,有的像牛,有的像刀。納西族人告訴記者,這是納西族人的文字——象形文字,也有人稱之為東巴或東巴象形文字。東巴象形文字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納西族的傳統宗教是東巴,東巴信徒的名字叫東巴。在東巴教的發展過程中,東巴先後刻出象形文字和音節,並用這些文字書寫東巴教經典。所以這些文字叫東巴語,這些經典叫東巴經。在古代納西族人的眼中,東巴可以知天下事、測財運、辟邪、求福消災。19年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傳教士進入納西族生活區時,發現這個古老的民族其實在使用象形文字,於是把納西族生活區稱為“古象形文字國”。這壹發現壹經傳播,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在納西語中,他們稱這種象形文字為“森吉陸機”,意思是“木頭和石頭上的痕跡”或“木頭和石頭的記錄”。木頭和石頭是納西東巴教中兩個具有深刻宗教含義的神秘符號。木頭是女性的創世女神申的象征,而石頭是男性的創世女神董的象征。古代納西族認為世界上所有的規則和知識都是這兩位神創造的,並把他們視為智慧的發起者和世界的起源。所以直到現在,這種東巴文字還是在木制品或者石制品上最為常見。

  • 上一篇:本人急需壹篇以“那個夏天”為題的作文,1500字左右...幫幫我!
  • 下一篇:我和郵票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