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歷史,大師批改過的作文,依然見證著大師的恩情,見證著他的付出,見證著他對學生的付出。
這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唯壹壹篇朱自清先生批改過的作文,也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唯壹壹件朱自清先生留下的文物。
師範大學西南聯大紀念館能有朱自清先生親自批改的作文,多虧了西南聯大香港校友梁先生的慷慨捐助。梁1939就讀於西南聯大商科。1943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在昆明短暫停留,後返回香港。今年9月12日,梁先生攜家人從香港飛抵雲南昆明,將自己珍藏了67年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20余件珍貴文物和資料捐贈給師範大學。其中包括朱自清先生親自批改的3篇語文作業,以及梁老夫婦在大會上留下的書信、畢業證書、聘書等20余件文物。這也是港澳校友首次來師大捐贈大會文物及相關資料。
記者可以看到梁先生捐贈的三篇散文中的兩篇。這兩篇作文是梁老師在西南聯大讀大壹的時候寫的,寫作時間應該是1939到1940。其中壹首是《我是人》,朱自清給他打了75分。另壹篇題為《朱楓街》,朱老師得了65分。還有壹篇文章叫《論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貸款生活》,沒見過。
因為紀念館裏有規定不允許拍照,所以我把朱自清先生修改的這兩篇作文介紹給讀者如下。
對千字作文做了40多處修改。
在壹千多字的《我是人》作文中,朱自清老師用紅墨水標註了40多個地方。用詞不當的是朱老師畫的,用錯的改正了,多余的劃掉了,朱老師最佩服的地方用圓圈表示。
朱先生的字溫和樸實,字不大卻顯示出壹個大師的氣度。學生的字也簡單樸素,師生的字相映成趣,堪稱藝術品。
兩種成分都用透明塑料密封,便於閱讀,保護成分的紙質。在黃褐色的構圖頁面上,紙內的纖維紋理清晰可辨,構圖是垂直的。題目開頭有梁先生的名字和他的學號1451(紀念館推測),作文右下方有朱先生的分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來不及仔細研究這些隨筆,但乍壹看,朱自清老師對學生們壹絲不茍的耐心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教學條件非常好的今天,也很難看到老師如此認真地修改學生的作文。這也是西南聯大辦學理念的體現。即使在著名教授上基礎課的時候,即使從事研究和學習,大師們仍然承擔了繁重的基礎課,並與年輕學生保持聯系,這也是當時教授學得深的原因之壹。
朱自清先生糾正的這幾篇散文,圖書館還沒有出版,所以讀過這三篇散文的人不多。撰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昆明分校回憶》的師範大學教授余斌先生說,他還沒有讀過這些隨筆,因為他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著名教授的故居和舊跡感興趣,所以很少研究其他文物。余斌先生介紹,朱自清先生在來西南聯大之前就已經是大師了,他所有的著名雜文都是在清華時期寫的。在大會上,他更註重教學。他和聞壹多的研究生堯堯壹起,成為研究古今文學的大師。朱自清先生曾任西南同盟會中國文學部部長,在昆明待了近9年。他在搬回清華不久後去世。朱自清在昆明住過很多地方。他和聞壹多曾經住在北郊的司家營,那是清華大學的文學院。人們對朱自清教授的評價是溫和平和,散文風格女性化,偶爾激烈。
《我是男人》贏了兩個圈。
梁先生寫的《我是壹個人》被朱自清先生在兩處作了標記。
作文壹開始,梁老師就說:“我和其他人長相壹樣,只是天生矮小,所以小時候被人戲稱為‘小矮子’。”
後來梁老師寫了他小時候多好動,體育也挺好的。筆鋒壹轉,梁先生道:“說來也怪,我的好行動只限於身體,嘴巴卻很安靜。我不喜歡多說話,尤其不喜歡說恭維、信任或圓滑之類的話。”梁先生接著說:“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天性,還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嚴格。本人從未沾染燃煙、飲酒、賭博等諸多嗜好,絕對不贊成(作者刪除“我是”,朱批恢復)。很多時候我會勸有這個愛好的朋友,所以在學校有些同學會以此為例。
在作文的最後,梁先生說他說了很多,但是他對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還是很迷茫,所以“最後我想問我這個人是個什麽樣的人?”再拿朱自清先生的紅圈。
60多年前,朱峰街上有許多茶館。
梁老師的作文《風街》,讓人看到的是西南聯大時期“風街”的風貌,與今天完全不同。
梁先生描述,早上在豐東街賣早餐,有壹家牛肉店。生意興隆,吸引了許多學生。雖然物價飛漲,但人們的胃口並沒有減少。街道本來就很窮,壹批批毛驢留下的“禮物”更臟。“如果對糞便有什麽興趣,大家都會掩鼻而逃。”“如果糞便更有趣”被朱自清先生改成了“但大家都習慣了看和聞,所以不在乎”。
到了晚上,家家都換了茶館。梁先生寫道:“天黑之前茶館裏都是學生。他們不吃飯,但是桌子上有大學書的書。這樣,茶館就成了書房,老板們晚上也做不了生意,這樣就能收回壹些租金,老板們也樂意開始投機生意了。”
文末,梁先生說,他在西南聯大壹個多月,走過這條街無數次,卻不知道它的名字。今天他才知道是馮幹先生。(記者楊都市時報)
派生利息
中國是壹個人口大國,雖然資源豐富,但消費量也很大。很多資源都向人類張開了幹涸的嘴巴和兇猛的魔爪。然而,有些人類還在沈睡,到處都是廢渣和廢水。由於汙水和廢氣的任意排放,許多河流中的動物死亡,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
溫度持續上升。這些廢物是地球上的癌癥,時刻威脅著我們。我們經常在身邊看到浪費水和亂扔垃圾的現象。
近年來,這裏的河流沒有發生洪水,山後裸露在外。哪怕是壹張廢紙,壹個廢電池的丟棄,壹滴水的浪費,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缺水,土地生產力下降,國民生產逐漸下降。現在這個悲慘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妳想過問題的根源嗎?
妳有沒有想象過,如果世界上沒有水,沒有水妳能活嗎?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土地是我們的鐵飯碗。如果人類是壹顆果實,那麽他們就是孕育果實的花朵。如果人類是壹棵參天大樹,那麽他們就是溫暖這棵樹的太陽。既然人類離不開它們的滋養,那就只能靠它們了。保護資源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節約能源,從我做起。
大自然對人們“善行”的回報,也逐漸將人們從夢中喚醒。政府部門頒布了許多保護資源的法律,保護資源的理念也從高層領導擴展到了公眾。似乎每個人都有節能意識。
生活中,很少有人亂扔垃圾。人人都能自覺種樹,都把節約能源當成壹種責任和義務。我們村裏建立了壹個廢品收購站。人們可以收集廢物來賣錢,避免環境汙染。真是兩全其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這裏有先進的設施,如太陽能和沼氣池。利用太陽能燒水,用沼氣池做飯,可以節省大量燃料,方便人們的生活。為了方便生活,國家制造了許多壹次性筷子、杯子、毛巾、鞋子和其他日用品。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是壹種浪費現象。如果我們不使用壹次性物品,我們可以節省大量能源。其實節水很簡單。比如做飯的時候,洗菜、淘米的水可以用來擦地板、澆花。每天早上起床刷牙的時候,把水關掉,防止水龍頭在妳身邊滴水。洗澡的時候不要放太多的水,不要用大量的食用水灌溉農作物。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總有壹天會枯竭。有些資源壹旦耗盡,就永遠無法獲得。如果我們浪費更多,地球將失去壹種資源。因為地球孕育了世間萬物,我們人類的生命才會存在。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我們壹生都在吃她,用她,我們整個皮膚都來源於她。我們應該把保護她當成壹種責任和義務。
地球上生命的延續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作為21世紀祖國的接班人,我們要有社會危機感,珍愛自然,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每壹件小事做起。珍惜身邊的每壹份資源。
綠色的地球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播種綠色的種子。珍惜資源可以從小培養我們的勤儉節約,也可以讓我們自己感受到資源對每個人的重要性。
世界的未來在我們手中,人與地球和諧相處。為了維持這種和諧的關系,讓我們壹起努力,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