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我國35處世界遺產是什麽

我國35處世界遺產是什麽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

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壹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裏程碑。

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盞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

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沈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20萬年之間。

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

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

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

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

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

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壹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壹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

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註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1987)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

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壹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壹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1987)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壹中國之後連接成萬裏長城。

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

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5.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

位於陜西臨潼縣城東5千米,距西安36千米,是秦始皇贏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

陵園占地近8平方千米,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千米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

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註,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現已在壹、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北京故宮(1987)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

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問,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故宮黃瓦紅墻,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

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7.安徽黃山(1990)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壹。

山體偉特,玲瓏巧石,千姿百態。

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

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

自古以來,遊歷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任他五嶽歸來客,壹見天都也叫奇”。

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嶽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蕩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

黃山勝景,以峰為體。

這裏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

面積700平方千米。

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千米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沈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仿佛是壹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

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巖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

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

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余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巖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

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1992)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

總面積264平方千米,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

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境內***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

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種,喬木樹種700余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

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

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千米。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1992)

以“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著稱的九寨溝位於東經103°46′~104°4′,北緯32°51′~33°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2000~3000米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435千米。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北緯32°附近。

景區“綿亙八百裏”。

在古代,武當山以“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壹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1994)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壹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千米。

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 *** 布達拉宮(1994)

在 *** 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幹布為遠嫁 *** 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現占地41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

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

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 *** 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

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後來又加入了 *** 的大昭寺。

2001年12月, *** 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千米,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壹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壹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1996)

廬山位於中國第壹大河長江中遊南岸、中國第壹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

大山、大江、大湖渾然壹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

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1997)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它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涵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8.山西平遙古城(1997)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壹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壹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壹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

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壹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迄今為止,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1997)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

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

是壹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1998)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

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壹組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

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壹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

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壹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

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壹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21.北京頤和園(1998)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澱壹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

從公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

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

市區海拔210米。

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

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

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1999)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

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壹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嘩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問,壹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裏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

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

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裏鄉村”。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2000)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鐘祥市城東7.5千米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千米,是我國中南地區唯壹的壹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

其“壹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千米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

西距北京壹百五十千米,南距唐山壹百千米,北距承德壹百千米。

陵園大小建築580座。

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莊、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園。

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千米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千米,是清代帝王陵寢之壹,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

這裏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

***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裏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壹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千米。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問,先後營造400多年。

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

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

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外桃源,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壹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壹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2001)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

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壹,是中國佛教藝術第壹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三江並流”自然景觀(2003)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千米。

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壹。

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

長期以來,“三江並流”自然景觀壹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向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0.中國高旬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

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使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

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

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壹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31.澳門歷史城區(2005)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

覆蓋範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咤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千米,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

這裏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壹。

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壹,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壹。

33.中國安陽殷墟(2006)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占地約24平方千米,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壹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

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4.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

重慶武隆喀斯特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壹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

35.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

廣東省開平市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也是建築之鄉、碉樓之鄉。

現存最早的開平村落建於14世紀;開平碉樓建於16世紀,是壹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壹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出現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最多時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83座。

開平碉樓規模宏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被譽為“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築文藝長廊”。

2001年,開平碉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新西蘭舉行的第三十壹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成為2007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壹項目。

展現了人類建築文化交流與景觀結合的壹個傑出品類。

  • 上一篇:恐龍化石的考古發掘
  • 下一篇:我的朋友蘆薈的四年級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