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地處中國腹地,長江與漢江交匯處。它是湖北省的省會,中國中部和長江中遊地區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國家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東西最大水平距離為134 km,南北最大垂直距離約為155 km,形似壹只自西向東翩翩起舞的蝴蝶。
歷史和文化
長江、漢江縱橫相交穿過市區,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格局。現轄江岸、江漢、橋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11、東西湖、漢南2個郊區;全區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全市共有3154個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中社區1096個,村民委員會2058個。全市土地面積8467.11平方公裏,其中市區7703.6平方公裏,郊區763.5438+0平方公裏。
2002年底,武漢市戶籍總人口為76865438+萬人,其中男性396.22萬人,女性371.800人。農業人口308.76萬人,非農業人口459.34萬人;市區人口733.7萬人,郊區人口34.4萬人。全市出生率7.05‰,死亡率4.89 ‰。自然增長率為2.16‰。
武漢是壹個多民族的城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共有5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9個,5.4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7%。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萬多人),其次是土家族(65438多人+0萬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個,分別是滿族、壯族、蒙古族、苗族;有12個民族100多人,分別是侗族、瑤族、朝鮮族、畬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彜族、黎族、維吾爾族、藏族、錫伯族。全市13區全部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其中洪山區人口最多(14300),漢南區人口最少(119)。
自然資源
(1)地質地貌:武漢的地質構造以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了城市地質構造的走廊。地貌屬於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環繞,北部低山。全市低山丘陵、山脊平原、平原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39.3%。
(2)氣候: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特點是年雨量充沛,熱量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 8月10),極端最低氣溫-18.1℃ (1),全年無霜期壹般為211-272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6-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
(3)土壤:武漢土壤種類繁多,有8個土類,17個亞類,56個土屬,323個土類,其中稻田面積占總面積的45.5%;其次是黃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紅壤占11.2%;其他為石灰性土壤、紫色土、草甸土、沼澤土,占1.5%。
(4)植被:武漢的植物區系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過渡的地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106科,607屬,1066種,既是南方的區系成分,也是北方的區系成分。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城市中典型的植被類型。長江、漢江以南以樟樹、竹子、杉木、油茶、女貞、柑橘為代表。長江、漢江以北,以馬尾松、水杉、秦皮、油松、櫟、柿、栗等樹種為主。
(5)動物資源:武漢的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畜禽、水產、藥材、皮毛、害蟲天敵、國家保護動物等。有豬、牛、雞等畜禽10余種、70多個品種。魚類資源有11目22科88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魚、青魚、鰱魚等20余種。“武昌魚”(學名團頭魴)因產於武昌梁紫湖而得名,其肉質鮮美,馳名中外。水鳥包括鵝、鸛和貓頭鷹,隸屬於8目14科54種。鸛是壹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水禽。特種經濟水生生物包括白暨豚、江豚和甲魚。白鰭豚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動物資源中,毛皮動物較少,主要是藥用動物、農林害蟲等。
(6)水資源:武漢市河流、港灣、溝渠縱橫交錯,湖泊、池塘星羅棋布,淝水、撫河、倒水、沮水、金水、洞涇河從城市兩側流入長江,形成了以長江為幹流的龐大水網。總水域面積2187平方公裏,占全市面積的25.8%。根據計算分析,正常年份地下水靜態儲量為654.38+0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為765.438+04.5億立方米,其中生活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65.438+00.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儲量2萬千瓦。全市共有水庫274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庫容9.25億立方米;池塘91000個,蓄水量3.3億立方米;有193個湖泊,其中市區有43個湖泊。
(7)礦產資源:全市已發現礦產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其中冶金輔料和建材儲量最大,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石、白雲石和應時砂巖基地,膨潤土礦儲量1.65、438+0.8億噸以上,居全國首位。已發現八處優質礦泉水和溫泉。此外,還發現了11個金礦床、9個銅礦床、2個錳礦床和2個磷礦床,在5個地方發現了油氣的“油氣顯示”。
基礎設施
2002年,武漢全力推進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1)市政建設:武漢市中心城區道路2257條,全長1.367公裏,總面積1.539萬平方米(不含人行道),其中主幹道52條,長290.9公裏,面積770萬平方米。全市共有橋梁109座,其中跨長江、漢江橋梁9座,立交橋(高架橋)10座,人行橋32座,跨江橋58座,總面積42萬平方米。目前,全長28公裏的內環路已經開通,中環路11.4公裏西段也已建成。加上提前建設的南環路,中環路累計21.9公裏,東段北段正在建設中。公路21、武清三幹道、老武黃公路、琴臺路延長線、後湖路等6個國債項目已完工;八壹路、東湖路延長線、虞家山南路、呂大街等道路陸續完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航空路兩條地下人行步道改造投入使用;武漢機場路、徐東路、武羅路、羅瑜路、大東門至街道口完成瀝青加鋪“黑化”改造;世行貸款武漢城市交通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通過世行預評估和國家發改委立項。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國家發改委已正式立項;軌道交通1號線壹期工程建設進展迅速,現已轉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已完成預可研和項目申報;陽邏新機場建設全面推進,征地工作進展順利;大型王家墩商務區的規劃建設已全面啟動,並聘請美國麥肯錫公司完成商務區建設的整體戰略規劃和咨詢。
武漢把治理“洪水”與美化“兩江四岸”結合起來,大規模建設防洪設施,圓滿完成長江、漢江397公裏堤防加固工程,把龍王廟險段變成了風景名勝區,增強了城市的抗災能力。
2002年,全市供水總量73763萬立方米,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全市有108個液化石油氣儲氣站(含5個儲氣能力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儲配站),儲氣能力54646立方米。2002年,全市總供氣量9746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總供氣量92620噸。
截至2002年底,共有公交線路247條,公交車1277輛,專用公交車4363輛,出租車1265438輛。
(2)環保:2002年,武漢在環保方面下了大力氣。全市空氣質量達到或優於二級的天數達到全年的61.4%,年平均空氣汙染指數首次跌破100(98)。集中式水資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7.2%,中心城區平均環境噪聲為54.9分貝。城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為13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日均值分別為40微克/立方米和50微克/立方米,城市降塵月均值為8.95噸/平方公裏。
工業粉塵去除率55.9%,工業粉塵去除率97.64%,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2.01%,工業水重復利用率68.4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2.3%。重點汙染企業工業廢水處理設施284套,正常運行率100%。
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江夏二飛山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第壹個填埋區已初步形成,場地周邊道路已連通,汙水處理區已建成,提前實現了垃圾處理的目標。漢陽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已獲國家批準。
(3)城市綠化:2002年,全市城市綠化面積6279.8公頃,公共綠地面積31.49公頃,有公園34個,街頭公園304個,綠化廣場10個。建成區綠地率29.31%,綠化覆蓋率34.16%,人均綠地7.13平方米。武漢的城市綠化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於平均水平以上。1998以來,全市上下圍繞市委、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用五年時間把武漢建成山水園林城市”的戰略決策,大力推進城市環境創新,實施“綠色武漢”工程,全社會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熱情空前高漲。1998以來,建設了四美堂、漢水、長青等10公園,建設了南幹渠、吳家灣等70個街心公園,建設了洪山、光谷、西北湖、田甜、首義等10綠化廣場,實施了中山公園、江灘綠地改造。
經濟建設
2002年,武漢積極應對入世後的新形勢,實現了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895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60.49億元,增長65.438+02.2%;第三產業增加值743.07億元,增長65.438+02.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上年的17882元增加到19564元。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3: 44.1.49.6變為6.0: 44.2: 49.8。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年財政收入196.5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83億元,增長27.0%。
市場價格低,運行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65438±0.4%,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65438±0.6%。
就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407.3萬人,增加6543.8+20萬人,增長0.3%。全年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7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98%。
(1)農業經濟:2002年,武漢市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促進農業健康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65438+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種植業84.29億元,增長4.7%;林業0.87億元,增長24.9%;畜牧業33.84億元,增長4.7%;漁業22.24億元,增長6.2%。
農業結構得到調整。隨著農業市場化的逐步深入,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糧棉油傳統種植面積減少。全年糧食產量1,21.7萬噸,比上年增長1.3%;棉花產量14500噸,下降33.7%;石油產量175200噸,下降3.3%;蔬菜產量5371.5萬噸,增長7.5%。
生態林建設步伐加快。積極開展造林育苗創建生態城,全年新增8995公頃,比上年增長55.3%;零星植樹8129000株,同比增長21%;當年苗圃面積1216公頃,增長77.5%。
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所增長。全年生豬出欄1.983萬頭,比上年增長3.2%;出欄家禽4277.9萬只,增長4.9%;牛奶產量741萬噸,增長6.0%;禽蛋產量148900噸,增長6.9%;水產品產量36.32萬噸,增長7.0%。
(二)工業經濟:2002年,武漢工業生產平穩增長,重點產業繼續發揮較強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3.8億元,增長12.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和輕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541億元和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0.5%。五大產業基地發展良好。全年五大規模以上工業基地完成工業增加值224.9億元,增長65.438+02.7%,其中以汽車制造為主的現代制造業、生物工程、新醫藥產業和環保產業成為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60.2億元、23.1億元和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65.43億元。光電信息和鋼鐵兩大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56億元和8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和6.8%。
總體來看,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保持較高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543.8+0.07億元,比上年增長9.1%;實現利稅6543.8+052億元,增長4.2%,其中實現利潤6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7.2%;虧損企業337家,比上年減少16家,下降4.5%;虧損24.6%,比上年下降2.3%;虧損企業虧損額8.7億元,下降11.9%。
(3)固定資產投資:2002年,武漢市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43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2%,比上年提高2.65.438+0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65.438+0.9595438+0億元,增長65.438+08.5%;更新改造投資12813億元,增長11.4%;房地產投資654.38+03.25億元,增長654.38+04.9%。基建及更新改造投資中,制造業投資109.98億元,增長14.1%。
投資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全年第壹產業投資8.65億元,比上年下降5.4%;第二產業投資6543.8+037.7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24.08億元,增長65.438+05.3%。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1.8: 25.8: 72.4變為1.5: 24.1: 74.4。
房地產市場產銷兩旺。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住宅投資9882億元,增長14.8%。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6331.7萬平方米,增長3.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22.73萬平方米,增長4.6%。全年銷售商品房450.27萬平方米,增長101%,其中銷售給個人39305438+0萬平方米,增長4.6%。商品房銷售額86865438億元,同比增長17.1%。
國內貿易:2002年,武漢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08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3%。在所有行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51.65億元,增長18.1%,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58.6%,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餐飲業零售額93.55億元,增長23.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12.1%,提高1.2個百分點;其他行業零售額224.88億元,下降65.438+0.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29.3%,下降4個百分點。
生產資料的市場銷售穩步增長。全年生產資料市場總成交額90億元,比上年增長86.4%。
商業業態不斷完善,商品交易市場不斷發展。全年建成大中型綜合超市26家。全市註冊商品交易市場697個,比上年增加44個,增長6.7%。全市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554億元,增長16.9%。
(五)對外經濟:2002年,武漢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22.0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出口65438美元+0.091億美元,增長1.5%。出口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全年機電產品出口3.96億美元,增長46.9%,占出口總額的36.3%,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取得新進展。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協議和合同277個,比上年增長43.3%;合同外資65438美元+0.61.4億美元,增長5%;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54.38+5.76億美元,增長654.38+0.1%,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63億美元,增長654.38+0.9%。全市累計批準外資企業4080家,其中當年新增外資企業179家。
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得到加強。全年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73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當年新增各類勞務派遣2298人,同比增長10.0%;期末外籍勞務人員4295人,同比增長13.7%。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2002年,武漢客貨運輸業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737.73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265.438+0%,其中鐵路466.9億噸公裏,增長7.9%。高速公路54.44億噸公裏,增長1.5%;水運21.592億噸公裏,下降8.6%;航空4700萬噸公裏,增長10.0%。全社會客運周轉量266.02億人公裏,增長5.6%,其中鐵路654.38+08.28億人公裏,增長6.5%。公路54.28億人公裏,增長1.7%;航空28.94億人公裏,增長7.1%。
郵政通信業穩步發展。2001年郵政業務總量62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654.38+0.6億元,下降65.438+0.1%。電信業務總量23.43億元,增長15.9%;移動通信業務總量23.68億元,增長29.5%。本地交換機裝機容量235萬。年末本地電話用戶209.6萬戶,增長25.3%;移動電話用戶268.43萬戶,增長67.0%。當地電話普及率為每100人39.2部。互聯網業務高速發展,年末互聯網撥號上網用戶63.48萬戶,增長24.7%。
(七)金融保險業:2002年,武漢金融業運行平穩,各項存貸款穩步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本外幣)余額2539.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5.438+0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54.38+007.96億元,增長22.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004.75億元,增長19.6%,其中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84022億元,增長21.2%。
保險業發展迅速。全年保費收入39.00億元,比上年增長47.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54.38+0.67億元,增長2.465.438+0%;壽險保費收入28.33億元,增長59.2%。全年保險賠付支出9.82億元,增長45.3%,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6.05億元,增長27.4%;壽險理賠支出3.77億元,增長87.6%。
投資環境
自5月國家批準武漢為沿江開放城市1992以來,武漢壹直是中西部外商投資的熱土。加入WTO後,武漢堅持“開放先行”戰略,大力推進環境創新,投資環境日益改善。武漢先後建設了壹批重大樞紐和功能性基礎設施,如武漢天河機場、機場高速公路、長江二橋、長江三橋、百萬門程控電話、水廠、電廠、汙水處理系統等。,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另壹方面,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企實行“壹站式”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投訴受理制度、投資環保責任制等。截至2002年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6543.8+0.57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63億美元。全市已批準外資企業4080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有40多家在中國投資,包括美國的百威啤酒、聯合技術、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巴斯夫、西馬克和麥德龍,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達、NEC和三井工業,荷蘭的飛利浦,英國的中銀和皮爾金頓,韓國的現代和錦湖,還有300多家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大量外來投資有力地促進了武漢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了城市的面貌和功能。
武漢市委、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和CPPCC高度重視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經濟發展軟環境,將其作為進壹步擴大開放的壹件大事,努力建立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長效機制,以改革的精神和辦法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先後出臺了《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意見》、《武漢市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考核評比暫行辦法》、《武漢市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投訴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處分試行辦法》,清理修訂了壹批過時的地方性法規政策。修訂地方性法規8件,廢止地方性法規3件,廢止政府規章21件,修訂4件,廢止政府文件583件,廢止政府文件2041件。在全市黨政機關推行“十公開”(即職責權限、程序、依據、時限、收費標準、結果、重要決定、廉政規定、監督方式、責任追究公開),打造公正、透明、國際慣例。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市場機制能夠解決的事項,不再使用行政審批,大力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在上年取消560項審批事項的基礎上,2002年取消32項,合並35項(合並為16項),減少5項。認真清理和規範收費,全年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137項,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約130萬元。監督機制得到加強,成立了武漢市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設有兩部投訴電話(82821111、507011)。26個責任部門按要求建立了投訴機構,公布了投訴電話,制定了工作制度。2002年,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投訴網絡基本形成。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投訴監督中心受理投訴1790件,26個責任部門受理投訴55000余件,大部分得到及時處理。同時開展“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全市性討論實踐活動,在全社會營造親商、安商、護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地方特色
武漢作為中國古代繁榮的商埠和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方言“中國腔”。武漢也是壹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1986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武漢北郊的商代盤龍城遺址,可以證明武漢的城市發展史約有3500年。到東漢末年,龜山、佘山都有了軍堡,奠定了漢陽、武昌的基礎。明朝成化年間,漢口鎮開始形成,進而完成三鎮鼎立的格局,並以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蜚聲海內外。經過近代的動蕩,武漢幾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江城風光,楚風漢韻,源遠流長;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美。
武漢是湖北乃至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教育體系發達。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高校47所,在校生391000人,研究生391000人,平均每萬人口擁有大學生(含研究生)558.3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61所,在校生77400人;普通中學536所,在校生53.22萬人;職業中學68所,在校生4.22萬人;小學1463所,學生66.92萬人;繼續教育發展迅速,職工培訓30萬人次,成人高校在校生22.07萬人。
武漢有京劇、漢劇、楚劇、戲曲、話劇、雜技、說唱、交響樂、少兒藝術等專業藝術團體。漢劇和楚劇是武漢的地方劇種。有68個影劇院,17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2個廣播電臺,2個電視臺,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7.9%和99.8%。
武漢雜技廳是中國第壹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場館。武漢國際雜技節於1991年舉辦,至今已舉辦五屆。武漢雜技最有魅力。每壹屆雜技節都有來自五大洲的雜技英雄齊聚秋瑾江城,向人們展示雜技古老藝術的現代風貌
武漢以水為中,是全國交通格局中少有的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於壹體的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即將成為中國第壹條“外城環”的武漢繞城公路,為雙向四車道封閉快速路,設計速度1.20km,設計日交通量5.5萬輛。武漢是京廣、京九、武大、武大鐵路線的交匯點,鐵路網四通八達,通達全國25個省會城市,武漢至香港九龍開行集裝箱特快列車,深圳至香港隔日開行鮮活貨運列車。
按照建設濱江湖濱特色現代化城市的要求,武漢大力加強沿江沿湖地區和重點路段環境綜合整治創新建設,重點推進城市環境創新十大工程建設。全新的武昌臨江大道,從大成路到大堤口,成為集休閑、旅遊、親水、觀光於壹體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漢陽月湖片區壹期建設工程和以“透水、綠化、凈化、通達”為目標的漢口江灘壹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成為該市中心城區最具濱江、湖濱特色的自然景觀區和文化旅遊區。武漢機場至梨園廣場全長34公裏的環境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成為貫穿南北的景觀大道。完成了漢口姜妍路武漢關至龍王廟段、武昌江漢路、中山路周邊等壹批環境整治工程,為全市增添了壹批新的靚麗景點。
旅遊資源
武漢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截至2002年底,4A共有6個風景名勝區。全年接待境外遊客38.37萬人次,增長34.2%。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543.8+098.4億元,增長23.2%,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6543.8+0.6億美元,增長32.1%;國內旅遊收入6543.8+085.04億元,增長22.5%。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國際國內旅行社145家,旅遊從業人員近65438+萬人,旅遊星級飯店98家。
武漢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三國”“三峽”旅遊線路的中轉站。全市有風景名勝區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盤龍城商代遺址、辛亥革命第壹起義軍政府舊址、中國八七會議舊址、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武漢二七紀念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壹。
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歸元寺、東湖入選第壹批國家“4A”景區(點)。武昌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煙波浩渺,風景秀麗。區內有墨山山頂的楚天臺、祝融觀星像、祝北亭,山下有楚城、楚辭軒。黃鶴樓是“中國四十佳旅遊景點”之壹,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晴川閣被譽為“楚天第壹樓”,背靠龜山,與黃鶴樓隔江相望,被譽為“千古壹絕”。古琴臺位於漢陽龜山西的月湖旁,傳說是古代俞伯牙和鐘子期交好的地方。歸元寺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因佛寺“獨歸元,方便多門”而得名。有藏經閣、鼓樓、涅槃堂、羅漢堂等。其中,羅漢堂以其500尊泥塑的金羅漢像聞名全國。位於武昌的湖北省博物館收藏了20多萬件歷史文物,其中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和五福差王矛是稀世珍寶。
辛亥革命時期第壹次起義政府的舊址——紅樓和現代的龜山電視塔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此外,位於漢口北郊70公裏的黃陂木蘭山和木蘭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龍羊湖、天興洲、盤龍城、道觀河、金銀湖等風景名勝區,都是市民避暑納涼的勝地。新開放的馬鞍山森林公園、武漢野生動物園、洪山廣場、西北湖廣場、江漢路步行街成為市民休閑觀光的新景點。
夠詳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