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玩具車和娃娃衣服配獨立的包裝盒,給樂高積木準備壹個透明的收納盒,或者在房間裏放各種顏色的洗衣籃……這些幫助孩子自己整理房間的小貼士,都沒有用!”這已經是Evelin的經驗之談了。“我壹直相信,給孩子安排什麽秩序教育、清潔教育,都是沒有意義的。”
為什麽Evelin會這麽說呢?這是因為她親眼見證過“清潔教育”的失敗:“有壹次,我的壹個朋友教她三歲大的孩子怎麽收拾拼圖。結果過不久,這個孩子就在剛剛清潔過的地毯上制造了無數張紙屑。我的朋友的教育起了反作用啊!”
孩子在最初時,是不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的。 什麽樣的環境叫作“整齊”“有秩序”?為什麽要保持環境幹凈整潔?他們是無法理解的。 孩子們不知道大人眼裏的“井井有條”是什麽樣子的,也不覺得把玩具鋪滿地板有什麽不好呀。
慕尼黑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院教員Markus Schaer甚至宣稱:“孩子喜歡亂糟糟的環境!(Kinder lieben das Chaos!)”
該不該收拾?這不再是壹個問題
有的家長接觸過“名人亂桌論”之後,產生了壹個疑惑:我究竟該讓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呢,還是不幹涉孩子呢?
名人亂桌論
許多有創造力、成就極大的名人,都有壹個亂糟糟的桌面。科學家的解釋是,桌子雖然亂糟糟的,但桌面卻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並且它們都被壹壹鋪平,讓人能壹眼看清楚,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因為本身毫無關聯的兩樣東西而獲得新的靈感。
根據“名人亂桌論”,孩子在亂糟糟的環境中更能激發創造力。對於玩具來說,擺放得過於整齊的玩具看起來更像是展覽品,而不是可以拿起來玩的玩具,相反,如果玩具是隨意擺放的,那麽他們可以隨手地把各種玩具組合起來玩,更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而且,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其實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證明。他在試圖用手來感知每壹樣東西,試圖把他們放到不同的地方,認知空間的概念。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創造力,只要家長能讓孩子的房間亂而不臟,其實不用太過強迫孩子遵循大人的規則整理玩具。
但是,更多家長認同的是,如果房間太亂,孩子不僅缺少壹個衛生健康的成長環境,而且會在其他方面也難養成收拾整理的習慣。另外,擺放得亂七八糟的玩具也不利於孩子形成有條理的邏輯思維方式。所以,玩完玩具壹定要把玩具收起來,各種物品也要收拾整齊。
這兩種觀點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綜合起來考慮: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壹個良好的收納習慣:玩玩具的時候,可以把玩具隨便放,不玩玩具了,也不需要收起來,只要分門別類地擺放好就行。
等孩子長大了,想要有壹個“淩亂”的桌面,那就由他去吧,畢竟,桌面是否淩亂只是孩子某些性格特征的體現: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壹項研究表明,桌面淩亂的人更加具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而那些桌面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人,則更傾向於守規矩、不太愛嘗試新事物。
慢慢學會整理玩具
作為壹個幼兒教育學者,也作為壹個媽媽,Evelin認為,給孩子解釋為什麽要收拾玩具,孩子會忘;教孩子怎麽保持房間整潔,孩子會知道這個方法;只有和孩子壹起參與到整理玩具這件事情中去,孩子才能學會整齊、有秩序。
“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語言學家富蘭克林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荀子》
但是,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感到苦惱了:我叫孩子和我壹起收拾,孩子不願意啊,孩子只想繼續玩遊戲、看電視、過家家。沒關系,相信妳的孩子壹定說過這句話:“爸爸媽媽,妳們在做什麽?我也要壹起做。”
“我們的孩子們特別願意參與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來,包括整理房間,他們也願意參與。清理壹遍房間,打掃壹下地毯,把垃圾倒進垃圾桶裏,只要我們不要強迫他們打掃房間、整理玩具,也不因為他們沒有保持房間幹凈整潔而懲罰他們,那麽他們其實就不會在這些日常整理中失去樂趣。”Evelin如此說道。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大人在整理屋子的時候,讓孩子也壹起來幫忙 。不過註意了,如果我們說:“把房間整理壹下吧”“快把玩具收拾起來”,這就說得太籠統了,畢竟,他們還不能理解什麽叫做整理房間、收拾玩具。
我們應該給出具體的行動建議,讓孩子承擔壹項具體的任務 ——比如說,讓孩子把兒童椅從客廳移到臥室裏——這樣,成功讓孩子壹起整理房間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對他們的每壹次行動的贊美也很重要。和行動建議壹樣,贊美越具體,越有效。 因為孩子們希望他們的成果被看到,所以爸爸媽媽們也應該仔細觀察,然後表揚他們的壹舉壹動 :“妳把CD放在了架子上,所有的積木也都放回了盒子裏,真棒!我真高興能看見這麽整潔的房間!”Markus Schaer介紹:“在教育學中,這被稱為 " 描述性的贊美" ,收效甚佳。家長常常會和我們分享,當他們對孩子的細節表示欣賞時,孩子們會有多開心。”
有的家長為了調動孩子整理玩具的積極性,會采用壹些小獎品獎勵孩子。但是,這不應該成為壹種習慣,因為“ 並非所有令人不愉快的活動都能因為獎勵而變得愉快,對於孩子們來說,事後家長的認可才是更重要的 ”。
那麽,如果我們想從根本上解決房間亂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喜歡上整理房間,我們該怎麽做呢?
“ 自主權是關鍵。孩子越能決定什麽東西能夠留在自己的房間裏,他就越會意識到自己應該整理房間。 ”Markus Schaer說。
要做到這壹點,家長必須牢記: 別去幫孩子收拾玩具 。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房間,那麽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那是孩子自己的房間,孩子想住在什麽樣的房間裏,能有壹個什麽樣的環境,取決於孩子的想法和行動。“把剛剛整理好的房間又弄亂,這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出於孩子玩耍的需求,”Evelin已經看透了孩子喜歡亂七八糟的環境的本性了,“這時我們就會相信孩子的自覺性,不去管他們,也讓他們自己試壹下房間不整潔的後果,從而體驗壹下整理房間的意義。”
如果孩子沒有自己的房間,那麽家長也可以在家裏找壹個角落,告知這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玩具空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個空間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應該放哪些東西。家長不幫孩子收拾,只是在定期收拾家裏其他地方的時候,建議孩子也壹起來收拾壹下自己的小空間。
只有孩子發覺,自己的空間是由自己來決定的,那麽他們才能學會珍惜自己的空間,學會保持空間的整潔有序。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們已經難以忍受房間亂七八糟的現狀,不妨來試試和孩子壹起整理各自的房間,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