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掉東西的文言文

掉東西的文言文

1. 掉在文言文中是什麽意思

應該都會出現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基本字義

1、落下:~淚。 2、減損,消失:~色。~價兒。 3、遺失,遺漏:這壹行~了兩個字。 4、回轉(zhuǎn ):~頭。~轉。 5、搖擺,引申為賣弄,耍:~文。~俏。~以輕心。~臂而去。 6、對換:~包。~換。 7、落在後面:~隊。 8、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改~。戒~。[3]

詳細字義

〈動〉 1、形聲。從手,卓聲。本義:搖,擺動。 2、同本義 [sway;wag;shake]。 掉,搖也。——《說文》 且酈生壹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史記·淮陰侯列傳》 末大未折,尾大不掉。——《左傳·昭公十壹年》 3、又如:掉尾巴;掉蕩(搖蕩);掉眩(肢體搖動旋轉);掉擘(甩著臂膊走,又謂攘臂奮起);掉舌(鼓舌,指遊說、談論);掉嘴弄舌(搖唇鼓舌;搬弄是非);掉栗(戰栗)。 4、弄,賣弄 [show off]。 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南唐書·彭利用傳》 5、又如:掉罨子(耍花招,賣弄花招)。 6、玩弄;搬弄 [play with;juggle with;dally with]。如:掉鬼(搗鬼;玩弄騙人的把戲);掉弄機權(玩弄權力);掉嘴口(耍貧嘴);掉經兒(瞎吹)。 7、落下 [fall;shed;drop]。如:掉眼淚;熟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了。 8、丟失 [lose]。如:別把鑰匙掉了。 9、轉回 [turn]。如:把車頭掉過來;掉首;掉背臉(轉過臉)。 10、調換 [exchange]。如:掉包兒(暗中偷換);掉忙功夫(方言。忙裏偷閑;抽空);掉攬(設法弄走別人的東西);我要大瓶掉小瓶。 11、劃 [paddle;row]。 見前面兩個人,掉著壹只舡來。——《水滸傳》 12、鼓動 [instigate;abet]。如:掉舌(鼓動其舌,逞口舌之能。指雄辯或遊說他人)。 13、落在後面 [drop;fall]。如:掉隊。 14、減少,降低 [decrease;lower]。如:體重掉了五斤;掉價兒。

2. 古文裏掉是什麽意思

“掉” diào

〈動〉

(1) (形聲。從手,卓聲。本義:搖,擺動)

(2) 同本義

掉,搖也。——《說文》

且酈生壹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 齊七十余城。——《史記·淮陰侯列傳》

末大未折,尾大不掉。——《左傳·昭公十壹年》

(3) 又如:掉尾巴;掉蕩(搖蕩);掉眩(肢體搖動旋轉);掉擘(甩著臂膊走,又謂攘臂奮起);掉舌(鼓舌,指遊說、談論);掉嘴弄舌(搖唇鼓舌;搬弄是非);掉栗(戰栗)

(4) 弄,賣弄

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南唐書·彭利用傳》

(5) 又如:掉罨子(耍花招,賣弄花招)

(6) 玩弄;搬弄]。如:掉鬼(搗鬼;玩弄騙人的把戲);掉弄機權(玩弄權力);掉嘴口(耍貧嘴);掉經兒(瞎吹)

(7) 落下 。如:掉眼淚;熟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了

(8) 丟失 。如:別把鑰匙掉了

(9) 轉回 。如:把車頭掉過來;掉首;掉背臉(轉過臉)

(10) 調換 。如:掉包兒(暗中偷換);掉忙功夫(方言。忙裏偷閑;抽空);掉攬(設法弄走別人的東西);我要大瓶掉小瓶

(11) 劃

見前面兩個人,掉著壹只舡來。——《水滸傳》

(12) 鼓動。如:掉舌(鼓動其舌,逞口舌之能。指雄辯或遊說他人)

(13) 落在後面 。如:掉隊

(14) 減少,降低 。如:體重掉了五斤;掉價兒

(本文摘自《漢典》)

3. 求文言文高手把下面的東西翻譯成文言文~

弟遊學大荒,暫宿壹夷戶,今將更其處,臨去欲補房約之華文(英法德西倭大食語皆有,唯欠華文,甚不平),欲遺之以示華夏數千載之文化者,乃欲書古文,無奈不才,寫之靡成,唯望諸高士之援,弟不勝感念。

諸客敬啟:

蓋以建佳境而利眾起居故,乃冀君得守如下之約也。

其壹,毋吸煙於室。

其二,毋曝衣於室。

其三,毋於旦夜噪而擾他者。

其四,晚食定於戌時整,茍不欲歸,則於前日告之。

其五,望客沐於夜,旦則假浴室之時速矣,眾得其利焉。

冀君守約,不甚感念。願君於此樂哉!

本來以為全要翻譯呢,開頭那段翻譯壹般才看明白,索性全翻了吧。

4. 小學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註釋 1.祠(cí):祭祀。周代貴族壹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壹種盛酒器,類似壺。 4.相謂:互相商議。

5.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

為蛇:畫蛇(畫的結果)。 6.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準備飲酒。

引:拿,舉。 7.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

固:本來,原來。 8.子:對人的尊稱,您;妳。

9.安能:怎麽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於是;就。

12.賜:賞賜,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13.為之足:給它畫上腳。

足(此句中的足):畫腳。 14.終:最終、最後。

15.引:拿起。 16.且:準備。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腳。 足:畫腳 20.亡:丟失,失去。

21.為:給,替。 22.乃左手持卮:卻,表示轉折 23.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飲其酒:那,指示代詞 25.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 26、謂:對。

說。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壹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足夠,壹個人喝它還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壹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

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壹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怎麽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分析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蛇本來沒有腳,先畫成蛇的人,卻將蛇添了腳,結果不成為蛇。後遂用畫蛇添足,比喻節外生枝,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弄砸。

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這個故事的意義是膚淺的,“畫蛇添足”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

不要因為小小的錯誤而喪失了自己本該有的東西。"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壹舉了,否則有時還會失去壹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2:無論做什麽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3: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壹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誌,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掩耳盜鈴範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②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③;以錘④毀之,鐘況然⑤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⑥掩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7)也!註釋 (1)範氏之亡也:範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後,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譯文 範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壹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

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誰知,剛砸了壹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

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妳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

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壹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嫦娥奔月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壹人.常斫之,樹創隨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摘令伐木。註釋 斫:zhuo,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翻譯 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後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飛往月宮 嫦娥於是就住在月宮之中,變成了蟾蜍 就是傳說中的月精 故老的傳說中月亮上有顆桂樹,還有蟾蜍。

因此有壹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說:”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後馬上就愈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罰他砍伐桂樹。刻舟求劍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註釋 1.涉--渡,由後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後置。

5. 杞人憂天的文言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6. 許衡 文言文的譯文

許衡,字仲平,是懷之河內人。身材高大,好學,然而遭遇社會動亂,家裏又窮買不起書。曾經從日者家裏看到了《書》的……於是請求主人讓其留宿。他用手抄完《書》才歸家。當他逃難來到徂徠山時,得到了《易》……當時正處於兵荒馬亂的時候,而許衡卻不分晝夜的誦讀《易》,並且身體力行書中的道理。行動和言語都要參照書中道理去做。壹次,夏天過河陽時,大家都很渴,路邊有梨,其他人都爭先恐後的爭著去吃,唯獨許衡在樹下坐的直直的,象什麽都沒看見壹樣。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吃,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東西,去吃,不可取啊。”別人又說,現在世亂,梨是沒有主的。而許衡卻說:“梨是無主,難道我們自己的心也是沒有主的嗎?”……人家掉的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壹分壹毫都不能要。院裏有果子熟了,都熟爛落地了,小孩子路過看見了,連看都不看它壹眼就走。這、都是他的家人教化的結果啊

壹開始有點不順,很久沒學文言了,參考吧。不過我的底子還不錯呢

7. 求文言文的翻譯

有個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癮,即使價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計地買回家來。

有人也就投其 所好,專門鉆他這個空子,讓他吃虧不少。 壹天,壹個人扯著壹塊爛席片來見他,說是以前魯哀公向孔子問政時賜孔子的座席。

秦 士心中大喜,認為這是難得的古物,就以諸多良田作價買了下來。 過了些時候,又有壹個人手持壹把古杖找上門來,說:“這是以前太王為避夷狄之亂杖 策離開豳地時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還要早幾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該出什麽價 錢?”秦士就傾盡家中資財買了下來。

沒過多久,又有壹個人手捧壹只朽爛的木碗來兜售,對秦士說:“您買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我的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遠多啦。”

秦士沒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 就把正住著的宅院作價買下了這只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卻落得田資用盡,無衣無食,然而好古之心卻使他始終不忍丟棄古 物。

於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著“太王之杖”,捧著“夏桀之碗”,沿街乞討, 糊口度日,口中還不時地喊著: “衣食父母們啊,您若有太公時的九府錢,就行行好,給我壹文吧 伯樂是善於識別馬的大師。但是,他的老了,體力已漸漸不支。

壹天,秦穆公對伯樂說:“妳的年紀大了,妳的子孫中可以派得出去尋找千裏馬的人嗎?” 伯樂說:“壹匹好馬,可以從它的體形、外形和骨架上看出來。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裏馬,好像沒有固定的標準,沒法子用言語來表達。

像這樣的馬奔馳起來,腳步非常輕盈,蹄子不揚起灰塵,跑後不留下腳印,壹閃而過,好像看不到身影。我的兒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們能夠說出什麽是好馬,卻不能識別什麽是千裏馬。

我有個打柴賣菜的朋友叫九方臯,他相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請讓我把他推薦給您吧。”

穆公召見了九方臯,派他出去尋找千裏馬。三個月以後,九方臯回來報告說:“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

穆公連忙問:“是什麽樣的馬?” 九方臯回答說:“是黃色的母馬。” 派人去把馬牽來,卻是黑色的公馬。

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叫來說:“糟糕透了!妳推薦的找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麽能識別哪是天下的千裏馬呢?” 伯樂感慨地贊嘆說:“九方臯相馬竟達到了這種地步,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萬倍的原因呀。九方臯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機啊!他註重觀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註意它內在的品質,而忽視了它的顏色和雌雄;只看見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視了他所不必要看的;只觀察到他所需要觀察的而忽視了他所不必要觀察的。

像他這樣相出的馬,才是比壹般的好馬更珍貴的千裏馬啊!” 馬牽來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裏馬。 越地有個巫師謊稱自己善於驅除鬼怪,有人生病就設立法壇,吹號角,搖銅鈴,蹦跳騰躍,大聲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樣來作法驅鬼。

病人僥幸有了好轉,吃喝壹番,拿了人家的財物離去;如果病死,就用別的理由來推托,總歸不讓人相信自己法術的虛妄。他經常向人自誇說:“我善於懲處鬼怪,鬼怪不敢與我對抗。”

有壹個喜歡惡作劇的少年惱怒他的荒誕,探聽好他夜裏回家,約了五六個人分別躲在路旁的樹上,相距各壹裏左右,等候巫師經過樹下,便用砂子石塊投擊他。巫師以為真的是鬼,馬上拿出身邊的號角,邊吹邊跑,心裏十分害怕,腦袋脹痛得越來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腳踏在什麽地方。

稍微往前跑了壹段路,驚慌略微安定了壹點,樹上的砂石又像剛才那樣亂擲下來,他再拿出號角來吹,卻慌得吹不出聲音,於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邊,還是像剛才壹樣,他害怕得兩手發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號角,號角掉了他就搖動銅鈴,壹會兒連銅鈴也掉了,只好大聲喊叫著趕路。

壹路上聽到腳步聲和樹葉搖動、山谷回響的聲音,他都以為是鬼,高聲向人呼喊求救,音調十分悲傷。半夜裏到家,大哭著敲門,他的妻子問他原因,他已恐懼得舌頭僵縮,說不出話來,只是指著床說:“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終於膽嚇破而死,皮膚像藍草壹般顏色。

那巫師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擲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麽的人家的女兒。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壹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壹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壹根絲壹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壹寸長,壹寸壹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

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麽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

8. 翻譯下面的文言文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

“自”:從。

“世”:代。

“是”:這。

“鄉”:行政區域單位。

“積”:累積。

“於”:到。

“歲”:年。

“生”:生活。

“日蹙”:壹年比壹天窘迫;“日”,名詞用作狀語;“蹙”,緊迫,減縮。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殫”:盡。

“竭”:窮盡。

“號(ho)呼而轉徙”:哭喊著輾轉遷徙.

“頓”:困厄。

“踣”:倒下。

“觸”:接觸,冒著。

“犯”:觸犯。

“呼噓”:呼吸。

“毒癘”:有毒的疫氣;“癘”,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壓著;“藉”,坐臥其上。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曩”:往昔,從前。

“室”:家。

“焉”:語氣詞。

“非……則……”;不是……就是……。

“徙”:遷徙。

“爾”:語氣助詞,罷了。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寫悍吏逞兇,兩語是“互文”。

“悍吏”:兇暴的官吏;“悍”,蠻橫。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

“叫囂(xiāo)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為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叫囂”,呼喊喧鬧。“乎”:於,在。“隳突”,沖撞毀壞。

“嘩”:吵嚷,喧嘩。

“雖”:即使。

“寧”:安寧。

“焉”:語氣詞,啊。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恂恂”:心有顧慮的樣子。

“其缶”:那個瓦罐。

“弛”:放松。

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謹”:謹慎小心。

“食”:飼,餵養。

“時”:按時。

“焉”:之,代蛇。

“退”:歸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盡吾齒”:過完我的歲月;“齒”,人的年齡。

譯文

自從我家住在這個地方,三代人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這六十年間,鄉鄰們的生活壹天比壹天窘迫,他們把田裏的出產全部拿出,把家裏的收入全部用盡,(也交不夠租賦),只得哭號著輾轉遷徙,饑渴交迫而倒斃在地,頂著狂風暴雨的襲擊,受著嚴寒酷暑的煎熬,呼吸著帶毒的疫氣,常常是死去的人壹個壓壹個。從前和我爺爺住在壹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壹戶了;和我父親住在壹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兩三戶了;和我壹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絕了就是遷走了。然而我卻由於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這個地方,四處狂喊亂叫,到處騷擾毀環,氣勢洶洶,驚駭鄉裏,就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啊。我心中惦記,起身看看那瓦罐,蛇還在裏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餵養蛇,到時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後我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裏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9. 關於夢魘的文言文,

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譯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很生動逼真的壹只蝴蝶,感到多麽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黃粱夢》 出自《枕中記》:原文: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壹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譯文:唐朝時期,壹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 壹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裏投宿,遇到了壹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後,從衣囊中取出壹個枕頭給盧生,說:“妳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妳做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壹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壹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壹場夢. 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次黃粱壹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續黃粱》 出自《聊齋誌異》原文:福建曾孝廉,捷南宮時,與二三同年,遨遊郭外.聞毗盧禪院寓壹星者,往詣問蔔.入揖而坐.星者見其意氣揚揚,稍佞諛之.曾搖箑微笑,便問:“有蟒玉分否?”星者曰:“二十年太平宰相.”曾大悅,氣益高. 值小雨,乃與遊侶避雨僧舍.舍中壹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團上,淹蹇不為禮.眾壹舉手,登榻自話,群以宰相相賀.曾心氣殊高,便指同遊曰:“某為宰相時,推張年丈作南撫,家中表為參、遊,我家老蒼頭亦得小千把,余願足矣.”壹座大笑. 俄聞門外雨益傾註,曾倦伏榻間.忽見有二中使,賫天子手詔,召曾太師決國計.曾得意榮寵,亦烏知其非有也,疾趨入朝.天子前席,溫語良久,命三品以下,聽其黜陟,不必奏聞.即賜蟒服壹襲,玉帶壹圍,名馬二匹.曾被服稽拜以出.入家,則非舊所居第,繪棟雕榱,窮極壯麗,自亦不解何以遽至於此.然拈須微呼,則應諾雷動.俄而公卿贈海物,傴僂足恭者疊出其門.六卿來,倒屣而迎;侍郎輩,揖與語;下此者,頷之而已.晉撫饋女樂十人,皆是好女子,其尤者為裊裊,為仙仙,二人尤蒙寵顧.科頭休沐,日事聲歌.壹日,念微時嘗得邑紳王子良周濟,我今置身青雲,渠尚磋跎仕路,何不壹引手?早旦壹疏,薦為諫議,即奉諭旨,立行擢用.又念郭太仆曾睚眥我,即傳呂給諫及侍禦陳昌等,授以意旨;越日,彈章交至,奉旨削職以去.恩怨了了,頗快心意.偶出郊衢,醉人適觸鹵簿,即遣人縛付京尹,立斃杖下.接第連阡者,皆畏勢獻沃產,自此富可埒國.無何而裊裊、仙仙,以次殂謝,朝夕遐想,忽憶曩年見東家女絕美,每思購充媵禦,輒以綿薄違宿願,今日幸可適誌.乃使幹仆數輩,強納資於其家.俄頃藤輿舁至,則較之昔望見時尤艷絕也.自顧生平,於願斯足. 又逾年,朝士竊竊,似有腹非之者,然揣其意,各為立仗馬,曾亦高情盛氣,不以置懷.有龍圖學士包拯上疏,其略曰:“竊以曾某,原壹飲賭無賴,市井小人.壹言之合,榮膺聖眷,父紫兒朱,恩寵為極.不思捐軀摩頂,以報萬壹,反恣胸臆,擅作威福.可死之罪,擢發難數!朝廷名器,居為奇貨,量缺肥瘠,為價重輕.因而公卿將士,盡奔走於門下,估計夤緣,儼如負販,仰息望塵,不可算數.或有傑士賢臣,不肯阿附,輕則置之閑散.重則褫以編氓.甚且壹臂不袒,輒許鹿馬之奸;片語方幹,遠竄豺狼之地.朝士為之寒心,朝廷因而孤立.又且平民膏腴,任肆蠶食;良家女子,強委禽妝.沴氣冤氛,暗無天日!奴仆壹到,則守、令承顏;書函壹投,則司、院枉法.或有廝養之兒,瓜葛之親,出則乘傳,風行雷動.地方之供給稍遲,馬上之鞭撻立至.荼毒人民,奴隸官府,扈從所臨,野無青草.而某方炎炎赫赫,怙寵無悔.召對方承於闕下,萋菲輒進於君前;委蛇才退於自公,聲歌已起於後苑.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世上寧有此宰相乎!內外駭訛,。

  • 上一篇:怎麽減腿部肌肉?我很難過。我的小腿和大腿有肌肉
  • 下一篇:真品曾侯乙編鐘到底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