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描寫紀曉嵐的四字詞語

描寫紀曉嵐的四字詞語

1.描寫紀曉嵐的詩句

紀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壹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

1、為紀念初戀情人文鸞而題秋海棠詩:憔悴幽花劇可憐,斜陽院落晚秋天;詞人老大風情減,猶對殘花壹悵然.

2、紀曉嵐小妾明王幹(二字組合)曾有“花影”詩壹首:絳桃映月數枝斜,影落窗紗透帳紗;三處婆娑花壹樣,只憐兩處是空花.

3、七絕:山色空濛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隨人欲上船.

4、萬裏長空壹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

5、七絕:白草粘天野獸肥,彎弧愛爾馬如飛;何當快飲黃羊血,壹上天山雪打圍.

6、明王幹絕命詩:三十年來夢壹場,遺容手付汝收藏;他時話我生平事,記取蘇州沈五娘.

7、懷念明王幹詩:其壹:幾分相似幾分非,可是香魂月下歸;春夢無痕時壹瞥,最關情處在依稀.其二:到死春蠶尚有絲,離魂倩女不須疑;壹聲驚破梨花夢,卻記銅瓶墮地時.

五十以後,領修秘籍,復折而講考證”( 《姑妄聽之》 自序),加之治學刻苦,博聞強記,故貫徹儒籍,旁通百家。其學術,“主要在辨漢宋儒學之是非,析文流派之正偽”(紀維九《紀曉嵐》 ),主持風會,為世所宗,實處於當時文壇領袖地位。紀曉嵐為文,風格主張質樸簡淡,自然妙遠;內容上主張不夾雜私怨,不乖於風教。看得出,他很重視文學作品的藝術效果。除開其階級局限外,其在文風、文德上的主張,今天仍不失其借鑒價值。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但壹生精力,悉付《四庫全書》。又兼人已言之,己不欲言,故其卒後,只有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壹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閱微草堂筆記》***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 《如是我聞》四卷, 《槐西雜誌》四卷, 《姑妄聽之》四卷, 《灤陽續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嘉慶五年(1800),由其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本書內容豐富,醫蔔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知識性很強,語言質樸淡雅,風格亦莊亦諧,讀來饒有興味。內容上不僅有宣傳因果報應等深刻的壹面,而且在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許多不情之論,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所以其可以說是壹部有很高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書籍。當時每脫壹稿,即在社會上廣為傳抄,同曹雪芹之《紅樓夢》、蒲松齡之《聊齋誌異》並行海內,經久不衰,至今仍擁有廣大讀者。魯迅先生對紀曉嵐筆記小說的藝術風格,給予很高的評價,稱其“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 《中國小說史略》)。其《紀文達公遺集》 ,是紀曉嵐的壹部詩文總集,包括詩、文各十六卷,為人作的墓誌銘、碑文、祭文、序跋、書後等,都在其中。此外還包括應子孫科舉之需的館課詩《我法集》,總之多系應酬之作。另外,二十歲以前,在京治考證之學,遍讀史籍,舉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為學者掌握和熟悉中國史典提供了方便。

除此這外還撰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誌》、《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壹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後山集鈔》二十壹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他還參與編選、評點其它壹些書籍,也參與了另外壹些官書的纂修。

紀曉嵐壹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壹首詞,其中兩句:“浮沈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就是他壹生真實的寫照。紀曉嵐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鬥,學界領袖,壹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壹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2.寫紀曉嵐 詩詞

紀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壹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

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

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1、為紀念初戀情人文鸞而題秋海棠詩:憔悴幽花劇可憐,斜陽院落晚秋天;詞人老大風情減,猶對殘花壹悵然.2、紀曉嵐小妾明王幹(二字組合)曾有“花影”詩壹首:絳桃映月數枝斜,影落窗紗透帳紗;三處婆娑花壹樣,只憐兩處是空花.3、七絕:山色空濛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隨人欲上船.4、萬裏長空壹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5、七絕:白草粘天野獸肥,彎弧愛爾馬如飛;何當快飲黃羊血,壹上天山雪打圍.6、明王幹絕命詩:三十年來夢壹場,遺容手付汝收藏;他時話我生平事,記取蘇州沈五娘.7、懷念明王幹詩:其壹:幾分相似幾分非,可是香魂月下歸;春夢無痕時壹瞥,最關情處在依稀.其二:到死春蠶尚有絲,離魂倩女不須疑;壹聲驚破梨花夢,卻記銅瓶墮地時。

3.紀曉嵐詩詞歌賦有哪些

“蹀躞驕驄”絕句四首 蹀躞驕驄看杏花, 櫻桃會後暫還家, 煙波壹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貫月查。

放眼澄江萬裏秋, 飄然壹葉似漁舟, 誰知水驛停橈處, 樓上珠簾總上鉤。 推篷看唱采菱歌, 十八王郞衣錦過, 遊女無須頻擲果, 從來丹桂近嫦娥。

(借用羅海東語,非其本意也) 蓮燭攜來照洞房, 宮袍新染麝蘭香, 得看天際歸舟畫, 應悟箜篌字兩行。 詩後有跋: “芝軒殿撰及第後,給假歸娶,以《秋帆歸興圖》索題,此玉堂佳話,世不數見者也。

然畫中之景與本事頗不相應,融貫為難。余老景荒疏,益不能著語,勉成四絕,姑以博粲雲爾。

河間紀昀題並識。” “白頭蕭散”絕句壹首 白頭蕭散老尚書, 還踏香塵從玉輿, 自笑行裝先載筆, 詞林習氣未全除。

詩後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觀弈道人戲題,時年八十。” 十八年來閱宦途,此心久似水中鳧。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對弈圖。 局中局外兩沈吟,猶是人間勝負心。

哪似頑仙癡不省,春風蝴蝶睡鄉深。 紀曉嵐藏銅雀瓦硯 —王敏之 “銅雀瓦硯”,略呈銀錠形,縱30厘米,厚4厘米,黑灰色,陶質堅密細膩,硯面中部以下設有倒“凹”字形墨池。

硯額碩大,滿刻題銘,銘文為壹首七言長詩。詩文隸書,十九行,三十壹句,計二百壹十八字,這是紀曉嵐藏硯中鐫銘字數最多的壹方,為1954年保定劉秀臣先生所捐獻,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銅雀硯銘為《閱微草堂硯譜》所遺者,現錄全文如下: 銅雀臺址頹無遺,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齊征魯鼎甘受贗, 宋珍燕石恒遭嗤, 西鄰迂叟舊蓄此, 寶如商鬲周尊彜。 饑來持以易鬥粟, 強置之去不得辭。

背文凸起建安字。 額鐫坡谷諸銘詞。

平生雅不信古物, 時或啟櫝先顰眉。 他時偶爾取壹試, 覺與筆墨頗相宜。

惜其本質原不惡, 俗工強使生瘡痍。 急呼奴子具勵石, 階前交手相磨治。

瑩然頓見真面目, 對之方覺心神怡。 友朋驟見駭且笑, 謂如方竹加圓規。

三國距今二十載, 胡桃油事誰見之? 況為陶家日作偽, 實非出自漳河湄。 諸公莫笑殺風景, 太學石鼓吾猶疑。

嘻!太學石鼓吾猶疑。 此銘雖長,但頗值玩味。

銘文先說古物作偽與甘受偽欺之人古有之,繼而敘述此硯之來由,與紀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態度。從中似可使人領悟:古今作偽欺人者太多,為人不可不慎。

硯額長詩已收入《紀文達公遺集·詩集》卷十。此硯經專家鑒定,並非真正銅雀臺瓦,但確是紀曉嵐遺物。

不過其硯銘,卻是由他人代筆寫的。 銅雀臺瓦,由於歷代文人爭相歌頌,使得身份大增,正因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制的贗品。

王安石《銅雀臺詩》:“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詫虛名動世人。”王安石感嘆,世人因慕虛名,以致花費重金收藏的銅雀臺瓦硯卻多半是贗品。

紀曉嵐就沒有這麽癡絕,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壹味搜古獵奇,沽名釣譽。他在考慮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還特別註意該器物的實用性。

他對“得壹宋硯,雖滑不受墨,亦寶若球圖;得壹漢印,雖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鑒賞家,大不以為然。面對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銘”的瓦硯,紀曉嵐沒有被唬住。

“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終認為“瓦能宜墨,即中硯材,何必漢未央宮,魏銅雀臺?”所以才有被朋友們笑作是“方竹加圓規”的殺風景,不止這壹回。《閱微草堂硯譜》載有壹硯,硯銘雲:“石庵自江南還,以唐子西硯見贈。

子西銘灼然依托,硯則真宋石也。礱而凈之,庶不致以銘損硯。”

由此亦可見紀曉嵐高超的鑒賞水平。當然,他對石鼓文的懷疑當否,卻應另當別論。

硯額題詩左側,有行書“石庵鑒賞,嘉慶戊午六月”,右側有隸書“夢禪珍藏於聞妙龕”刻跋。石庵,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同山東諸城人。

紀曉嵐鄉試座師劉統勛之子。乾隆十六年進士,由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謚文清。

著名書法家,尤善小楷,與當時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紀曉嵐與劉墉關系極為密切。

“嘉慶戊午”,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夢禪,即瑛寶,字夢禪,號閑庵,姓拜都氏,滿洲正白旗,大學士永貴長子。

曾官筆帖式,三十歲以疾辭歸,以詩歌筆墨自娛,與劉墉為文字交。 另見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錄有“無錫王蒓農(蘊章)孝廉藏銅雀瓦硯,長壹尺有半,寬八寸,其背書隱起產‘建安十五年造’六隸字,甚清勁,明郭無敬大書‘玉質金聲’四字於上,並有銘……”又有《張叔未藏王鐸銘銅雀瓦硯》:“真銅雀臺瓦,世不多有。

嘉慶庚午年初夏,張叔未得王文安銘銅雀瓦硯於松江肆中。質極瑩潤,蓋濾泥為之。

上有王鐸小楷書銘跋二,撰書刻俱精,可定也。”看來銅雀瓦硯真偽皆有,不過,真者寥寥,偽者比比也。

4.誰有紀曉嵐的詩詞

紀曉嵐詩稿絕句五首 “蹀躞驕驄”絕句四首 蹀躞驕驄看杏花, 櫻桃會後暫還家, 煙波壹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貫月查。

放眼澄江萬裏秋, 飄然壹葉似漁舟, 誰知水驛停橈處, 樓上珠簾總上鉤。 推篷看唱采菱歌, 十八王郞衣錦過, 遊女無須頻擲果, 從來丹桂近嫦娥。

(借用羅海東語,非其本意也) 蓮燭攜來照洞房, 宮袍新染麝蘭香, 得看天際歸舟畫, 應悟箜篌字兩行。 詩後有跋: “芝軒殿撰及第後,給假歸娶,以《秋帆歸興圖》索題,此玉堂佳話,世不數見者也。

然畫中之景與本事頗不相應,融貫為難。余老景荒疏,益不能著語,勉成四絕,姑以博粲雲爾。

河間紀昀題並識。” “白頭蕭散”絕句壹首 白頭蕭散老尚書, 還踏香塵從玉輿, 自笑行裝先載筆, 詞林習氣未全除。

詩後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觀弈道人戲題,時年八十。” 紀曉嵐藏銅雀瓦硯 —王敏之 “銅雀瓦硯”,略呈銀錠形,縱30厘米,厚4厘米,黑灰色,陶質堅密細膩,硯面中部以下設有倒“凹”字形墨池。

硯額碩大,滿刻題銘,銘文為壹首七言長詩。詩文隸書,十九行,三十壹句,計二百壹十八字,這是紀曉嵐藏硯中鐫銘字數最多的壹方,為1954年保定劉秀臣先生所捐獻,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銅雀硯銘為《閱微草堂硯譜》所遺者,現錄全文如下: 銅雀臺址頹無遺,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齊征魯鼎甘受贗, 宋珍燕石恒遭嗤, 西鄰迂叟舊蓄此, 寶如商鬲周尊彜。 饑來持以易鬥粟, 強置之去不得辭。

背文凸起建安字。 額鐫坡谷諸銘詞。

平生雅不信古物, 時或啟櫝先顰眉。 他時偶爾取壹試, 覺與筆墨頗相宜。

惜其本質原不惡, 俗工強使生瘡痍。 急呼奴子具勵石, 階前交手相磨治。

瑩然頓見真面目, 對之方覺心神怡。 友朋驟見駭且笑, 謂如方竹加圓規。

三國距今二十載, 胡桃油事誰見之? 況為陶家日作偽, 實非出自漳河湄。 諸公莫笑殺風景, 太學石鼓吾猶疑。

嘻!太學石鼓吾猶疑。 此銘雖長,但頗值玩味。

銘文先說古物作偽與甘受偽欺之人古有之,繼而敘述此硯之來由,與紀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態度。從中似可使人領悟:古今作偽欺人者太多,為人不可不慎。

硯額長詩已收入《紀文達公遺集·詩集》卷十。此硯經專家鑒定,並非真正銅雀臺瓦,但確是紀曉嵐遺物。

不過其硯銘,卻是由他人代筆寫的。 銅雀臺瓦,由於歷代文人爭相歌頌,使得身份大增,正因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制的贗品。

王安石《銅雀臺詩》:“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詫虛名動世人。”王安石感嘆,世人因慕虛名,以致花費重金收藏的銅雀臺瓦硯卻多半是贗品。

紀曉嵐就沒有這麽癡絕,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壹味搜古獵奇,沽名釣譽。他在考慮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還特別註意該器物的實用性。

他對“得壹宋硯,雖滑不受墨,亦寶若球圖;得壹漢印,雖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鑒賞家,大不以為然。面對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銘”的瓦硯,紀曉嵐沒有被唬住。

“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終認為“瓦能宜墨,即中硯材,何必漢未央宮,魏銅雀臺?”所以才有被朋友們笑作是“方竹加圓規”的殺風景,不止這壹回。《閱微草堂硯譜》載有壹硯,硯銘雲:“石庵自江南還,以唐子西硯見贈。

子西銘灼然依托,硯則真宋石也。礱而凈之,庶不致以銘損硯。”

由此亦可見紀曉嵐高超的鑒賞水平。當然,他對石鼓文的懷疑當否,卻應另當別論。

硯額題詩左側,有行書“石庵鑒賞,嘉慶戊午六月”,右側有隸書“夢禪珍藏於聞妙龕”刻跋。石庵,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同山東諸城人。

紀曉嵐鄉試座師劉統勛之子。乾隆十六年進士,由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謚文清。

著名書法家,尤善小楷,與當時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紀曉嵐與劉墉關系極為密切。

“嘉慶戊午”,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夢禪,即瑛寶,字夢禪,號閑庵,姓拜都氏,滿洲正白旗,大學士永貴長子。

曾官筆帖式,三十歲以疾辭歸,以詩歌筆墨自娛,與劉墉為文字交。 另見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錄有“無錫王蒓農(蘊章)孝廉藏銅雀瓦硯,長壹尺有半,寬八寸,其背書隱起產‘建安十五年造’六隸字,甚清勁,明郭無敬大書‘玉質金聲’四字於上,並有銘……”又有《張叔未藏王鐸銘銅雀瓦硯》:“真銅雀臺瓦,世不多有。

嘉慶庚午年初夏,張叔未得王文安銘銅雀瓦硯於松江肆中。質極瑩潤,蓋濾泥為之。

上有王鐸小楷書銘跋二,撰書刻俱精,可定也。”看來銅雀瓦硯真偽皆有,不過,真者寥寥,偽者比比也。

  • 上一篇:廣州灣法國大使館舊址旅遊
  • 下一篇:壹篇關於冒險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