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放 焰口時法師拿的如意代表何意

放 焰口時法師拿的如意代表何意

如意的起源  “如意”壹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壹,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制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壹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曾出土壹柄佛僧如意,銀質鎏金,首為雲頭,柄為直柄。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 “ 不求 ”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雲:“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後來,其形態發生分化,壹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民間流傳;另壹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 分類及應用   如意的品類有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沈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後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選妃時,若將如意交入壹人手中,那就意味著她將成為皇後;民國時代,如意成為貴重禮品,富有之家相互饋贈,祝願稱心如意。 另外,又有種種如意圖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鯰)如意、萬(萬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藝(琴棋書畫)如意、必(筆)定(錠)如意、四合(四個)如意等等,它們被古代的繪畫、建築、家具、服飾、玉器、瓷器、竹木牙雕廣泛運用。 特點  “五福如意”體形弧曲圓渾,如意首為三層靈芝式,鏤空,弧度圓滑自然,正中鑲嵌和田碧玉,在金燦絢爛的富貴風格中又蘊含著古樸雅致之情趣,又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極具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四周運用了傳統技法鏤雕出了“如意金錢紋”、“富貴牡丹紋”、“吉祥蝙蝠紋”、“山水崖紋”等吉祥紋飾,整體呈縷空狀,花絲流暢,紋路繁而有序,疏密適當,嚴絲合縫,極富美感,不但增添了如意的韻味,更傳遞出富貴吉祥、福氣安康、財運連綿、節節高升等美好祝福。 如意手柄上通體鏨雕九條升降各異,互不雷同的飛騰金龍,九龍各具神韻,在祥雲中穿行,每條金龍都是經精雕細琢而成,鱗片、龍須等絲毫畢現,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曲頸昂首騰躍於空,龍須目怒張,闊口長須,鱗爪銳利,肘毛如劍,碩長的龍軀攪動著雲氣,勢不可擋,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寓意著太平盛世、群賢***濟、尊貴連綿。 群龍環繞之中還篆刻五個禦筆福字,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禦筆,雖然筆體不同,卻精髓神似,其字體遒勁渾厚,筆勢蒼勁有力,筆走龍蛇,飛動流暢,可謂福內藏龍,尤如龍福。手柄最中為“天下第壹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壹的“五福合壹”、“福壽合壹”之福。更為有趣的,乾隆、道光、嘉慶三帝在民間還被昵稱為“乾道嘉”,暗指“錢到家”,巧妙地滿足了人們的美好寄望。 如意來源   “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多呈S形,類似於北鬥七星的形狀。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唐代發展為柄身扁平,頂端彎折處演變為頸部,柄首為三瓣卷雲式造型。明清兩代,如意發展到鼎盛時期,因其珍貴的材質和精巧的工藝而廣為流行,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願望的貴重禮品。臣子們常進獻如意祝賀皇室壽辰,皇族也拿如意賞賜王公大臣,如意漸漸地成了上層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征。而在明末時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賞物件。 如意的材質極為多樣,各色玉石、金、銀、銅、鐵、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應有盡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瑪瑙、珊瑚等。裝飾手法也異彩紛呈,尤其是配以各種所謂“中國結”,如盤長結、銅錢結、蝴蝶結、喜結、壽結等,不僅有和諧的視覺效果,也增添了如意的韻味。如意的品類極多,工藝繁復的就有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沈香如意等,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清宮如意收藏中的壹個大類即為工藝獨特的木柄三鑲玉如意。這種如意的木柄質地分紫檀、花梨、黃楊、黃檀及檀香木等十余種,有的雕刻有吉祥圖案,有的鑲嵌金銀絲花紋,也有素面無紋飾的。如意的首、身、尾分別嵌飾玉雕,這些玉飾往往采用歷代古玉,也有壹部分由清宮專門碾琢。此外,清代宮廷如意還有不少罕見的品類,如染骨如意、鶴頂紅如意等;造型上也有別出心裁的,如雙首如意和形如兩柄如意交錯的五鑲如意等。 如意的收藏,往往同時具有保值增值和祈福納祥的預期。隨著近幾年,國內各級市場的興盛,尤其是拍賣業瓷雜器物的火熱,如意的成交價格不斷攀升,刺激了人們投資收藏如意的積極性。但市面所見如意以清代最多,明代制品已不多見,收藏者須避免“盲目崇古”。

  • 上一篇:奇石收藏家。
  • 下一篇:文言文有什麽用知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