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案例描述
鏡頭壹:
操場上,他和同學隨意開著玩笑,不曾想,對方的壹句話引起他不滿,二話沒說,左右兩腳就把同學踢趴在地。
鏡頭二:
出操歸來,小源打開壁櫃拿水喝,順手把壓在他飯盒上的同學的飯盒水杯全部狠狠甩倒地上,壹陣平平砰砰後,東西已經分散在他5米以外的四周。
鏡頭三:
英語課堂上,因為懷疑老師的評分有誤,小源大聲嚷嚷,被老師批評後瞬間情緒失控,先是壹手把講臺上的教具和作業全部狠狠甩到地上,然後飛起壹腳狠狠踢在老師的肚子上。
鏡頭四:
校門口,小源偶遇被他打過的同學的家長。家長問起打架緣由,沒說幾句,他照著家長的臉就是壹拳,家長本能偏頭的同時擡手護著自己,手上拿的手機被小源打到地上,四分五裂。
二、案例分析
小源是壹個“特殊”的孩子——他沖動倔強、喜歡武力解決問題、不接受任何的批評教育、與老師同學關系緊張……諸多令老師家長頭疼的表現如此集中於小源身上,我知道,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1.家長的原因
小源的爸爸認為,男孩子要勇敢,有擔當的勇氣,遇到危險不是逃跑而應該是盡全力反抗。他送孩子去學了跆拳道,並壹次次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欺負妳,揍他!”這句話對孩子影響重大,校內校外,甚至在家裏,小源遇事都采用了“揍”的方式,他的妹妹也沒少被他“揍”。媽媽知道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但爸爸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才是男孩本色,甚至在得知孩子課堂打老師的事情後這樣給我提要求:“妳不能逼著我的孩子向那個老師道歉,我的孩子沒錯,是老師的錯!”在我處理校門口小源與家長沖突事件時,他盯著該家長挑釁地說:“老師,如果我的孩子真的先動手打了人,我為他驕傲!他真的很勇敢!”
2.老師的原因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老師都希望孩子能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面對壹個經常給自己帶來麻煩且不服從任何管教的孩子——小源,老師們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壹些不滿的情緒,而小源又是壹個極為聰明且敏感的孩子,老師講話的不同口氣和投射到他與其他同學身上眼神的不壹致總能及時捕捉到,偏偏他又是壹個說話還不會拐彎的小孩子,但凡捕捉到就壹定馬上深惡痛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抵觸的情緒加上不屑的眼神和生硬的口吻,天神都會受傷。
更可怕的誘因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因為小源犯錯把他獨自關在壹間小黑屋裏好幾個小時,這更是讓他對老師沒有任何信任,更別談好感。
3.孩子的原因
(1)自以為是。
小源是壹個很聰明的孩子,也是壹個認準目標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只要他認真聽課,問題再難他都能舉手回答;烈日下的軍訓,滿頭大汗的他絕不動手擦汗。但習慣了自己拿主意,小源的想法比其他孩子多,加上敏感的個性,使他常常能揣測出老師和家長的心理,這更是讓他時刻表現出壹副自以為是的樣子,對老師的批評建議全當作了耳旁風。幾次與同學沖突後,他的跆拳道功夫讓他幾乎“打遍全班無敵手”,同學對他也是壹副“惹不起躲得起”的自保狀態。而他,更是堅信,周圍的每壹個人都是不可信任的,每壹件事情都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能保護自己的只有自己。
(2)缺乏安全。
幼兒園的“黑屋子事件”讓他好長壹段時間都處於恐懼之中,哪怕是現在,已經是小學高年段學生,還是像壹只剛出生的小兔子——時刻高度警覺。同學不小心碰到了他,本能的反應下他拿起水杯用力壹揮,同學的額頭就起了個大包;放被子時發現先放被子的同學占用了過半的被櫃,當下就覺得是同學在挑釁在欺負他,於是壹抽壹甩,同學的被子枕頭就散落幾米開外;與同學沖突,他永遠覺得自己沒錯,是同學在欺負他;老師的批評教育,他認為是故意跟他過不去,壹直委屈掉淚。他總是經常回家跟媽媽說:“其他孩子被欺負了,他們的爸爸會幫忙解決,而我被欺負了,爸爸為什麽總是不幫我出頭呢?
(3)固執沖動。
在小源的世界裏,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上課過程,他時不時自顧自地站起來往垃圾桶旁走去,只為了扔掉剛用過的紙巾;窄窄的四方餐具櫃子裏,誰的東西壓住了他的,只有壹個去路——被他揪出後狠狠甩到壹邊;午睡,他總是在鈴聲好幾分鐘才匆匆抱著被子進來,問他:“為什麽遲到?”答:“上洗手間。”“為什麽不在午睡前的準備時間去呢?”“信不信由妳,這是事實!” ……校規班規,全部都要給他的需要讓路。壹旦事情的發展與自己的預設有了偏離,他的怒火會瞬間燃燒,壹點點小事就大打出手,不管對方是誰,同學、老師、高高壯壯的家長,他都會不顧後果地沖上去……
三、案例反思與對應策略
空余時間,我大量閱讀教育書籍、報刊文章,期待著能從裏面找到教育小源的法寶。
慢慢地,我認識到:壹個蹩腳的雕刻師,只懂得埋怨這塊玉不夠圓潤,那塊玉長得奇形怪狀,沒有符合他的要求;而壹個真正技藝精湛的雕刻家會根據各塊玉的形狀雕刻出富有個性和靈氣的驚艷作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哪個孩子天生向惡?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厭學?哪個孩子不是心懷好奇與對知識的渴望邁向學校大門的?教師應該盡自己所能給學生自信和動力,沒有理由放棄任何壹個學生。
但是,成功的教育不是單壹的力量,應該爭取多方面的力量進行。家長是學校最重要的或作夥伴,應該多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為其家庭教育作些力所能及的指導。
多次與小源媽媽深談後,我得知小源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我在班裏講的故事他經常回家講給家人聽,並說最喜歡聽我講故事。我靈機壹動,是呀,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孩子認知世界的壹扇窗口,它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有趣的誇張在深深吸引孩子們的同時,總能讓孩子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個性良好的發展。何不用故事教育小源?
1. 利用故事讓他發現生活的美好
? 小源又壹次與同學沖突過後,我沒有再像以往那樣,讓他找出自己的不足,因為我知道,他的壹切行為都是有“誘因”,並且他認為這些“誘因”都骯臟不已,讓他嗤之以鼻。午睡時間我請他和我壹起坐到了辦公室外面的走廊,隨意聊天。然後,巧妙利用話題給他講了壹個故事:
某鎮上有壹個小女孩兒,壹天,她打開窗戶,正巧看見鄰居在宰殺壹條狗。那條狗平時常和小女孩兒在壹起嬉戲,小女孩兒看著這悲慘的場面,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母親見狀,便把小女孩兒領到另壹個房間,打開了另壹扇窗戶。窗外是壹片美麗的花園,明媚的陽光暖和地照著,鮮花五彩繽紛,蝴蝶和蜜蜂在花叢間飛舞。小女孩兒看了壹會兒,心裏的愁雲頓時壹掃而空,心境重新開朗起來。母親撫摸著女兒的頭,說:“孩子,妳開錯了窗子。”
我告訴他,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打開不同的窗,我們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收獲不同的心境,擁有不同的人生。當妳不小心打開了“讓妳不愉快的窗”,請關上並試著打開另壹扇窗。他沒有說話,但沒再像以往那樣和我爭辯。
沒過多久,班級調換座位時,他主動找到我,說他願意和班裏那個成績不太好、不太講究衛生、少言寡語但是很樂於助人積極主動為班級做事的男生成為同桌。我問他:“成為同桌是要***同進步的。妳能從他那裏學會什麽呢?”他答:“我希望和他壹樣,學會主動關心幫助別人。”溫暖就這樣彌漫了我的心底:“這壹刻,妳已經學會主動關心幫助別人了!”他倆同桌到直到畢業,壹年半的時間,小源沒有和該同學有任何沖突,學習上,小源也沒少幫助他。
2. 利用故事讓他懂得互助互愛
那壹天,課間操結束後,小源不緊不慢地打開壁櫃,突然,他嘟囔了壹句什麽後,隨著壹陣平平砰砰的響聲,幾個水杯飯盒就被小源甩到了我腳下。我強壓怒火,問他:“怎麽啦?”“他們又故意壓住了我的飯盒袋子!”我沒說話,先讓他撿起地上的東西裝好放進櫃子,並提了個要求——不準壓住任何壹個袋子,他失敗了;接著,我讓他打開其它櫃子,看看同學們是怎麽擺放的,壹個個看完後,他低頭說:“都有被壓住的。”這時,上課的正式鈴聲響了,我讓他先上課。
課後,我找到他,和他分享了《天堂與地獄》這個故事:
有壹個人問上帝:“為什麽天堂裏的人很快樂,而地獄裏的人壹點兒也不快樂呢?”上帝說:“妳想知道嗎,那好,我帶妳去看壹下。”他們先來到地獄,看見中間放著壹口大鍋,鍋裏煮著美味的食物,鍋邊圍著許多小妖怪,每個小妖怪都拿著壹只很長的勺子,因為勺子太長看,沒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裏,反而把熱騰騰的食物撥至其他小妖怪身上。所以每個妖怪都燙出了膿包,都瘦得皮包骨,大家都在怪叫和吵架。上帝說:“我們上天堂去看看吧。”於是他們來到了天堂,看見中間放著壹只大鍋,鍋裏煮著美味的食物,鍋邊圍著許多小天使,每個小天使都拿著壹只很長的勺子,因為勺子太長,沒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裏。於是,每位天使都把勺子裏的食物遞給遠處的天使享用,遠處的天使再把食物遞給其他天使享用,大家都很快樂。
原來天堂和地獄的環境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態度和做法。快樂很簡單,滿足了別人也就滿足了自己。
講完,我讓小源談談感受,他說地獄裏小妖怪們很自私自利,天堂裏小天使們很互助互愛。我問他:“妳喜歡哪裏的生活方式?”“天堂。”我鼓勵他:“老師相信妳知道以後該怎麽做了。”他點點頭。
又壹次課間,我看到小源在小心翼翼地拿水杯——左手伸進櫃子壹動不動,右手慢慢抽出袋子放在地上,接著整理好櫃子後,才打開地上的袋子拿出水杯。我有點不解,拿個水杯需要這麽辛苦嗎?問他,他的回答讓我驚喜不已:“我的袋子被壓在下面,如果壹下子抽出來,同學的東西會掉在地上,櫃子也會淩亂不堪。”那壹周的班會,我和全班同學分享了這感人的壹幕,並讓他上講臺示範動作,讓全班同學都這樣拿水杯、飯盒。於是,我第壹次看到了小源靦腆而甜蜜的笑容掛在臉上,久久不散。
3. 利用故事讓他學會珍惜友誼
課間,與小源關系還不錯的小明同學和他開玩笑,說著說著就過了火,於是,小明拿起小源的書壹把扔到了地上。這時,上課鈴響了,老師邁進了教室,可小源的怒火已經被點燃,他想也沒想,抱起小明的書包狠狠甩到教室後面。
小源又被送到了辦公室,又壹次和我坐到了辦公室走廊外面。我問他:“小明不是妳的朋友嗎?”“今天不是了。”“就為今天這小小的事兒?”“我會永遠記得是他先扔了我的書!”“他曾經給妳的幫助呢?”“都過去了!”“這樣可不是真正的朋友哦。”聽我這麽說,小源收回了望著天花板的眼神,不解地看著我,於是我給他講了下面的故事:
壹對好朋友,他們壹起到海邊玩。當他們在石頭上玩得很高興時,乙朋友在石頭上刻下了:“甲朋友今天陪我玩,我很開心。 ”後來,兩人不小心有了爭執,甲朋友生起氣來,罵了乙朋友。乙朋友雖然不高興,但沒有與他對罵,只是壹個人走到沙灘上,寫下:“今天甲朋友罵了我,我不高興。”甲朋友看了很奇怪,問乙朋友,為什麽剛才在石頭上刻,現在卻又在沙灘上寫呢?乙朋友便告訴甲朋友:“我把妳對我好的,刻在石頭上,讓它壹直在那裏,讓我永遠記得妳對我的好;把妳對我不好的話寫在沙灘上,等海水沖上沙灘,就被沖走了,不留痕跡。”
看他漸漸緩和的表情,我繼續說,人和人相處的過程,會有關懷、照顧與幫助,當然也會有不愉快,與其念念記住不愉快,不如嘗試著將它忘卻,去收藏那平常中的感動,哪怕是壹句安慰,壹個微笑,壹個小禮物,壹次相助……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關愛,體會生活的幸福與快樂,從而生活在美好的世界裏。
那天放學時,我又看到小源和小明肩並肩有說有笑地從教室裏出來了。
4. 利用故事讓他學會尊重他人
教育的過程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進而讓學生學會將心比心,尊重他人。泰戈爾說過: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放學集隊時間,同學們背著書包三三兩兩走出教室,小源和另壹同學在後門處因為邊走邊講話身體有了小碰撞,雙方都動手了。我急忙從講臺沖出去,兩人已被同學拉開,但臉上脖子上都是紅紅的指甲撓過的印痕。彼此問過話得知,是小源先出言不遜,對方回話也是毫不客氣,瞬間讓小源火冒三丈,所以,也是他先動的手。
我留下了小源,看著他還是壹臉的委屈和憤怒,還有滿腮的淚水和緊握的拳頭,瞬間我也心頭火起,真想給他幾個巴掌。突然,想起在西藏時看到牧羊人牧羊的情景:羊群中偶有壹只或幾只開小差掉隊,牧羊人會快步走到羊群的外側,擋住去路;舉著鞭子,卻懸而不用,只是吆喝壹聲,離隊的羊就又回到隊伍中來。其實,管理班級也如同管理羊群,教師好似牧羊人。孩子總是在錯誤中成長,總會有失控行為。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需要冷靜思考,通過學生的言行去探究他內心的真正想法,然後采取恰當的處理方式。
壹陣深呼吸後,我緩緩地說:“老師再給妳講個故事吧。”
很久以前,山上住著壹個小朋友和他的媽媽。壹天,這個小朋友跑到山頂大叫壹聲:“啊——”還沒來得及叫第二聲,對面山頭也傳來了壹聲:“啊——”他有點不高興,大聲問:“妳為什麽學我說話!”對面也傳來了同樣的話。於是他們開始了對罵。太陽落山了,這個小朋友已經沒力氣吵了,他哭著回到家,告訴媽媽,對面有個小朋友欺負他。媽媽問明了經過,笑著告訴他:“明天去找他道個歉,告訴他妳願意和他交朋友,他就不欺負妳了。”第二天太陽落山時,這個小朋友帶著壹臉燦爛的笑容跑回來告訴媽媽:“媽媽,他答應做我的朋友啦!”
其實對面的小朋友是不存在的,他聽到的話是自己的回聲。
最後我告訴他:“人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妳知道怎麽做了嗎?”他點點頭,意外地說了聲:“謝謝老師!”
從那以後,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沒有再和同學發生言語沖突。
與小源兩年的師生緣分就這樣悄悄過去了。畢業考試後不久,我接到了小源媽媽的電話——小源如願接到了廣州市壹所頗有名氣的優質中學的錄取通知書!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是的,教育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充滿人性的關懷,以平等、關愛的教育態度取得學生的愛戴,使他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育。教育的智慧應當是走近學生,觸摸學生心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