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但凡是清宮劇,宮中的妃子們似乎都會出現壹項日常標配,那就是頭上戴著的壹種很大的裝飾品,名為“旗頭”。因為出現的太多,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東西似乎整個清朝都是存在的,是滿清的標誌,但其實並非如此。在電視劇《延禧攻略》當中,梳理壹下時間線就會知道,它的故事發生在另外兩部清宮劇《甄嬛傳》和《還珠格格》之間,但是這部劇卻沒有出現滿屏的大旗頭,這是為什麽呢?
近期,“乾隆帝”真的很忙,兩部大制作都圍著他轉。《如懿傳》講如懿和乾隆相互扶持,最終如懿成為皇後的故事;《延禧攻略》是講宮女瓔珞壹路披荊斬棘,最終成為令貴妃的故事。只是,如懿這邊還忙著過審,那邊延禧已經紅透半邊天了。
《延禧攻略》的故事上承《甄嬛傳》下接《還珠格格》,讓小夥伴們理順其中的關系毫無困難。看宮鬥的過程中,小夥伴們也了解到不少清宮文化,特別是對其清廷美學有了進壹步的提升。不過,再重溫壹下《還珠格格》和《甄嬛傳》,然後再看看《如懿傳》的海報,細節控壹定會發現壹個問題:大多數的清宮劇都錯戴了旗頭。
旗頭,在我們的印象中仿佛是滿族女子的標配發型,但實際上,旗頭到了清朝晚期才出現,而且它的發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後,據說是慈禧為了掩蓋掉發問題想出來的。
既然是慈禧引領的潮流,那麽旗頭出現在雍正或乾隆時期,委實是不靠譜的設定,也就說是還珠、甄嬛、如懿等大多數的清宮劇都玩了壹把穿越,錯戴了旗頭。
清初的時候,滿族女子盤發都是用真發,發式是由軟翅頭發展到最常見的“兩小把”,也稱為“兩把頭”。旗頭就是在“兩把頭”的基礎發展起來的。
旗頭,也叫大拉翅、大扁方、大京樣,其實就是假髻。真發梳成的兩把頭,上面再加戴出扇面狀的大二把頭假髻,使用時用扁簪固定在頭上,不用時可取下。
清朝宮廷重要的場合,都有相應的儀服和儀冠,但旗頭不在特別正式的場合出現,多數是在宮廷筵席中才使用。清代宮廷女子的旗頭有各種形狀,大多在廣儲司或造辦處訂做,平日裏愛戴哪種戴哪種。只是佩戴旗頭壹定要註意佩戴的飾品不能僭越規格,否則就攤上大事,小命不保。
在《還珠格格》劇中,從太後到宮女都頂著提前出現的旗頭,穿越就穿越了吧,反正就是套上歷史外衣講小愛情。如若較真兒,單看旗頭的規格,漱芳齋的格格宮女們都得排隊過奈何橋。
壹般來說,身份越是尊貴旗頭上面的裝飾越奢華,但最高規格是五種配飾,分別是花、鈿、頭簪、點翠、珠寶。其中有壹些絕對不能僭越的硬性規定。
像格格身份,因為級別不同,所以有配戴“三鑲”和“兩鑲”的,“三鑲”以下沒有資格用點翠。
我們再看皇帝的小老婆們,雖然說嬪妃嬪妃,但嬪級別的地位低於妃。嬪能享受到的規格是旗頭上有“三鑲”,也就是說五樣配飾裏挑三樣。鑲嵌的珠寶不能使用東珠,只能用壹般的珍珠。點翠這種奢侈品嬪倒是能用,但只能用植物造型。
(歷史lishixinzhi.com)再說妃級別,能享受到的是旗頭上有“五鑲”,珠寶類的飾品中準許用東珠,不過東珠的數量有嚴格標準,最多只能用三顆。點翠也只能用蝶、花、鳥之類,絕不能用鳳凰造型。想必大家壹定對《甄嬛傳》中華妃的那頂點翠頭飾印象深刻,據說是當時劇組從壹位收藏家手裏借來的真品。雖然這個道具演繹雍正年間的故事用的早了,但這個華麗是實打實的有範兒。
再說皇後或太後,旗頭也是“五鑲”,鑲嵌的珠寶可以用到最好、最頂級的,旗頭上可以鑲嵌極品大“東珠”,東珠產自東北野生珍珠,產量非常少,個大飽滿,晶瑩圓潤。慈禧就是東珠最癡狂的粉絲。還有,只有皇後和太後這個級別的職位,點翠可以用鳳凰造型。
對於皇後或太後才能享有的大東珠和鳳凰配飾,後宮其他人若是敢用,立即就有挑釁統治者權力的嫌疑,屬於“大不敬”,壹旦發現就是大罪。
除了東珠和點翠的硬性規定,其它的飾品就沒有如此嚴格了。
做為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和簪的用途相似,從清代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壹般分為實用簪與裝飾簪。民間百姓廣泛使用的簪子絕大多數是骨簪、木簪、銀簪。而宮廷後妃的釵和簪多選擇金簪配以珍貴的材料,戴在明顯的位置上。
清末,後妃頭簪子多都是祖宗傳下來的遺物,宮中後妃都視若珍寶。裕德齡在慈禧身邊當過女翻譯,就提到後妃戴簪的壹些事:“1903年立夏,這壹天每個人都得換下金簪戴玉簪”;“太後揀了支很美的給我母親,說這支簪曾有三個皇後戴過,又揀了兩支很美麗的給我們姐妹倆各壹支,說這兩支是壹對,其中壹支是東太後常戴的,壹支是她自己年輕時戴的”。
再說頭花,滿族女子旗頭上的誇張碩大的頭花,是由簪發展出來的。隨著大拉翅越來越寬大,覆蓋面較大的頭花便應運而生。
大朵頭花戴在兩把頭正中,稱為頭正,還可選兩朵相同顏色的花插在兩端,俗稱壓發花,又稱壓鬢花,追求奢華的也會用金銀、珍珠或寶石做成花朵,相當土豪。
有意思的是,在遼北地區的滿族女子對美的渴望極為強烈,她們會在發髻上插壹個小瓶,瓶內裝有清水,再插上數枝鮮花,宛然就是行走的花瓶。
清晚期,國力日衰,人們生活受到影響,炫富炫不起了,絨花或絹花大受歡迎,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
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滿族女子不僅喜慶日時戴絨花,而且壹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以求諧音吉祥。
旗頭壹旦戴上,頭上的重量與腳下的高底旗鞋,會讓人身體變得筆直,加上長長的旗袍,能使身材顯得格外修長,女子緩緩移步間,自然就有穩重和端莊的氣質了。這樣的氣質令人著迷,所以直到清末,“大拉翅”仍為滿族女子的主要發飾。只是從比例上說,這種頭式只屬於小眾發型,除了清朝後宮及官宦命婦常使用,民間有效仿卻沒有大流行。
原因也不難理解,戴旗頭費時費力,必須有人幫忙,梳好後無論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不能隨意俯仰枕靠,雖然漂亮但並不舒服。民間除了婚禮等隆重場合或過年時梳壹梳,平日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