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占旅大後,沿用“關東郡”的名稱,逐漸建立起壹整套殖民統治的行政體系。日本統治旅40年來建立的統治機構幾經演變,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即軍政時期、關東總督府時期、關東會館時期和關東州會館時期。旅順最早建立於我國政府,6月1937遷至大連。同年,大連民政廳被撤銷。1938年4月,實行市制,大連、旅順兩個城市,市服務辦;此外還建立了旅順、錦州、普蘭店、橋子窩,各有自己的民政部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1)軍政時期(1904 . 5 . 26 ~ 1906 . 8 . 31)軍政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即軍事占領階段(軍政部階段)、關東軍總臺監督下的關東州民政部和關東總督府下的關東州民政部。
1.遼東警備司令部軍政處(1904 . 9 . 14-1905 . 5 . 19)
日俄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日本先後在占領區建立了錦州、青泥窪、福州、旅順四個軍政部門。日軍第二軍攻陷錦州城後的第二天,即1904年5月27日,指揮官首先成立了錦州軍政處,這是侵華日軍在魯大地區最早建立的軍事控制機構。同年5月30日,日軍占領大連灣;5月30日,日軍占領大連市區,同時成立青泥窪軍政部;6月,福州軍政處成立;1905年6月攻占旅順後,成立旅順軍政部。在此期間,軍政部先是隸屬於1904年6月20日在遼陽成立的滿洲陸軍總司令部(14年7月司令部遷至大連),後歸遼東陸軍警備司令部管轄(同年9月14年成立,10月6日司令部從錦州遷至大連)。
錦州軍政處下設錦州、柳樹屯、梁家店、普蘭店、橋子窩五個區。1905 65438+10月27日,遼東警備司令部發布第3號令:從2月11日起,俄羅斯更名為“大連”。
1905年5月19日,遼東警備司令部撤銷,更名為偽滿軍總臺監察部。旅順、錦州、青泥窪(大連)軍政部撤銷,軍政部時期結束。
2.民政廳改軍政廳時的滿洲裏陸軍總站監察部(1905 . 5 . 19-1905.438+00.30)。
滿洲裏軍總站監察部於5月1905在大連建成,同年6月遷至遼陽。2005年6月9日,日本頒布了第2005號皇家法令。156,其中規定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公務員。6月9日,根據政令,在大連設立關東州民政署,隸屬偽滿軍總司令部監察部。6月23日,大連、旅順、錦州三個民政分局成立。
3.關東總督府時期(1905 . 10 . 31―1906 . 8 . 36038+0)。
1905 65438+10月31日,偽滿軍總指揮部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1906年5月遷至旅順),恢復了原來的軍管。
關東總督府直屬日本東京大本營。原屬滿洲軍總司令部監察部的關東縣民政署,原屬滿洲軍總司令部遼東站監察部的關東縣以外的地方民政署,全部劃歸關東總督府管轄。東北的“關東郡”和長春以南的鐵路附屬都是日本重要的軍政,由他們掌管,是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的最高權力機構。到1906年2月,關東總督府除關東民政署外,還掌管奉天、安東、營口等八個軍政署。關東州的民政部門有大連、錦州、旅順三個民政分局。
(2)軍政統治時期(1906 . 9 . 1 ~ 1919 . 4 . 12)。
1906年9月1日,關東大都督在旅順成立。除了掌管旅大租借地和滿鐵附屬地的行政權,還有軍事指揮權。行政長官官邸和軍隊、民政部門都設在關東都督府。在總督府設立民政部,取代關東民政署的職能和權力。民政部管轄大連、錦州、旅順。1906 10.9,錦州市民政廳下轄親子窩、普蘭店民政分局。1908 165438+10月10(壹說10),三個部門改為兩個部門,分別是大連和旅順民政廳;錦州降為民政分局,轄橋子窩、普蘭店。
(3)民政時期關東會館時期(1919 . 4 . 12 ~ 1938+02.26)。
為了鞏固旅大的殖民統治,日本政府於2009年4月1912日廢除關東總督府官制,實行關東會館官制,將陸軍部從原關東總督府中分離出來,成立關東軍司令部(旅順初定,1931“九·壹八”。關東會館由政務官、民政部長和外交部長,以及大連和旅順的民政部門組成。大連市民政廳金州民政分局。1965438+2009年8月18日增設錦州市民政廳,下轄前子窩、普蘭店民政分局。1924年5月,旅順民政廳與旅順市服務辦分離,由民政廳管理市服務辦管轄的農村和市區。
1924 12.25,三個部門改為兩個部門,分別是大連和旅順民政廳。金州區、普蘭店區、橋子窩區辦事處都歸大連市民政廳管轄。1925年6月,關東會館地區實行會議制,民政署下轄64個會議,包括屯。1930至10,在民政廳分警政,成立錦州、旅順、大連警政署。同年10月22日,10,二部改為五部。即大連、旅順、錦州、橋子窩、普蘭店民政部門。
(4)民政階段的關東府廳時期(1934.12.26 ~ 1945.8+05)。
1934年,撤銷關東會館,設立關東州會館,隸屬關東局(1934年2月26日成立,設在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館,由日本大使負責關東局事務)。在關東州廳,除了長官官邸,還有內務、經濟、警察三個部門。關東州廳時期,地方行政分為市制和社制兩種。旅順、大連實行市制。該系統將在該州的其他地方和村莊實施。關東府廳行政區域有2個市,4個民政署。即大連和旅順;旅順、金州、橋子窩、普蘭店民政廳,* * *轄69個協會。
1934至65438+2月至1938 4月,關東州府公署轄大連、旅順、錦州、橋子窩、普蘭店五個民政署。另外還設立了大連和旅順兩個城市(權限比民政部門小)。當初大連和旅順分別由大連和旅順的民政部門管理。關東州部成立後,城市職能擴大,接管了民政部門主管的部分戶籍、築路、工商、軍事和地方事務、稅務等事務。
6月1937,1日,關東國政廳由旅順遷至大連新址(現市政府舊址)。同年2月,大連市民政廳撤銷,原大連市民政廳大部分劃歸大連市管轄,進壹步擴大了大連市的職能範圍。壹部分屬於鄰近的旅順(葛鎮堡、岔溝、小平島、欒家屯)和錦州民政部門(南關嶺、大連灣社)。此時的大連已經成為旅順、金州、普蘭店、橋子窩四個民政部門並行的機構。
1938年4月,關東郡建制改為2市4民政(118區,14鎮,64會)。即大連(管轄118)、旅順(管轄14)和旅順(管轄10)、金州(管轄16)、普蘭店(管轄18)、Xi。
(1)1921年,大連分為33個鎮。即:東北町、山形町、吉田町、霧島町、凱恩町、南山、東京町、月後町、西園町、中央町、盤代町、信濃町、信濃町、宋旻浩町、史燚町、大山東町、二條城、吉野町。1924,沙河口俱樂部的沙河口、河東、泰山、西山屯部分,領千惠俱樂部的譚家屯、領千屯部分並入市區。1928年4月,老虎灘黑石礁和回寺狗兒屯的壹部分並入市區。1937 65438+2月1,郊區五會22個村納入大連,實行區制。原來的村子改名為區。新增的22個區分別是:老虎灘區、轉山區、邦曲區、陵前區、付嘉區、劉春區、香爐屯區、西山區、黑石礁區、馬蘭區、泰山區、時嘉區、萬家渠、周水子區、周嘉區、泡崖區、郭家區、南山區、海貿區。至此,市區面積從45平方公裏增加到143.7平方公裏。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大連* * *轄124個鎮,總人口888084人。
(2)旅順市區分為東岸的老街和西岸的新街兩部分。1937全市分為76個鎮。
(3)旅順民政部門管轄1街道,6社。即:旅順街、方家屯俱樂部、山頭會俱樂部、三間堡俱樂部、水師營俱樂部、營城子俱樂部、王家店俱樂部。1934轄10會,4個街道,152個村。1944年底,營城子俱樂部、葛振寶俱樂部、岔溝俱樂部、欒家屯俱樂部、小平島俱樂部轉到大連。旅順民政部門有五個協會。
(4)錦州市民政廳管轄14會議。即:金洲會、馬家屯會(位於八裏莊)、小孤山會(位於馬橋子)、大孤山會(位於大孤山)、南山會(位於蘇家屯)、董家溝會(位於董家溝)、玉皇頂會(位於上江賈家屯)、黃嘴子廟會(位於黃嘴子廟)、劉家店會(位於劉家店廟)。到1934,仍有14個社,下轄20個街道,122個村。
(5)普蘭店市民政廳下轄18次會議。即:普蘭店俱樂部、石河郵政俱樂部、三裏鋪俱樂部、老爺廟會、四道河子俱樂部、土城子俱樂部、亮甲店俱樂部、蔣家堡子俱樂部、鄭明廟會、長陵廟俱樂部、華家屯俱樂部、林家屯俱樂部、臥龍屯俱樂部、粉皮墻俱樂部、長山寺俱樂部、朝陽寺俱樂部、快馬廠俱樂部、鳳武島俱樂部。1934年還有18社,下轄8個街道,135個村。
(6)千姿沃民政部門管轄的會所有20家。即:橋子窩俱樂部、宋家屯俱樂部、清水河俱樂部、楊樹房俱樂部、唐家房俱樂部、嘉禾廟會、大譚家屯俱樂部、鄭家屯俱樂部、楊樹地俱樂部、贊子河俱樂部、三明治俱樂部、東老壇俱樂部、碧流河俱樂部、城子團俱樂部、大長山島俱樂部、廣昌島俱樂部。1934年,還有20個社,4條街,100個村。